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让你造拖拉机,你去造火箭? > 第374章 空间电站

让你造拖拉机,你去造火箭? 第374章 空间电站

作者:红酒花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2:46:38 来源:平板电子书

“亿万富翁埃隆·马斯克乘坐SpecaX龙飞船进入太空。”

“5月20日,SpecaX创始人埃隆·马斯克以及两名SpecaX工程师、一名富豪乘坐‘龙’飞船进入太空,一同进入太空的还有一辆特斯拉roadster跑车。”

京城,林炬一刷新推特,就看到了15分钟前老马发布的动态,他正穿着SpecaX自家定制的宇航服。背靠一辆蓝色特斯拉roadster跑车。

看起来减配的龙飞船也没出问题。

原世界线的猎鹰9火箭在回收实验成功后就几乎没有过失败经历,只穿插了几次回收失败,但发射超过200次都未曾出现故障。

龙飞船也是,载人龙飞船之前已经有过七八年两型迭代,所以猎鹰9 载人龙组合不管从技术上还是发展历史上看都是极为可靠的。

从老马每隔不到半个小时就发一次推特的表现看,这次太空之旅他大概很开心,就连去年承诺的roadster跑车也上来了。

但航天局认为那辆跑车就是一个空壳子,否则龙飞船重心配置是个大问题,生活物资都没地方放,怪不得老马没去打开roadster的车门。

“佘老,今年太空进修的名额不止五个了吧?曙光飞船最多可是能塞11个人。”

佘院士看着林炬总感觉对方有事,顿时提高警惕。

“那不可能,11个航天专家,但凡出点意外麻烦就大了。当年六三空难以后内部都有规定的,五个人已经是极限了。”

六三空难林炬作为军事爱好者也是知道的,那是2006年国家在研制空警200预警机进行试飞的时候发生的一次失事,这场由机翼结冰导致的事故使国内损失了34名一流电子专家,几乎是研究力量砍半的沉重打击,否则如今的预警机发展速度还能快上不少。

林炬:“但我们的飞船可比运8强多了,可靠性完全不一样,六三事故很大也要归结于飞机当时超载不符安全规定。”

“这我们安排多少人上去是有计划的,新远又有什么事了?”

佘院士懒得再绕弯子,直接问正事。

“我们能有什么事……哦,倒还真有件小事,第三和第四个生活舱已经建造完毕了,我打算提高航天飞机的发射频率,这是下半年的四次飞行计划表,报备一下好安排。”

林炬语气平淡,但佘院士根本不按常理地拿过飞行计划表,一边翻一边说道:

“我就知道,马斯克上去了你也想上去,这老是……嗯?这是什么?一百人客运舱!”

佘院士看到那丧心病狂的客运改造方案震惊地说不出话来,以不符合年龄的速度不停摇头。

“瞎搞,瞎搞!这太危险了,113个人!你知不知道要冒多大风险,这还不如你干脆就在太空办公去来的靠谱。”

他本来以为林炬是被人蛊惑又要上太空,谁知道居然是要准备把一百多个人一次性送上去,他都不想去计算成功率了,只要不是100%,航发委就不敢批准!

哪怕是0.001%的风险,那也是100多条人命,这种事故级别是要全国通报中央成立小组调查的,造成的影响难以估量。

林炬看到佘院士如此坚决的拒绝虽然早有预料但还是有些失望,看来阻力确实不小。

“那……就我上去?”

“这还差不多……等等伱把我绕进去了,嘿!”佘院士此时只恨为什么大佬出国不带自己,航发委目前除了他没谁能压住林炬,结果每次来京城都没小事。

“包里还有的这些是什么?一起说了吧?”

“啊?那个啊,”林炬将敞开的公文包里剩下的文件拿了出来。

“长安科技大学忽悠了蜀川政府,准备搞空间电站,小项目。”

“……”

蜀川虽然每年吃中央的转移支付是第一,但整活的心态从未落下,加上中央与地方的财税关系改制之后大大增强的自主权力,正在开始放飞自我中。

空间电站并不是个新颖的概念,70年代阿美就先搞过,但因为成本因素退出了,进入新世纪之后又捡了起来,但各国也在纷纷跟进。

2008年,天基太阳能列入国家重点研究计划,2014年国家发布了太空发电站发展规划及关键技术体系规划论证报告。

在原世界线中,2018年“逐日”计划启动,2022年的时候国内建成了一个试验性的天基太阳能发电-接收装置,并预计在2035年建成发电功率比肩三峡的空间电站。

相比于地面发电,太空发电的优势很多。

首先是辐射强度,没有了大气和云层的干扰,在3.6万公里静止轨道运行的太空电站太阳能板平均辐射强度是地球上的10倍;

另外静止轨道的卫星可以全天候接受太阳光,完全不会受地球自转和天气影响,可以全年持续供电。

根据各国的前期一些论证报告,地面太阳能板的发电效率在8%到12%左右,而空间电站的效率可以做到35.5%。

传输到地面的手段主要有两种:微波和激光。

比起激光,微波不受大气层的衰减,1到10G赫兹的微波转换收集效率可达90%,总体效率依然能达到32%,是地面效率的2.5到4倍。

国内搞这方面研究的主要是长安科技大学的丁必筠教授,原世界线国内的空间电站项目也是他们在做。

或许是受到了世界线变动的影响,他们找到了因为人造月亮项目被否决而一门心思找新活的蜀川政府,并且推销了自己的空间电站计划。

按照他们的推销方案前景,假如在太空建成一个1000吨重,发电量160兆瓦,面积40万平方米的发电站,就可以提供蓉城10%的装机发电量,而且因为是全天候发电,实际上可以减少地面15%到20%的装机容量。

虽然目前高功率太阳能板的造价还接近1平米100万元,但如果要量产如此之多、一千倍现有产能的太阳能电池完全可以把价格压低到难以置信的地步,总体发电部分造价也不过40亿元,整体空间电站造价在100亿元以内。

这样的空间电站每年可发电14亿千瓦时,向地面传输约12.6亿千瓦时,按照0.55元一度电的供电标准计算直接发电量接近7亿元,但考虑到全天候发电带来的损耗降低,实际上可以省下两倍的电费。

换算成火电,也就是每年节省下86万吨煤炭,22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