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让你造拖拉机,你去造火箭? > 第119章 星舰

让你造拖拉机,你去造火箭? 第119章 星舰

作者:红酒花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2:46:38 来源:平板电子书

看着画面中近5米宽度的超大舱内空间,老马问自己的助理:

“我们可以造这么宽的舱段吗?”

“可以,但猎鹰9的直径只有3.7米,这么大的空间站加上整流罩后接近8米,太大了,重型猎鹰有足够的运力,但是不能把它发射上去。”

老马不说话,只是用手撑住嘴,拇指放在鼻尖。

原本specaX一直以天空领域的探索者自居,即使猎鹰9之前不断失败也没有打击他的信心,但新远公司的出现确实给了老马极大压力。

虽然即将出现的重型猎鹰足以与新远二号火箭抗衡,但却是这个构型的极限,箭体也不如对方。

载人方面也是极大落后,二代龙飞船其实已经具备载人飞行能力,但离承接载人飞行任务估计还有不少麻烦。

阿尔忒弥斯计划的基础部分已经竞标完成了,猎户座飞船由洛克马丁研制,服务舱由欧空局负责,着陆器大头是蓝色起源,小部分交给specaX。

不过specaX的作用还是很重要,重型猎鹰火箭是目前唯一能向月球投射26吨物质的重型火箭,只是这样无法复用,所以得制造两发重型猎鹰,而且最后全都会被丢弃。

三发SLS,三发重型猎鹰,specaX已经在阿尔忒弥斯计划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位置,但老马还是不满意。

因为新远又提出了更加强大的新远三号巨型火箭和核动力航天飞机,而他的星际飞船还在设想之中,没有具体方案。

后世为星舰奠定基础的“猛禽”液氧甲烷发动机还没有出世,要2016才有第一代猛禽试车,但已经被定位了specaX未来的主力发动机。

杰夫贝佐斯的蓝色起源,BE4发动机本来进度也十分缓慢,但在新远二号成功后立刻加大了资金投入,一旦成功250吨的推力会比新远的M220更强。

“阿尔忒弥斯计划,太落后了。”

老马突然说了一句,助理知道老板又要有新想法了:

“NACA选定了贝佐斯的蓝月着陆器,它除了大以外和阿波罗计划没有任何区别,飞船和着陆器依然分开,依然需要多次对接,程序复杂。

specaX要比所有人更领先,我们想个办法,别让宇航员在一个个舱段里跑来跑去,让飞船能够降落在月表并返回。”

马一龙打开手机的备忘录,用扭曲的线条画出一个模糊的轮廓,是一个头部扁平的子弹形飞船,上下各有两个小翼。

“这样的飞船既能登陆火星和月球,也能在大气层内着陆,它是真正的飞船,我管它叫star ship(星舰)。

我知道工厂里有推力更大的液氧煤油发动机,但是甲烷才是在未来的行星是可以制取的燃料,所以下一步我们依然坚持甲烷动力……我明白该怎么做了。”

三天后,当林炬坐在彩云教练机的后座由邓磊带飞,起飞前刷了刷手机,逛小蓝鸟发现了特别关注的消息提示,老马发布了specaX的下一步目标。

是星舰,和它印象中的有所不同,但大体上的设计已经出现了。

“这该死的世界线修正力。”

“啊?老板你说什么?”

座舱盖尚未关闭,由南方汽车制造的V8风冷汽油机带动螺旋桨产生巨大噪音,邓磊一时间没听清林炬在说什么。

“我说,好好干,下一批空间站轮换你上去!”

林炬的声音和之前差不多,但神奇的是邓磊居然听的很清楚,兴奋的带着自家老板快速起飞,在机场周围的树林上高速飞行。

彩云的平飞速度只有290km/h,对于邓磊来说慢的和风筝没区别,但对于只顾着看地面景色的林炬来说就是一次新奇的体验,激动的在无线电里大呼小叫。

而空管则只是不断要求邓磊不许做特技动作,以使弹射座椅的成功率最高。

作为老板林炬当然是特级飞行员带飞一对一教导,上理论课后每天还能体验飞行,其余公司学员则是由聘请的退役飞行员小班教,也能被带飞,不过时长要少得多。

……

11月24日,长征六号遥四火箭在并州航天发射中心竖起。

这枚火箭没有卫星任务,一级以上全是配重,显然是测试用的。

在8月份利用从新远购买的回收控制系统进行一次成功回收后,八院的压力其实更大,利用遥三任务的一切数据对自己的回收系统进行改进。

总线改了,购买了RX01板卡,并行处理能力翻倍提升。

姿态库增加了很多数据,毕竟有一次成功经验,努力往这上面靠就对了。

虽然新远的回收控制系统进行了加密,但外围部分还是不可避免的被解析,套在了自家的系统里。

为了最大化成功率,八院极具创造性的制造了一套模拟软件来模拟进行火箭回收测试,而且为了真实性采集了相当多数据,然后拿到超算里跑,新一代的回收系统内部代号“云开”,在超算里已经模拟了上千次,实在是挑不出毛病了。

下午14点,长征六号遥四火箭进行了自研回收系统的第四次测试。

在一众研究员紧张的担忧中,火箭顺利拖着橘黄的尾焰升空。

顺带一提,拼了命搞YF130的六院居然有余力再小改了一下YF100K,增大压力将推力提高到了130吨。

数分钟后,长征六号遥四火箭以一定倾角向着陆场降低高度,这并不是出了什么问题,而是为了留足调整余地。

随着火箭慢慢逼近地面,何倘的脸上不断涌出豆大的汗珠,几乎忘记了呼吸。

100米,80米……15米,支撑腿在一秒内展开,发动机持续降低推力,当支撑腿的尖角快要触底时立刻关机,以免回流对底部的管路产生烧蚀。

一级火箭在地面上重重弹了一下,然后立住了。

一众研究员强行按耐住跑进热浪滚滚的着陆场的冲动,激动地将何倘抛了起来,现场不断响起了掌声。

……

“今日下午15点许,我国成功进行了一次运载火箭回收试验,火箭类型是长征六号复用型,由航天局第八研究院负责研制。

研制过程中团队遭遇了许多困难,也经历过失败,但在团队总师、八院副院长何倘的带领下,创新研究手段、加强人员斗志,通过借助计算机模拟技术大大减少了数据收集成本,使我国拥有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回收技术……”

晚上,林炬看着CCAV新闻里的播报内容,不服气地撇撇嘴。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