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让你造拖拉机,你去造火箭? > 第448章 服务舱

让你造拖拉机,你去造火箭? 第448章 服务舱

作者:红酒花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2:46:38 来源:平板电子书

“波音认为,C822、C832、C810只要符合国际民航飞行安全标准,完全可以向ICAO申请适航证。

只不过我们认为它们的价格优势并不大,可以做出一些细微的调整。”

在京城的谈判现场,商航的现任总裁兼最高工程师曾祥冬有些意外。

他以前在空客干过高工,后来去了华航工业,辗转之后成为了商航的总裁,目前还在忙的是宜州生产基地的建设工作。

而直接和他谈判的是现任的波音副总裁谢泼德·希尔,他正好在华推销波音787,昨天刚和麦克马斯特见过面,今天做出这样的回答让曾祥冬非常意外。

说实话商航一直把最大重心还是放在了C822上面,在难以走出国门的情况下支线客机才是主要市场,C832不飞跨洋航线需求量注定不高,改成货机的竞争力也不如旧客机。

波音竟然不反对?肯定有猫腻。

于是他交叉手指,试探地问了句:

“我们也一直很佩服贵方在民航客运的巨大成就,不知道有什么好的建议呢?”

谢泼德:“你们追求全国产在我看来是一种性价比很低的方式,申请适航证时而且每一种子系统都需要经过很多检测,如果将一部分组件替换为有资质的国际供应商,申请适航证的时间就大大缩短了。”

“这我们当然有所计划,只要质量合格,我们就会选择更有性价比的供应商。”

谢泼德:“如果你们把发动机、航电、导航系统和机体都愿意外包出来,这两种客机马上就能投入航线运营。”

“……”

曾祥冬就知道资本家不会憋什么好屁,关键部件都放出去那商航不就和C919一样挣个辛苦钱,投入那么多资金研发的心血全都白流了。

这样的放松条件还不如不给呢。

强压住发火的想法,曾祥冬平静地说道:

“C822我们可以开放起落架液压系统、部分机翼机体部分、内饰、APU也可以,C832要稍微少一些,除了航电、发动机部分,其他子系统如果国际供应商能提供有竞争力的价格,可以承包。”

这是他受指示的底线,如果C822和C832能不受限制出口,那产量就会暴涨,完全可以寻找好几个国外国内供应商一起供应零件,只要关键技术握在手里利润并不会减少,也不会有受限风险。

最值钱的当然是主机体、航电和发动机,这三大件以外其他的技术含量国内并不比国外差,有的是平替。

这样的结果谢泼德显然也不能接受,他直接一摊手:

“曾先生,我现在代表的不只是波音,一架客机直接就养活了好几个巨头和上百家企业,光是你们说的这些并不足以说服大多数人。

我们愿意做出一些让步,但不能太多。”

曾祥冬深吸一口气,知道想要达成一致恐怕是有点困难了。

……

“国产超音速客机C810和大型运输机安1250获得FAA适航证。”

7月7日,阿美终于做出了第一项让步——虽然也是蚊子腿。

C810这种小型公务机订单才多少,而且标明了只能是民航用途,虽然当即就有几个富豪表示要订购,但总共加起来也很有限。

给C810颁发适航证更多的是洛克希德想开发超音速客机市场,在世界油价接连上涨的时代,如果真有不少大富豪依然愿意买单自己进去掺和一下也不差。

至于安1250就更简单了,这种从超级运输机全球民航需求都没几架,也不影响现在主流的货运业务。

至于其他方面的进度就只有国际救援组织在深入商议以及允许台积电向大陆出售两条成熟的28nm生产线,这就是最大让步。

这让林炬极度不满,关键的C822和C832适航证遭到欧洲和阿美许多国家不同幅度的抵制,毕竟现在民航业也因为油价市场已经有了萎缩的趋势,再放进来个大块头老玩家都得利益受损。

但关键部分外包也不可能,好不容易国产了就是为了避免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所以暂时陷入了僵持。

至于卫星……听航发委说NACA愿意说服国会废除部分沃尔夫条款,可以开放一点点。

“这些扬基佬,真的是一点亏都不愿意吃。”

佘院士极其简单地总结了目前的状况,林炬极其赞同的点头。

“大不了我们把宇航员扣下来不放下去,交了赎金才能走。”

“哈哈,伱这话可千万不能被人听了去。”

虽然明知是开玩笑,但佘院士还是有些警惕,好在现在他们在新远的基地。

曙光三号的返回不会出什么差错,它采用的也是阿波罗计划的路线,宇航员什么都不需要做直接等就好。

而且本次飞船降落也很特别,采用了海上溅落回收方式,南海已经集结了一个航母编队在四处游弋,练习搜救和打捞程序。

现在海军还没有服役的直升机攻击舰,不然的话其实更方便一些。

后续的工作交给了其他人,佘院士则跟着林炬来基地检验即将交付的前进号空间站两个服务舱。

根据之前的协议,服务舱的主体和大部分舱内设备都是航天局制造,他们也是借着这个机会终于搞定了巨型舱段的制造技术。

等他们制造完毕后再空运至基地,在这里安装上核发动机和剩下的设备。

制造完火箭的津沽基地前几天正式验收合格,基地过去检查了一遍后就接收过来。

在总装厂房外两辆贴着巨大辐射标志的卡车各自拖着一个厚重的集装箱,里面是两台定制改进的A100发动机。

和航天飞机上使用需要尽量压缩质量体积不同,服务舱上面给的空间就充裕得多,可以改掉很多为了空间妥协的设计。

为服务舱配备的A100推力数据不变,但特别加强了发电部分,单个持续发电能力就达到了2.5MW,6个服务舱总共能为空间站提供15MW的充沛电力。

哪怕不需要太阳能电池,这些反应堆提供的电力就完全足够空间站的运转所需,可以支持相当多的设备。

当然这也注定了造价的昂贵程度,至少佘院士相信每一台发动机抵两个服务舱造价是完全合理的,甚至感觉林炬吃亏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