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让你造拖拉机,你去造火箭? > 第311章 不可能再快

让你造拖拉机,你去造火箭? 第311章 不可能再快

作者:红酒花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2:46:38 来源:平板电子书

核动力版本的H2,也可以称为H2N(N为原子动力首字母),用途非常多元化。

首先是预想中的地月往返,当初因为NAPE的超高指标基地对能否按期完成信心不足,所以H2N是XN90飞船的后备,可以直接从地球发射执行登月任务。

第二就是和H2M一样,辅助进行前进号空间站的建造任务,这个任务上除了动力不同与H2M完全可以发挥同样的作用。

第三,就是设想的无人太阳系内运输工具了。

H2N地面最大起飞质量是135吨,实际上如果在太空中继续装载货物或者外附载荷舱可以达到180到300吨的质量,由三台A100推动的话只需要50吨燃料就能前往火星。

这也意味着它可以飞往金星、木星、土星、水星等等很多个行星,执行这些任务时不载人的话可以将20吨以上的载荷(探测器)送过去再飞回来。

由于可以进入大气层,它还能在地球上完成最完备的整修,在近地轨道添加燃料后源源不断的服役。

比如未来的火星货物运输任务,就可以用中小型的廉价发射方式将货物发射上去,再由H2N消耗一点点燃料就可以往返运输,比起大型火箭经济多了。

尤其是在真空中飞行根本不影响航天飞机最要命的机体结构,寿命极长。

三台A100可以提供30吨的充裕推力,如果出发时质量是200吨,完全可以忽略火星与地球的窗口期,往返时间最长不超过200天,最短在120天左右,可以叫做“火星物流特快”了,消耗约25到50吨燃料,运输最多100吨货物。

50吨液氢差不多500万元,如果能在月球批量制造液氢那么将它们送上太空的价格也很便宜,H2N太空飞行也不怎么需要机体维护,性价比高到吓人。

当然,这种高强度服役还得经过严谨的试验以后才能进行,核动力技术对于新远来说也是极为困难的。

A100和NAPE都属于未来技术,即使能在当下生产出来也需要极多的技术攻关,成本和产量都无法达到设计它们的年代应有的水平。

很多先进的加工方式这个时代并没有能力实现,虽然通过半手工制造和增加成本的方式也造出来了合规的部件,但究竟能不能达到要求的可靠度也需要长期的试验。

这也显示出了基地的局限性:随着掌握的技术更加朝前,即使基地的加工水平在世界上都属于最先进行列,依然会感受到困难。

所以即便是现在,青山基地在已经开始NAPE样机试制的情况下都不敢保证一定能顺利在预计时间之前完成。

不过林炬并不急躁,因为即使以新远的传统宇航技术水平,也足够在世界上领先很多年了。

就比如长征十号登月任务使用的新一代载人飞船和着陆器,和SLS计划技术水平就在同一档次,从技术路线上来说甚至还停留在阿波罗计划时期。

新一代载人飞船的命名也征集完成,根据曙光计划的历史渊源以及网络投票,最终决定命名为“曙光”飞船,以呼应曙光计划。

曙光飞船造价比起神舟飞船来说差不多,但乘员数量和技术先进程度都上升一大截,还可以重复使用,已经被确认为神舟飞船的接班者。

曙光飞船目前定了甲乙两个型号,甲型就是初始型号,可以携带3-4名宇航员飞往月球,也可以小小改动后变为7座承担近地往返任务。

乙型则是当初设想的近地多载人版本,可以搭载11名乘客,服务舱也大幅缩水,专为近地往返设计,将单人发射成本降低到2000万左右。

甲型已经通过验收建造了两艘,乙型进度也是飞快,预计今年通过验收。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长征十号遥二火箭使用的曙光二号(一号是首次载人的飞船)飞船经过重新整备后还会继续服役,直到用完寿命为止。

……

“再快一些,再快一些,能做到吗?”

在克莱尔甚至带上了些许隐晦祈求的目光中,波音的SLS系统负责人肯·希尔斯坚决地摇了摇头,然后轻声解释:

“局长阁下,波音已经对SLS倾尽了最大的力量,我们还要几乎同时期保证FATS计划以及其他的宇航项目,之前我们对您说第二枚SLS火箭8个月时间真的是极限了,不可能再快。”

现在的NACA不是以前,虽然依旧保持着对太空的绝对领导力,但绝大多数制造能力依然在老牌军工复合体手中,SLS火箭的主要承包商就是波音。

当长征十号遥二火箭在琼州竖起时,克莱尔简直不敢相信。

6个月,6个月一发超级火箭!

而且根据披露的发射任务,这一次还将验证着陆器和上升器,除了不载人以外几乎就是一次登月任务的高真实度预演。

也就说假如CASA的局长胆子大一些,或者说打算冒险一些,那么下一发火箭宇航员就不用绕月飞行,而是可以直接登月了,毕竟前置条件已经完全成熟!

6个月后是什么时候?那个时候第二发SLS才造好呢!

阿尔忒弥斯计划输给曙光计划会怎么样?一个渊源可以追溯到14年前,10年前开始子系统研制的计划输给了两年前开始的计划会怎样?曾经成功登月5次的阿美输掉了重返月球的第一名会怎样?

克莱尔感觉自己的喉咙被一只红色的大手钳住无法呼吸,疯狂地寻找能够加速登月计划的办法。

发送着陆器的重型猎鹰可以直接用现有的重型猎鹰改造,绝对能赶在8月之前,这个没问题。

着陆器……着陆器也问题不大,本世界线的蓝色起源拿了国会的美刀以及NACA的强力支持,总算没有成为原世界线的老鸽子,“蓝月”着陆器的地面原型测试于上个月完成,按照原计划今年定型来得及,加速提前也并非不可能。

猎户座飞船呢?首次载人就登月虽然听起来挺冒险,但是毕竟都是成熟技术,总不可能还不如曙光飞船吧?这个也不是问题。

最后只剩下一个需要解决:第二发SLS火箭。

当初波音说第二发制造周期8个月,也是制造商好面子说的有些夸张成分,8个月实际上是比较紧凑难以做到的,所以当克莱尔希望能够提前时,波音才给予了坚决否定,他们自己还是很清楚的。

可是NACA却不敢赌,第二发长征十号制造用了6个月,那第三发会不会只有5个月、甚至4个月?以华人那种不要命一样的加班会疯狂的劳动力聚集,可当真说不定?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