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让你造拖拉机,你去造火箭? > 第644章 幽灵航行

让你造拖拉机,你去造火箭? 第644章 幽灵航行

作者:红酒花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2:46:38 来源:平板电子书

高能物理是一个方向差距极大,但又融合度极高的研究领域。

一名高能物理学家可能同时在激光物理、量子物理、核物理、微观科学等方面都有不低建树,其研究工具和环境都有高度通用性,同时需要互相借助彼此的研究来向前推进。

所以赵晓文微微一想就知道了卢秋的意思,他是在暗示电磁力控制技术。

实际上他也深有体会,虽然激光冶炼卫星的技术资料就包含了相关技术,但应用在“炽阳”号上的,还有“赤仞”以及“C172甲”金属氢电池中的技术,后两者也大规模应用了微观强电磁力控制。

按照现世界主流的托卡马克装置思路,就非常需要这样强力且精确的电磁约束装置,而不像基地之前获取的未来世界线“激光惯性约束”中使用弱力束缚。

不过在赵晓文看来这是件好事,意味着基地有可能深度参与到EAST计划中去,即使最后托卡马克走不通,也能为基地选择的激光惯性约束聚变提供大量实验数据。

合理地把手伸向EAST,可一直是基地高层的梦想之一。

赵、卢二人顺势就此交流了起来,两名同行都抱有打听更多消息的想法,一时间聊得不亦乐乎。

倒是林炬那边总算平静下来达成了共识,钟成与三名军官统一了意见。

他们希望尽快组织更完全的破坏实验,并提出可以提供相当精准的引导技术,与“炽阳”结合在一起对飞机以及卫星进行打击测试。

同时军方又在钟成的佐证下得知基地预算紧张,立刻提出可以马上打5亿资金。

他们将内部立项大型军用激光器工程,并指定新远为承包商,按武器招标方式推进各种激光器研究。

虽然立项之前还需要集中高层进行讨论,需要一点时间才能确定,但紧急提供的5亿经费却能够提前到账。

而新远承接这个项目也毫无问题,他们早就参与了数个绝密军事计划,各种牌照和资质都很齐全。

……

除了钟成和留下来当作联络官的卢秋,其他人拿了一份技术简介资料后又匆匆飞走了,赶着回去晚上开会。

在军官们的强烈要求下“炽阳”所在的仓库被关闭封存,另外从旁边的守卫基地调来了10名骨干守护,这才放心地离开了。

林炬看着这一幕都不禁吐槽:

“我这哪是私企老总,更像个兵工厂的厂长,旁边都有驻军保护了。”

不过他也仅仅是口头说几句,这种情况本就是意料之中。

基地原计划是等“炽阳”全部开发完毕,在5月或者6月完工发射的时候再公开,但多方考虑后决定现在通知,以免引起什么过激反应。

但看样子还是有许多人将彻夜未眠,说不得又是改变战略的大事情。

憋了许久的钟成此时也终于有机会放松,他的担子中也包括太空军,一项新技术的突破也带来了极大变数:

“小林,你不光是要榨干我们的航天经费,还要榨干军费啊。

算上909工程,16年开支就超过一万亿了,看这势头不是要奔着两万亿去?

我没记错管激光那個之前是大学教授吧,怎么什么人才到了你们这里就跟吃了药一样,成果跟不要钱一样出呢?”

“这……吃药倒真有,314针剂和504针剂都是好东西,您要我送您几支。”

“……”

钟成摇摇头,只是愁眉苦脸地抱怨,甚至难得爆粗口:

“这他娘的,我怎么感觉乱世来了呢?”

……

2月11日,双叶郡。

距离最后一颗氢弹爆炸已经过去了四十天,但管控区的各国“救援队”依然未撤走,继续执行着为期两个月的爆炸后灾害防御、以及威力检测任务。

其中一线人员的工作就是开装甲车或者飞机,穿过爆心区测量空气中辐射尘含量,并记录下盖格计数器的数值。

第三颗氢弹爆炸后引起了连续22次地震,不过最高的一次也才5.2级,虽然未造成明显的人员财产伤害,但引发的海啸却彻底冲垮了富岛电站原址。

现在那里从航拍图上俯瞰,只有一个残缺的圆形港口,壁面光滑地像是人为休整过一样,深蓝的海水与亮晶晶泛着绿光的抛物面放在一起,倒是令人意外的美丽。

根据IAEA的频繁探测,确认爆炸后24小时辐射含量就降低到了峰值的一半不到,72小时后降低到十分之一,7天后除了爆心3公里半径内,其他地方已经能够进行人类活动。

到现在为止空气中的辐射含量已经大为降低,通过污染物测定,两个堆芯中起码98%以上的核原料都被充分反应掉了,从这个角度看清理效果非常理想。

田战继续忠实履行着自己的职责,按照计划他还有15天就要调回国。

不是因为不需要他,而是长期接近辐射的人员得轮休,实际上救援队成员大部分都替换过一次了。

在完成记录工作并发回数据以后,他回到自家驻地的空中指挥室,执行一项国内传来的命令:

有一架翼龙5无人机横穿津轻海峡后正沿着海岸线南下,要求驻扎在富岛周边的救援队需为其提供引导服务,直至脱离岛国领空为止。

这是一次很平常的任务,翼龙5最大起飞质量不超过5吨,采用活塞航空发动机为动力,巡航速度300公里左右,最大航程超过一万公里。

按照这个航线看,八成是执行什么水文监测或者日常巡逻吧?

空指中心的操作官立刻执行命令,不过过了一会儿后轻轻“咦”了一声。

“怎么了?”

“不,让我再看看……”

操作官又看了一会儿,然后才有些不确定地说道:

“YL403A的信号似乎不稳定,数据传过来的太少了却报的正常……还有,雷达特征大了不少。”

“那你再确定一下,有异常我马上上报。”

“是!”

两人都没有引起多大注意,而在两百多公里外,贴着防空识别区飞行的翼龙-5看上去也完全与正常情况不同。

它的背上增加了一段高高的隆起部分,同时尾部发动机的声音也不太对,除了桨叶的噪声,发动机听起来像是电动机。

它大摇大摆地向南飞行,不过却并不像田战和操作官以为的那样绕一圈就会返程。

实际上它是从内陆的腹地起飞,先是几乎绕了整个南方地区一圈才从东海出来,正在执行绕岛飞行,完成后会继续向东飞往太平洋中部,造访夏威夷过后再度向南抵达萨摩亚群岛,然后继续在东南亚地区巡航。

这次飞行计划长达整整168小时,也就是整整7天,现在才不过四分之一而已。

它自身的电池只够飞行2小时,但在头顶上方的同步轨道,赤乌一号正微微调整着微波发射器倾角,源源不断地提供来自太空的能量。

而处于同步轨道的赤乌一号一天只有71分钟接收不到太阳光,其余时间都能为特殊改造的翼龙-5提供充足电力。

在赤乌三号投入使用后,原来的赤乌一号也被转了职业,开始研究为飞行器以及船舶无线功能。

东至夏威夷,西至拜科努尔,北至库页岛,南至新西兰,近乎地球的三分之一区域里它都能给无人机提供100至150千瓦的电力,足够满足飞行需要。

在这个区域里翼龙-5只要不出机械故障,就能像幽灵一样无限执行任务;

要是有三颗赤乌一号组网,那么各大洲主要区域都能出现它的身影。

与狂妄无比的雪鹄比起来,微波供能的翼龙-5低调地几乎不引人注意,但在某种意义上却更加致命。

唯一限制它发挥的主要还是微波功率对电子设备的严重干扰,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飞行平台不会比翼龙-5更大。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