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让你造拖拉机,你去造火箭? > 第570章 意外

让你造拖拉机,你去造火箭? 第570章 意外

作者:红酒花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2:46:38 来源:平板电子书

长征十八号的发射并没有精准地定位到对外公布的6点,而是提前了约4分钟,不过几乎没有人错过发射现场。

和陆地发射的火箭不一样,长征十八号发射前的动静太大,想不引人注目都困难。

林炬从发射箱B区闸口注水开始就没挪过眼睛,完全放开的拼命注水使得发射箱周围海域水位骤降,被水位差带动的水流翻滚形成了奇异的浪潮。

当然这都是从发射区外浮标上传回的视频信号,当水流以越来越快的速度涌入两三分钟后,一截白色的巨大圆柱从发射箱口缓慢露了出来。

此时视频里几乎没有声音,但短短6秒钟后林炬就感受到远望7号一万七千吨的船体下方传来了“咚咚”的闷响,像是鲸鱼的尾巴在拍打海面,这是从水中先传递过来的声音。

随即发射箱口开始有惊人数量的水雾跟随火箭疯狂涌出,哪些都是已经被发动机高温汽化的水蒸气,在密闭空间内聚集后拼命向上推,继续加速着火箭的上升速度。

在随后约10秒钟的时间内水蒸气不断朝着上方加速,然后又在一定高度向四周下坠,形成了一朵漂亮的小型蘑菇云。

但这未能掩盖住长征十八号超过200米的挺拔身姿,它顶部的九章号轻松穿过蘑菇云出现在了天空中,这也意味着火箭的底部也差不多离开了水面。

四枚固体助推器每一台都能产生超过2800吨推力,刺眼的亮光在海面与空气接触的地方向四面八方射出,代替太阳成为了琼州凌晨的日出。

同样处于观测区边缘022艇上的于子明微张嘴巴,完全不清楚到底是爆炸还是正常发射。

两万两千吨的澎湃推力毫不留情地作用在海平面上,使得更多的海水被汽化升腾,比刚才壮观数十倍的水蒸气成柱状延伸膨胀,即使在十公里外也极其惊人,仿若直达天际。

由39台液氢液氧发动机、4台固体火箭发动机组成的小太阳上升速度是常规火箭的近三倍,几下就已经完全展现照亮了周围十多公里的天穹。

而此时距离发射已经过去了近30秒,于子明看到表面已经激起密集波纹的海水,突然反应过来大张开嘴,两个手掌心死死按住耳朵。

但这为时已晚,狂风携带着炸雷的声音迎面而来,即使于子明已经靠在船壳上依然感觉到气流从皮肤表面刮过,空气直冲进嘴巴甚至堵塞住了呼吸,同时还伴有无数大口径重炮在耳边开火的声音。

这种感觉他非常清晰,那是他才下连不久和友军进行的一次演习,他在晚上和突击队迷路跑到了炮击区域附近,结果正好赶上一个营的155毫米榴弹炮群对那里开火。

毫无准备的他离发射阵地只有不到一百米,轰隆隆的炮声第一下就让人丧失了听力,后来用了一周于子明才慢慢恢复听力,耳鸣的毛病缓了一个月才完全消失。

现在的情形就和当时差不多,几百吨重的导弹艇还同时不断地剧烈震颤着,与十公里外的43台火箭发动机共鸣。

就在他对抗空气激波的时间内远处的太阳已经飞到了云层之上,四台固体助推器经过的地方形成了直径几十米的烟柱,在尾焰的照射下被照亮,像是一条翻滚着闪烁金光的游龙,刺破天幕直奔最高处。

……

但在指挥中心内,人们却刚刚经历了最惊险的1分钟。

“东风,光学,遥测信号正常。”

“远望四号,高度测量26公里,上升率异常。”

“远望七号,高度测量27公里,上升率异常。”

“节流阀自主调整,芯级节流65%!”

“节流75%,开始转向修正!”

“节流85%,结束转向修正!”

一连数个播报几乎毫无延迟地接连响起,佘院士当即就感觉脑袋有些发昏,他只知道这些和预期不一致,火箭出事了。

但信号没有丢失,地面跟踪画面中也没有看到庞大的火箭突然炸开,依然是那样不断地持续上升,而且已经开始沿着地球自转方向加速。

回过神来时谢廖夫已经不知道什么时候站在了他旁边,冷峻地注视着大屏幕上闪过的一连串信息。

那些是火箭飞行计算机发回来的数据,在他看来比起人工播报有用得多。

“一点小问题。”

他的声音没有任何感情波动,但却让佘院士大大松了口气,这才能够定神去看已经被记录下来的异常日志。

刚才的提示都在指一件事:上升速度太高,比预期中高了近20%。

但这并不是因为有发动机出现故障,火箭飞行计算机只用了1秒钟就完成了排错,然后果断降低推力。

因为初始速度不同,飞行计算机调整了发动机的节流区间来控制飞行轨迹保持不变,按照发回的结果大致会在分离时给一级多留出2%的燃料,这差不多可是120吨燃料,所以肯定是哪里有问题。

“发射箱,我们少算了发射时的附加推力。”

谢廖夫已然想到了原因,低声解释道:

“火箭从那里面发射本来就因为燃气的聚集会增加推力,被汽化的海水也能提供推力,浮力作用的速度也比想象中的快一些,我们现在的计算机很难区模拟如此复杂的流体力学问题,所以事先模拟时并不准确。

不过我相信飞控能够调整过来,这些多余的燃料足够芯一级在助推器分离后多工作5秒钟,又能多把十几吨载荷送上去。”

“是这样,应该是这样。”

佘院士点点头,流体计算全靠经验,出现误差也在预料之中。

不过他现在更感觉到的是自己的迟钝,可能是因为几天来不眠不休的工作,也可能是本身年龄已经到了,他的反应速度不算是一名合格的总指挥。

与他相比谢廖夫却出乎意料的冷静,这是一件好事。

这样的人才应该来航天局——他这几天展现的工程管理能力甚至都不亚于钱老,应该带领一個庞大的集体前进。

谢廖夫并不知道佘院士的想法,依然严肃地监视着火箭的飞行状态,由于发射初速度就很不小,长征十八号进入太空比起一般的小型火箭还要快得多。

发射后110秒,四枚固体火箭助推器才在65公里高度分离;

发射后160秒,芯一级39台发动机关机,从95公里高度分离开始下坠。

剩下的二级带着九章号飞船不需要绕着近地轨道旋转加速,直接全力向着月球冲刺。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