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现言 > 回到古代开书院 > 第二百五十五章 夫子之师

回到古代开书院 第二百五十五章 夫子之师

作者:云上的悠悠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5-02-15 07:06:22 来源:平板电子书

是夜,傅振羽翻来覆去睡不着。

由五老太爷更加沧桑的面容,想到初入圣朝傅家堂的种种恩怨;还有仓子坚那里,担忧他的现在,回想起从前,想起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傅山长,想起了一家人的点点滴滴。

眼角湿润了起来。

傅振羽忽然意识到,十几年下来,自己从小心翼翼的看客起,已经同这些人密不可分了。尤其是在去年的那场梦境过后,她一心扑在书院上。

书院是死的,书院里的人事物,却是活生生、灵动的……

抹了泪,傅振羽摸索着起身,引起桃李的注意:“姑娘?”

“我睡不着,起来给我爹写信。”

等傅振羽起来的时候,桃李已经掌灯铺好了纸,开始磨磨了。瞧见这一幕,傅振羽莞尔一笑,不过一年多,她也用惯了下人。

果然还是融入了。

桃李将笔蘸饱了墨,递给傅振羽。见她眉目温和,便多嘴问了句:“姑娘要给老爷写什么?”

“叫他回来。”傅振羽从容地说道。

“那书院——奴婢多嘴了。”桃李及时收口。

傅振羽浅浅一笑,道:“无碍。”

哦了一声,桃李没问她为何突然又改了主意。她不问,傅振羽却详细说道:“我已经十七了,翻了年就十八了。这两三年的光景,我已经很自由了,须得知足。至于书院,未来三年有李宗延坐镇,不丰哥哥主管,我爹回来,也不过是做个太上山长,所以,无碍。还有我娘,从前我觉得她不适合掌家。其实,有什么适合不适合的。她非要嫁给我爹,就注定了她不再是农妇,必须承担起举人娘子的责任。”

而我,既然选择了嫁给大师兄,那么,不懂的就要去学,便是帮不上什么忙,也不能添乱。还有,五老太爷那里,老人家给了她祖父的关爱,她孝敬老人家也是必须的。所以,宗族也罢,嫡庶也好,该她做的,便不能逃避。

总而言之,从今天起,不能再任性了。

次日一早,傅振羽看望过五老太爷后,见他精神还不错,便与他说了周学政的事,说了自己要授课的事。如同傅振羽所料那般,五老太爷没有指责她做了做男人做的事,只道:“你爹可为你定亲了?”

“定了。五祖父放心,你孙女婿知道我做的事。”

傅振羽拍着胸脯保证,同他拜见周学政,又去学堂。

一堂课未听话,周学政已明白傅振羽能做李宗延山长的原因。善于引导的夫子,给与学子百分百的想象空间。是以,这里的学子从未被压制,没有固定的回答。思想,在这里是不被束缚的。但是最后,傅振羽又会给出自己的解答,那不规整、却很出人意料的“标准答案”。

课后,心里还是不太舒服的周学政,问五老太爷:“你家姑娘不错,但毕竟是个姑娘。”

五老太爷也是走南闯北的人,一眼看出周学政的不满。

泰然一笑,老人家道:“老朽也曾四处游历,见过小娘子经商,见过妇人种田。这世间之事的确有阴阳之说,却无阴阳之定数。圣人曾为易经注言,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是以,老朽认为,与学子而言,那做不得夫子的人偏要做夫子,这样的伤害更大一些。”

周学政还有什么不懂的?之所以出现女山长,皆因家中长辈纵容。

“傅家无人了不成,偏叫一个女人家做这夫子?”

望大了说,圣朝无人了么?

无意中被周学政打脸,五老太爷的脸色立即沉了下来。难过了一瞬,五老太爷旋即淡然起来。这周学政年纪不在自己之下,想来用不着多久便要致仕,自己同这样的人计较个甚?

