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明之帝国再起 > 第109 大胜

大明之帝国再起 第109 大胜

作者:黑云长剑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2:45:03 来源:平板电子书

PS:剑客手残啊,以后如果一更的话尽量保持在3000字以上,两更就4000多字。

陕西诸营大将马士秀、马进忠、金声恒、王得仁等人也因为舍不得麾下士卒光杆逃跑,都打起了白旗,请求归降。

其中后营总兵徐勇、吴学礼等人在大军合围前各自带了几百亲卫步骑往大军驻地的方向逃了,他们不知道左良玉已死,还指着左良玉带着他们东山再起呢!

阵地上只有极少数的左良玉辽东嫡系,如中营总兵李国英、副将郝效忠,前营总兵卢光祖等人在被朝廷大军围困后,没有立即投降,依旧领着他们的亲信部下做负偶顽抗。

其中李国英本籍辽东,左良玉麾下辽东营总兵,顺治二年(1645)与左良玉之子左梦庚同时降清,历官四川巡抚,兵部尚书,陕西、四川总督。封世职一等阿思哈尼哈番。初从豪格至四川镇压张献忠部农民起义军,后屡率兵击败孙可望、刘文秀诸部明军。康熙元年(1662)率军合击李自成部将郝摇旗、李来亨等于茅麓山区,攻陷四川。康熙五年(1666)病故。

郝效忠,本籍辽东,辽东营副将,顺治二年(1645年),在九江随左梦庚降清,署原官,与同降总兵惠登相入山搜剿,招抚李自成副将王复远万余人。跟从英亲王阿济格平定湖南,顺治五年(1649年),被提升为湖南右路总兵。顺治七年(1651年),遣参将马如松击败孙可望于托口,擒总兵李应元等。顺治八年(1652年),被执,不屈,被孙可望杀害。

两人在原本的历史上,随左梦庚投清后都成了铁杆汉奸,为了报答满清主子的知遇之恩,镇压南方汉民不遗余力,为满清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应了“助纣为虐”这个词,这样的“忠”还真是讽刺。

等朝廷大军两翼渐渐合围后,正面排枪射击不断,侧翼弓箭射击辅助(黄部兵马有弓箭手),场中剩余的三四百左兵结着圆阵,还在反抗,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逐个被放倒在地。

圆阵中的李国英身上血痕累累,仍在奋力砍杀,宛如一头困兽,紫堂色的脸上,青筋爆露,写满了疯狂之色。

御营总兵张堂功对着李国英闷声喝道:“你也是朝廷武将,却行造反之事,如此死心塌地的为反贼卖命,可知羞耻吗?”

李国英冷哼一声:“各为其主罢了,某家是左帅一手带出来的,只为左帅卖命,左帅让打谁就打谁,其他一概不管,废话不必多说,尽管放马过来,某家皱一下眉头,就不算好汉!”

张堂功见态度坚决,心下一阵惋惜,熄了纳降的念头,下令御营火枪手射击,几轮齐射下来,场中再无一个站立之人,李国英、郝效忠等人全部被射杀当场。

一场正面决战进行了大半天终于结束了,两万七千多叛军,死伤四千余人,逃掉三千余人,余下的尽数投降。

朝廷一方,一共死伤了三百余人,其中大部分是在最初的炮击中丧生的,还有一部分是在追击时伤亡的。

战争交换比近乎一比十,堪称大胜!

战争胜利了,余下的就是收押俘虏,打扫战场和追击残敌的扫尾工作了,除了黄得功,马雄的两千骑兵负责继续追击残敌外,余下的步卒军士朱由桦命原地休整一天,预备第二天入九江城。

月落十分,天色渐黑,朱由桦坐在帅帐内的罗汉榻上,脸上略显疲惫之色。

帅帐内烛台高照,灯火通明,两旁站满了随同亲征的文武大臣,他们虽然硝烟满面,尘土满身,却各个喜笑颜开。

天子御驾亲征,没想到竟一战击败左贼主力,这是一件多么鼓舞人心的事啊!

自崇祯以来,国事越来越糜烂,中枢党争不断,明军逢战必败,丢城失地已成常态。朝廷太需要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了!

如今天子亲征第一战就靠着一万多兵马成功正面击溃了左贼三万主力,使朝廷转危为安,而创造这一奇迹的就是帐内上首坐着的那个年轻的皇帝。

皇帝的杀伐决断和英睿果决给了他们深刻的印象,不少黄部将校再次望向朱由桦的眼神中,不自觉的带上了一丝敬重。再不敢有丝毫的小觑之心。

方才御营诸将在打扫战场的时候,意外的活捉了原监军御史黄澍,朱由桦命人将其带入帅帐。

不一会儿,黄澍就被侍卫们押解进了帅帐之内,此时的他,披散着头发,满身的血污,再不复之前风流倜傥的样子。

“黄澍,你可知罪?”打量了黄澍两眼,朱由桦沉声道。

“臣有何罪?”黄澍一脸不解的道。

“见了圣上还不跪下!”一旁张堂功喝道。

“是,是臣失仪了。”黄澍腿一软就噗通一声跪倒在了地上。

朱由桦大声质问道:“你出身士林,乃孔圣门徒,饱读圣人文章,当知忠孝节义,朝廷待你不薄,为何跟着左起兵造反,助纣为虐?”

