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明之帝国再起 > 第029 登基(第二更!求收藏!求打赏!)

事情到了这一步,结局已经不用多想了,卢九德先是站在法理大义的制高点上,狠狠地批了一顿东林大臣们,紧接着武将们又很配合的亮出了兵刃,双重压力之下,南都诸臣自史可法以下不得不再次改变成议,同意朱由桦三日后正式举行登基大典,称帝建朝。

大明崇祯十七年四月十八日上午,南京天坛。登基仪式正式开始。

朱由桦穿着内官们送来的帝服皇冠,在黄罗伞盖下缓缓走向天坛,在文武群臣仰视的目光里,他对着列帝龛盒跪下施礼,随后起身,开始了登基演讲:

“皇帝臣由桦上告天帝,朱氏建明历经十六世,传国二百七十六年,贼陷北都,致使先帝自缢,宗室大臣蒙尘,灭国之灾,亘古未见。

然天序不可以无统,人神不可以旷主,臣由桦以崇祯皇帝之御弟,奉旨以总六师,首倡义旅,人思明德,天眷朱宗,欲以神器属于臣由桦,朱由桦心怀敬畏,惧不克负荷,贻羞后世,虔奉皇运,寅畏天威,升坛受禅,改元章武……”

全场的士民百姓都激动地仰望着朱由桦,感受着艰难时刻的新皇登基大典,俊秀小将被这悲壮情绪感染,不由得感泣,而江北四镇如高杰,刘泽清等人则面露觊觎喜悦之色,张堂功,韩诚,马雄等人则围绕着天坛不时警惕地环视观望。

“皇帝臣由桦,明告天帝,必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剪我仇敌,复我疆宇,匡复皇明,重建大朝!”朱由桦在演讲最后,不由得提高声音,表达了复仇雪耻的决心。

现场气氛顿时热烈起来,士民百姓们齐声高呼:“剪我仇敌!复我疆宇!匡复皇明!重建大朝!”

登坛祭天仪式之后的第二天清晨五更时分,天还未放亮,当午门旁的鼓楼上传来第一通晨鼓,南京城各座城门相对的大街上街鼓齐声响应,六街尘起鼓隆隆。

随着鼓声响起,文武百官们峨冠博带,进入宫城,站在武英殿外的朝房中等候。

今日是新帝御朝听政的第一天,三通鼓过后,文武百官匆匆从朝房中走出,往武英殿行去。

诸臣到了殿门口,按照文东武西,再按照职务和品级区别,排成两班,鱼贯而入,四个御史分班面向北立,负责纠仪。

过了片刻,内官传呼:“皇帝驾到!”

朱由桦头戴十二旒冕冠,身上穿了极为隆重的冕服,他面带肃容,在一大群服饰华美的内官们的簇拥中乘撵进殿,升入御座以后,然后有仪表堂堂,声音洪亮的鸿胪寺官高唱:“入班行礼!

随即文武百官面向御座,依照鸿胪寺官的唱赞,垂首肃颜,稽首山呼万岁!

稽首是九拜中最为隆重的礼节,常为臣子拜见君王时所用。不过即便如此,不是在极其正式,极其重要的场合里臣下一般也不会用,如今是新皇登基,政权交接的重要时刻,诸臣行稽首之礼自然是理所当然的,在这一刻,东林诸臣即便对朱由桦心有微词,还是得乖乖下跪,大礼参拜。

登基典礼过后,朱由桦又在南京城大小官员的陪同下拜谒了孝陵,并特意拜谒了大明懿文太子朱标的陵寝。同时为堂兄崇祯皇帝举行了隆重的追悼活动。

傍晚时分,朱由桦又把自己登基后的第一份御札润色一遍:朕以菲德,获承大统,以临士民之上,属时多艰,未知攸济,栗栗危惧,若将陨于深渊,甲申之祸,千古未有,是用夙夜震悼于朕心,念皇兄辱于流贼,悯生灵重患于兵革,饮泣尝胆,不遑宁居,唯尔四方士民,抱负忠义,其伊恤朕躬,以共济于艰难,以致安于宗社。

州县民户募师勤王,调发之烦,当厚与抚循,赋敛之厚,当议蠲免。法令之弊,当议改更。溃兵为盗,许令自新。返邪归正者宽其前罪,能杀贼自效者以军功论。亡官失爵,全部恢复。因乱去官者,限一月还任。欠官府旧债,一律免除。许臣庶上言民间疾苦,虽诋讦亦不加罪。

贼吏为奸,罪不可贷,当遣使按治,置于典型。乎天下之士民,未忘我之祖宗,当同心以相扶;天下之军民,不愿沦于贼寇,当协力以相保守,国势既昌,天命益固,庶几邻敌悔祸,则予一人以宁,尔亦有无穷之闻,不其韪欤。故滋诏示,想宜知悉。

皇帝手书,是为御札,盖上印玺,即为诏书。当天夜里,朱由桦这份宣布登基,号召全**民保家卫国的诏书,连夜发往南方各省,这道诏书将如同刺破黎明前黑暗的第一道曙光,让全**民知道:福王已继承大统,大明并没有亡国,帝国还大有希望。

新皇登基第二日,吏部草拟了入阁的人员名单,上面有四个人:兵部尚书史可法、户部尚书高弘图、礼部尚书张慎言、詹事府詹事姜曰广,四个全是东林党,且都有一个共同点,得罪过朱由桦。

这份提名名单是东林党成员精心挑选规划出的,目的就是为了试探一下朱由桦对“倒福派”的态度。

朱由桦看到名单后,心下已十分了然,他连夜招来马士英、卢九德、刘孔昭、赵之龙等“挺福派”廷对商议。几乎是孤身入京的他,暂时只能依靠几个助他上位的“挺福派”来对抗东林党了,经过一番激烈的商议后,众人心满意足的离开了皇宫,为马上到来的内阁大选提前做着准备了。

第二日,朱由桦果断的否决了吏部草拟的名单,众人得知消息后很慌张,以为新皇的反攻倒算就要开始了。

正在他们积极密谋寻找应对之策的时候,朱由桦突然又给吏部下了一道手谕:“推选阁臣乃新朝首重之事,当召集五品以上文武勋贵集议,公选廷推,以示公正。朝中贤人士大夫甚多,必使人人皆有机会。”

看到这条谕令,“倒福派”的同仁们这才松了一口气,史可法考虑到新内阁的重要性,也认为搞个公开推选更有说服力,因此邀请了魏国公徐宏基、抚宁侯朱国弼、安远侯柳祚昌、灵璧侯汤国祚、忭城伯赵之龙、东宁伯焦梦熊、南和伯方一元、诚意伯刘孔昭、成安伯郭祚等一干南京勋臣来共商国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