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现言 > 回到古代开书院 > 第三百七十三章 金陵相会

回到古代开书院 第三百七十三章 金陵相会

作者:云上的悠悠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5-02-15 07:06:22 来源:平板电子书

十五岁前,童掌柜历尽磨难、受尽屈辱,他要恨的人太多。那些忘恩负义之人,实在排不上号,他自然不在意。

与他不同,周靖只受过李家的恩惠,忘的,也是李家之恩。

他收到李子坚的信后,特意请了十年间未请过的探亲假,回到老家兖州。彼时,因为未完成任务,周三爷特意弃舟乘车,原本七八天的路程,愣是拖了大半个月,刚刚回到兖州,硬着头皮去复命。

听了次子之言,周老夫人震惊之余,信誓旦旦的表示:“李子坚那是骗你呢,你大哥肯绝不会不娶!”

老夫人颤抖的手,出卖了她的怯弱。

周三爷只当没看见,问老夫人:“母亲,可要告诉爹爹?”

“没影的事,怎么告诉你父亲?”周老夫人捶了小儿子一下后,迅速镇定下来,又有有了新的主意,因道,“既然李固那里既然说不通,接下来咱们还是想办法找到李蕴。我亲自同她赔礼,允她进门。”

周三爷不可置信地看着亲娘。

老夫人被他看的不自在,讷讷地问:“怎么了?”

周三爷说:“母亲不该先问问大哥的意思吗?”

“不行!”老夫人毫不犹豫拒绝,理直气壮地说,“你们兄弟的婚事,必须要听我的。”

周三爷的亲事,的确也是周老夫人做的主,选了当年曲阜知县陆祯的幺女。陆祯只是同进士,远逊于李父,但自周、陆两家定下亲事后,陆祯一直稳中有升,如今已是保定知府。直隶的知府,总比他处的知府厉害一些。

因为这个缘故,周三爷小两口这些年没受什么波折。

以己度人,周三爷弱弱地为兄长分辨:“大哥已经三十多了,头一次定亲、毁亲都听了母亲的,这一回,总该他自己做主了吧?”

“他——”

周老夫人刚起了个话头,就见婢女急匆匆跑进正院,人未至,声已道:“夫人,大爷回来了!”

十年未归家的儿子归家了!

周老夫人顿时忘了所有不快,一脸热忱,不顾长幼,亲自起身迎人;周三爷跟在后头,一阵心虚。他觉得自家大哥这是知道他去金陵了,这才回家来找他算账的;下人们悄无声息地聚到了正房,去看那位“优秀”的大爷。

各种慌乱中,周靖步履从容地进了正院,不带感情地见过母亲后,转向周三爷,浅浅一笑,唤了声:“三弟。”

周三爷避开了周靖温和的视线,垂首回了声:“大哥。”

周老夫人无比失落,强打精神,道:“大郎吃了吗?我这就让人给你收拾你从前的屋子,做你爱吃的一品豆腐和四喜丸子——”

周靖打断她的话,道:“母亲安排就是,我和三弟有事说。”

周老夫人急于讨好儿子,立即道:“去,你们兄弟忙你们的,其他的交给我。”

周三爷默念着“完了完了”,三步一回头的,跟着周靖去了书房。

撵退下人后,周靖望着缩成一团的弟弟,温和地问:“举人出仕有点难,但也不是不可能,你想现在就做官吗?”

当然想啊!

可周三爷的鹌鹑个性不是一天两天了,最终,二十几岁的大老爷们,委屈地抿了抿嘴,说:“父亲说,便是我不如大哥,也要中个进士,才能出去做官。”

宦海十余年的周靖,十分不客气地说:“虽然你是我亲弟弟,但坦白说,你高中的可能性不大。与其蹉跎岁月,不如早早出仕,熬点经历。有我在,只要你经历够了,将来爬到五品,封妻荫子,还是可能的。”

周三爷不是没想过这个事,还是那句,父亲不同意。

周靖先提这事,不过是看弟弟太过紧张,并没有要他立即决定的意思。见弟弟没有方才紧张了,说起另一事:“你去金陵了,对吧?李子坚告诉你的,是真的。我这一生,都不会有任何子嗣。即便你蕴姐姐抛夫弃子同我在一起,我都不会留后。”

