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让你造拖拉机,你去造火箭? > 第649章 试车

让你造拖拉机,你去造火箭? 第649章 试车

作者:红酒花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2:46:38 来源:平板电子书

“五个探测器,五个探测点。”

钟成双手撑住会议桌,众人的面前漂浮着一副超大的火星彩色地图激光投影,而且精细度超高。

以前经常拿来放PPT的白板已经很少使用,大多数时候人们都更喜欢用更加科幻的激光投影器。

这台桌子是新远在天幕三号任务后捐赠的,应用了最新的激光技术,首次做到了大范围三维立体彩色投影,精细度已经达到了中高端投影仪水准。

市场上压根没有同级别产品,钟成仅仅是从安装时偶然看到的丰富精密器件,以及开机时的可怕耗电量上,就能知道它绝对价值不菲。

但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现在开会时总算有种在星空中挥斥方遒的感觉,手指一拉就是太阳系的巨幅星图,操控者甚至会有种超越地球的飘忽感受。

悬浮的火星地图上高亮显示了五个地点,都是各组专家精挑细选出来的结果。

林炬扫了一眼,然后稍稍皱眉。

这些探测器都离零号平原太远了,尤其是被基地寄予厚望的天问五号,因为最被重视直接安排去了南极的冰盖。

那里是整个火星被认为最有可能有水的地方,祝融号所携带的全套化工设备运转的重要基础就是水。

基地依然打算向零号平原发射探测器,不过不单独发射,而是装进祝融号的货舱里,后者可以装载60吨货物,顺便塞一個火星车轻而易举。

新增火星车质量在4吨左右,核动力且配备有机器人和无人机,侦测范围极广。

原计划是让祝融号在南极边缘落地,然后新增的两个大型火星车慢慢挪到零号平原附近。

但南极就太远了,即使核动力火星车能跑过去也很有可能因为机械故障倒在路上。

不过他无意改变航天局已经定好的目标,想了想插了一句:

“祝融号降落的地方正好是在南极上,那里的地形其实不利于建设居住区,价值也不算高,我们应该再在南极周边稍低一些的维度寻找未来合适的居住地。”

说着他把手放在了零号平原到南极点的中线位置附近,那里显示的地形较为平坦。

“再增加一个火星车,就以我们校企联合的名义开展,反正研发费用都摊的差不多了,也多花不了多少钱。”

林炬已经做好了独立推动的准备,以避免因为预算被否决,但事实超乎他的想象。

钟成听了之后认真地朝他手指所在的地方看了一小会儿,然后环顾四周问道:

“大家的意见呢?”

零零散散几句回答过后,钟成直接拍板:

“虱子多了不咬人,五个六个也区别不大,还是直接给天问六号的序号吧,小林,新远能不能及时交付发射?”

“额……”林炬还在震惊他的果决,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

“当然没问题,这都是通用底盘。”

实际上从月球上开采冰、核发电车到天问系列的“萤火”火星车,虽然体积重量上略有差异,但底盘以及结构、零部件等基本都是通用设计,不但降低了成本,还极大提升了交付速度。

“那就没什么好争议的了,在座的有很多人也参与了深空探测计划的论证研究,我们要明白现在的航天竞争已经进入了白热化阶段,我们的目标已经从一点点去触摸未知,变成了了解未知。

需要考虑的第一因素不是金钱,而是我们的视野能够扩展到多宽、多远。”

……

西北,某数字代号基地。

在京城热火朝天讨论着火星计划的时候,谢廖夫正亲身感受着大戈壁的风沙。

蓉城是距离西部地区最近的大城市,春秋季也能感受到夸张的大风,但与真正大西北的狂风相比简直毫无威力。

用一句话来形容:西北的风沙是能够吹死人的!

