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让你造拖拉机,你去造火箭? > 第476章 部件

让你造拖拉机,你去造火箭? 第476章 部件

作者:红酒花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2:46:38 来源:平板电子书

B级基地。

B4043号机轻盈地降落在跑道上,然后机头向上翻折打开,露出里面堆叠的各种尺寸木箱,然后被早早等在这里的叉车小心地一个个抬下来放到厂内转运车上。

谢廖夫穿着衬衫背手站在飞机旁边,正和三院的腾云工程副总师曾红韦和杨维交流着。

这些不同的货箱从奉天、长安、黔省、魔都等一不同的地方装上飞机,跟随他们一起过来的还有生产厂家派来的技术员,坐在运输机机背宽大的乘员舱里一起飞到了这里。

较大的货箱里面是尾翼、舵面、起落架液压系统等,小一点的货箱是机身电子设备、传感器那些,除了主机身和发动机,其余部件几乎都在这里了。

当然蓉城所也承担了一部分零件研制任务,但他们直接用车运过来不需要那么麻烦,杨维更是亲自过来帮忙。

从全国各地飞过来的技术支援人员正在飞机下来整队,再次强调基地的保密纪律,好在能来这里的就已经算是“靠得住”的范围,并不需要过于警惕。

“腾云的原型机所有零部件全都到齐了,我们用半个月时间进行总装,半个月到一个月进行地面测试,然后赶在国庆节首飞。”

曾红韦对谢廖夫的时间安排没有异议,不但后者才是总师,而且他也切实知道腾云工程的进度到底有多快。

在把模型送到长安吹完风洞后,5月、6月,基地造了两架全尺寸静力试验样机,然后7月份将他们全部报废。

原型机零部件的试制任务是4月TP25发动机样机通过测试后下发的,等了四个月终于拿到了所有合格的零部件。

而TP-25也完成了第一批12台的量产任务,其中一台在大漠基地用在无侦20上表现极其优良,他也相信不会出现什么重大故障。

倒是杨维有点犹豫:

“腾云工程太超前了,这可是SSTO啊,要不要我们再造一架缩比样机?”

曾红韦:“别担心技术上的问题,其实腾云越快入役越好,有他以后我们的载人航天任务就便宜多了,这毕竟是个……非军事项目。”

杨维:“但军方不是说想办法让腾云工程当一级用,把30吨小型航天飞机送上去?”

曾红韦:“那就是下一个项目了。”

腾云工程虽然现在的设计是单级入轨,但随后航天局和军方都提过一个改进意见:对其机体进行小改,继续像原来的腾云工程一级一样,背上搭载小型火箭或者小型航天飞机,廉价地将更大载荷送入太空。

这和“闪电号”的发射方式很类似,不过优点是载荷系数更高且不用抛弃燃料罐,能把30吨的航天飞机或者20吨卫星送入轨道,相对来说更加方便和隐蔽。

单级入轨2.8吨的载荷有点鸡肋,实用性不如载人。

见两人聊起腾云工程的后续演化,谢廖夫突然插了一句:

“你们知不知道МГ-19(MR-19)?”

两人没听懂西里尔字母的发音,谢廖夫又解释道:

“1974年的时候联盟打算发展空天飞行器,当时有美式航天飞机和空天飞机几条路线,图波列夫提出了图2000空天飞机,米亚西舍夫的方案是MR-19核动力空天飞机,全都是SSTO单级入轨。

把涡轮、冲压发动机的燃烧室部分用核动力取代,液氢为燃料,500吨起飞质量就能把40吨载荷送上去,如果我们复活它,起飞质量可以降到350到400吨。”

“……”

“……”

“不要担心核污染,它的原理和A100不一样,氢原子喷出来不会带有放射性,而且因为核动力的原因可以反复进入大气层再入轨,速度还能达到15马赫以上,是非常理想的军事飞行器。”

杨维下意识地认为这听起来过于困难,但仔细一想……新远的核推进技术相当强,好像还真的有可能?

一想想核反应堆以15马赫在大气层内乱窜,他就连忙摇头。

曾红韦也是睁大眼睛,核飞行器太空里飞飞就算了,可别带到地球上,这鬼东西每在天上一秒都是在挑动各国防空军的神经。

“谢总,有新十号工程(雪鹄项目代号)出去吓人就够了,核动力腾云……液氢多贵啊,不划算,千万别报上去。”

……

月球。

“邓,李,这个控制台能放在这里吗?”

雷亚纳抱着一个半人高的综合科学实验台兼工具柜,犹豫着不知道放哪里比较合适。

“就放在支撑腿旁边吧,等我先把月球车放下来。”

李伟正在放下第二辆月球车,为第二次出舱的探索任务做准备。

至于邓磊在干嘛?邓磊在找位置拍宣传发布会。

第一辆月球车被他开到小山丘上找了个合适的角度,然后架设广播器材转发给新安宣传用,再出镜拍张照,一个小时后再来收拾。

天幕二号的任务安排还是很紧凑的,48小时要完成三次出舱任务,第一次基本上是打广告和搬物资做准备,第二次和第三次才是进行探索。

不过这次还好,再之后的天幕系列任务基本上都是联合矿业支持,踏出的每一步都必须考虑经济性,消耗的物资基本上都能算联合矿业的财产,那些都是由公司划账买的,真·时间就是金钱。

李伟动作利索地放下“赤兔02”月球车,新式宇航服加上重力环境让他还算灵活,将月球车开出一点距离后就和雷纳呀一起安放器材设备。

原本矿场附近还有一只探索者机器人的,但倒霉的是任务发射前一周这只机器人在一个月夜之后失去了联系,可能是“死”了,也可能是陷在某个坑里出不来又被遮挡了信号。

探索者系列的机械结构并不出色,灵活的代价就是快速损耗的寿命,损失掉一只也在意料之中。

李伟在分析了曙光三号任务后觉得机器人提供的助力相当大,如果早知道应该把这次的两辆月球车中的一辆换成机器人,反正重量差不多。

当三名宇航员差不多忙活完已经离出舱过去了五个小时,李伟从腰间的工具包里掏出一台手持相机,对准只露出一抹蓝色的地球按下快门。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