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灵异 > 孤军 > 第六百六十六章:风水宝地

孤军 第六百六十六章:风水宝地

作者:唐小豪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7-05 13:06: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那次民变因为太小的缘故,并没有被载入史册,就连地方县志都没有记录。说是民变,实际上只是一场官民冲突,冲突起因于一片风水宝地,那片地是生财之地,属于谢家庄和马家庄的交界处。当年最早是有马家庄的,而没有谢家庄,后来就是因为那块风水宝地,有人才迁移到附近,又建立了谢家庄。

尉迟然问:“你是说,建立谢家庄的人就是冲着那块生财之地去的?”

“没错,就是那样,这件事也是有据可查的,马家庄的人并不是异道人士,当年他们并不知道那是生财之地,反而将其荒废在那,也没人打理,后来谢家庄的创立者到了那里,想要在那里兴建房屋,却被马家庄的人拒绝,拒绝的理由是,他们不姓马,是姓谢的,除非他们随了马姓,否则别想在此处立足。”年成凯说着又倒上一杯茶,“谢家人当然不肯,但他们也不想让马家庄的人知道那个秘密,于是,他们只能挪了地方,在距离生财之地对岸的地方建立了谢家庄,可几十年间,谢家与马家之间一直在商讨那块地的事情,马家因此起疑,后来找了高人来看,发现那是生财之地,而且在整个冀省只有那么一块风水宝地。”

马家得知此事之后,知道了谢家的用意,立即在此地兴建房屋,而且直接将祠堂挪到此处,希望能兴旺整个马家家族。因为那块地方按照地界,只有一半属于马家,但马家因为收买了当时的官府,所以官府批准马家全占了,后来的谢家也无可奈何。

明朝灭亡之后,到了清朝初年,马家庄那是当地最兴旺的一个庄子,说是镇也不过分,过往的商贩都要到那走一遭,这让马家庄变得无比的繁荣,不过当地的官府也因此盯上了马家,希望马家缴纳重税。实际上这也是合情合理的,你原本一个庄子也不是做买卖的,但又做了买卖,自然应该缴税,但马家却抗拒,仗着当时庄子人多,人数竟然多过了当地官府的兵甲,加上又向上层疏通了的原因,此事只能一直搁置在那。

此时,谢家出面,向当地衙门仇恨马家的地方官献上一计,说出了那块地的事情,还说地是当时前朝所批,而且还是因为贿赂得来的,实则马家只能占一半。地方官立即派人去测量,这一测量发现谢家所说果然属实,紧接着就直接让马家将地让出一半来。

那块地已经修建了祠堂,这祠堂哪儿是说拆就能拆的?因此马家当然是抗拒的,拆了祠堂那和刨了祖坟的性质差不多,所以,马家自然是带人抗拒了。

清初时期,清廷为了巩固统治,担心明朝的遗老遗少造反,所以,对前朝事物一向很警惕,所以,此事被地方官员奏报上去后,特别提到了那块地界在明朝时期发生的事情,加上马家庄抗税之事,最终清廷出兵,直接将马家庄给剿了。原本胜券在握的谢家却根本不知道,当时的马家庄内住着一群异道人士,而这群异道人士齐聚在此处是为了别事而来,他们完全没想到清廷会出兵,误会产生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再加上从他们所住的地方搜出了大量的兵器,便认定这些异道人士与马家庄的人勾结要造反,一场恶战之后,清兵虽然死伤惨重,但因为兵力占优势的原因,最终屠了整个马家庄,那群异道人士也全军覆没。

异道当时详查之后,发现整件事的起因都是因为谢家人要占据那块风水宝地,而谢家人原本竟然也是异道一脉,因此将其列为异道叛徒的行列,派出城隍去剿。

实际上的谢家当时只有十二口人,其余谢家庄的人都是后来迁移过来的,都不姓谢,所以,异道城隍针对的也只是那十二口人。

年成凯长叹一口气:“想必你也知道,异道城隍是不讲情面的,不管男女老少,只要得令就得格杀勿论,所以,他们连谢家年幼的孩子都没有放过,全数杀死,然后弃尸荒野。”

尉迟然纳闷:“万一谢家有人活下来呢?”

年成凯摇头道:“绝对不可能,城隍出手是不会留活口的,再者说了,我查阅了当年的资料,所杀之人的姓名年龄都记得清清楚楚,我也翻阅了当地衙门留下来的案卷,案卷之中记录的死亡人数姓名等等,都与异道城隍录记载的完全相同,最关键的在于,谢家的亲人,也是异道中人后来去收尸的时候,也确认了谢家没有任何人活下来。”

尉迟然道:“也许冀省的谢家与津门的谢家并不是一家呢?”