哪怕侥幸不被沙子掩埋,在夹杂着漫天黄沙的风暴里呼吸也会受到很大限制,稍微待久一点就会留下呼吸道疾病。

好在谢廖夫做了很周全的防护,一般也不会轻易外出。

而现在他裹着少民常用的纱巾,正跟着本地驻守的少校一起前往不远处的试验场。

这里曾经是个未投入使用的地下核试验基地,后来改成核发动机测试场,每一台A100引擎出厂后都要来这里充分测试。

今天天气不算好,但测试工作依然如期进行。

因为今天测试的发动机代号叫“珠峰”,内部名字是NPAE。

经过了持续两年多的研制,这台与A100共同锁死裂变发动机上限的引擎终于面世。

当首批两台样机一起运出时,航天局都还是不太敢相信它的研制已经完成。

现在只有一台发动机装在了试车台上,并已经完成了测试前的准备,即将开机试运行。

跟着谢廖夫一起的是窦平,后者又提了一级,已经开始负责绝大多数关键国防装备,这一次亲自到了现场。

“谢总工,我们这次可是为你们启用了一个新测试台,希望不要让我们失望啊。”

核发动机测试台都建立在地下核试验坑洞的基础上,A100已经用去了一个,基地还剩下两个试车台。

启用新试车台是因为新远承若NPAE的喷出物辐射值含量非常低,以至于满足直排大气的要求,用A100用过的试车台可能会影响污染测定结果。

但如果不达标就意味着再次测试需要启用最后一个试车台,而在西北之地建一个核发动机测试台的工程量显然还是不小的。

“放心吧,我还指望着你们更改909工程呢。”

谢廖夫隐藏在纱巾下的脸笑了笑,新远可打算也向军方推销NPAE,最不希望出现任何疏忽。

909工程中军方一口气订购了五架H2N航天飞机,但在空天飞机出现后热情就急速消退,实际上采购四架空天飞机的钱基本就来自原来的剩下四架H2N。

不过他们也只是要求剩下四架“缓一缓”,毕竟空天飞机的载荷能力远远不如航天飞机,还处于观望阶段。

而在一周前的大年初十,给军方的“流云”号空天飞机正式交付,并已经飞到琼州与“腾云”一起开始执行飞行计划。

按照基地此前的推销计划,谢廖夫趁着NPAE试车开始画NPAE动力版空天飞机的大饼。

核动力改造后急速上涨到65吨的载重极有诱惑力,除了对尺寸有特殊需求的货物,简直吊打所有航天飞机和巨型以下火箭。

到时候一架空天飞机轻轻松松就能带两三百人进入太空,各种军事卫星的铺设成本也会急速降低,再加上可以携带激光武器,简直是未来太空军的完美雏形。

根据军方对太空站的最新理论,太空军的发展需要经历从近地到月球,再到小行星带内,最后朝向深空的数个发展阶段。

第一优先级当然是近地空间,然后基于A100可以基本实现小行星带内的军事存在,这已经成为了相关研究人士的基本共识。

核动力空天飞机的前景非常美妙,美妙到军方甚至甘愿为之去承担核污染的巨大风险以及舆论压力。

但一切的前提都是NPAE真的如同宣称一样,辐射值降到即使直接排入大气也没有影响,更具体的一点指标就是具备常规机场起降能力,作业人员也无需特别防护设施。

之前通过航天局渠道基地曾试探过大规模装备NPAE大气层内飞行器,得到的结果都是模棱两可或者潜在的抗拒,现在则希望借助军方的力量破除阻碍。

窦平倒是比较相信谢廖夫,毕竟新远的技术实力一直在线,几乎没掉过链子。

他之前负责的雪鹄项目已经制造了第三架原型机,等它试飞通过后再制造的就是量产机了。

空军对雪鹄的性能相当满意,准备在东北、东南各放置一个中队,西部地区维持两个中队,吉步提维和基地也驻扎一个中队,作战序列20架,总共采购36架9个中队,剩下的用于训练以及机动驻扎。

第一个中队会率先交付东南,然后开始执行环绕整个太平洋的巡航任务,到时候每天全世界都能听到高超音速激波的巨大噪声。

想到这些他的心情也不禁好了起来,又说道:

“那我这也给你们透个底吧,只要NPAE的污染物标准卡住规定线,空军就有7成把握推进核动力化改造。

不要以为是我们太小心,毕竟搞不好我们面对的就是全世界包括自家的指责和压力,再怎么谨慎都不为过,军队需要面临的障碍也比你们想象得多。”

但也只有军方有能力解决这些阻碍。

谢廖夫一边在心里这样想到,两人已经走到了试车台,这里的十多名工程师正在进行收尾工作,等确认后就将全部撤离到安全区。

在试车台建筑内部,能看到的是一台排列紧密、呈方形且体积很小的精密机械,从外表上看过去几乎没有空隙,到处都是各种元器件。

谢廖夫与窦平一起按照程序清单进行各项复检,确认无误后才让人接通了发动机的控制信号。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