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明之帝国再起 > 第065 购置军火

大明之帝国再起 第065 购置军火

作者:黑云长剑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2:45:03 来源:平板电子书

PS:新书书友群号:【241626717】,有兴趣的书友可以加一下,讨论剧情也方便,书评区只看不回复;另外澳门有哪些类型的火枪呢?实用的有哪些型号的?

钱谦益如此一搞,东林党就更加吃不消了,整个组织完全陷入了分裂的境地,一下子被分成了三个部分。首先是在野派,这一支主要由东林党得力干将如张慎言、高宏图、刘宗周、姜曰广、吕大器等人为主而且还包括一直在野的其他东林党员组成,这一支东林党虽然是在野的,但实际上占据着东林党人的很大一部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潜在势力很大。

剩下的就是在朝的,这一部分包括着其他的那两批人马,其中一支就是由钱谦益领头的中立派,他们名义上虽然还叫东林党但实际上已经基本上脱离了组织,成为了游走于马、阮和东林党之间的一部分政治势力,而他们的行动原则是无事一身轻,有事别找我。这是在朝不出力的。

在朝出力的东林党主要是以工部尚书徐石麟和兵部侍郎陈子壮及给事中、御史吴适、罗万象、郭维经、左光先等为代表,他们继续留在朝廷内部支持并尽力努力配合在野的党人,他们随时会根据朝廷局势变化,发现政敌的缺陷与漏洞并伺机发动反击。

由于人数众多,又都加紧了尾巴,少有破绽,所以马士英一时之间拿他们也没办法,考虑到对自己的权力已经没有什么威胁了,也就没有再穷追猛打了。

朱由桦也觉得适可而止即可,他还需要其他力量来制衡势力逐渐膨胀起来的马、阮两党,为此,先后拉了钱谦益和堵胤锡入阁,就是为了避免马、阮反客为主,不受控制。

唯有阮大铖很不甘心,一直忌恨往日东林复社子弟大发《留都防乱公揭》,集体驱逐羞辱他的大仇,他充分发挥了小人睚眦必报的特性,游说拉拢了原来的阉党成员如杨维垣,一起谋划写了份新版《东林点将录》------《蝗蝻录》,随后又增加了《续蝗蝻录》和姊妹篇《蝇蚋录》,这其中阮大铖通过形象地借代把东林党人士比喻为“蝗”,又让复社子弟扮演“蝻”,准备搞一场昆虫大宴。

《蝗蝻录》、《续蝗蝻录》和姊妹篇《蝇蚋录》共计收录了一千一百多个东林党和复社子弟,不仅在比喻上突破了以人代人的局限,还进一步从名单上的数量上远远超越了前作――只有一百零八人的《东林点将录》。

阮大铖背着皇帝,私下里动作频频,颇有不把那些东林复社子弟一网打尽就誓不罢休的架势。

……

八月底,就在朱由桦埋头种田练兵的时候,有内侍前来禀报说,御马监庞天寿庞公公不辱使命,历经一月,顺利从壕镜澳(澳门)归来,如今已然进城,等候陛见。朱由桦闻讯大喜过望,忙宣庞天寿见驾。

庞天寿,顺天府大兴人,崇祯朝为御马监掌印,李闯攻陷北京前不久,奉敕至南京,事弘光帝,管两广珠池。已而奉命前往福建、两广征税,随即闻南京已陷,遂事隆武帝,改任司礼监,而获重用。

其早在天启年间就加入了天主教,给他洗礼的就是有名的汤若望神父,因为和传教士来往密切,庞天寿和西洋人的关系一直很好。

隆武元年(1645)清军进逼福建的时候,隆武手中没有兵权,处处受制于郑芝龙,便希望通过耶稣会士从澳门获得西方军事援助,而庞天寿以教徒身份之便利,穿梭于帝与西士之间。隆武二年(1646)隆武帝遣庞天寿偕西方传教士毕方济往澳门求援。

在真实历史上,庞天寿最终从澳门当局借到了三百葡萄牙洋枪兵,还有几门红夷大炮,不过当时隆武帝已被擒杀,庞天寿于是带着三百葡兵转事永历帝。

在永历朝,他还把两宫太后、皇后以及永历的太子都发展成了教徒,在永历皇帝的皇宫里盖了一座教堂,带着太后、皇后和太子一起拜耶稣,永历卫队的旗帜上也都画上十字架和拉丁文……

除了文化方面,庞天寿还懂西方的科学知识,他主持铸造了一批红夷大炮,在抗清斗争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这个老太监,是个宝贝!

