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灵异 > 人性空间 > 第三十四章《人性的效应》

人性空间 第三十四章《人性的效应》

作者:苗洪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7-05 12:43:16 来源:平板电子书

我那天晚上似乎是做了一个和楚紫相同的梦。梦见与浩试图唤醒在红色海洋中沉睡的弟弟。他们俩——或许是心有灵犀——在与浩平时不穿警服也是这身打扮,纯白色的西装,加之欧式的发型,绅士而不失青春。尤其是面孔的肤色几乎全部继承了子影的基因,尽管非常白晰,但又不是那种无力的苍白,是一种温和的洁白,是一种隐隐约约蕴涵着焦虑与冷静矛盾组合的忧郁的白色。这种忧郁的颜色其实就是一种惟美的色彩。它让你在朦胧中迷失对真实色彩的辨认而产生死亡的美好幻觉。许多年轻男孩的自杀并不就是说遇见了各种方式的生存压力及精神压力。因为对于他来说,死亡就等于是将他送到了世界的尽头,将他送到了与太阳最接近的那个地方。这种想法其实很单纯,因为他永远不知道这一去就不会再回来的严重后果及严重性。

有一个在城市很长时间没有找到工作的男孩,万般无奈之后决定从一个很高的大厦楼顶上跳下来,可是当他准备跳下去的一瞬间,俯瞰这个城市美丽的景色时却猛然醒悟,我不就是这几天找不到工作吗?我在这个世界上才活了20年,那将还有多少的机会?没有工作并不等于就是这个世界抛弃了我,没有工作并不等于爱我的父母就不再爱我,没有工作并不等于爱我的兄弟姐妹就不再信任我。我的信仰无限,我的追求无限,我的机遇无限,我的选择无限,我的权力无限,我的潜力无限,我的理想无限。当他再次回到这个城市的人流中去的时候他才突然发现,我并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我所找的那些工作都是超越我能力的工作。世界,我回来了!我唯一的信仰就是世界是多么的美好!

我曾经试图以虚幻的笔触赋予这所玫瑰别墅一种近乎朦胧的美学元素。它在普通老百姓那里,是一个非常神秘的别墅。但是,神秘是否就必须意味着我们从这所别墅中引发出超自然的书写方针其实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而从许多西方国家的悬疑作品中所看见的文学思想是,因为这些作家最终不能用唯心主义的方辩证去解决神秘与悬疑背后的问题,所以最后又回到关于批判现实主义的立场上来。很明显,在电影《蝴蝶梦》及《无一生还》中都存在类似的思考行径。不仅存在着类似思考的迹象,并且这些编导还试图通过审美的角度让人们拓宽着关于人类本身的更多思考。

《蝴蝶梦》中女主角已经是一个美丽,气质超群的女性,尽管她来自下层。但是,因为作家实在想象不出丽贝卡比琼芳登还漂亮,出色的女性应该到底是一种如何的美丽,所以不如直接忽略关于她外表的所有描绘——既把关于她美丽的未知想象的权力交给了读者或观众,又达到了审美提升的艺术效果,一举多得。当我们再次回到我们作品本身人物外在形象如何描述的问题上来时,其实您会明确的发现,如何描述子影的外在形象及外表是我们一直没法落实的问题。子影出生于贵族家庭是个事实,但是如果把她在舞蹈学院学习舞蹈时那种张扬的气质同时详细的描绘出来,就发现青春活力与贵族女性之间存在在许许多多格格不入的重大区别。

如果我们把一个革命小将的形象套在年轻子影的身上,很明显就会破坏到关于子影外在贵族形象的具体塑造。但是,我们又不能按照《蝴蝶梦》的方针将她处理为一个被刻意隐形的神秘女性。并且与此同时,我们在描绘她的相关艺术生涯时也遭遇到许多方面的非理性困难。子影作为那个年龄段的女性,在那个特定的年代,出演一些超现实浪漫主义的激情女性角色的经历肯定会客观存在。但是,我们却始终不能在关于这些方面的描述上作出更多的让步式描绘。一个是这些耍枪弄刀的女性角色不仅会破坏子影本色中那些安静性格的破坏,同时反过来亦会影响到某些经典艺术女性形象的主流性。

