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现言 > 回到古代开书院 > 第三百零一章 骇人听闻

回到古代开书院 第三百零一章 骇人听闻

作者:云上的悠悠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5-02-15 07:06:22 来源:平板电子书

面对无耻的大伯父,李子坚肃着脸,道:“过去的事便让他过去吧,如今救王阁老是要事。几位叔伯若能相帮,王阁老必定感恩在心。手头不凑手,也是无碍,旁的还是得闲再说吧。”

得闲个啥!

各地乡试已结束,托漕运之便,李家一行才早来了这几日。王阁老的事几时能完根本不好说,总归不是三天两天的事。拖个十天半个月的,傅家的人说不得就进京了!

李家大老太爷无比着急,然,不等他再说什么,来了两位头带三梁粱冠的官员来寻李子坚:“可算找到李大人了!尚书大人找您呢!”

让五品的官员来找,可见是急事了。

李子坚立即告辞。

可不是急事吗?

王阁老一派,除了王阁老自家,便是吏部尚书严清。严清原本打算做个救人的样子,随后以失败告终,继而顺利接管王阁老所有的人脉。

他盘算的极好。

可是出了个不按牌里的李子坚。李子坚不仅竭尽全力去奔跑,更是在自己委婉提出不搭救之后,满京城的借银子!照这个下去,不管王阁老最后能不能救出来,李子坚身上必定有了忠心耿耿的标签。

最要命的是,李子坚不同于别个。

如果不是李家出了意外,李子坚至少已入仕十年。别个当官需要熬的资历,在李子坚这里,怕是走个过场。在李子坚圣宠如斯的情况下,明年散馆后,再加上这几年攒下的清明正直的形象,越级提拔是必然的。那么,李家也好、王家也罢,所有的人脉都会到他手中。

这是贫寒出身的士子,所不具备的优势。

今年已知天命的严清,恰不具备这样的优势。

严清眸光沉沉,最终控制了压住了心中的酸涩和不平,将幕僚的话听了进去。只听那幕僚说:“老朽认为,李编修这么大张旗鼓地救人,圣上那里想是还有转圜的余地。”

一语惊醒梦中人。

严清一面让管事筹银,一面让人去寻李子坚。在看到李子坚时,开口训斥:“你这孩子,我昨日说艰难,并不是没法子。借银子借到外面做什么?”

李子坚不知他为何突然改口,略一思索,问严清:“大人有银子借给下官?”

严清:……

板着脸的严清,说:“不是借,是一起出银子想办法救王阁老。”

李子坚却又道:“能不能救另说,下官只是先拿银子打点锦衣卫,去看看师座。”

光进去看看人,就要数万两?

严清话未问出来又吞了回去,王阁老这样进的昭狱,怕是拿银子都不见得能见到人。所以说,这个李子坚到底在折腾什么?

李子坚没要严家的银子,拿着借来的银子,去了一趟昭狱,见王阁老没有被用刑,又去王家当了耳报神,这才继续回翰林院继续混日子。

一切,都要等到同庆帝解了王家的禁,才好进行下一步。

回到家的李子坚很不痛快。

傅振羽轻声问着:“这是受了谁的气?说来听听,姐姐想办法给你出气。”

李子坚听闻她自称姐姐,斜眼望来,傅振羽嘻嘻一笑,也不解释。两人嬉闹半晌,李子坚还是说了。实在是,他家师妹说的对,心里有事憋着不说太难受了。

只是,京城有锦衣卫这种高级细作在,很少有人说话说的明明白白。李子坚也不例外,所以,他说:“你做过书院之主。二师弟、三师弟,还有柳老、郭老,都是你用的人。想起你是怎么待他们的,我就特别难受。”

傅振羽听他前面的话,还当他醋了,再提及后面的两个人,方反映过来不是那回事。

总归上一世活得太久,又是从真正的懵懂之际开始,很多东西,便是故意忘了,做起事来,骨子里还是下意识的。她待李子坚那些人,是领导和下属的关系,一份彼此类似签了劳动合同,共同做事的那种,自然和别家山长待夫子不同。

但这,很要紧嘛?或者说,我对他们还不够好吗?傅振羽不解地看着李子坚。

沉浸在怨念中的李子坚,没有注意,径自嘟囔:“曾经你拿着个契约,找这个签找那个签的,我还觉得你不尊重他们。他们帮你,又不是冲着契约来的……后来,我才发现,契约是对彼此的保护。”

耳闻那惆怅的语气,傅振羽灵机一动,建议:“君臣之间,是不是也可以来个契约?”

李子坚白了她一眼,道:“君臣之间本来就有契约。尽管没写出来,却是映入每一个读书人的心底,君为臣纲。”

这一次,傅振羽懂了,古怪地看了李子坚一眼。

这一次,李子坚发现了。

“怎么?”

傅振羽俯首,在他耳畔低语:“大师兄,其实,我教他们读死书出仕,是为了先出人投地,养活自己,然后才能做我想要做的事……那些事为国为民,独独不会为了了解军王天下事。这个,会不会有问题?”

李子坚被她的话,吓的站了起来。

他只是觉得这个皇帝不称职,对自己的臣子不好,他家媳妇不把帝王放在眼里?

不提李子坚如何忧愁,且说王阁老下狱,有像李子坚这样为其奔走的,也有欢喜得浮一大白的。比如内阁次席的沈阁老,袁自舟的恩师,在诸位同仁的默认下,担负起内阁之事。

为了拉拢所有人,沈阁老保证接过王阁老的棒子,肩负起立储一事!

但此事要从长计议,要等一个时机。王阁老还在昭狱里待着呢,众人对这个要求没什么意见。

这个时机,比所有意料来得要早。

九月二十二,甘肃庄浪卫指挥史尹征,上奏了一件大喜事。在庄浪知县袁自舟的建议下,他们在蒙人抢圣朝粮食之前,主动出击,在草原上猎杀了万余蒙古军士,收缴了许多战利品,还抓住了漠南蒙古克拉特部的小王子,上书请求献俘!

世间大多数俗人,都喜欢听好消息,听喜欢那些隐晦表达“你很厉害”的谗言,同庆帝尤其喜欢。一听到这样的好消息,同庆帝立即下旨,让尹正回京献俘。

沈阁老趁机提出:“庄浪知县袁自舟乃同庆七年探花郎,不知怎么得罪了严尚书,把好好的探花郎,丢到了西北。袁探花此番也是有功的,不知严尚书有何高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