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让你造拖拉机,你去造火箭? > 第604章 学会资助

让你造拖拉机,你去造火箭? 第604章 学会资助

作者:红酒花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2:46:38 来源:平板电子书

嘀嗒。

明明已经进入冬季,办公室里的空调温度也很舒适,但还是有一滴汗水顺着袖子落在了地板上。

约翰对此仿若未觉,精神有些恍惚。

骤然间被拉上太阳系的广阔舞台,他没有做好任何准备,也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做。

哪怕只是一段依然存在不确定的信号,隔着上亿公里都能传来巨大的压力。

夏延山有应对各种险情的预案,甚至小行星撞地球都被考虑到,但的确没有人想过怎么应对外星人。

因为任何真的投入精力去思考这些的人都会发现:妄图以人类的角度去揣测外星文明,本身就是一种虚无的荒诞。

人类可以没有任何缘由地碾死一只蚂蚁,显然这两者的差距没有和外星人的大。

蚂蚁朴素的价值观不能理解为什么会有生物去做与生存不相干的事,人类的价值观念在宇宙中更是毫无意义。

对外星人的思考是无意义的,但约翰不能停止思考。

“我授权你们,我给你们所有权限。”

约翰靠着椅背闭上眼睛,说完最后一句话:

“通知沙利文,他知道该叫哪些人过来。”

……

B级基地。

“这是一块平整的土地。”

“没了?”

“没了。”

林炬和肖冈田两双眼睛对视,目光中充满迷茫。

“离火”已经抵达火星进行了持续两个月的密集监测,动用全部手段对零号平原收集了近乎所有数据,基地的地质专家和天体物理学家也认认真真地分析了两个月。

现在所有有价值内容已经被汇总完毕,他们得出了的结论就是肖冈田转述的那句。

真的没什么特别的,以人类目前掌握的所有资料来看,零号平原最大的特点就是那一小片平原虽然小,但真的很平。

这个平不是说单纯的地表很平,而是“离火”探测到的表层松散土壤下的走势很平坦,表面反而因为风吹来吹去会形成各种小土丘。

平整的背后有两种可能:存在地下建筑,天然形成。

两者概率相同无法进一步判断,全都是没有可靠支撑的猜测,卫星监测的极限只能做到这一步了。

对于零号平原来说“离火”的勘测价值已经榨干了,接下来它就是一颗功能很强大的综合勘察卫星,对零号平原保持监视就够了。

“那按计划静默离火吧,除了必要时刻唤醒,明年10月之前都不要再使用它了。”

肖冈田点头,这是早就计划好的策略。

离火发射之前基地就认真考虑过通讯保密问题,除了伪装成天然信号以外,最重要的就是进行转发中继。

最开始他们是用月球的“月桂”系列卫星进行转发,后来借助天幕一号任务让航天飞机往黄道面扔了好几颗微型卫星,至于现在就更复杂了。

前几个月发射的“后裔”“金乌”“长思”三颗分别目标是太阳、水星和灵神星的探测器按照一定规律轮流承接转发任务,经过数次中继和重新调制发回地球,人类现有手段就不可能发现离火的信号到底去了哪里。

编码和加密更是花了大力气,一大帮工程师汇总了从系统中获知的异时间线差异信息,各种牛马不相及的内容和有差异的物理参数作为加密方式,编码直接用的SC09飞船控制系统的通讯格式,是真正意义上的外星文明编码格式,地球上毫无基础。

但即便如此林炬也很谨慎,离火每次发送信息也是通过伪随机数不定时传输,并限制通讯次数。

现在既然已经没多少价值,那么离火就会进入静默状态,非必要不再发送任何信息。

不过这并不代表“离火”是一笔亏本买卖,在它能公开露面之前会一直对火星各处进行信息搜集,得益于重量和技术上的极大优势,一颗卫星的勘察能力就几乎相当于其他所有火星轨道器的总和。

后续的火星任务制定时就能有它提供的资料参考,无形中就节约了很多时间和成本。

林炬的脑海中闪过一個个发射计划,告诉自己快了,快了。

最快6个月,零号平原就会迎来机器人的步伐,到时候一定会有所发现。

“对了老板,有人想要资助我们,开展太阳系巨行星系探测计划。”

“谁?”

林炬有些意外,巨行星探测也就是深空探测,包括了火星轨道以外的土星、木星、天王星、海王星,及它们周边的众多卫星。

传统宇航探测技术光旅行就要花去十几年乃至二十年,基地的核推进技术倒是能够将时间压缩到数年甚至一年内,但花费太高,所以已经明确暂时不进行深空任务。

等到未来基地生产能力再度大提升,或者资金充裕的时候才会考虑重启,不过等几年也比慢悠悠飞个几十年强得多。

NACA开展探测是赶上了176年难得一遇的窗口期,除此以外还有谁心甘情愿地去开展这种费力不讨好的计划?

“IAU,国际天文学联合会。”

肖冈田说出的名字很陌生,但又有种说不出的熟悉感。

“联合会第三学部第15、16委员会主席从去年开始就全世界游走,他们已经争取到了很多个大学和科学组织的资助意向。

前几天他们通过京城分会负责人转达了他们的希望,如果新远能够在一年内完成委托,有把握说动整个联合会筹集资金。”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的历史很悠久,1919年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成立,以组织学术交流、保护天文观测环境为主要目的,是一个影响力很强大的非政府性学术组织。

他们还划分了11个学部和51个委员会,分别负责不同领域的教育科普、学术推进研究。

虽然只是一个组织性不严密的学术组织,但正是这样的特点让它在全世界范围存在感都很强烈,还真有募集资金开展探测计划的潜力。

他们看上新远的原因当然也是因为核推进技术,它让快速了解太阳系偏远地带的几颗气态行星乃至柯伊柏带的情况有了实现的可能。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