因此,我们在创作这部小说时,总是避开这些敏感的地方。而另外的问题是,我们也不可能按照将其他世界著名小说中经典女性的样式来塑造子影的形象。应该说,子影并不是一个性格女性,也没有受到过阶层压迫的女性。她一生的婚姻悲剧也不是因为她草率的婚姻态度及价值观所导致。如果按照与浩具体出生年月推算的话,应该是子影第一次婚姻留下的孩子。但是,与浩却不令她心灵深处最不安心的那个孩子,而是和陈立格结婚之前和另外一个男性结婚所留下的孩子。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子影不仅是一个为了整个家族利益而牺牲自己前次婚姻的牺牲品,同时之前的那个孩子也是比较直接的牺牲品。从人性及良心的角度来说,子影无疑是爱与浩及楚紫的,但是,她会更爱与浩及楚紫中间的那个孩子。因为这种爱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母爱,也是一种良心谴责的母爱。于是,在这里我们直接引出的话题就是,如何面对那些法律无可奈何的社会事件。《无一生还》尽管以个人的复仇替代法律惩罚了一些法律无法惩罚的道德沦丧者,可是这一问题到目前为止也没有得到彻底改变及彻底解决。而实际上法律对于子影的行为更加无法判定。因为她走的是合法程序结束了某次婚姻。并且就目前的所谓女性在怀孕期间男方不得提出离婚的婚姻法之下,对女性的利益保障依然只是比较低级的层面。因为法律在此基础上所表达的真正涵义范围非常狭窄,仅仅只是保障到女性分娩前为止,而只要这一过程一旦结束,男性即可在不违反婚姻法的情形之下就提出合法的离婚申请。所以,我们的作品隐藏了许多方面涉及社会现实矛盾的问题。因此,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在此基础上所提出的严肃问题时,提出的建议或观点是,有些社会问题是依靠法律与道德规范共同解决的问题。有些法律能够解决的问题,道德却不能解决,而有些道德层面能够解决的问题,法律却无力介入。

正当我在考虑是否在我们的小说是否继续深化他们的二次元气质时我才发现,使用他们哪个层面的空间概念来形容他们似乎都不怎么合适。因为对于真正二次元世界的男孩,被夸张的深沉及深邃是最大的缺陷。而楚紫及与浩不同,他们身上的贵族气质,是按照早在好几个世纪之前就已经被形成某种具有固定形体的基因特征遗传下来的结果。所以,在这部小说中,我从来都没有勇气或胆略来对他们的外在形象做出某种具体程度的描绘。关于这个问题,在之前的章节中其实已经不止一次的提起过,并且我们也一直在寻找一个比较可能的时机能够对他们的外表进行些具体的或者说客观的刻画及描述。

对于古今中外的许多历史巨著来说,通过具体的外貌特征的描述,为读者了解文学人物的形象,性格及精神世界提供了一个比较可靠的参考及参照基础。那么,我们现在所要讨论的这个问题就是,假若我们忽略了文学人物的外表特征的描绘,文学方针又会发生如何的变化呢?实际上,在主体性格多样性多样化的今天,再强调所谓文学人物性格的某一具体特征,明显手段有些陈旧。

在许多世界性的名著那里,尽管有作家意识到某个文学人物性格多层次现象的情况,但是,为了突出表现人物的性格曲线,还是选择了采取忽略多个性格特征而只取其一的描绘手段。有时候,个别作家还经常犯下的严重错误是,他们把人物性格的多面性会武断的解释为人格分裂的结果。说的难听些,这些具有多重性格的人其实就是个不战不和的精神病患者。或许是受到来自佛逻依德的精神分析论影响。而实际问题在于,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性格呈多样化多样性的现实人物几乎充斥了这个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也没发生全世界全社会都是精神病患者的社会现象。

而实际上,多重性格及人格同时存在的状况,并不是指他所有的性格及人格同时同地的集中式出现,而是分阶段分层次分场合的出现。这种理解在表面上尽管可能成为惟性格论作家塑造文学人物性格化的依托及基础。但是,提醒这些作家别忽略的一个关键所在是,即便你为某一文学人物设置了一个非常优秀的人格前提及性格前提,但最终觉得其命运如何发展的还是客观环境。比如说,一个贤妻良母在后来成为罪犯的过程中,到底是她的善良本性所起的主导作用还是其他原因导致的结果呢?

