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让你造拖拉机,你去造火箭? > 第162章 运35

让你造拖拉机,你去造火箭? 第162章 运35

作者:红酒花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2:46:38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世界第一火箭厉害吧?”

“厉害厉害,这动静我看电视都觉得夸张。”

“那你知道我找你是什么目的吗?”

“不知道。”

长安,某饭店内,陶长宏的面前坐着黎玺,一个是运20总师,一个是长征五号总师,两人相对而坐。

黎玺:“新远二号甲三个6米直径箭体,安1250一下子就运过去了,你也设计一个,不要求运三个,运1个6米直径的箭体就行。”

陶长宏:“伱们在津沽,直接海运不就得了,哪儿用得着空运?”

“……”

开玩笑,黎玺没有任何权力要求陶长宏设计飞机,两人只是正巧碰到了说说话而已。

陶长宏的603所就在长安,而黎玺是是来长安的六院基地看YF135具体参数的,然后突发奇想思考着航天局能不能也空运,结果在技术交流的时候遇到了陶长宏,两人之前都去看了新远二号甲发射,算是朋友就坐下来聊一聊。

新远二号甲的意义太重大了,只是因为CBC构型会让人忍不住忽视,航天局可是派了好多人去观看首射的。

陶长宏也去了,不过他是巧合,他是去看安1250的。

安1250降落在新远发射场的跑道上,虽然不是民用机场,但周围空域还是特别净空了。

没办法,安1250太大太大了,塔台都望而生畏。

B4043号机飞往琼州的过程中短暂地路过了一条航线交汇点,为了避让繁忙的航线降低了些高度,然后就被一架路过的客机上的乘客拍到了。

虽然保持了7000多米的距离,但安1250巨大的体型根本藏不住,让飞机上的乘客大呼小叫。

飞抵琼州的时候两架歼11B完成训练返回基地,给安1250伴飞了一会儿,一架歼11BS拍摄了另一架歼11BS和安1250的合照。

拿回基地大家一看,好家伙,21米长的歼11B感觉还没安1250的主翼长,就是一个小不点。

要知道,歼11B可是以巨大闻名的大飞机啊!

陶长宏蹲了一次安1250的载货降落姿态,感觉心里都有些绝望了。

这么大的飞机,怎么造啊!

安1250出世后,603所的领导一下就盯上了那台XW-30发动机,33吨推力,给运20用两台都有富裕。

要是他们那四台出来造运输机,就可以造一架起飞重量超过600吨的超大运输机,基本就是安225这个级别。

肚子里差不多能装280吨货物,能装至少三辆99A,直接满足未来军方的一切任务需求。

另外安1250的翼梁结构也很让人眼馋,可以承受近千吨的载荷,结构设计师绝对是个天才。

新远宇航公司很明显不是国外,他们能自产XW-30,那就绝对不存在购买限制,国内可以想买多少买多少,一直困扰大家的心脏病问题,没了~

所以603所的领导先稳住了军方,让他们不要急着买安1250,至少别买那么多,让603所造几架大飞机吧,保证比运20大。

军方立刻提出了新要求,要求新大型运输机必须能在运20降落的机场起降,能装下三辆99A主战坦克,也就是说载重量不能低于200吨,结构强度还必须过关。

陶长宏看着这个指标,心想这不就是安225么。

能在运20降落的机场起降,安225差不多也行,而且安225的构型也相当不错,拿来用正好,还免得冒气动外形的风险。

反正是运输机,又不要求机动性。

就是安东诺夫设计局可能有点意见,先是被安1250抄了,接下来西飞也要抄,能不能换一只羊薅羊毛?

但在603所内部,代号运35的超大型运输机项目已经立项。

最大起飞重量650吨,机舱载重最大270吨,货舱尺寸6.4米*5.2米,长度46米,装备四台XW-30发动机,最大推力132吨。

基本上就是安225的四发版本,不过货舱尺寸稍微大一些,结构也进行了加强能容纳进三辆99A主战坦克,也就是一个坦克排。

再多一辆重量上可以,但机舱强度可能不太行,不过塞几台装甲车是可以的,刚好配套。

空军领导反正已经承诺了,只要造出来造价不高于20亿,可以先采购20架。

运力是运20的三倍以上,价格却在三倍以下,所以空军其实想要的是加量不加价。

之所以给了运35的称号,是因为运30是内定的中型运输机被占用了,运40代号空军打算给安1250,所以603所的新飞机就叫运35好了。

运35的性能实际上比安225还好些,四台XW-30最大耗油量也不过每小时13吨,安225最大的时候能达到16吨,同样油量运35能比安225多飞25%的航程。

运35初步打算用3年时间完成原型机首飞,别问为什么时间那么短,因为上级已经看到安1250飞了起来,给运35的时间原本是两年,把603所骂了一顿后才改成了三年。

三年时间其实也不短了,主要是发动机现成的,不用等发动机对于国产飞机设计来说就能节约不知多少时间。

而且还有个潜在的因素:假如在设计运35的时候有解决不了的难题,实在不行可以拉下脸去找新远,反正都是国内企业,不至于弄不到技术支援,只是得付出一点代价而已。

不过现在陶长宏有些纠结给运35用什么代号,当初对运20寄予厚望把“鲲鹏”给了出去,这个称号似乎看起来更适合运35一些……

西飞在纠结运35,陕飞也在纠结,他们在纠结的是空警-1000。

预警机,作为现代战争中的空中指挥平台非常重要,不过机体说白了就是飞机背个雷达,移动的空中雷达站。

华国的雷达技术是相当不错的,世界领先水平,但是载机就一言难尽了。

当初最开始从露西亚买了伊尔76,搞出来空警2000,其实性能不错,但买伊尔76不方便,造了四架之后就停了。

2012年,空警500首飞。

空警500的载机是运8,四发螺旋桨中型运输机,用运8完全是因为没有其他飞机可用,实际上这个平台不但飞行性能差安全性也堪忧,运8的前身是联盟的安12运输机,50年代的老古董了都。

原本陕飞打算在运20成熟后用运20再改一款预警机,但现在他们另有想法。

他们看上了C832宽体大客机,并打算以其为蓝本研制空警1000。

对于预警机来说,最重要的当然是机背上的大盘子,也就是雷达,这个雷达非常重,也很耗电,所以要求飞机拥有很大的发电量供电。

普通的军用飞机需要特别改造,但民航飞机不一样,天生发电功率就大,不怎么需要改装就能用。

另外民航客机还有个特点就是安静和平稳,能让无线电操作员好好工作不受干扰,军用运输机哪管这么多,坐运输机吵得必须要带降噪耳机才行。

客机的优势还有省油、滞空时间长,几乎不怎么需要维修保养,C832可以轻松在空中停留24个小时,对于预警指挥作战来说相当给力。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