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灵异 > 楼兰女皇长生女 > 第一百四十四章 王贵妃与皇太后二

楼兰女皇长生女 第一百四十四章 王贵妃与皇太后二

作者:忠山石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7-05 13:07:04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一百四十四章 王贵妃与皇太后二

皇太后想明白了,看大臣们还在论证着,大部分的大臣政见已经靠向了王贵妃,已经开始赞同王贵妃的政见了。

皇太后马上站起了身,道,本宫有话要说,本宫听了王贵妃之政见,甚是高兴,见到了王贵妃为楼兰古国出政出建议的心,本宫也很赞同王贵妃的想法及要付出的行动。

但是本宫有一事不明,还请王贵妃给予说明,就是关于汉王朝护军之问题,如果汉王朝的商队有军兵保护,汉军是否是随商队而行,商队入我楼兰城,军队是否一起进入,如果是,那我想护商队的汉军应有百八十人,入我楼兰城后该如何管理,这可是百八十人的汉之强军啊!

这只是一支汉王朝的商队,如果在一天两天内进入我楼兰城的商队有两支,三支,汉王朝的护军不就有二三百人之多,是什么概念,我不敢想!

如果汉军兵进入城后,能与我国人和平共处还好,要是不能哪?

再就是二三百人的汉王朝军兵啊,战斗力可抵我多少楼兰军兵啊,国与国是友好,但是那不是一个国家啊!

皇上安善及王贵妃大臣们在朝堂上听到了这里,一时间都不出声了,也听出了皇太后政见的意思,有的人体会得深一些,有的大臣体会的浅一些而已,但都知道汉王朝军兵随商队进入楼兰城,并非全是好事,并非代表无事。

王贵妃站起了身道,想国之物资充足,国人有吃有穿有用,请求汉王朝帮之。现在还没有求,就考虑的如此复杂,怕这,怕那,防这,防那。

汉王朝与楼兰古国通过了本贵妃已经联姻,已经成了友好邻邦,汉王朝派重兵不惜军兵的伤亡,重创了匈奴国,得到我楼兰古国什么了,没有,什么都没有,汉王朝只是想与楼兰古国友好交往,不成为敌国罢了。

本贵妃来自大汉王朝,就这么大的能耐了,是求帮,是不求,请朝堂上的各位考虑吧,绝对吧!

现在作为贵妃的我,该说的都说了,该出政见的时候也出了,采纳不采纳是皇上及众位大臣们的事了,本人静等圣旨了!

皇太后道,王贵妃不要太激动了,本宫开头不是说了吗,本宫赞成你的政见,只是汉之军兵能起到护送作用即可,商队的安全保障问题是否可以这样,来自汉王朝方向的商队,由汉军保护之,护送到楼兰城即可原路返回之,出自楼兰城的商队,我楼兰古国会派重军兵保护,当然不是一百二百军兵,这个作为我楼兰古国皇太后来说是能实现的,绝对会保证商队人员安全的,出楼兰古国商队,楼兰军兵会护送到汉王朝的边境安检处,即返回楼兰城。

皇太后的话是在朝堂上讲完了,这话可起了绝定性的作用,朝堂上绝大多数的大臣又倒向了皇太后的政见。

皇上安善也认为皇太后的政见好,说的有道理,只是这样一来,王贵妃的政见是都赞同的,里面的内容方法是需要改动了,不知王贵妃还能不能为楼兰古国的生存发展,国民们的生活而努力求于汉王朝了,是否会不容易得到汉王朝的支持了,是否会引起两国间的矛盾了。

皇上安善这时道,王贵妃的政见是可取了,是全员通过了,母后所言有理,为了国之安定,繁荣,不知王贵妃还愿意在书信中与大汉王朝朝堂周旋,以求得汉王朝的帮助。护佑来自汉王朝的商队,顺利进入楼兰城,以解我楼兰百姓之物资的需求啊?

王贵妃在朝堂上听得清清楚楚,知道了朝议政见的改变,没有向自己想要的方向发展,而且自己现在不得不按自己提出的政见去实施了,还得顾及楼兰古国一时的运行,这个皇太后真是一个心细之人啊,自己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计划又停滞了,楼兰古国怎么有这么多有智慧的女人啊!真是自己的不幸啊!