再比如说,一个罪犯又是通过什么渠道什么启蒙促使他最后成为一名非常善良及博爱的人呢?如果我们就这些问题展开讨论的话,一个贤妻良母之所以在后来成为罪犯,是因为她不能承受某种压力及压迫,或者说她在某个阶段受到了精神刺激而激情犯罪。所以,性格实际上在决定文学作品结局如何的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其实是受到客观世界甚至是理性制约的东西。有些作家特别是某些文学评论家在评论某些文学作品的时候,往往采用的态度是肯定式或者说是否定式。这种发生在文学评论文章的经常性句式是,由于作家对文学人物性格作出了比较客观的详尽的叙述,才使他的作品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人物命运的结果,其实是个将偶然性与必然性集为一体的过程,并不是你的人物性格怎样,命运就一定怎样的问题。尽管个别作家很聪明,在最后表达人物命运结果时,采取了与人物本色性格反其道而行之的写作与刻划手法。实际上后者这么做从表面上看给人带来的感觉似乎是非常客观,但是,从实际的描写过程来看,最终还是逃不过性格及人格在个体内部环境自我觉悟的结果。而这个觉悟的过程也非常简单。比如说,一个杀人不眨眼的魔鬼式人物,仅仅因为是某一即将受害者的一句求饶或者说乞求的行为就彻底改变自己冷血的本性,明显这么写不可靠,尽管给人的感觉是这个细节特别令人感动。其实,这仅仅只不过是一个虚假的感动而已。魔鬼不会因为你的请求就轻易放下屠刀。这是最起码的逻辑常识。所以说,这种描写手法的采取,只能说明我们的作家在思考具体问题是特别懒惰,或者说,他根本就不具备这种逻辑思维的推论能力。

我们这部小说很明显曾经出现过很多非常感人肺腑的细节描述,但是,如果你没有那些必要的逻辑分析在前面进行主导的话,上来就写与浩在缉毒行动中英勇牺牲,然后再牵扯出他的汽车怎么就会在周家大门前自动通过识别验证等情节,不但给人的感觉莫名其妙,甚至会产生两者之间根本没什么逻辑关系的质疑及疑问。所以,细节并不是一定是长镜头式的模式。你要写个细节就必须一定要写完,不要东一下西一下。作者要善于接受细节的残缺,如果不接受的话,那么曹雪芹的红楼梦可能到今天还没有结束。

东南亚某地区有一部电视剧,从民国之前的清朝就开始写起,一直写到民国42年才结束。很明显,这个跨度不但太过于漫长不说,故事本身的发展也必然出现很多问题。又因为这个电视剧的叙述方式是按照顺序进行的,那么中间要设置多少前后连惯的铺垫才能让读者(观众)一直从观看清朝开始,一直到民国42年。这个问题如果要论证的话,其实非常复杂,也没有必要。所以,作为一个有思想的作家,一定要明白细节的这种残缺美。

文学创作的时空范围及其所思考的文学主题永远都是一个仅仅局限于某一坐标的概念,而并非是面面俱到。美国电影《2012世界末日》在这方面能够提供很大的启蒙及启示。实际上,这是没有讲完的故事样式,甚至是半成品的状况——如果按照当时世界六十亿人口计算的话,那些凭借大船躲开世界末日的人口数目,最多也就是只有几万人。而这仅仅幸存的几万人之后所面临的地球实际上是一个毫无生机的原始星球,如何居住,如何生存是比侥幸得以活命后,是幸存者后来将要面临的重大危机及严重考验。

不再稳定的地球地质,不再稳定的两极磁场,不再稳定的潮汐,不再稳定的气候实际上都为这些幸存者带来了第二次死亡的严重危机。尤其是瘟疫的爆发,是地球遭受自然灾害之后对人类社会造成的最直接考验。——最少要经过几万年,他们才能回到以前的文明时代。所以,我们在创作这部作品的许多早期思考,都是源自《2012世界末日》的启蒙。对于我们故事中的玫瑰别墅来说,它其实就是个关于人类命运思考的特定场所概念。如果这个别墅的人都死了,别墅又会面临如何的处境?关于这个问题,目前的答案实际上已经出来了。子影的丈夫已经委派律师前来拍卖。即便不拍卖,它所面临的结果也不是永恒的,它占据了大量的土地,政府不会让它再毫无价值的存在下去。而另外,这个别墅实际上是当代垄断者圈地的象征及产物。

从表面上来看,我们是保持着一种审美基础之上的态度来塑造玫瑰别墅的。那近乎宫殿式的豪华,矗立在庭院内的假山,簇拥在墙壁上蔓藤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都是属于构建别墅自身审美机制的元素。每一个别墅都隐藏了一个关于家族兴衰的传说与传奇。在世界范围内,涉及豪华别墅的作品很多。但是,这些作品所围绕的主题仅仅只不过是局限在别墅的独立拥有权及继承权方面,而极少数涉及到别墅与社会环境的问题。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尤其是国外类似作品在不经意间所表明的别墅态度就是承认个人财产的垄断性。当然,从某一方面来说,当玫瑰别墅的家庭成员都已经死亡或放弃的过程中,又引出的话题可能就是——所以,国外的许多类似作品最后只不过是为这种别墅定义为一个凶宅就算结束。关于别墅从豪华到凶宅的文学话题背后所隐藏的话题就是,文学创作的思考方针仅仅只是始终保持着与社会一定的距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