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回到三国去种菜 > 第二十八章呆板的王匡

回到三国去种菜 第二十八章呆板的王匡

作者:夜色天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02:52 来源:平板电子书

王匡,字公节,泰山人,好仗义疏财,曾任大将军府掾,后奉命回乡募兵,待其回到京师时何进已被杀,与袁绍商议后,回乡观望时事。qiuyelou

袁绍特招其为河内太守共讨董卓,王匡便马不停蹄的赶来。

在张杨的印象里王匡一直是老大哥的形象,故而才把河内太守之位相让,要是换个人来,张杨就没那么好说话了。

张杨与关羽到了郡廨府,被王匡以事务繁忙给晾了大半个时辰,别说关羽,就连张杨也心有怒火,我把河内太守之位让给你,你就这么报答我。

就在张杨快压制不住怒火时,王匡的从事出现:“二位校尉,某家主公有请。”

“哼!前面带路。”

张杨的怒气毫不掩饰。

王匡正在处理政务,看到张杨跟关羽进来,忙起身道:“稚叔、云长,你们来的好快啊!我本以为你们得天黑才能赶到呢?”

张杨道:“董卓大军几要过河,岂敢不快?”

“呃?那倒也是。”

王匡被张杨呛了一下有些尴尬,随即笑道:“吾招稚叔、云长来,也是为了此事,以你二人之见,西凉军会不会渡河?会在何时渡河?在何地渡河呀?”

这件事张杨真跟关羽商量过,华雄驻军平阴县,二人无疑也感受到了压力。

张杨给关羽使了个眼色,关羽站起来道:“如今袁渤海(袁绍)与吾兄都未至河内,吾等都立足未稳,西凉军一定会渡河。”

王匡听了连连点头,他也是如此想,西凉渡河是一定的,就看他们从哪里渡?何时渡?

“至于何时渡?何地渡?某与稚叔兄商量过后,觉得与其处处在河岸设防,不如在河岸遍洒游骑,西凉军渡河的动静一定不会少,某等完全可以待西凉军渡河后再将其一举击溃。qiuyelou”

关羽的话王匡只能用呵呵来应对。

“二位想法不错,可西凉军一旦过河,骑兵的机动性谁能限制,当然吾承认云长兄的西园军能挡住西凉军的铁骑,可西凉军一旦四散开来,谁能控制?”

王匡说的未免没有道理,可关羽相信一旦大股西凉军被击垮,小股西凉军更容易被绞杀。

张杨听出别的意味来,王匡不想按他俩的路数来,问道:“不知公节兄有何良策?”

王匡闻言道:“兵法云:“半渡可击之”,这道理那华雄不会不懂,某在河岸大肆设防,其必不敢轻举妄动,只要华雄不渡河,某撑得本初兄大举而来,便可一举将华雄击败。”

王匡的思路未免太僵化,华雄如果真的这么胆小就不会成为西凉第一将了。

关羽还想劝阻一二,张杨把他拦住,转而对王匡说:“公节兄需要吾等做什么?”

王匡闻言笑容大盛,道:“云长兄曾在西凉待过,某希望云长兄能带一支军参与河防上来。”

“这自然没有问题。”

张杨抢先道。

关羽虽有不满只能压在肚里。

“那就劳烦二位了,今夜吾亲自为二位设宴。”

王匡笑的极为灿烂。

张杨犹豫一二道:“公节兄,温县常家的事能不能宽大处理?”

王匡笑容一僵,道:“好。”

“那某等先告退了。”

“嗯!吾送送二位。”

王匡亲自把他俩送出府门,看着二人远去的背影脸色越来越黑,他身边出现一儒士,问道:“主公,常家的事?”

王匡道:“先把人放了吧!”

“可常林那小子还在为陈张两家出谋划策,这陈张两家可是河内最大的肥肉了。”

那儒士满脸不舍,这陈张两姓都是阉党分子,拿下他两家能捞不少油水。

王匡怒道:“某说先放了。”

“诺!”

那儒士见王匡发怒不敢再言,王匡转身入府,那儒士紧跟其后,王匡走着突然停住脚步,道:“常家有张杨出面说情,某不得不给他们一个面子,那陈张二家却没有,放了常奢,改日再把这肥肉吞了。”

“主公英明。”

那儒士大喜的说道。

张杨跟关羽走在街上,关羽问道:“稚叔兄为何不再劝劝王公节?”

张杨摇头,道:“云长兄,你不了解公节兄,公节兄为人仗义疏财不假,可其人却非智谋之士,常常因别人的意见而改变主意,如今他如此坚定的说出自己的意见,恐怕是受人指使?云长兄,这就是公节兄的另一个优点,按主公的话说就是执行力极强。既然是有人遥控他,你觉得我们能说动他改变主意吗?”

至于遥控他的是谁?不用想也知道必是袁绍,袁大楷模。

关羽叹道:“王公节未免太死板了。”

“二位校尉,二位校尉,请留步。”

常林再次拦在二人马前。

张杨见是常林,调侃道:“怎么来问事情办了没有?”

常林摇头:“张校尉说笑了。如今董卓大军压境,二位校尉手握雄兵,王使君怎会不卖二位的面子?某猜某叔父今晚之前必能被放出来。”

“呀!好聪明的后生。”

张杨二人一惊,关羽抚须:“那你为何还要拦在吾二人马前?”

常林道:“某有一事相询,不知算不算冒昧?”

张杨道:“且说来听听。”

常林道:“某听闻刘使君在太原办了一学堂,大肆招收河北名士,不知是真是假?”

关羽丹凤眼一眯:“怎么?你也想去教人?”

常林连连摆手:“开玩笑?某是想去求学。”

“不错,是有这么回事,你这么聪颖,日后必是栋梁之才,这样某给你写封信,你直接去找左原公。”

张杨热心的说道,常林如此聪颖,日后定能成大才,这么好的送人情的机会,他岂能错过?

张杨突然道:“左原公,你知道吧?”

常林点头:“当然知道,他是介休公(郭泰)的门生之一。”

张杨点头:“不错,介休公去世后,唯有他一直在介休公墓前结芦而居,这次刘使君办介休书院就是由他主持。”

常林大喜:“听闻左原公文武双全,在他麾下学习定能一日千里。”

如这常林这般赶往太原的学子有不少,比如河东的贾逵、王经,太原的郭淮、王盖等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