这么要命的事,干嘛要和我说?周三爷一脸苦相。

周靖只当看不见,抛出另一个诱饵:“我这次回来,想过继你的次子做儿子。你和弟妹商议一下,若可行,我此番离去便会将他带走,亲自教养。”

结果,周三爷的脸色更难看了。

周靖想起胞弟一直是个听话的,少时听父母的话,后来听自己的,现在嘛,想来该听媳妇的。了然后,周靖问周三爷:“你怕弟妹不同意?我不是说了么?你们两个都同意,我才会那么做。”

周三爷虽然没啥大本事,也没什么主见,但他知道不能让媳妇受委屈,因道:“不是,是我。我只有两个儿子,我不舍得。”

夫妻俩努力十年,只得了两儿一女,他哪个都很宝贝好么?

周靖再怎么也没想到是这个答案。他用看傻子的眼神望着弟弟,说:“你是我胞弟,又有两个儿子,舍得不舍得的,都不得你出儿子么?”

周家虽然还有其他人,但是在有同胞兄弟的情况下,肥水怎么可能流外人田?便是周靖自己不在乎,周父愿意让庶子的儿子过继,周母也不同意的。

周三爷唯唯诺诺好一会儿,才说:“那大哥就生个孩子呗。”

周静沉默片刻,想到一种可能,严声问弟弟:“你听母亲的话,去金陵找李子坚,并不是只为了听话,而是不想拿出一个儿子?”

周三爷默认。

周靖这才发现,他对弟弟的评估,可能不太够。

不过,这也不是什么大事,此路不通,他才想别的辙就是。至于眼下,周靖轻轻一笑,道:“记忆中,这是你第一次主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既然你不愿意。那么,我不动这心思,是我这个做兄长的给你最大的支持。”

“多谢大哥。”生怕周靖后悔一般,周三爷还没等周靖说完话,已开始道谢,展示着他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周靖收下来自弟弟的谢意后,给了弟弟一个忠告:“不要去惹李子坚,也不要试图打扰阿蕴——不,是不要去打扰牟娘子。李子坚是个亲伯父都不放过的人,他之所以没动周家,是因为我将功补了一些过。”

原本周三爷就不知道如何做的,这会儿听了哥哥的警告,习惯性依赖兄长的毛病又犯了,他非常自然地抱怨:“又不是我要去做的,大哥该把这话说给母亲。”

周靖讥笑一声,说:“我又不傻,又怎么会对牛弹琴呢?”

尽管知道不敬,但周三爷依旧认为兄长比喻得很恰当。他们的母亲,可不就是头啥都不懂、偏又喜欢指手画脚、倚老卖老的牛?他和大哥不同的是,他会尽力的让自己的利益和母亲的保持一致。

得了兄长承诺放下新来的周三爷,终于兄友弟恭了,他感同身受地问周靖:“那大哥怎么准备办?”

自然有办法,只是没必要让弟弟知道而已。

周靖归家的第三日,周老夫人的胞兄、在沂州做知州的王溟,不顾寒冷,策马狂奔了一日一夜,赶到了兖州。

见到妹妹后,王舅舅劈头盖脸一顿骂:“人家出嫁的姐姐和妹妹都能帮衬娘俩,你倒好,这么些年没帮我一把就算了,还让你儿子这样折腾我,王家欠你的么!”

周老夫人委屈地直掉泪:“哥哥这话好没道理,我让谁做什么了?”

“敢做不敢承认?哈!告诉你,昭儿可是大姐的心头肉,周靖动了他,大姐必不会让你好过的!”

周老夫人立即让人去叫周靖,周靖倒也爽快,当着舅舅的面承认:“舅舅和昭表哥受贿的证据,的确都是我送过去的。”

周老夫人立即炸了:“你为什么这么做!”

“母亲拿孝道压我,我受了这孝道,自然也要守别的,回母亲一个大义灭亲,不是刚刚好?”周靖无赖地说着自己的理论。

“你这个不孝子!”

“好叫母亲知道,十五年前,我以死相逼都没能换母亲一个回心转意,那会儿,周靖就已经死了。现在,您要是实在生气,去衙门里告我也成,要我把这条命还给您也成,就是甭指望我再听您一个字了。”

周靖浑然不在意的态度,惹毛了王大舅:“靖哥儿,你同你母亲的事,牵连我们,是不是有些过了?”

