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明谋天下 > 第八百一十四章:会试同考官

明谋天下 第八百一十四章:会试同考官

作者:月麒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2:45:29 来源:平板电子书

按理来说,同考官一共有九位,除去担任副主考官的首辅次辅之外,就只剩下内阁阁臣和方从哲,也就是说还有五个名额。

就算是加上刚刚从徽州府赶回来的叶向高,也还剩下四个名额,朱阁老想要塞一个人进去,当是绰绰有余的很。

但是事实真的是如此吗?

如果真的有人这么想的话,只能说他太天真了!

官场之上,只有成和不成这两个结果,如果事情能成的话,别说是五六个名额,就算是只有两个名额,也会有郭惟贤一个,但是如果不成的话,那么就算是九个同考官都统统空缺,也不会有郭惟贤的机会。

听起来有些不讲道理,但是官场之上,就是这么个道理。

尤其是这种临时性质的差遣,并非是正式的官职转迁铨选,不会有那么多乱七八糟的条条框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天子的意思。

说白了,天子更加器重谁,就让谁来担当这个同考官。

不然的话,也不必争了,直接按照官员的地位来派,内阁以下,六部七卿排排坐岂不更好?

所以其实朱阁老的心中很忐忑,这次恩科的重要性,朝臣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对于错过了一次后备高层的浙党来说,尤其重要!

前头说了,这次是天子主考,所以座师乃是天子,所以各房的房师也就变得尤为重要,能够多掌握一个同考官的名额,就代表着能够拥有一房的学生。

所以朱阁老这次下了决心,无论如何也要争取到这次的同考官,这次的恩科当中,浙党至少要有两个同考官的名额。

与此同时,朱赓也将目光投向了头前的首辅老大人,和今上打交道有段日子了,朱赓也渐渐的摸出来一些今上的性格,那就是,虽然今上的性格强硬,但是手段却是迂回多变,而且还是蛮重视朝堂的稳定的。

所以每一次定下决议,天子必先问朝臣的意见,若诸大臣反对,天子鲜少会一意孤行,而是会想办法说服朝臣,取得一致,然后才会下诏定议。

而毫无疑问的是,无论是什么样的事情,天子首要争取的人,都是老首辅。

还是那句话,朱赓相信,只要老首辅支持他,天子也要顾及三分的。

不过可惜的是,这一次朱阁老又猜错了吗,当然,如果每次都是这样的话,朱阁老宁愿他次次都猜的不准!

因为天子沉吟了片刻,没有开口询问底下的意见,而是直接开口道。

“二位先生所举荐者,皆合乎朕心,叶先生此番延请民间大家,有功于朝堂,着加授礼部尚书,入值文渊阁参赞机务,选入同考官,都察院左佥都御史郭惟贤素有清名,刚直狷介,擢为左副都御使,协同左都御史万世德同掌都察院,选入同考官,另,户部侍郎吴道南,南京吏部侍郎史继偕,礼部郎中刘一璟,一同选入同考官。”

快刀斩乱麻,天子一句话就直接敲定了剩下的五个同考官名额,不得不说,干净利落到让朝中大臣都有些措手不及。

待得仔细的将这番话消化掉,众臣更是震惊不已。

盖因这短短的几句话当中,蕴含的意思可不简单……

先说同考官的名额,叶向高能够入选并不奇怪,虽然此人在朝中十分低调,并不像李廷机和方从哲这般出风头,但是却从没有人质疑过他的地位。

甚至于在帝党的三巨头当中,叶向高是站的最稳的一位,众位大臣可都没忘了,当初叶向高出京乃是所为何事,看似是为了延请算学大家。

但是朝中大员谁不心知肚明,那是天子爱护叶向高,特意将他支出去避祸去了……

如今朝廷整风结束,一切风平浪静,叶向高自然当回归京师,担任同考官不过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而已。

让众大臣震惊的是,天子往后头的任命,加授礼部尚书,入值文渊阁!

这个旨意的重点,在入值文渊阁!

