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让你造拖拉机,你去造火箭? > 第134章 新年

让你造拖拉机,你去造火箭? 第134章 新年

作者:红酒花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2:46:38 来源:平板电子书

“林厂长,早啊。”

“你也是啊,早。”

从2月5号到2月14号,是新远的年假时间,不过在1月底许多员工就可以凭借平时积攒的休息日离开,所以基本上有20天时间B级基地就是半停摆的。

这期间,除了少数岗位必须留下的人员、系统工程师、保卫科以及林炬,连厨师都没剩下几个……

保卫科只有几个新远本地的,家里冷清从拖拉机厂就过来的快要60的大爷看着,不过也没问题,因为B级基地外是有士兵巡逻的。

在基地的外围,是本地军区组织的巡守部队,周边10公里区域各种明防暗哨,没有什么外来人员可以随便混进来。

林炬不时就能接到一些通报,周围村、县出现不明人员的数量在快速增加,好在都不可能冲过层层守卫靠近基地。

再者基地内外拥有巨量的摄像头和传感器,“山海”忠实的进行监测,绝对不存在保安打瞌睡把什么东西放进来的可能。

林炬早上在暗处数不清的人员保护下在晨跑一段呼吸新鲜空气,然后返回小食堂跟系统工程师们一起吃饭。

留下的厨师和清洁大妈小声讨论,他们已经发现了一个现象,大老板和几个高工竟然全部单身,简直是奇景。

浑然不知自己被DISS的林炬还在和工程师们讨论下个年度的计划。

最重要的是NAPE核推进计划,程南开用7个多月的时间已经基本吃透了基础的反应堆设计,其**涉及到1300多项新技术,200多项是重大难点技术。

2016年度的预算要求增加到60亿元,其中40多亿是给配套企业进行新技术和设备制造攻关的,第一个试验堆预计10月到11月进行试运行,并进行XN90飞船的设计工作,进行技术准备。

同时先对电离-气尖联合推进进行技术验证,将在7到9月份制造样机。

而在2017年,核推进小组认为至少要用大半年年时间才能掌握三者的完美联合推进,一共制造5台样机,同年初A100要定型生产,年底之前装备核热发动机的H2必须首飞,以作为NAPE延期的后备。

虽然系统有全套技术资料和实验数据,但要想完全掌握并拥有这方面的自研能力,还是得自己走一遍。

真正的NAPE可用发动机得在2017年10月开始制造,XN90飞船首艘也开始建造。

在2018年的年中,装备6台NAPE的XN90飞船下线,当年进行2次试飞,最早在2019年的1月执行载人登月任务,距离系统的期限只剩6个月,足够一次意外情况。

保险起见,2016年的目标是完成H2航天飞机的机体设计与制造,先制造两架搭载液氧甲烷发动机的常规动力型。

因为在今年,新远正式开始“前进”离心式空间站的建造工作,这需要大型航天飞机进行辅助。

要再制造五枚新远二号,组成两发新远二号甲、两发新远二号,前者要专门改装拿来送H2那130吨的体重上天,以及两枚新远三号巨型火箭,也将很快首飞。

今年预算保守投入300亿元,资金尚且充足,而且还会密集进行多次载人商业飞行,能赚回来不少。

2月15日,新远公司两个基地正式开工。

经过全力扩招,正式入职的员工数量终于突破了3000人,其中400多人竟然都是从国外回来的,被新远公司所吸引入职。

很多人都是在年末面试通过,开年才正式上班。

再加上从高校借调的人马,B级基地总算是能够全力运转起来,发挥出恐怖的制造能力了。

安德罗夫又往安1250的车间塞进了100多个人,一来就进行两班倒加快效率,同时派工程师去各个配套企业催促,要求尽快交货。

他现在要负责多枚火箭、航天飞机、飞机的制造,下面管辖着十多个部门,日程安排的满满。

四枚新远三号的箭体同时进入制造,航天动力部光K380V的生产计划就是100台,而且要在3个月内完成,平均每天一台。

那条碳化硅生产线过年期间生产的4000多枚芯片,一天时间就被各部门瓜分完毕,也不知道是要用在哪里。

……

六院,长安发动机制造基地。

经过了4个月的奋斗,YF130设计定型,已经向各单位发去零件要求准备生产。

3月份,进行燃气发生器与涡轮泵联试,4月份样机制造,最迟6月份开始生产第一批16台YF130。

现在YF130的参数又有了些许提高,双管推力510吨,比冲294秒,可以让长征十号的起飞推力达到5100吨,让航天员返回地球时可以多带100公斤质量。

在2921工程的刺激下,六院的科研团队规模扩大到1.5倍,也成功利用未来长征十号的需求建立了发动机生产线,可以量产大推力发动机而不是一台台半手工制造,接近了specaX和新远的路线。

这也能大大节省时间,因为量产使成本更低,可以连续拿几台样机去试验,试车不再是需要谨慎准备的东西了。

所以六院甚至有余力决定开展YF90,220吨级氢氧发动机研制计划。

长征十号二级用四台YF77真空版虽然也行,但YF77本身的参数是比较落后的,未来一定要升级,所以为长征九号准备的YF90上马。

三级火箭使用的YF79,新的25吨级闭式膨胀循环氢氧机进度更快,设计工作正在逐步收尾。

但六院并不觉得这些未来的大推力发动机先进,因为这时候他们也才逐渐知道,新远的核动力发动机已经推进几个月了!

知道的原因是B级基地旁边的核试验基地完工,航天局下面的研究院才知道那里竟然进行的是核推进计划。

具体项目不得而知,但极有可能是安德罗夫曾经说过的A100发动机。

那可是比冲两万多的核动力发动机,任何化学动力发动机在它面前都是一堆垃圾。

六院自己也开展过核发动机的论证计划,比冲才1800秒左右,虽然也足够高,但相比起来还是差多了。

而上级依然没有跟进的打算,这让六院有些着急,一边自行组织一个小组进行核推进研究,同时向上打报告:

大佬,你也不想我们处处落后吧?

航天局:不批。

核发动机计划太费钱了,华国电投与新远公司合作的时候认为,完成整个计划保守需要400亿左右,而且这400亿对核电堆来说难以收回这么多的价值。

而且即使是去火星,传统引擎一样能做到,核引擎那是探索土星木星,下一代人才做的事,所做的准备也不是仅仅有飞船就行的。

在上级这里碰了瘪的六院却依然在以唐伟天的主导下决定将核推进的理论研究进行下去,同时决定促进甲烷燃料发动机开发。

甲烷机倒也没有特别的难度,构型和氢氧机差不多,只是以前的甲烷机性能很糟糕尤其是比冲不高,不如煤油机和氢氧机。

但这方面的研究六院也不想落下,甲烷在获取和保存方面比液氢优势更大,而且同为低温燃料,共底贮箱设计也要容易得多。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