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逆世王妃之云起传 > 第一百六十五章 兄弟

逆世王妃之云起传 第一百六十五章 兄弟

作者:静言节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9:55:30 来源:平板电子书

曾经在过去人寿万岁的时候,有一位号叫十奢的国王,他统治着阎浮提内整个世界,他的大夫人生了一个儿子名叫罗摩,二夫人也生了一个儿子名叫罗漫。罗摩太子拥有天神那罗延大力金刚的神力,勇猛有力,更兼他又有一个扇罗法宝,只要闻其声见其形就能加以伤害,没人能阻挡。第三夫人生了一个儿子名叫婆罗陀。第四夫人所生的儿子名字叫灭怨恶。对三夫人,国王甚是宠爱有加,大王对她说道:“如今我所拥有的一切,对你从来不会吝惜,如果你有需要,随时可以满足你愿望。”

夫人对国王说:“我没什么要求。”

后来国王正身患重病,命在旦夕,国王立太子罗摩为王,让他代父王管理朝政,并用帛丝束发,头戴天冠,仪容举止,充满国王的风范。这时三夫人前来看望大王的病况,大王身体有了点起色,三夫人自恃功劳,见罗摩继承王位,心生嫉妒,于是向国王求取先前许下的愿望。小夫人对国王说:“希望让我所生的儿子继位,废除罗摩。”

国王听了,像被什么噎着了那样不上不下,咽也不是,吐也不是。想废太子吧,但又已把他确立为王,如果不废除吧,先前又许下了承诺。这位十奢大王自有生以来,都不曾背信弃义,而且身为国王,以王者之法,应该说一不二,不能背负之前的承诺。

国王想到这儿,因此废除了罗摩太子,拿走他身穿的衣服头戴的王冠。弟弟罗漫对他的哥哥说道:大哥神勇非凡,孔武有力,而且又有扇罗法宝,为什么不使用却要受到如此耻辱?

哥哥回答弟弟说:“违背父亲之愿,是为不孝之子。虽然三夫人不是我的亲生母亲,但父王如此宠爱她,也有如我的母亲一样。弟弟婆罗陀生性温和谦让,其实并无异心,如今我虽然有大力扇罗法定,但都不可以对自己的父母弟弟加以伤害。”

弟弟听他如此说来,默然无语。这时十奢王把这二位儿子放逐到深山内,下令他们十二年后才准许回国。罗摩兄弟遵守父命,心里并无半点怨恨,辞别了父母进入深山老林之中。

婆罗陀原先在外国,国王命人把他传召回来,并加冕为王。但婆罗陀素来与二位王兄和睦共处,心存敬意,并无半点争夺王位之心。但既然已回国,父王驾崩,才知道原来是因自己母亲肆意妄为废除太子另立新君,又把二位王兄放逐深山,婆罗陀觉得自己的亲生母亲做事太欠常理,于是不肯跪拜,他对母亲说道:“母亲如此作为,是何等有违常理,这是自取灭亡的做法。”

婆罗陀拜见大母,比平常更加用心地恭敬孝顺,婆罗陀又带领兵将前去深山,来到山边,把部众留在山下,自己独自一人前去。当弟弟来到的时候,罗漫对大哥说道:“先前还说弟弟婆罗陀仁和柔顺礼让谦恭,但今天他却带领兵将前来,难道是想要讨伐我们兄弟二人吗?”

哥哥对婆罗陀说道:“弟弟今天为何带领兵将前来?”

弟弟对哥哥们说道:“是担心在路上遇到贼人,因此才会带领兵将前来,其实是为了防卫,并没其他意思,请王兄回国,统治国家。”

王兄回答说:“先前奉父王之命,被放逐远远迁移来到这儿,我现在怎么可以自己回去?如果擅自回去,便落下个不守仁义不孝之子的骂名了。”

弟弟几番殷勤苦苦相劝,但无奈王兄心意相当坚决,弟弟知道王兄心意,暂时不可能回去,因此向王兄要了一双皮鞋,满怀怅然地回去,并好好地治理国家。又把从王兄那儿取来的皮鞋放在御坐之上,朝夕参拜问候,就好象亲自问候王兄一样,并且时常派遣下属前去深山,问候王兄。但二位王兄,都以父王先前曾下令十二年后才能回国,因年限未满,只有尽孝尽忠不敢违抗命令。