“陛下冤枉微臣了。”黄澍哭诉道:“马阮奸臣祸乱朝政,迫害忠臣贤士大夫,士绅百姓无不切齿,宁南侯素存忠义,不忍奸臣败坏朝纲,坏我大明社稷,欲顺应民心,清君侧,诛奸臣,乃千古忠义之举,实非造反啊,望圣上明鉴!”

“还敢嘴硬!”

听了黄澍的强辩,朱由桦厌恶感更重,这黄澍还真是厚颜无耻至极,没有一点男人的担当,有胆子造反,却没胆子承认,十足的可恶,该杀。

朱由桦不想在和这类人废话,他挥了挥手:“此人谋大逆,实属不赦,拉下去,剐了,脑袋留着,悬杆示众!”

“陛下,臣冤枉!臣冤枉!――昏君,你倒行逆施,残害忠良,迟早不得好死!不得好死!”

朱由桦的话宛如一盆凉水浇灭了黄澍的最后一丝侥幸之心,他开始还在求饶,见皇帝态度坚定后,自知必死,遂大声唾骂着,诅咒着,直到被侍卫倒拖着拉出了帅帐,去受那鱼鳞剐之刑。

第二日,当朱大典得知皇帝一战灭贼主力后,即将御驾亲临九江时,他忙带着城中文武出城相迎,彩旗飘飘,仪仗优隆。

当天子御驾在视野里出现的时候,朱大典已经带着众人加快脚步,向前方走去,到了天子驾前,纷纷跪地行礼。

在众人唱名行礼时,朱由桦下了马儿,上前一步,把他们一一的托起,他的动作很缓很慢,和每一个人都要注目半晌,点一下头,刚毅俊秀的脸上涌着无比的宽慰。

他托着朱大典的手,看着朱大典血染的战袍,感动的道:“唐时张巡守睢阳,宋时吕文焕守襄阳,皆为朝廷屏障,立下不世之功勋,朱爱卿和张、黄诸卿率军坚守九江旬日,令逆贼望城兴叹,其功不下张、宋二人,委实壮哉!我大明有尔等忠贞之士在,何愁不能中兴?”

朱大典激动的双手微颤,说不出话来。他何敢想过,昔日一个被贬职闲赋在家的过气臣子,有朝一日能得到新皇的重用并亲口赞誉?在他心里,便是死,也值了。其身后的黄斌卿、张天禄等人被天子赞扬,也是感动莫名,满面兴奋,掩盖不住内心的喜悦。

朱由桦对朱大典这些日子在守城中的作为早有所闻,此时又亲眼看到城门口的布置有法,心中十分敬佩,言语中自然不吝赞誉之词。

君臣见礼时的一段小插曲过后,乐声大作,早已准备好的乐工,集体吹起了迎君的曲子,朱大典起身上马,略松马缰,领着军士在前边开路,其他文武百官则在后簇拥着朱由桦的车驾,向城中行去。过了瓮城,正门,便是大街,青石铺就的街道上还算宽敞,只是如今两侧跪满了前来迎驾的百姓,所以显得有些拥挤。

轰轰烈烈的迎君仪式结束后,第二日,黄得功,马雄等人便顺利押解了左良玉部将徐勇、吴学礼张应祥、东林余孽顾杲、陈贞慧、雷演祚等俘虏回九江复命,并顺带着带回了左良玉的人头。

原来当徐勇他们逃回营地后,便急急涌向了左良玉的帅帐,打算请病中的大帅出面主持大局,谁知道冲散了左梦庚留下的亲信护卫后,见到的却是左良玉已经有些开始发臭的尸体。

一看就知道大帅已经死了有些时日了,众人一时之间都有些难以置信,原本就所剩不多的一点士气立马跌至谷底,正当他们仿徨无措之际,黄、马二人的两千精锐骑士追杀而至,没了效忠对象的他们,再无反抗的动力,纷纷缴械投降了。至此三万叛军几乎全军覆没,大局已定。

等黄、马二人押着俘虏返回后,朱由桦决定在九江为亲征大军举办一次隆重的献俘仪式,以振军威!

崇祯十七年十二月初六日,江西九江城内十分热闹,大街小巷人来人往,个个喜形于色,但在总督衙门内却是另一翻景象:从清晨起,衙门大道两旁,军士们庄严肃立,他们盔明甲亮,刀矛如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