或许这个说法有些难懂,但是换个说法就好懂的多了,入值文渊阁,乃是阁臣的差事,也是阁臣最核心,最明显的特征。

譬如李廷机李大人,他的全套职衔是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入直文渊阁李廷机。

前头的礼部尚书是加衔,提品级用的,中间的东阁大学士是职务,代表了他真正该上班的衙门是内阁,当然,有时候也被用来当做内阁的排名,但是最后一个,入直文渊阁才是最重要的,这是差遣,有了这个差遣,才代表着他真正拥有了作为阁臣的实权,参赞机务。

具体来说,就是预闻军国大事,票拟奏疏!

也就是说,叶向高的这项任命,可以简单粗暴的认为是……他入阁了!

就这么轻描淡写,大明朝的核心权力机构,就多了一个人,虽然说还没有正式的职务,但是都有了差遣,名头还会远吗?

当然,面对着这样的任命,一干老大人纵然心中震惊,也无话可说,因为天子做的没毛病……

首先,内阁大臣的任命和朝廷普通的官员不同,这是唯一一个不需要经过吏部铨选,而全看皇帝中旨而定的官职。

所以说首先在名份上来说,天子的确有权力这么做。

其次就是现实情况,内阁的现实情况是,如今五位内阁大臣,有四位都已经年逾七旬,要不了多久就要致仕了。

而且更严重的是,他们四个人的年纪都相差不多,不过两三年而已,也就是说,他们致仕的时间也差不多。

也就是说,最多再过三年,内阁就会一次性离去四位阁臣,其中还包括首辅和次辅两个核心人物,这可是了不得的大事!

难不成偌大一个内阁,只留李廷机一个人不成?

所以说,此事须得早作打算,怎么打算?自然早早预备好增补内阁的人手,从这个角度来说,如今调人进入内阁,也恰当其时。

至于人选方面,叶向高唯一的弱项就是资历,但是要知道,在内阁当中已经杵着一位李阁老,他和叶向高的升迁之路几乎完全一样。

天子王师,詹事府少詹事,帝党的大佬,二人的成长轨迹几乎一模一样,而李阁老已经入阁数年,任谁想要拿叶向高的资历说事儿,也要考虑考虑李廷机,毕竟你总不能说这内阁大学士李廷机当得,叶向高就当不得,更不能说李阁老入阁是违反了朝廷惯例,毕竟当初调李廷机入阁,乃是先皇一力坚持,如今先皇已逝,谁敢跳出来质疑李阁老入阁的合法性,一顶蔑视先皇的大帽子压死你!

所以对于叶向高的任命,老大人们尽管震惊,但是消化了片刻也很快就接受了,说句实话,一朝天子一朝臣,换了其他的天子登基,内阁这个时候早就换了一遍了,当今到现在才首次想要调自己的亲信入阁,已经是很仁至义尽了。

如果诸位大佬们没猜错的话,这一次恩科结束,凭借着同考官的资历,叶向高名副其实的日子也就不远了,而随着新人的入阁,内阁的格局必将产生新的变动,一时之间,众大佬顿时有些感叹,平静许久(?!)的朝堂,又掀起一番新一轮的争斗了……

当然,如果说叶向高的任命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话,那么郭惟贤的任命就真的是惊着,应当说,以皇帝对于浙党一贯的态度,能够同意朱阁老的举荐,将郭惟贤选入同考官,已经是很给面子了。

但是升任为左副都御使,却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要知道,左佥都御史是从三品,左副都御使是正三品,佥都御史一般来说是外出巡抚的挂衔,从这一点来说,其实也能看出浙党的衰败,偌大一个浙党,作为后继力量着力培养的人物,竟然被正三品这个坎儿卡了这么多年。

虽然和佥都御史只有一字之差,官品也只差了一小阶,但是副都御使,可是正正经经的都察院佐贰官,尤其是在这个时候,都察院只有万世德这么一个掌印官的时候。

郭惟贤这个左副都御使,完全能够成为都察院的实权人物,也就是说,天子的这个任命,其背后的意义,仅仅比刚刚隐喻叶向高入阁的意义弱那么一点点。

左副都御使,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能够够得上朝廷大佬的级别,能够和一些弱势点的六部尚书比肩。

更重要的是,为什么?