这次又得求汉王朝帮助了,而且对汉王朝给予自己的任务是一点帮助都没有的,事实形成了,王贵妃在朝堂上所有人的关注下写了求帮之书,通过飞鸽放飞了,信当然是随飞鸽进入了汉王朝。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汉之商队真的出现了,远远的从汉边境向楼兰古国走了过来,物资便源源不断的进入了楼兰古国,只是物价调整了一些而已,对于楼兰古国来说,还是可以接受的,可以用宝石,动物产品去交换的,达到了物资运转,及丰富!

王贵妃与皇太后在朝堂上争着主动权,当然结果是好的,是有利于楼兰古国。

兰琪儿通过与大宦官的接触,知道了朝堂之上的争辩,看到了汉王朝商队的到来,一时间带给了国民们物资上的充裕。

楼兰古国国内一时间商队又多了起来,物资在源源不断的进入楼兰城,城内外的百姓游民们都有了生存物资的保障。

王贵妃通过倒向其身边的大臣,将话语传了出去,汉王朝商队的到来,是朝堂上王贵妃的功劳,是其在朝堂上提出的政议,是其通过身份的原由,努力向汉王朝争取的结果。

楼兰城内的百姓,开始赞扬朝堂上的王贵妃了,为民着想的贵妃,这民间百姓的赞扬,传扬的速度是极快的,自然传上了朝堂。

王贵妃一时间又得到了楼兰古国百姓的心,这让皇上安善也高兴不以,自己的贵妃竟然这么的受国民的爱戴与尊敬。

皇上安善在朝堂上不得不给以王贵妃口喻上的嘉奖,王贵妃在朝堂上的气势一时间压过了皇太后,这让王贵妃又开始全面参政了,开始全面反驳大臣们的政议了,提出自己单方面的想法与见解,朝堂上又不消停了。

皇上安善因为大臣与王贵妃的政见不同,奏折一时间是不能及时批复的,心里是矛盾的,听大臣们的,觉得王贵妃反驳的也有道理,而且王贵妃为楼兰古国时时的在出政出力,功劳是极大的,自己作为皇上是不能轻易反驳的。

听大臣们的,众多大臣们的政见是统一的,是集思广益的,代表着大臣们为国为民之心,如果批复倾向于王贵妃,大臣们又会如何去看,如何以后在上奏好了政议。

大臣们上奏时心里会怎么想,会不会奏折政见不被自己采纳,认可而慢慢放弃上奏,放弃职责,安善真的是为难了,真的是不好取舍啊!

皇上安善只能在御书房内难慢的做比较,求中庸了,一部分奏折按大臣们的意愿去批,一部分按王贵妃反驳的意愿去批之。这皇上批奏折成了选择题,而且是平衡性的,做皇上的看来也很难啊!

皇上安善在批奏折的问题上是选择了平衡,可事情的发展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大臣们随着时间的推移,朝堂上的奏折在减少,奏折越少,王贵妃反驳的态度越强烈。

皇太后因为王贵妃一时间解决了楼兰古国物资问题,所以一直在忍让着王贵妃,在朝堂上看王贵妃已经不把朝臣们的奏折当国家人民的正事了,不管正不正确都胡乱的进行反驳,难道自己忍让是不对的,开始内心评判自己的忍让了。

皇太后近期没有诏大臣们讨论朝堂之事,在朝堂上没有与王贵妃针锋相对,没有护大臣们好的政议,发现了亲派大臣们在本职官位上都不再那么认真的履职了,上奏了,通过朝下的交流,皇太后知道了原因,朝堂上的所有大臣们是懈怠了,不得不懈怠,履职提政见不但被王贵妃反驳,甚至还被其驳成了因私欲而上奏,不为国为民而上奏,没有人给做主,惹麻烦犯得上吗?还不如就不作为哪,落个安好自由。

皇太后知道了内情,知道了大臣们内心的怨气,于是为了国之发展与壮大不得不向大臣们表态,以后在朝堂上有自己哪。自己会全力护大臣们的政见的,并向皇上为有好政见的大臣请功的,以鼓励大臣们对职责的态度,对皇上及国家的尊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