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让你造拖拉机,你去造火箭? > 第340章 上市

让你造拖拉机,你去造火箭? 第340章 上市

作者:红酒花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2:46:38 来源:平板电子书

卢卡·克里斯托弗、阿兰·杜拉斯两人行走在为航天飞机专门设计的人行廊桥上。

他们是首次登上“天宫”空间站的外国宇航员,也是第一批坐上H2系列大型航天飞机的外国宇航员。

3月17日,气新远发射场从三枚处于预备状态的二号火箭里收拾出一枚抽空把“维也纳”发射到天宫空间站,与“云宫”核心舱对接,作为未来两个完全对游客开放的旅游舱段。

同时按照一年多以前的约定,两名意、髮宇航员也将在“维也纳”发射后进入天宫空间站,进行预定的太空科学试验。

航天局的曙光飞船排班到了四月,干脆新远这边把21日发射的光荣号上加了两个座位,先把两个外国佬送到天宫空间站再机动到前进号那里。

H2M的乘员舱虽然只占了整体的一小部分,但是空间也极其巨大设计时就考虑了增加座位的方案,只需要很小的改动就能扩展到最大15人的载客量,损失的只是微不足道的上行货运能力。

但是H2M最大起飞质量超过130吨,,近地轨道运行的时候远未到极限,燃料也相当充足,中途“停靠”一下毫无问题。

光荣号本次上去的时间就长多了,目前已经发射上去了一个生活舱,而它的货舱里装的是一节连接通道以及对应部分的桁架。

按照前进号空间站的设计,六个辐条舱分别连接的六个服务舱,六个生活舱是被连接通道与桁架固定的,所以理应最先发射服务舱,但新远实在等不及,决定先把生活舱一个个发射上去。

光荣号和先锋号在发射场全力以赴的状态下可以保证20天的发射间隔,这就足够了。

即使有第三架、第四架也不太可能提高速度,两个发射场的力量是有限的。

得到新远方面的允许,卢卡和阿兰在进入客舱后先举起手机给自己来了几张自拍照。

他们的座位在下层,虽然没有舷窗,但是空间很宽大,所以即使是临时增加座位也不显得仓促,椅子的占地面积比常见的航空沙发还大。

坐位已经上过太空的职业宇航员,两人的飞行过程都十分顺利,卢卡甚至觉得比起“联盟”飞船低G值从起飞就进入倾斜状态的光荣号实在是过于轻松,全程都很轻松有心情在无线电里打闹。

由于新远二号甲火箭只能把航天飞机送入低轨,所以它还得靠自己动力飞一会,进入交会对接之前的失重时间比起普通飞船少一些。

对于天宫空间站来说,H2M是个重量超过百吨的巨物,比两个核心舱还要重,所以对接的时候两边都相当小心,要不然撞一下可能就把空间站搞废了。

当光荣号货舱内部的对接口成功对接上“天和”后,两个航天器的十多名宇航员热烈地庆祝了彼此的会面,同时用一个小时的时间短暂串门。

带有任务的光荣号乘组带上了“天宫”种植的生菜、豆芽、番茄等物资,没停留多久就分离闭上货舱,调整方向开始升轨准备对接“前进”号。

卢卡·克里斯托弗进入空间站后的第一件事是进入“维也纳”,然后在东方国际董事会在线会议中用象征性的小钥匙打开舱门,表示阿莱尼亚宇航公司正式向太空酒店交付主要营运的豪华舱段。

NACA用白手套摸进来的股东代表鼓掌最为热烈,虽然他们的股份还不到4%。

但是东方国际太空酒店即将推动纳斯达克上市,凭借着东方国际独家且庞大的太空资产,这为数不多的股权也能撬动起大量资金,能让NACA的某些大人物狠捞一笔,从此下半生衣食无忧。

……

“谢总裁,这确实是我们能做到的极限了。”

B级基地,来自髪国某技术公司的工程师满头大汗,他的面前是一个比家用轿车略大的圆柱形机器。

作为传统工业强国,髪国在某些方面也有着独特的优势,比如氢、氧高纯度燃料制取以及容器制造,处于世界的前沿水平。

当谢廖夫着手推动月面燃料制取系统时,首先就想到除了自己研究以外从欧空局能不能敲来一些好东西。

结果是真的有,这些工程师带着自家丰富的经验参与了电解制氢氧机的核心器件制造,成功将设备质量控制在了谢廖夫要求的六吨以内,电解能力也成功达到要求。

耗电量是整机设备峰值功率35千瓦,差不多卡着核电车的极限。

谢廖夫实际上已经非常满意了,但为了尽可能榨取一些好东西还是不断向髪方面施压,现在看来确实以他们的技术做到这个水平已经可以了。

当然,这也只是原型机,真正往月球发射的版本还是新远根据髪国佬技术利用系统研究院优化后确认可靠度的版本,但这确实节约了相当多钱。

制取系统的其余部分中压缩存储设备没有技术压力、破碎提纯设备需要一点点经费搞定,冰块挖掘、和运输最后分成了两个部分在搞,全部OK。

上行燃料运输能力13吨的MTV运输火箭倒还有些难度在研究,其他都是小问题。

当然,跟随月面燃料制取/运输系统一起确立的,还有久而未决的月轨空间站。

阿尔忒弥斯计划的“门户”前两个部分PPE和HALO已经在月轨运行快一个月,现在NACA每天都在疯狂吹嘘第一个月轨空间站“门户”的先进性。

比如PPE上的三台13KW“世界第一”霍尔推进器、超大容量远程通讯系统等等,但在谢廖夫看来不值一提。

航天器,质量和体积才是能力的代表。

谢廖夫定下的月轨空间站由两个舱段组成,总重67吨。

一个用来存储月表制取的燃料,可以存储100吨之多,另一部分自然是提供生活物资补给以及环月停靠的舱段,质量50吨,能支持八人驻留。

一发二号火箭、一发二号甲火箭就能搞定,而且造价都不算高,已经报给航发委准备在今年之内完成,轻易就能夺走“门户”的风头。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