“您的妹妹是我的母亲,没道理只我一个倒霉不是?我同母亲说过的话,她总不记得,我这不是得想点法子,让她记住吗?别的话,我就不说了。今后,母亲越界一次,王家就会有人倒霉一次。”周靖拿出自己的威胁。

他没功夫、也不愿意和周老夫人继续叽叽歪歪的。恶人自有恶人磨,他娘这种人,还是交给王家的人来处理比较好。

周靖那无情的模样,深深刺激着周老夫人。周老夫人像疯了一样,崩溃地说:“我就知道,一定是李蕴那个惹祸精!你那么有心,十五年前怎么不带着她私奔!”

“就是!”王大舅附和。

“聘者为妻,奔者为妾,你们不知道么?”反问过后,周靖用嘲弄的口吻回答,“嗯,我不该问。是我的错,把忘恩负义当做理所当然的您,又怎会知道礼义廉耻?”

这话骂得太难听,周老夫人再也忍不住,捂着胸口、撕心裂肺地怒吼:“你给我滚!”

吼完人软了下去,多亏周三爷眼疾手快,才没摔到桌角。

周靖视而不见,说:“如果不是母亲多事的话,我原本就不会回来啊!舅舅且放心,兖州知府房文道与我同科。受贿的事,破点财也就解决了。然,若母亲下次又忘了我的警告,不好意思,舅舅,一定不会是受贿这么简单的事了!”

沂州附属兖州。

王大舅厉声喝止嚎啕大哭的周老夫人后,问周靖:“要多少银子?”

周靖自然甩锅:“我带舅舅去见知府。”

兖州知府“看在”周靖的面上,开了两万两的价。王大舅因为官太低,为官十年,也就刚刚贪了这么点银子。

最后,看在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份上,王大舅应了,立即告辞回去凑银子。

王大舅也没去别地,第一站便是周家,找周老夫人要银子:“这两万两,妹妹出多少?”

“哥哥贪的银子,为何要我出?”周老夫人没好气地问。

“你惹出来的事,不该负责么?”

兄妹两个如何争执,周靖是不管的。他郑重拜谢过同科后,兖州知府问周靖:“你这几年可还好?”

周靖一脸不解,说:“我很好啊。”

兖州知府没好气道:“这些年,因为周家毁亲,李家旧人不知给你多少绊子,你以为我不知道吗?”

原来是这个。

周靖温声道:“当年李家于我有恩,我的确忘恩负义了。那是事实,受点白眼,不是理所当然的吗?这事有什么难的?况且,子坚入京后,李家的人已经不压我了。”

李子坚高中状元,兖州知府这样的官场人员怎会不知?听了这话,便问周靖:“如此说来,周兄弟同李祭酒关系不错了?”

周靖听出他的希冀,道:“过往放在那里,谈不上不错。只不过,我同李夫人有旧。房兄若是有事,我可以帮你给李夫人带个话。”

兖州知府不确定傅振羽的能力,但周靖说了,他也就没再遮掩,说了自己的需求。

他的长子房晖,今年及冠,亲事是早年就说定的,是他胞妹前头夫人所生的长女。姑娘极好,只是岳家要求房晖中举后方议亲。眼见小姑娘都及笄了,他儿子也及冠了,可举人还没影。

兖州知府说:“听闻李祭酒十年间教出数名进士外,还有探花榜眼之人,我想将长子送到他门下。”

周靖浅笑,意味深长,在兖州知府的追问下,道:“这里头,李夫人也是有功劳的。房兄放心,令郎之事,我必竭尽全力。”

他说竭尽全力,果真竭尽全力。

大年初三,周靖就带着房晖,先下徐州,再乘舟南下,于正月十五抵达金陵,落脚于秦淮河畔、夫子庙附近。赏过元宵灯会后,直接带着房晖去双井巷。

李家门前,周靖遇到了另一位风尘仆仆的男子。

“对不住了,我们老爷今日不在家。”

男子浑然不在意,改口:“那我见你们家夫人,你只管报上我的名字,你家夫人就知道了。”

书客居阅读网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