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宦海风流 > 四二三:翻手为云 覆手为雨(十六)

宦海风流 四二三:翻手为云 覆手为雨(十六)

作者:天堂发言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06:44:04 来源:蚂蚁文学

虽然夜里睡得比较晚,但是第二天沈扬眉还是早早的就起了床。这一段时间一直在外面奔波,一贯的生活节奏都被打乱了,连每天习惯性的晨跑都断了,沈扬眉都觉得自己像是生了锈一样。许多好的习惯就是如此,一旦放下了,很难再捡的起来。所以,尽管沈扬眉也想在暖和的被窝里多躺上一段时间,可是最后还是按捺住心里的惰性起了床。

在脖子上搭了一条毛巾,沈扬眉推开房门下了楼。走到楼下,刚刚围着宿舍楼跑了没有一圈,沈扬眉突然讶然的发现镇里喜欢的锻炼的干部竟然一下子多了这么多。

看着不时的有朝他迎面跑来或者是从他身后跑过的干部满脸笑容的跟他打着招呼。虽然古语有云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可是面对这样的局面,沈扬眉也不禁觉得有些哭笑不得。虽然这样的情况说明镇里越来越多的干部认可了他这个年轻党委书记的身份,开始向他靠拢,可是以这种形式来接近他讨好他还是让他有点难以接受。有这个时间这个心思不如将自己份内的工作做好岂不是更好?可是华夏的国情不外乎如此,他难道还真的能告诉这些陪他跑步的人不需要如此?至少这是个好的开始不是么,也只能在随后的工作中通过潜移默化让他们认清楚自己的性格和喜好了。

想通了这些,沈扬眉旋即也就放下了心思,不疾不徐的围着宿舍楼小跑了几圈,直到感觉稍稍有些气喘这才停下了脚步,和镇里的几个干部打了声招呼这才转身上了楼。

当沈扬眉和安楚楚两人走进食堂的时候,在食堂里吃早餐的人纷纷站起身,满脸笑容殷勤的和沈扬眉打着招呼,但是一个个却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到了安楚楚身上。

关于沈书记有个漂亮女军官女朋友的事情在镇里已经传了许久,但是有很多自诩熟知内幕的人却不以为然。沈扬眉和范绮蓉之间的事情,也不算什么秘密,尤其是还有范立志这个活生生的证据摆在这里,要说沈书记和范绮蓉之间没有那一层意思,谁会相信?

可是看到沈扬眉和安楚楚两人并肩走进了小食堂,一众人在脑子里的第一印象差不多就是郎才女貌、珠联璧合,天造地设的一对等等之类的感觉。

沈扬眉含笑和一众人点了点头,这才和安楚楚走进了小食堂里面的包厢。包厢里一非道人和黄传礼两人正大朵快颐,看着沈扬眉和安楚楚推门走了进来,黄传礼忙站起了身,沈扬眉笑着摆了摆手示意他不必客气,这才转身看着安楚楚道:“虽然这里有些简陋,可是饭菜还算可口,如果你不喜欢,我让他们再去给你准备。”

安楚楚摇了摇头,道:“我不是你想的那么娇贵。”说着话径直的倒了一杯牛奶,拿了一个鸡蛋,放到了桌子上。沈扬眉从旁边挪过了一把椅子放到了她的身后。

几人吃过了早餐,沈扬眉就笑着提议说大家一起到青山游览一番。通过昨天黄传礼的描述,一非道人和安楚楚心里也早就有了这样的想法,沈扬眉的提议自然是正和他们两人的心意。也没有惊动太多人,几人轻车从简就去了青山。

经过昨天的了解,张连生也明白了沈扬眉并非是什么受了一非道人的蛊惑,只是单纯的先让一非道人留在青山镇。虽然他不知道沈扬眉此举的目的何在,但是出于对沈扬眉的信任,他对一非道人客气了很多,小心翼翼的旁敲侧击打探着一非道人的底细。但是无论他怎么试探,一非道人就是不为所动,往往顾左右而言他,让张连生也是无可奈何。

时值隆冬,一路上也没又遇见什么游人,虽然树叶已落,但是气温回暖,置身于葱茏苍翠而又稠密阴森的松柏林中,顿觉凉爽如洗。

几人沿着蜿蜒曲折的石径缓缓前行,一路上经过第一道山门,第二道山门,再等数十级陡立的石阶,这才步入了古木耸天的庭院,抬头就是青山的主体建筑惠济公大殿。惠济公大殿是青山寺的主体建筑,大殿面阔5间,南北长17米,东西宽6米,高约9米。五脊歇山顶,单檐歇山,梁枋斗拱彩绘,青砖碧瓦霞帔,巍峨壮观。只不过这么多年一直没有修缮,已经是墙体斑驳,破旧不堪。

大殿内雕梁画栋、壁画附饰,黄传礼言道据加梁县志记载在大殿的高大朱漆雕龛中原有高达2.5米的惠济公金色塑像,可是也不知民国时期毁于战火,让沈扬眉等人唏嘘不止。

几人在殿内呆了好一阵,这才有一个中年道士迎了出来,举单手施礼道了声无量天尊,沈扬眉笑着和这名道士打过了招呼。几句寒暄之后,几人这才知道这道士就是青山寺的知客道人道号空明。几人不想和他多做纠缠,张连生掏钱买了些香烛,这才将空明打发。

大殿后有山泉一眼,题名“感应泉”。泉水常年不息,如珠似玉,纷纷泻入殿后的玉液池中,久雨不溢,常旱不涸,池水如碧,清澈见底。这泉水和后山的玉澜泉同出一源。

沿着石径继续攀登,就到了青山最高处的泰山行宫。据黄传礼介绍,这泰山行宫是泰山圣母的离宫,建于石砌高台之上。殿阔3间,长10米,宽6米,高5米,黄瓦覆顶,五脊歇山式建筑。殿内立碧霞元君及侍女九尊神像,又称九女阁。殿前月台宽敞,凭栏眺望,山林叠翠,农田阡陌,令人心醉神怡。

青山镇的石雕曾经盛极一时,整个青山上最为突出的还是精美的石雕作品。碑石林立,造型别致,笔法俊逸,为历代文人墨客及官宦、捐施人士所刻。在这些雕塑中,浮雕古朴浑厚,线刻细致入微,人物栩栩如生,刀法雄健有力,内涵深远,据汉有记载推算,这些古代的艺术精品经历了两千年的岁月沧桑,至今仍以其独特的魅力向世人展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