想开了的五老太爷,果断承认:“大人好眼力。族中除了这丫头和她爹两个,余者皆不擅此道。”

他承认的如此痛快,叫拥有一口利牙的周学政,哑口无言。

傅振羽那里却被大房的人绊住了脚。

“大侄女,你大伯一宿未归。”

傅振羽正好想去府衙一趟,便道:“我即刻进城见大人,问详情。”

入了府衙,章知府正在断案,傅振羽便去后衙见顾夫人,见顾夫人忙得紧,又去食为天、衣以桑两处逛了一遍,方回府衙。

“大人,我家大伯父今何在?”

“府衙客房中,这几日还要带他四处认人,三五日之内不得归。你来,就问大伯的吗?”章知府不信。

傅振羽不隐瞒,因道:“还请大人得了大师兄的信,及时遣人告知与我。”

章知府笑道:“这个且放心,便是你不说,本府也会这么做的。对了,我这里有一桩事,要劳烦你。”

傅振羽忙道:“大人客气,有事尽管吩咐。”

“因南湖书院这两年所出童生、秀才、举子之数不少,成才之速较别个快了许多。昨日你走之后,我同吴教授商议了一番,所谓术业有专攻,你所谓的夫子也要专门授课,言之有理。是以,本府之意,让你先为府学教喻授课,再推广至其他书院。”章知府说着自己那超然脱俗的决定。

广而推夫子之师就罢了,还叫傅振羽这个女子做这个人!

傅振羽好久才找回自己的声音,忙道:“大人但有吩咐,小女子无有不从。只是丑话说在前头,并不是教了夫子,举业便必然有所精益的。”

章知府不信,道:“那你南湖书院,因何比别人进步快?”

傅振羽严肃表明:“读书向学从来不是一日之功,南湖书院今虽没有招生,现有六十学子,每一位都是精挑细选进来的。他们的基础本就不错,这两年或强化、或提升,才有了而今的成绩。”

“那你的意思,教了夫子,也没有大用处了?”

“倒不至于无用,只见效没那么快。且,小女子认为,相对于书院而言,蒙学的教育,更要紧。一则,童生秀才可以择书院,而私塾往往不可择。与大多数平民而言,基本是就近入学。二则,书院的夫子合格居多,私塾却是不尽然。”傅振羽强调了私塾,比书院更需要规整的夫子。

章知府不解地问傅振羽:“你的视线,为何总是落在平民身上?”

傅振羽一脸这不是废话的表情看着章知府,到底还是答了:“而今天下读书人绝大部分来自平民。然则,最后入朝为官的,还是官宦人家居多。说白了,他们拥有更多的教育资源,有的是读书的法子和路子,自然不需要为他们担心。平民则不然。是以,欲改教之态势,必从平民入手。我一直以为,大人是知道这个的。”

说顺口的傅振羽,又开始你你我我的,章知府听得分明,倒也没放在心上。因为,比这个更要紧的,是傅振羽方才的理论。

但凭良心说——

“圣朝的平民进士和官宦人家,比前朝胜了十倍不止。”章知府如是道。

“这是事实,自然无可辩。但时代在变迁,普及教育的口子一旦撕开,其势当如黄河决堤,百倍千倍扩之。”

傅振羽说的斩钉截铁,章知府听得胸潮澎湃。若非他阅历十足,差不多要叫傅振羽描绘的场面给吸引住了。至于眼下,章知府却是很快回神。

千百倍之,梦想可以有,但没那么容易实现。最要紧的是,他现在有难处。

见章知府皱眉着,傅振羽十分贴心地说:“大人有困难,不妨直言。”

章知府想着傅振羽方才震惊世人的言论,最终选择据实已告:“聚府学夫子,不过一日之功;聚书院之夫子,十日足矣;若想聚私塾之夫子,非数月不可得。而本府,所剩时间有限。”

他前面的话傅振羽都认可,只是后头,所剩时间不多的意思是——

“大人要离开汝宁?”傅振羽如是猜测着。

“正在筹谋入京。”

话开了头,接下来就好说了。只不等他多言,傅振羽那里已表示明白。章知府已在外头任职二十年了,是该谋京官了。且外放之人,多为三年入京述职。章知府若在京,家人团聚总有时,好过而今。

因为明白,傅振羽寻思片刻,问章知府:“知府的述职和知县是否相同?”