转眼间十二年期限已满,罗摩见弟弟时常殷勤地派遣信使前来问候,也知道爱敬自己并无异心,感念弟弟的情谊,于是回到国家。回到国家后,弟弟要让位给王兄,王兄说道:“父王先前已把王位交给弟弟,我不适宜再当国王。”

弟弟再三礼让道:“哥哥是嫡亲长子,荷担起父业的责任应当由王兄完成。”

兄弟二人礼让再三,互相推让,哥哥推辞不过,最后登上王位。兄弟之间敦厚和睦,躬亲礼让,如此教育感化天下百姓,大行其道,整个国家一团和气。黎民百姓在如此美好的感化教育下,忠孝有义,人人自我勉励奉事师长,孝敬父母。婆罗陀的母亲,虽然造了如此不当的行为,但对她并没有半点怨恨之心。因如此忠孝礼义的原故,天下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人人不受瘟疫疾苦之困,整个阎浮提内的所有人民,生活富足,胜过以往十倍之多。

引自《杂宝藏经卷一 十奢王缘》

“你是天涪皇家的孩子,你的一言一行影响着整个国家的子民,所以你更应该明白兄友弟恭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兄弟萧蔷只会带来混乱与战争,你在滨州应该已经看到了,你父王为了争夺皇位调走滨州驻军使海贼畅通无阻进入天涪国境,整个滨州在战争中被毁的面目全无,百姓流离失所,到处哀嚎遍野不是吗?”穆云起看着那孩子忍着饿仍然能听进她的故事,于是笑着伸手摸了摸他的头,把手中的食物递给他说道:“慢着吃,别噎到。”

孩子拿起吃食吃了起来,穆云起坐在他身边想着自己的两个孩子。

这时,从门缝偷偷伸进来一个小脑袋,看到穆云起又赶紧缩回去,穆云起喊道:“进来。”

那小家伙端着吃食走进来,穆云起一看正是白天和世子吵架的男孩儿,那孩子走到穆云起面前说道:“青儿见过皇婶,兄长被您罚了一日未吃东西,青儿想给他送些吃的,还请皇婶不要怪罪。”

穆云起看着孩子手里的鸡腿问道:“哪里来的?”

那叫青儿的孩子说道:“晚上的饭菜我省下来的,兄长喜欢吃鸡腿,我就偷偷留下来一个。”

仁王世子听后抬起头看向青儿,再看看他手里的鸡腿,竟流下了眼泪,说道:“司徒青,对不起,我以后再也不和你抢东西了,你是我的好兄弟。”

说完起身放下吃食抱住了司徒青,司徒青也跟着哭了,说道:“王兄,对不起,我应该让着你的。”

穆云起看着冰释前嫌的两兄弟也高兴地笑了,孩子的本性是善良的,只是这些大人们强加自己的思想给了他们慢慢磨灭了他们善良的天性。

仁王世子松开弟弟说道:“皇婶送来吃的了,我们一起吃。”

两兄弟你喂我我喂你,吃得特别开心,穆云起走出营帐,把营帐留给两兄弟。

刚走出营帐就有一妇人来到穆云起身边福身说道:“今日之事多谢秦王妃。”

穆云起侧身看了看,原来是被仁王妃欺负的那个女人,于是将她带到一个僻静处说话。

那女人自报家门说道:“妾身是仁王侧妃,闺名曾媛,家父是礼部侍郎曾淄佑。”

穆云起看着这个美貌的女人,平日里看她倒是安静,忙活着三个孩子的吃食,而仁王妃只顾着世子一人,就猜到,仁王妃那性格定是不讨仁王喜欢的,而这位不声不语的女人才是仁王心中所爱,也是为仁王诞下子嗣最多的女人。

“孩子送去吃食是你教的吧。”穆云起看着这个文静的女人说道。

曾媛只轻轻地点了点头,并不居功。

穆云起转头看向别处说道:“你倒是通达,比仁王妃强多了。”

