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让你造拖拉机,你去造火箭? > 第428章 广告

让你造拖拉机,你去造火箭? 第428章 广告

作者:红酒花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2:46:38 来源:平板电子书

“嘟——”

摄像机发出了提示音,绿色指示灯开始有规律的呼吸闪烁。

这是曙光三号指令舱的内部摄像头,和它同时向地球传回影像的还有飞船外侧的摄像头,经过调整正好把登陆器和月球包了进去。

稍微关注些航天的观众们已经对月表很熟悉了,去年的嫦娥系列任务就看过一次、曙光二号任务看过一次,再上上个月的天幕一号环月任务还有一次,月球背面和正面的景色早就被看了个遍。

但人们对于月球的兴趣丝毫未减,至少现在来说怎么看也看不腻。

在舱内摄像机的视角下,已经穿好“飞天III”,半硬壳式舱外活动宇航服的张智光和方林挤在指令舱的一角,稍稍显得有些拥挤。

在两人的胸前,精美的金色绣花曙光三号任务徽章在白色背景下极为显眼。

他们并没有因为直播而进行在近地轨道上的互动,而是专注地进行着自己的任务。

丁继华稍稍移动相机,将视野移动到对接口附近,然后画面中的两名臃肿的宇航员小心翼翼地以脚先进入的方式进入登陆器,几乎完全遮住了登陆器的内部。

14号机器人被固定在了相机视野的另一侧,从现在的角度完全看不到。

仅仅是进入登陆器这个简单的动作,就用去了近十分钟。

这已经是很快的速度了,而且三名宇航员都上过空间站,有很丰富的无重力状态练习经验,常人很难理解无重力下那种看似脱离束缚,实则无时不刻存在的限制。

任何一个动作引起的动量改变总会引起什么,绝不会被重力所消洱,行动时一定要轻,但又必须控制好力度。

方林现在很感谢机器人14,虽然后者从未有无重力经历,但经过设定的程序适应起来比人类快得多,按常理需要2到3个小时的舱内检查工作,14一个“人”在舱室内就像是海洋里的水母一样灵动,快速而准确的完成了复杂的机械检查,这大大减轻了他们的工作强度。

他最后一遍清点物资:必备的食物和水、两个应急救援包,电动折叠旗杆、雕塑……都很齐全,清单他都已经背下来了。

“张哥,我们还有多久?”

“我看看……”张智光摁了一下手腕,面罩上的HUD显示了下降点抵达时间,还有82分钟。

这是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也是南极着陆,曙光三号不但得等飞船经过库姆撞击坑的时候再进行减速,也得在月背有阳光的时候着陆才行,不然电视直播里只有一片黑暗,也不利于手动确认观测点。

这得在月球公转以及飞船自转的轨道之间寻找重合窗口期,好在这样的机会并不少,有好几次机会。

在进入登陆器二十分钟以后,张智光准备抽干里面的空气。

对接口的舱门被丁继华缓缓关闭,他最后看了一眼两人的脸,没有恐惧和担忧,只是一种无畏的坚定。

虽然他们的无线电音频现在没有对外直播,但丁继华还是没说什么,只是抬手敬礼。

登陆器里的两人也没有说话,沉默着敬礼予以回应,全国、全世界的观众都看到了这一幕。

他们依然是现役军人,选择用独属于自己的方式完成了最复杂的交流。

直播画面切换到了以舱外为主,下一个阶段,就是等待分离了。

地面指挥中心。

林炬当然能看到舱内画面,他直接拿起话筒对两名宇航员说话:

“曙光曙光,现在14号已经接入了登陆器计算机,如果你们等会遇到了需要手动修正的情况不需要管他,切换模式后依然是操纵杆指令优先级更高。”

“曙光明白。”

林炬有些担心14号机器人出现意外,毕竟是临时改造,虽然理论上没问题但总归不是一号那样专业设计。

尤其是无重力和低重力下的行走和姿态控制系统,虽然理论上用超算模拟跑一下就行,但实际会不会出问题也难说。

好在它搭载的AI是自学习模型,只要没有出现重大故障可以通过数据库自己纠正错误,应该问题不大。

“佘总,现在收视数据怎么样?”

佘院士伸出三根手指:

“开播十分钟统计的数据,全球电视收视量30亿左右。”

“这么多!”

“网络直播和二次转播都没统计在内呢!虽然重复率很大,但我估计应该是超了40亿。”

40亿是什么概念?差不多整个亚洲加起来也就这么多人,即使放到全球,也已经超过75亿总人口的一半了。

再大胆一些,可能有最多50亿人。

毕竟现在已经不是电视只能在发达地区普及的70年代,才兴起没几年的网络以及新世纪普及的卫星电视几乎已经覆盖了全球,稍有条件都能看到直播。

“那要是接点广告费得多赚钱啊,不成,天幕二号任务的广告商我得重新选选。”

“这还没有赚够?你们把宇航服上都印广告了!”

说到广告佘院士就想起了前些日子新远把天幕二号的宇航服要了过去,然后开始对表面加印广告图标的事。

张应明大出血用抖音和tiktok的部分股权做交换拿到了最好的位置,胸前任务徽章的上面就是广告图案,第二广告商就是新安汽车,亲儿子上场成功拿到了月球车的冠名权。

和航天局的“的卢”不一样,天幕二号任务的月球车虽然受限于登陆器能力依然是开放式,但速度和越障能力都有部分提升,是基地和新安共同研制的。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新安想办法用记忆合金制造出了极其轻薄的折叠车壳,可以在月球车展开后显示出车壳,使其大体看起来更像是一辆敞篷跑车。

其命名直接用XC系列,跳过尚未发布的车型定位XC10,也就是XCX,和“的卢”一样取良马名称为“赤兔”。

相似外观的XCX车型已经对外披露消息但不公开车型,就等着邓磊展开月球车的同时开发布会并接受预定。

当然能卖广告的位置还有很多,每一个位置都价格不菲。

这种航天局难以复刻的广告方式直接将给新远带来巨大的收益,让佘院士极为羡慕。

仅仅是广告就能回血部分经费,要是航天局也能这样做,估计批复计划的时候就顺利许多了吧?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