据她所知,圣朝知县述职在年底,知府好像没这一说。

章知府道:“不同。圣朝千余州县均在年末述职,百余府,则不尽相同。本府于四月上任,大抵也在此间离任。”

算了下时间,傅振羽一边飞快地转动着大脑,一边道:“那便先教府学夫子,以府学夫子,再去教其他夫子。且紧急授课课程,尽量控制在两个月内。我这就回去准备,争取九月中授课。”

如此一来,年前便能教完一批;趁着年节各大私塾休假,再教一教私塾的夫子——赶在三月里,将此项措施实施到位。至于将来,若是新任知府能继续推展教育,那么,可以更详尽地执行夫子教育的推广。

闻言,章知府挑眉:“只给你半个月的时间准备,便够了?”

傅振羽道:“我手边有给几位师兄授课时的教案,回去略做修正即可。”

并不是从无到有,因而,没有那么困难。

章知府这里却有困难,因道:“十月里开课吧,府学那些人,便是最差的也是举子,叫他们服你,并不容易。”

他少不得软硬兼施了。

当然,最好的方式,是仓子坚那里,以最快的速度为自己证名。届时,他扯着仓子坚的大旗行事,则容易许多。

他这段心声没告诉傅振羽,若告诉傅振羽,傅振羽对仓子坚的担心,便能再少一些。

傅振羽回到家中之际,周学政已然离去。得知他最后见的人是五老太爷,傅振羽忙去找老人家那里,关切地问:“那迂腐的学究,有没有为难五祖父?”

五老太爷这把年纪,岂会任人欺凌?只不过,小辈这样的关心,他还是很喜欢的,笑道:“他为难我一个老头子做什么?你去了这么久,可是你大伯父那里有不妥当?”

“没有的事。”

傅振羽三言两语,把自己跑了好几处,又把章知府的意思说了,末了道:“五祖父,我厉不厉害?”

五老太爷哪管她厉不厉害?只听了前一半,老人家的思绪已飞远。

在心底,已经对着不在此处的章知府,感恩了不知多少次。没有章知府,傅家堂不会趁势而起;没有章知府,南湖书院无法借机发展;没有章知府,他傅家不可能出一女子做夫子!真叫傅振羽做成了,别说南湖书院,便是傅家堂,必成为汝宁府特殊的存在。

“丫头啊,这事十拿九稳不?”五老太爷完全没听见傅振羽的问话,径自问道。

“哪有十拿九稳的事?但我看章大人动力十足,当能做成。”

五老太爷一听,道:“我好歹是个举人,也教了不知多少人。这样,你全力配合知府大人。书院这里,在你爹回来之前,我与你看着。”

便是现在南湖书院不需要另外的举人来镇场子,只要五老太爷愿意留下,傅振羽依旧求之不得。是以,她飞快地说道:“五祖父说话算话,定要留下来帮我的。”

五老太爷再次保证后,傅振羽招来桃李:“给五祖父收拾个单独的院子出来。”

又叫苏大娘整治了一桌丰盛的饭菜,邀柳老、郭丞过来一起用饭,由林俭韩末等人作陪。吃饱喝足的五老太爷,第二日便将大房一家撵回傅家堂。

“正是秋忙,该做什么做什么去。仁大侄儿这里,有我呢。”

傅大老爷从一字辈,单名一个仁字。

五老太爷发话,便是大房不乐意,大太太起,才要说个“不”字,五老太爷已严声道:“怎么?不敬你婆母就罢了,还想不敬我这个长辈?你当傅氏宗族是你娘家那穷秀才?不回傅家堂,那便滚回谭香镇。”

大太太这样能叫唤的人,都被镇压的死死的,大房两个儿媳妇原本就不想得罪二房,当日就收拾东西家去了。

傅振羽埋头修正夫子教案之际,府衙来人。衙役来唤,便是知府大人有事。章知府那里的事,没有一件不要紧的。傅振羽换了衣裳,同五老太爷说了一声,随衙役入城。

然后,见了一堆的人。

最先要解决的,便是指使傅大老爷闹事的幕后之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