“不,是一家,”年成凯肯定道,“我为何会这么说呢?首先谢家人一直自称自己是来自冀省的谢家庄,这是其一。其二,他们几乎每年都会回去祭祖,而且谢家还直接买下了那块生财之地,但什么都没有做,也不允许其他人租用,所以,这中间出现了一段空白期。”

尉迟然问:“你是说,后来的谢家人是怎么回事?他们是从哪儿来的?又是什么人?这些事没人知道。”

年成凯道:“谢家人来津门的时候,就是以江南盐商的身份来的,来的时候做事出奇的顺利,买卖也是蒸蒸日上,但那段历史好像被尘封了一般,我查了很久都没有查到,所以,我转了调查方向,民国建立后,资料可以伪造,但有些东西是伪造不了的。”

尉迟然立即问:“是什么?”

年成凯道:“清廷的内典。”

尉迟然纳闷:“内典是什么东西?”

年成凯道:“就是内务府的典记。”

内务府是清朝才有的机构,上下人数多达三千人,是当时清廷最大的职能部门。主要管理皇家事务,如皇家的日膳、服饰、礼仪、工程,还把持盐政、收受贡品等等,共有七司三院。而内务府的典记指的是日常的记录。

清廷的皇帝,只要去津门,肯定会召见八大家,而八大家之首的谢家自然排在第一,被召见的谢家肯定会留下详细的记录,例如家里有多少人,来自何处,祖籍何处,做过什么,经营项目等等,这些不能瞒报,是要杀头的。

所以,年成凯想办法弄到了谢家去津门发达之后,面见康熙帝那一年的内务府典记,从中翻找之后发现,谢家的确来自于谢家庄,初来津门时只有一家四口,且因为是八大家之首,清廷也派人查过,属实。

看到这,年成凯就疑惑了,谢家明明十二口都死光了死绝了,清廷应该很清楚呀,属实又算什么?难道谢家十二口中还有人活着,活下来了四个?

这怎么可能呢,如果活下来了四个,难道异道和当地衙门的记载都是错的?就算谢家再有本事,充其量只能篡改衙门的记载,异道的记载他怎么改得了?

尉迟然听完也觉得怪异,但他立即问:“谢家第一代长子是什么情况?典记内有记载吗?”

年成凯道:“没有详细的记载,只是说谢家的长子当时染病没有去见康熙帝,卧病在床,其他的就没有写了。”

尉迟然又问:“按照谢恩所说,他是第三代,可他娘却说漏嘴,说他是第四代,这又算怎么回事?”

“这也是怪事一桩,”年成凯回忆道,“按照我后来搜集来的资料,谢家第一代四人,夫妻二人带两个孩子,一大一小,第二代也就是第一代谢家小儿子娶了一妻一妾,妻子生下了一儿一女,妾室生下了一个儿子,但大儿子并未继承家业,相反是让妾室的儿子继承了家业,第三代就有了四个儿子,第四代也是如此,按理说应该是四代人,不是三代,换言之,谢家想要隐瞒第一代的存在,这很奇怪,不符合常理。”

尉迟然又道:“最怪异的是,按照传统,明明有正妻的儿子,为何要让妾室的儿子继承家业呢?还有,清朝历经两百多年,四世同堂基本上八十年左右,这时间也合不上呀。”

年成凯道:“所以,我很想去谢家庄走一趟,看看那块生财之地,因为所有的事情都是从那里开始的。”

尉迟然也赶紧道:“那我们不如现在就出发?”

年成凯虽然和尉迟然说了这么多,但依然用怀疑的眼神看着他。

尉迟然道:“我是有求于您,至于求的是什么事,等您彻底信我之后再告诉您,总之这件事很重要,我现在真的解释不清楚。”

年成凯道:“不急,不急,过几天吧,我还有事要查。”

尉迟然也清楚,年成凯要查的事情不是别的,就是自己。接下来的十天内,年成凯动用了自己所有的关系调查尉迟然,无论是黑道还是白道,无论是常道还是异道,不管从什么地方查,都查不到尉迟然这个人,就好像他根本就不应该存在于这个世界。

准确来说,是不存在于这个时代。

第十天晚上,年成凯坐在屋内,看着从各地发来的消息,皱起眉头,按理说尉迟然如果真的是异道中人,冥耳是绝对可以查到他的。可他明明知道那么多异道的事情,异道却查无此人,难道说此人真的是什么未来人?

再者,年成凯无论如何试探,也没有发现尉迟然有其他的打算,似乎他只是想帮自己查清楚谢家的事情,也没有任何害人的动机,如果他想对谢恩下手,早就下手了,如果要对自己下手,也不会等到现在。

事已至此,只有真的和他一起调查谢家的事情,等查清楚之后,他大概会告诉自己到底要他帮什么忙吧。

想到此,年成凯做了决定,同尉迟然一起去冀省的谢家庄一探究竟。

《孤军》无错章节将持续在青豆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青豆!

喜欢孤军请大家收藏:()孤军青豆更新速度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