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游戏 > 四合院:我还没出手你们就倒下了 > 第三十七章:阎埠贵起心思(求追读,求收藏,求推荐)

“各位街坊邻居,现在全国都在推进集体公有制,在广大的农村,集体大锅饭能让所有人吃的更好,现在这个政策即将在城市里面推行。”小郑干事宣布了新政策。

“什么叫做大锅饭?”有人问道。

“就是所有人把各自的定量集中到一起,然后一起做饭,一起吃!”小郑干事讲解道。

“有人定量多,有人定量少,甚至有人没定量,这怎么做到公平公正?”又有人问。

“这个,就需要几位管事大爷出来主持了!

街道办人手不够,所以以院子为单位,每个院子组建一个小食堂!”

“管事大爷主持?要是做不到公平公正呢?”

这个时候,关乎到大家切身利益,院子里的路人邻居们坐不住了。

这个院子里面,除了剧情中出现的那几家事儿多,其他的路人邻居基本上都是随大流。

只要不涉及到他们的切身利益,很少冒头。

如果是剧情开始的1965年,经过易中海多年经营,院子里的邻居多多少少习惯了息事宁人,或许还不会跳出来问这些问题。

但是现在,管事大爷制度是街道办成立后,为了预防敌特才设立的联络员制度。

街道办是1954年成立,管事大爷制度也不过三四年时间。

再加上贾东旭这个易中海养老第一人选没出事儿,所以院子里的事情处事还算公正。

所以院子里其他邻居并没有习惯被道德绑架,一个个都还知道为自己的利益出声。

“这一点,院子里所有邻居都有监督权,如果认为院子里管事大爷有失偏颇的,

可以到街道办反应,我们会进行调查核实,然后做出处理。”

小郑干事回答了管事大爷如果处事不公这个问题。

在大锅饭政策宣布完成后,小郑干事离开了院子,他还要到其他院子宣传政策呢。

当小郑干事走远之后,易中海,刘海忠和阎埠贵三位大爷走到了人群中间。

“各位邻居,安静一下!接下来我们商量一下这个小食堂该怎么办?”易中海首先讲话。

他现在伤还没好利索,所以稍微有点罗圈腿,这样不会碰到下体的伤口。

“要我说,就是大家的定量都集中起来,分成一个月天数相同的等份,每天做一份就好。”

贾张氏不可谓不聪明,首先站出来提议道,这样他们家现在四口人,就贾东旭有定量,一定占便宜。

“贾张氏,你们家就贾东旭一个人有定量,出一个人的定量四个人来吃饭,想得美!”

有邻居跳出来指出贾张氏的如意算盘,让贾东旭面色羞赫的拉住了想和人干架的贾张氏。

“要我说,就每个人的定量都自己拿着,第二天要吃多少,就拿多少道院子食堂。”

又有人提出了新的建议,并且还挺有道理,食堂只负责做饭,其他的都是个人自己拿出来。

你拿多少东西道食堂,就吃多少,避免了拿得少,吃得多的情况。

“不行,谁知道食堂做饭会不会克扣?一家扣一点,怕是够好几个人吃一顿了。”

又有人提出异议,直接点出了怕食堂贪污他人粮食。

“要不,还是集中起来,让管事大爷做好监督。

用了多少粮食,买菜花了多少钱都记录下来,最后算账多陪少补。”

“我们要相信管事大爷们!”有人觉得应该相信易中海他们。

易中海三人也看出了这其中的好处,办好了可是能让他们在院子里的威望增加不少。

于是三位大爷出面,一锤定音,定下了管事大爷监督食堂,大家集中定量一起吃的决议。

“既然大家相信我们三位大爷,那么我们三位就分分工,首先我因为还有伤,不能远行,所以我就负责监督食堂做饭,避免克扣。”易中海说道。

“那,我就负责各家各户收定量,集中管理。”刘海忠说道。

“我负责外出购买粮食,蔬菜!”阎埠贵捡了个苦差事,但是他没得选,谁叫他是三大爷。

黄高峰没有提出反对,因为这个时候反对吃大锅饭,可是了不得的罪行,反动派可以直接击毙的。

所以他还是拿出了定量,反正对于他而言,这点定量就是沧海一粟一般,可以毫不在意。

将粮票,油票,肉票这三种需要上交的票据给了刘海忠,黄高峰就继续当起了观众。

他知道这种大锅饭无法持久,乡下的大锅饭,有往年的储备粮打底,到今年年底也办不下去了,更何况没有粮食储备,靠着供应粮生存的城市。

所以当个看客,当做无聊生活的调剂也是不错的选择。

当院子里所有人的定量都收集起来后,三位大爷又提出了买菜钱的事情。

并且三位大爷在这个时候给出了建议,没有定量的那些人,就多出买菜钱。

就当是从邻居家买粮食了,这样算是平息了院子里,没定量的人就不能吃食堂的非议之声。

1958年8月初,四合院的集体食堂开业了,不过都是院子里的没工作的妇孺在办这件事儿。

而有工作的,都要上班,哪里有空买菜做饭?

只不过这其中不包括三大爷阎埠贵,他在拿到买粮买菜的差事之后,就脑子里活跃起来了。

别看这是个苦差事,要到处跑,却也是三个大爷的分工里面唯一可以捞油水的差事。

看着食堂不克扣粮食的易中海,和征收票据与买菜钱的刘海忠,都没办法做手脚。

而阎埠贵却能在买粮食的时候,把新粮换成陈粮。

把好菜,换成不那么新鲜的,和那些卖家讲讲价,估计能节省出一笔钱来。

阎埠贵感觉这样,并不是贪污,因为他确实买到了足量的粮食和蔬菜。

价格也是市场价,怎么能算贪污呢?这是他通过算计节省下来的,不偷不抢不是吗?

阎埠贵的小心思,并没有对任何人说。

小食堂开起来的第一天,阎埠贵就带着钱票出发采购了。

他拉着一辆借来的板车,挺胸抬头的走着。

因为身上带着的钱和票,是他最大的底气,他从来没有获得这么多钱票。

在院子里轧钢厂工人定量一个月34斤。而阎埠贵黄高峰这样的,一个月30斤。

妇女28斤,12岁以上的未成年人24斤。8岁到12岁儿童18斤,8岁以下12斤。

算下来全院一百多口人,两三千斤的粮票,虽然没全带在身上,却也支撑起了他的脊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