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让你造拖拉机,你去造火箭? > 第511章 转正

让你造拖拉机,你去造火箭? 第511章 转正

作者:红酒花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2:46:38 来源:平板电子书

罗伯特局长才稍稍放松了没几天,肩膀上就又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玉树1号基地的爆破工程招标内情他是有权知道的,不过价码具体还在商谈之中。

有罗·罗德表现在前,其他各方也知道该怎么报价,纷纷给出了价码:

髪国提出与带嘤等同,5个名额以及500万美元核弹款;露西亚只要名额不要钱,7颗弹换7个人;己方提出的要求是10个名额,氢弹总报价1000万美元。

谈的过程不算太愉快,只有髪国人似乎已经达成了什么默契,露美都还在慢慢磨,不过作为有能力自己训练宇航员的国家,他们都已经在各自挑选人员进行紧急培训了。

不管最后谈下来多少,反正罗伯特认为就算只有5个人也血赚,这些名额可是要贯穿整个爆破任务的前中后期,至少要进行两次以上登陆行动,蹭到的大量经验都是买不来的好东西,以后能省下不少钱。

总统府坚持的核心要求其实只有一个:阿美获得的待遇一定要最好,我们可是出了9颗核弹,还额外配合了你们一次,带嘤那点不够。

约翰可是抱着把之前丢的面子里子都在这一次合作中赚回来的心思,NACA也积极地策划着如何从项目中捞好处。

比如为了保密在月表上必须单独修建设施存放氢弹是不是很合理?看守它们的宇航员总要有个临时驻地吧?测定数据的设备肯定要来一套……反正有很多方面可以夹带私货,以后没准都用得着。

策划这些的时候罗伯特也在思考:航发委哪来的底气带那么多人反复登月?

现在这个谜题基本已经解开了,但他的心情也糟糕了起来。

因为就在9月25日当天,航发委宣布在新远发射场进行了一次2800吨级分段式固体推进器地面点火试验。

单根2800吨推力的固体推进器!

SLS使用的SRB推力都才1500多吨了,这几乎翻了一倍。

再看看公布的测试画面,直径比SRB宽出35%的S2800助推器又长又粗,70多米的躯体本身就是一枚重型火箭,点火时整个摄像机画面都在不断颤抖,动静用“地动山摇”一点都不夸张,土星5号的地面推力也就3400吨呢!

这个级别的助推器,那将会配备什么样的芯级,组成多大的火箭?

果然随后航发委就公布了下一代超巨型火箭——长征十八号的的具体数据:

直径18米,高度超过210米,四根固体助推器推力11200吨,芯级采用39台YF-96(H280)液氧液氢发动机,海平面推力280吨,起飞推力总共22000吨,起飞质量15000余吨,采用海上发射方案。

细心的人已经发现了长征十八与此前新远四号的数据非常相似,实际上就是航发委把这个型号“转正”,第一次把民营火箭公司的火箭列入“长征”系列,以后将成为官方序列的现役火箭。

作为一枚块头仅次于60年代臆想之作“海龙号”的超级火箭,长征十八号分为基础型、甲、乙三个构型,基础型近地轨道运力550吨与海龙号平级,甲型也就是首发瞄准月球任务的二级半构型近地轨道运力800吨,能直接把360吨载荷送往月球。

罗伯特当时看到这些新闻以后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遭到了恶搞,但和长征十八号同时公布的还有航天局在研的长征九号火箭,它也已经完全定型,采用12米直径箭体,最大起飞推力也超过10000吨,能把400吨载荷打到低轨。

就在他想亲自飞到对面去问问这些同行究竟在发什么疯要制造这些怪物时,航发委也给出了制造超级火箭的原因:“九章”号登陆飞船,具体数据不详,但最大起飞质量能达到350吨,可以一次性往月球运输200吨以上载荷。

“九章”号飞船根据描述可以在近地轨道、月球、月表之间携带大量载荷长期自由往返,将是未来月球任务的绝对主力,只是还没有任何外观和具体尺寸参数披露。

不过考虑到200吨以上的运载能力以及需要18米直径火箭发射,其个头恐怕也相当不小。

这也意味着华国人的登陆器直接从阿波罗计划水准的分体式进化到了只有星舰登月版能比肩的大型飞船,服役时间也绝对不会比星舰月球版更晚。

星舰的确是个好项目,虽然整体而言高轨运力稀烂,但通用性和性价比都相当优秀,只是它现在还没进行过一次成功的试射呢……

距离星舰的第二次飞行已经过去了2个月,马斯克也准备好了第三次发射的B10助推器和SN20飞船,跳过的序列都在地面测试时消耗掉了,足以见得SpecaX依然维持了他们在猎鹰8上面的迭代速度。

不过一想到长征九号和长征十八两枚火箭罗伯特就头疼,虽然拿不准对面会不会将这两种怪物生产出来,但至少宣传上不能落下风。

那拿什么去对标起飞质量一万五千吨的超级火箭呢?

……

京城。

距离新建巨型加速器的舆论产生已经过去了大半个月,讨论范围已经从高能所扩散到了整个世界。

最开始的时候还只有模糊的几句话,但随着时间过去新的加速器构想已经越来越完善,“TEPA”已经开始出现在官方性质的媒体中,有关数据、建设地点也逐渐清晰起来。

一同被炒上热度还有三个重要人物:富兰克·杨、吴云峰和林炬。

去年的时候前两个人就上了热搜:

2016年9月4日,针对科学院高能物理所从2012年提出的CEPC计划,富兰克·杨发表文章《华国今天不宜建造超大对撞机》,坚持反对观点;9月5日,吴云峰立刻撰写了《华国今天应该建造大型对撞机》予以回击。

虽然CEPC当时提出的总预算“只有”300亿元,但高能所还同时提出了SQCC(质子-质子对撞机),也就是先修一个正负电子对撞机再修一个70公里周长的质子对撞机,后者预算是700亿元,加起来其实其实也就比TEPA少了100亿元。

而且CEPC预计21年启动,35年投入使用,SQCC30年启动,50年投入运营,通过拉长时间跨度来减少投资,目标十年内完成的TEPA耗资绝对还要大幅上涨。

所以TEPA的1100亿预算很快就被推翻,上级命令科学院重新进行计算,新的预算表就来到了1400亿到1700亿元左右。

媒体之前夸大的2000亿投资,竟不仅是说说而已!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