对于这段典故,前世就熟知南明史的朱由桦自然不陌生,他物尽其用,一朝大权独揽,就重用了庞天寿。

听到皇帝要召见,庞天寿带着几百葡萄牙人和数百车火炮、火枪等军械刚进城,连衣服都没来得及换,马不停蹄的入宫面君。

乾清宫内,朱由桦看着满面风霜,衣服上沾满了尘土的庞天寿,感动的握着他的手,道:“庞伴伴为社稷操劳,一路风尘颠簸,真是辛苦了。”

“老奴不辛苦,能为天家效力是老奴的福分。”听着皇帝的关切之语,庞天寿眼圈微红,觉得一月来一路的颠簸流离值了。

朱由桦忍住了心中的激动,并没有急于向庞天寿询问募兵和购置军火的事,他轻轻拍了拍庞天寿的肩膀,道:“大伴先去混堂(澡堂)内梳洗一下,待会朕在乾清宫内亲自给你接风洗尘。”

约莫一个时辰,庞天寿才梳洗穿戴好。

等他出了混堂,便有一个小内侍上前道:“庞老爷,随小的去乾清宫偏殿吧,皇爷已在那备好了酒宴,等您许久了呢!”

庞天寿微笑着点了点头,在小内监指引下向着乾清宫偏殿行去。

等他入了偏殿内,殿内正烧着几个通红的炉火,一股温暖迎面而来。

厅堂上摆着一张红木八仙桌,桌正中摆着一炉炭火,上面架着一锅滚沸的羊肉汤,旁边还有卤牛肉,烤鸡,蒸鹅等十几样菜和几壶酒。

看着这么丰盛的饭菜,在海上颠簸了许久的庞天寿不禁垂涎欲滴。

不过再看到正中坐着的朱由桦后,他赶忙收敛了窘态,在朱由桦面前跪下,高声唱名,然后叩拜如仪。

等他落座后,朱由桦高举着酒杯,说:“这一月多来,庞大伴着实辛苦了,朕敬你一杯!”说完一饮而尽。

“老奴惶恐、惶恐啊!”庞天寿闻言慌忙起身,也将酒杯高举着,一饮而尽。

“来来来,吃肉吃肉,不要太拘礼。”

朱由桦知道自己不动筷子庞天寿也不会动的,所以率先钳了一块肉往嘴里送。

见皇爷伸筷了,早已饿慌了的庞天寿也就不再拘礼,大口大口往嘴里送肉,满腮的汤水肉汁,吃得颇为开怀。

朱由桦一边不停地劝酒一边询问庞天寿去壕镜澳募兵买军械之事,神情颇为亲热,庞天寿借着酒意,说话也不再那么顾忌,有什么说什么,席间的气氛颇为融洽热烈。

他说此次从壕镜澳高价招募到了三十三个弗朗机炮手,大多是退役老兵,操炮老手。还有五十个火枪手及一百多名精通水战与海上航行的海员与水手,另外还有三十多个会造大船的船匠、十多个会造红夷大炮的炮匠,还有十几个精通中文与葡文的传教士专门做翻译官。为了吸引这些技术人才到南京来为大明效力,单单安家费就花了两三万两银子,说到这里,庞天寿还是一脸的肉疼之色。

此去澳门,他总共带了四十万两银子南下,征用了两百多条沙船与福船。

一共购得12磅重型守城红夷炮八门,每门一千五百两。

8磅到10磅的中型野战红夷炮二十六门,每门八百两。

4磅到6磅的轻型野战红夷炮六十三门,每门四百两。

一次性把澳门卜加劳铸炮厂仓库中积存的中小型野战红夷炮给清空了。单单百门格式红夷大炮,就花费了五六万两银子,这还是朱由桦特意嘱咐庞天寿多买小炮,少买重炮的原因,朱由桦心里一阵肉疼,暗骂红毛番太黑心。

那些中小型红夷炮,朱由桦估计成本最多百多两,卖给大明就翻了好几番,其中的利润实在太高了,一门红夷重炮要上千两银子。大明自造的话至少可以造几十上百门虎蹲炮,红毛番这是把大明当猪宰呢!

要不是自造耗时长,来不及装备御营,他绝对不去会去向黑心的葡萄牙军火商买炮!

而且这些红夷大炮朱由桦也不大看得上,买炮不过是用来救急的,在朱由桦看来,红夷大炮昂贵,射速慢,装填慢,转向慢,难以形成密集活力,对于人马杀伤效果有限,守城与野战效果都不大好,也就攻城时还有一些用处,所以没必要把红夷炮当成制式火炮。

大明目前的情况。朱由榔更看好明军以前的车载轻炮流。车营结阵野战,中远程以射速快的轻型佛朗机,打霰弹的小型虎蹲炮为主;辅之以斑鸠脚铳(类似清末的抬枪),鸟铳,百虎齐奔箭和一窝蜂等火器,配合步卒从车阵间隙往外捅刺,最后骑兵配合追杀残敌,与野战来说是个不错的方略。

所以火炮自造才是王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