“臣妾身份低微,对皇位还是王妃更有助益。”曾媛低着头说道。

“打江山易守江山难,若没有贤内助,这江山即使打下来,对百姓来说也不是幸事。更何况太后也不是什么高贵出身,渔家而已,仁王妃又比你能高贵到哪里去,所以不必妄自菲薄,教育好皇室子弟才是最重要的。”

曾媛福了下身子说道:“妾身受教,秦王妃如此心胸宽广,若是秦王坐了江山,定也是万民之福。”

穆云起苦笑了下说道:“我已不是秦王妃,此时担这名头只是为了震慑将士而已。”

曾媛笑了笑说道:“听说了,不过依妾身之见,秦王妃依旧是秦王妃,秦王对您应该也是无奈之举,若是他能坐得天下总览大权,您依旧会是最尊贵的皇后。”

穆云起转身定睛看着曾媛,她倒是想看看这女人说这番话到底是真心还是试探,看了一会儿倒是没看出什么虚假奉承来也就作罢。

穆云起看了眼营帐说道:“两兄弟应该吃得差不多了,我去看看。”

曾媛福了下身子,穆云起点了点头就走向营帐,曾媛在她身后看着她一身戎装英姿飒爽的样子,也不无羡慕。

这边穆云起快马加鞭地往京城赶去,而此时的京城,司徒靇站在高高的城墙上望着下面被俘的司徒熜回想起那日的情景,他写完信封好之后竟不知不觉地睡着了,原以为的不眠之夜就被他这样睡过去。

等他醒来本想叫来楚源去送信,却发现桌子上的信已经不见。他立即精神了,一个箭步跑去马厩牵出马冲向城门却被楚源堵住。

楚源扑通跪在他的马前哭着说道:“殿下,你杀了我吧,我没想到睿王会这么做。”

司徒靇看着前面紧闭的城门怒着问道:“司徒熜做了什么?”

楚源依旧跪着说道:“昨晚,属下担心殿下,进了您书房发现您睡着了,桌上还有两封信,我看到其中一封是给睿王殿下的,我们从睿王府出来的时候睿王曾嘱托无论有何事,随时可以去睿王府找他,无论何时。所以我拿着两封信送去给睿王殿下,他看完信后还问您在做什么,知道您在睡觉他就让属下回来了。”说着楚源抹了下眼泪继续说道:“早上,早上,睿王殿下的护卫来说,睿王一早就单枪匹马出城去了,还说,还说要是想让他活着就千万别开城门。”

司徒靇自然明白这个道理,开了城门以司徒霦的个性他们谁也活不了,包括他们的子嗣。

楚源还递给司徒靇一封信,是司徒熜留给他的。

阿靇,当我知道司徒霦向你邀约议和之时,我就决定替你去,因为我从未带兵打仗过,这个京城我守不住,到时候别说你我,就是我们的家人都要因此遭殃,可是我相信你可以,你能守住这道城门,守住这个京城,只有守住它,我们才有一线生机。还有。我相信穆云起她是爱你的,她不会置你于死地,你的那封信我原封不动地送出去了,我相信她会来救你的,我用我的命和你打赌可好?

如今他站在城墙之上,攻城已攻了数日,几日前他收到穆云起的来信,穆云起以为被俘虏的是他,此时镇守城门的是司徒熜,一再恳求司徒熜再坚持几日,她已经调来东北十万大军。

看到那封信,司徒靇终于笑出了声,穆云起还是关心他的,还是不想他死的,毕竟他们已经有了两个孩子,毕竟他们曾经那般相爱过,只有爱可以跨越一切,哪怕是仇恨,所以他要坚持,坚持到穆云起来救他们。正当他指挥士兵死守城门的时候,后面闯上来一名太监,高兴地大喊道:“遗诏,遗诏找到了,遗诏找到了。”

司徒靇皱着眉头问道:“何时找到的,在哪里找到的?”

那太监气喘吁吁地说道:“在,在御书房,御书房里的暗格子里,之前那个弄,弄错了,那,那不是装遗诏的盒子。”

司徒靇狐疑,这几个父皇身边的太监怎么会把遗诏弄错呢,难道自己冤枉穆云起了?还是这丫头想通了乖乖把遗诏送回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