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明之帝国再起 > 第121 大整编

大明之帝国再起 第121 大整编

作者:黑云长剑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2:45:03 来源:平板电子书

淘汰老弱兵痞,留下精壮充实军伍,超出七万实兵的部分或给钱粮遣送回乡,或编入屯田队入广西、云南等地屯垦,为军队提供军粮,算是废物利用了,广西、云南现在人烟凋敝,地广人稀,有的是地给他们开垦。

在原本的历史上张献忠在川北被清兵射杀后,孙可望与李定国等率大西军余部南下攻占云贵一带,屯田练兵三年,兵力狂增数倍,这才有了与清兵决战的资本,有了两蹶名王的辉煌。

通过整编,刘泽清、刘良佐、许定国等部直接缩编到了三四千到七八千人不等,每个营头都安插了大量御营老卒充作军官,在平左之战中立下重大功勋的御营军将都得到了提拔。

黄得功和高杰部比较特殊,待遇不但没有降低,反而每年各增饷二十万两,不过有得到也必然将有付出,朝廷向其军派了两个督军使和两个镇抚使,专司负责军纪整顿和后勤转运,及所部千余辅兵,督兵。

其中入了黄得功部的督军使为原长江水师营督军使张家玉、入了高杰部的督军使为原忠武镇督军使陈邦彦,两人的官衔不变,属于平调性质,他们要能力有能力,要魄力有魄力,两镇有他们监督,将极大增强朝廷对这个强藩的控制力,两镇以后再想为所欲为,难矣。

对于其他可以整编的大小藩镇,朝廷就整顿的非常彻底了,所有原镇总兵副将的亲信部属不是被处决就是被调离了,取而代之的是大量御营忠武镇将校。

原忠武镇甲营游击、马雄副手刘承俊升参将,负责统带许定国的四千余部,移镇扬州,归堵胤锡直接辖制。

忠武镇乙营游击、阎应元副手陈明遇升参将,负责统带刘良佐余部六千余人;移镇淮安。

忠武镇乙营游击骑将李三石,功勋着著,连升两级,为副将,负责统带刘泽清余部一万余人。移镇滁州、和州。

而原来驻守在三省枢纽之地――徐州的高杰部则移镇河南归德府。

原来驻守在滁州、和州一带的黄得功部,则移镇徐州。

通过移镇、掺沙子和整编军伍、卡后勤粮饷等等手段,极大的加强了朝廷对江北四镇余部的控制力,并提升了军队的凝聚力。

而且一旦整编成功,朝廷将省下至少一半的军饷和军粮,七万大军的粮饷,军械开销,每年大概需要花费白银一百余万两,粮米七十万石,较原来一百五六十万两白银少了许多。

在江北整编工作进行的如火如荼的时候,朱由桦也在京师对御营进行整编。加上成军不久的两万御营新军,此刻的御营总兵力突破了三万大关!

朱由桦深深的知道,想要驱逐鞑虏,收复中原,手中就必须要有一支真正忠于天子,忠于朝廷的嫡系军队,强干弱枝才能维护纪纲,保证中央集权的稳定。

历史上的南明之所以没能和南宋一样,坚持个百多年,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缺少一个强有力的中枢。中枢赢弱,纪纲不存,各地的疆臣,兵头不听号令,各自为战,且互相鄙视,谁也不服谁,最后被满清集中力量各个击破,满清之所以能横扫中国,主要也是因为他们有一个以多尔衮为首的强有力的中枢,还有一支绝对维护中枢威权的力量――八旗兵。

所以趁平叛胜利,皇帝和中枢威权大增的时机,朱由桦以突击的形式完成了削藩大计,顺利控制了江北四镇余部,并全力经营起了自己的嫡系军队――御营亲军。

三万御营亲军被朱由桦编成了四镇。分别号“忠武、忠捷、虎贲、羽林”。

张堂功因功升加授正二品都督佥事,仍旧统领忠武军,忠武镇战力和装备远超其他新军,是主力中的主力。

总兵刘肇基资格较老,威望较高,加授从一品都督同知,统领忠捷军。

原忠武镇甲营统领官马雄,因功升总兵官,负责统领虎贲军。

原忠武镇乙营统领官阎应元,因功升副将,并以副将衔负责统领羽林军。

四镇各有兵马七千到八千余人不等。除了忠武军装备精良外,其他三镇的装备相对比较简陋了,搜罗了左良玉、刘泽清、刘良佐等部大量的军械,堪堪能够给每人凑齐一柄腰刀,一杆长枪、另有合格鸟铳四千余杆、铁甲两千多副、棉甲皮甲八千多副,大小火炮近两百门,战马四千余匹,其中弓弩、三眼铳这些没计算在内。

装备看似不少,其实不然,其中有一半需要分配给各镇余部,让他们都光脚光手迎敌肯定是不可能的,总要留些好装备给他们,何况此刻的刘泽清,刘良佐余部都被朝廷控制了,增加他们的战力也是增加朝廷的战力。

所以真正转送到御营手里的甲胄和火炮战马的数量并不多,三万御营的装备还有很大的缺口。

好在现在中枢户部和大内存银近四千万两银,绝对的财大气粗,朱由桦大笔一挥,命庞天寿带着两百万两继续到澳门采购并订造军械,澳门军械不够就到广东佛山采购并订造,多定制一些斑鸠铳和佛朗机火炮(澳门半年前的军械基本被采购一空了,目测存货不多。)

在购买军械的同时,朱由桦也不忘自产自造,早在数月前他就命马士英将南方各省卫所的铁匠、炮匠、枪匠等连同冶铁炉、鼓风等炼铁设备全弄到了南京军器监,在葡萄牙铸炮师和枪匠的引导下,集中负责打造各式火器和火炮。同时将战场缴获的,破损,锈蚀的兵器重新打磨与回炉煅打,废物利用。

几个月来,各省陆续被送来了一千多铁匠、炮匠、枪匠等匠户,清一色的衣衫褴楼,面黄肌瘦,就像个乞丐大军。

他们都是世袭的匠户,两百多年下来,地位已经沦落到了连军户都不如的程度,军户至少还有粮饷可拿,他们却是一个铜子都拿不到,做好了是应该,做不好还得受罚,日子一天过得比一天艰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