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让你造拖拉机,你去造火箭? > 第58章 追赶的六院

让你造拖拉机,你去造火箭? 第58章 追赶的六院

作者:红酒花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2:46:38 来源:平板电子书

“如果钱老都这么说的话那我实在是太高兴了,H1航天飞机当然和过去不一样,每次发射的成本很低,而且最短一周就能进行一次发射,通常半个月一次,按一次6个人算,今年送五十个人上去都没问题。

可惜新远的专业航天员只有邓磊算一位,指令长还是得需要优秀的专业人士才行;甚至理应配两名专业航天员,指令长和副指令长都要有熟悉航天飞机操纵的能力。”

“那么多啊!”李队长很是感慨,航天局到现在10年间也就5次载人发射任务,所以航天员队伍人才那么少。

就这不到三十個人,想上天机会都很少,说不定有人可能退役都不会靠近太空,这是多么可惜啊!

要是有航天飞机,想必每个人都是有机会,不用一次次擦肩而过了吧?

不知道是不是感慨太多,李队长突然说道:

“不瞒你说,上周啊我还去了乌兰哈山基地,你们不是为了方便还放了台模拟舱在那边吗?我不仅去看了H1,还去实地驾驶了一番,说实话这可比坐在飞船里有感觉多了,我想驾驶它穿过大气层的时候才能真正感受到身上肩负的使命感。”

林炬心中一动,他从这句话中嗅到了不仅仅是感慨的意味。

“李伟队长,新远已经获得了参与国家航天工程的资格,如果载人航天工程也算在里面,那么新远也有能力有信心送大队的航天员上太空,增加我们的航天经验。”

“这……应该也是算的。”

林炬走出训练中心时,感觉到肩膀上都沉重了许多。

下午训练休息的时候他见到了航天员大队的大部分成员,透露出了新远有参与载人航天工程,并短时间内送大量乘员上天的能力。

那一刻,预备队员们虽然都没什么动作,但眼睛里仿佛有炽热的太阳在燃烧。

谁不想飞上300公里高的太空呢?长达十年的训练,难道不就是为了那一天吗?

……

航天交流会结束,流出的只有几张照片和经过精心审核的文字报道。

官方媒体对这类非正式会议也就提了一下,但各类娱乐媒体可是疯狂转发。

为什么他们会愿意来转发?因为有热点啊。

从新远二号到新远四号火箭,一听参数:一万五千吨、世界最大;

H1航天飞机、H2航天飞机、核热火箭发动机,更是再明显不过的炒作热点。

况且新远都帮你想好怎么吹了,又是超级空间站,核动力飞船登陆火星,技术比阿美先进一百倍等等乱七八糟的,足够写十几篇报道。

自2010年起,各种阴谋论、猜想、震惊的标题就已经开始流行于传播学,很快就出现了:

“林厂长力战马一龙:一年之内登陆火星”

“国产核动力飞船发动机:一秒消耗燃料不到一勺!”

“液氧甲烷发动机将创造人类航天新时代”

“轰20最新消息流出,将是空天轰炸机”

“新远宇航独占全国40%扶持资金,专家这样说”

“世界最大,厉害了38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

“罗钰凤:对不起,林炬,只有小黑子能配上我”

“……”

等等,关罗钰凤什么事?

原来是林炬闲来无聊刷博客,看到罗钰凤依然活跃给她点了个赞,结果被蹭热度了。

看着普通而自信的凤姐大谈自己“很优秀,但我这样的女人是你的不到的”,好一番隐忍后林炬才放弃应对。

这摆明了来蹭的越给机会越麻烦,就当不存在吧,至少不是木梓美。

交流会结束,新远终于正式在国家挂名了。

不仅拿到了准入国家发射任务的资质,还可以以民营企业身份申请一定的技术支持。

新远有需要技术支持的吗?有。

舱外宇航服,对材料和加工工艺要求很高,B级基地有设备,但由于6月底才能完工,根本没有足够的员工开动设备。

按照计划,现在的拖拉机厂只会保留100人左右,以后用作配套生产基地,B级基地要扩张到2000人才勉强算是足够。

从招人到熟悉工作,哪怕有升级卡也需要时间。

所以载人工程还是得靠现有工厂,虽然能做宇航服,但过于费力,委托航天局。

而且华国航天执行过多次载人航天任务,有相当多有价值的资料可以参考,代工新远的宇航服也可以帮助进行调整。

毕竟是要送活生生的人命,听听老航天的意见不丢人。

航天局当然答应了下来,也能按时交货,就是价格小贵:新远提供的新技术太多需要调整设备和原材料,一件单价5500万,不讲价。

林那句很小气地只买了三件,两件作业一件备用。

等B级基地拥有了自产能力,成本最多只有这个的三分之一。

不过航天局也不嫌少,因为过去十年他们自己也就买了三件……

说起来航天科技还应该挺感谢林炬的,因为载人航天在中央那里一直都处于:“是件好事,挺不错的,但是不急慢慢来”的状态,虽然稳妥是稳妥,但是支持少走得慢。

现在新远宇航跳出来搅局,上级总算感觉到了一点点航天事业的紧迫性,决定倾斜更多的资源进入航天。

3月14日,一台YF100K,125吨级液氧煤油全流量、大范围推力调节、泵后摆角30度的可重复使用火箭发动机在长安装上一架运9运输机,飞抵八院的火箭制造厂。

六院从K120的技术中以最快的速度逆向仿制出了K120V复用版,而不是在自己的YF100上改进。

自11月受到高压不得不启动可重复使用发动机项目,六院就尽全力啃下了K120的技术资料,然后一番对比后发现YF100无论哪方面都落后。

拿K120的技术改进YF100毫无必要,K120本身的设计就已经没有了任何缺点,小巧、大推力、可靠、简单,任何修改都是多余的。

所以六院决定直接大拐弯,走新远走过的路,研究研究怎么把K120改成复用,而不是傻乎乎的硬抱着YF100琢磨。

结果令人惊喜,K120非常适合复用,几乎不需要怎么改动,感觉就是为了可重复使用而设计。

它的干质比很高,比冲也足够优秀,设计也足够耐久,本身的摆角也不小。

在K120的基础上进行可重复版本改进犹如水到渠成,2月底连续进行了3次长试车,改进后的版本依然稳如老狗,挑不出任何毛病。

唐伟天对八院的落进下石还历历在目,不是要催我吗?我现在就把发动机运过来!

于是YF100K的编号就用上了,但它和YF100没有任何关系,完全是两种技术路线。

六院自己都想通了,YF100完全没有任何改进的必要,相反K120是个宝藏。

尤其是同为全流量液氧煤油发动机的K380被安德罗夫爆料,六院现在也在想:K380技术参数和K120这么像想必是同源,那我们也在K120基础上改进,是不是也能改出这样级别的发动机?

于是内部代号暂时未YF380的项目在六院获得通过,火速研究38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

至于被报道新远已经试车的220吨级液氧甲烷发动机?

六院忽略了,因为甲烷机和煤油机的性能上差别不大,便宜也便宜不到哪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