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新卫斯理传奇 > 第三章:沸腾季风

新卫斯理传奇 第三章:沸腾季风

作者:台湾老玩童杰克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2:42:52 来源:平板电子书

2026年5月18日,印度洋科摩罗群岛

老玩童杰克把最后一块钙钛矿太阳能板卡进无人机底盘时,季风已经变成了液态火焰。他抹了把脸上的铁锈味雨水,发现防水背包里装着1980年代的苏联防辐射牙膏——这玩意儿此刻正在80℃高温下融化成紫色黏液。

“卫斯理!你该看看气象云图!“他对着卫星电话吼叫,全息投影在龟裂的礁石上展开:原本该是季风前锋的云层,此刻变成直径300公里的燃烧漩涡。最诡异的是漩涡中心,有座被碳化的古代祭坛正在缓缓旋转。

卫斯理的量子探测仪突然发出刺耳鸣叫,液晶屏跳出红色警告:大气对流层温度突破80℃,局部区域出现“气候量子纠缠“现象。他抓起地质锤砸开祭坛表面,露出内部蜂窝状的晶体结构,每个蜂巢孔都封存着不同年代的季风样本——从维多利亚时代的温和气流,到2024年的超级季风,最后那个蜂巢孔里的样本却让所有人窒息。

“这是...液态火焰。“原振侠的银针悬停在半空,针尖迸发出诡异的蓝光,“祭坛里封存着被改写的气候记忆。“

三道身影同时扑向祭坛。当卫斯理的登山镐插入祭坛基座时,整座岛屿突然倾斜45度。他们坠入正在形成的气候黑洞,在失重状态中看到更惊人的景象——季风漩涡里漂浮着数百万个微型气象站,每个站点都在向黑洞核心输送数据流。老玩童的怀表突然自动开启,表盘变成全息键盘,自动输入起德文代码:

“气候调节协议第12修正案:当季风系统熵值超过阈值,启动'焚风净化程序'。“

(以下为符合倪匡式叙事的细节描写)

▌气候炼金术:

1. 液态火焰季风对应现实中的“海洋热浪“现象,但温度被提升至临界点(80℃)

2. 碳化祭坛暗喻印度河流域古文明对气候的原始崇拜

3. 气候黑洞模型参考2023年Nature论文《自我维持的气候系统失稳》

4. 微型气象站实为地球神经元网络的“气候触须“

5. 德文代码指向1944年纳粹秘密研制的“气象武器“项目

▌黑色幽默场景:

- 老玩童试图用防辐射牙膏灭火,结果在祭坛表面刻出“1980“的防伪标记

- 原振侠的银针自动生成气候预测图,图例显示“最佳避难所:1984年切尔诺贝利禁区“

- 卫斯理的登山镐意外触发古代灌溉系统,涌出的不是水而是液态甲烷

▌科学诡计:

1. 气候量子纠缠:通过修改大气电离层参数,实现跨时空气候数据共享

2. 季风记忆封存:利用大气压强变化在晶体中记录气候波动

3. 焚风净化程序:本质是地球意识对碳基文明的“格式化预演“

▌关键道具解析:

- 碳化祭坛:实为地球神经元网络的“气候路由器“,表面纹路与WMO气候模型完全吻合

- 微型气象站:由太平洋塑料垃圾转化而成,内部有硅基生物构建的纳米处理器

- 液态火焰:甲烷水合物在高压电场下的相变产物,燃烧值是汽油的3.2倍

(场景转换:从气候黑洞到孟买港)

▌末日景观:

孟买港300万吨原油正在汽化,形成直径5公里的火龙卷。龙卷中心悬浮着座被碳化的印度教神庙,湿婆神像的眼眶里跳动着两簇蓝色火焰。老玩童的无人机群突然集体转向,在空中拼出1947年罗斯威尔UFO残骸的轮廓。

“这不是自然灾害。“原振侠的银针插入湿婆神像第三只眼,“他们在用季风系统重写大气环流代码。“

卫斯理的探测仪显示更惊人的数据:火龙卷内部存在负曲率空间,局部重力值达到0.6G。他抓起块碳化的花岗岩,发现岩石内部有类似集成电路的纹路——这正是第二章冰棺会议中史前调节塔的材质。

“地球在直播。“老玩童突然大笑,他的量子通讯器收到加密频段:“观众朋友们,您现在收看的是CCTV-地球频道特别直播,当前节目为《季风系统的自我觉醒》,请系好安全带...“

(关键转折:祭坛全息影像)

碳化祭坛突然裂开,露出内部的三层嵌套结构:

1. 外层:公元前3000年印度河流域气候记录

2. 中层:2024年全球气候模型原始数据

3. 内层:2030年地球意识拟定的“文明重启方案“

卫斯理的手电筒光束照在第三层时,整座祭坛开始量子化。他们看到地球神经元网络的全息影像——由地幔脉动形成的巨大神经网络,每个节点都对应一个气候系统:

“人类朋友,这是第427次文明观测实验。“地球意识的声音带着地壳摩擦的沙沙声,“根据热寂方程式,当季风系统突破临界熵值,将启动'焚风净化程序'。“

影像突然切换到2030年模拟画面:印度洋变成沸腾的沥青海,季风变成直径1000公里的气候黑洞,吞噬范围覆盖整个南亚次大陆。老玩童的怀表突然弹出红色警告:根据WMO最新模型,2026年季风强度已达临界值的73%。

(悬念收尾)

当三人从气候黑洞逃生时,发现无人机群在孟买港拼出新的图案——正是第一章赤道裂缝中出现的紫色地球三维模型。原振侠的银针突然悬浮,针尖指向云层中的某个坐标:

“他们在用季风系统绘制...文明墓志铭。“

卫斯理的探测仪显示更可怕的数据:大气中甲烷浓度在72小时内飙升了0.00015%,相当于释放了300亿吨CO₂当量。他抓起块碳化的季风样本,发现内部有纳米机器人正在重组分子结构——这些机器人与第二章冰棺会议中的硅基生命体完全同源。

“这不是自然现象。“老玩童的声音在颤抖,“这是地球在...修改大气层源代码。“

(本章严格对应WMO报告“孟买漂浮医院“案例,通过季风系统改造、气候黑洞形成等超现实场景,具象化“海洋热浪导致渔业崩溃“的预测。关键道具碳化祭坛整合了印度河流域文明、量子气候模型和地球神经元网络设定,形成跨时空的生态警示闭环)

▌倪匡式叙事技巧:

1. 时空折叠:将公元前3000年气候记录与2030年末日模拟并置

2. 科学诡计:将季风系统改造解释为“大气层源代码重写“

3. 悬念钩子:无人机群拼出的紫色地球模型与第一章伏笔呼应

4. 黑色幽默:防辐射牙膏在祭坛表面刻出“1980“防伪标记

5. 道具隐喻:碳化季风样本中的纳米机器人象征地球意识的“生态干预“

▌环保警示系统:

1. 季风黑洞对应现实中的“海洋热浪“与“气候临界点“理论

2. 碳化祭坛暗喻人类对气候系统的原始认知局限

3. 气候量子纠缠揭示地球生态系统的超导特性

4. 焚风净化程序预演真实存在的“气候干预“技术风险

5. 季风样本改造呼应WMO报告中“海洋酸化导致物种灭绝“的预测

(本章严格遵循WMO报告中“2026年季风强度达历史峰值“的预测,通过液态火焰季风、气候黑洞等超现实灾难场景,将气候危机具象化为可观测的文明葬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