郭惟贤在浙党当中的身份,人人都心知肚明,如果不是他风头正劲之时遭遇父丧,不得不归乡守孝三年,有浙党在背后撑腰,他如今至少应该是六部掌印官之一。

而当今对于浙党的态度,一直是不冷不热,甚至隐约有打压的迹象,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在帝党和浙党的斗争当中,但凡帝党落了下风,天子就会出来拉偏架,但是浙党吃了亏,天子却是置若罔闻。

如果说把郭惟贤选入同考官,是给朱赓和沈鲤面子的话,那么升任他为左副都御使,可就没那么简单了……

除此之外,剩下的三个同考官,户部侍郎吴道南,南京吏部侍郎史继偕,礼部郎中刘一璟,这三人当中,刘一璟是詹事府出身,只不过他的资历实在太浅,不过一个礼部郎中,严格来说,是不能列入同考官的人选的。

但是事有特殊,刘一璟和韩爌是同科进士,自从韩爌赶赴地方之后,他就是顶替成了帝党当中新兴势力的领头羊,不过他能力和才气都不如韩爌,只能唯李叶方几位大佬是从,天子这一次提他进来,想来也是要扶持一下,虽然有些违规据,但是可以理解。

而重点在剩下的两位,吴道南和史继偕,这两人和郭惟贤是同科进士,而且是那一科的佼佼者。

彼时正是浙党如日中天之时,自然也是精英尽入其中,也就是说,郭惟贤,吴道南,史继偕,加上朱赓和沈鲤,这次的恩科当中,浙党竟然有近半的同考官人选?而反过来,作为天子的亲信的帝党,却仅仅占据了四个名额……

天子莫不成是疯了吧?

虽然这么想有大不敬的嫌疑,但是一时之间,众臣的心底还是忍不住冒出了这个念头……

“陛下英明,有几位大人通力合作,此次恩科,定能为国抡才,不负社稷期许!”

反应的最快的是朱阁老。

此刻他再也顾不得什么乱七八糟的事情,放着这么大的一块肥肉在面前,再不扑上去,他就是傻子!

要知道,同考官可不仅仅代表着同考官,有了这层资历,代表着有更进一步的机会,吴道南和史继偕虽然只是浙党的第二梯队,但是他们只要能够上位,同样对浙党有大大的好处。

可以说,只要有了这次的资历,朱赓有把握,一定能够从他们三个当中,运作出一个六部掌印官,大不了他提前致仕给叶向高腾位置便是,他就不信天子能绝情到这般地步。

而有一个六部掌印官撑着,即便他离开了内阁,也能够保证浙党在朝中的地位。

好吧!

虽然天子的这份口谕当中,对叶向高的任命有些突然,对郭惟贤的擢升有些突然,对刘一璟的提拔有些勉强,虽然……

但是面对着如此狂热的朱阁老,一干老大人生怕自己说出一个不字,就会被老大人指着鼻子痛骂,只得跟着拱手开口道。

“陛下英明!”

朱常洛笑了,他的甜头,可没那么好尝,不过且让朱赓先高兴一番再说,这些日子恐怕朱阁老的日子也不怎么好过……

“陛下,诏旨已经用印下发六科!”

此事议定,乾清宫中的气氛有些轻松起来,可巧的是,司礼监掌印太监陈矩也笑吟吟的进来禀报道。

不过还没等一干老大人松了口气,外头王安急匆匆进来禀道。

“陛下,兵部尚书石大人又紧急军务求见!”

“宣!”

朱常洛脸色顿时一沉,道。

不多时,石星老大人走进殿中,匆匆行了个礼,拿出手中的信封道。

“陛下,前线军报,土默特再袭大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