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灵异 > 摸金笔谈 > 苗疆蛊王墓 设定2

摸金笔谈 苗疆蛊王墓 设定2

作者:百灵相助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7-05 12:39:31 来源:平板电子书

《阴兵借道的故事合集》

“阴兵借道,活人拘魂!”

“ 古人认为阴兵是阎王派到人间巡视的兵卒,他们是来为阎王开道的。这些兵将身上的阴气会和活人身上的阳气相冲,轻则会让人得病,严重的拘走活人的魂魄让人死亡。”

“所以古人传说当你在夜间发现阴兵的时候,需要立刻趴在地上,屏住呼吸,尽力掩盖自己的阳气,只有不被阴兵发现,才可以逃生。”

“还有一种说法是这些阴兵,是在古代的战争中死去的将士,他们在为国捐躯之后,灵魂无法消散,还以自己是军人的状态要求自己,生存在他们死去的地方。”

“因为古代的战争,死亡的人数很多,所以这些人就自发以军队的样式出现在夜晚。还有人认为,之所以在灾难过后才能看到阴兵借道,是因为许多人在灾难中丧生了,他们的魂魄集中在受灾的地点无处去。”

而《摸金笔谈》中也有记载阴兵借道的事情。说是晚唐时期,文人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就记载了这样一件事。

“话说在唐玄宗时期,东都洛阳,当时正值盛夏,天空当时是晴朗无云,天朗气清。突然,半空中却出现了一队阴兵,人数多达数万人之巨。”

“阴兵群中车马齐全,战马喧哗,士兵阴影重重叠叠,场面十分吓人,洛阳城内的百姓都亲眼目睹了这一诡异现象,引起了很大骚动,甚至发生了人群践踏事件。”

“据说后来还惊动了唐玄宗李隆基,当时李隆基做了好几场法事,最终平息了这场阴兵现形的传闻。”

《摸金笔谈》中还记载了一个传闻“说是云南陆良县沙 林风景区尽头,有一道阴森森的山沟,当地人称之为惊马槽。”

“这是一处很邪门的地方,当地山民的马只要到了惊马槽,就会受到某种莫名的阻隔,怎么赶都不肯再走。”

“不论是你用鞭子打,它也不肯从这里过去,而另一件阴兵借道的神秘事件就发生在这里。”

“据当地传说,当时是在三国末期,当时任蜀国丞相的诸葛亮为了平定南方少数民族叛乱,率军南下至陆良。”

“蜀军和叛军在战马坡交战,南蛮王不敌,请来了精通法术的八纳洞洞主木鹿大王前来相助。这木鹿大王使得一手妖法,刹那间妖风大作,飞沙走石,山间野兽尽出,蜀军大败,人仰马翻。自此惊马槽留下来神话色彩。”

还有没有记载于《摸金笔谈》中的故事,比如故宫宫女灵异事件,矿井垮塌事件等等。

但后来专家已经用科学依据解释清楚了,阴兵借道的实质是借道的地方是一个天然磁场,然后磁场将当时的画面保存了下来,这就是故宫宫女灵异事件的发生原因。

《民国奇人合集1》

民国时期,民间有二奇三师五位响彻九州的人物,二奇是南偷燕子李三,北盗青面李四。

二人随然都姓李,但两人并没有什么血缘关系,顶多可能几百年前是一家。

三师指的是风水师,教师,天师,医师。

其中风水师指的就是我们这种给人看风水,辩宝穴之人,医师是白求恩大夫,至于天师么,嗯,就不细说了。

《发丘中郎将合集》

天官副印:

铜印反转过来,看到铜印底部刻着八个繁体大字,根据浩子的研究,应该就是“天官赐福,百无禁忌”八个大字。铜印周遭还刻有各种镇邪铭文,和我们镇尸尺上的铭文很是相似,但不如我们的更复杂。这不用想,我们的镇尸尺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就是与之前的镇尸尺相比都大有不同,更何况一经铸造,不能更改的天官印呢。

我们将铜印左左右右,上上下下看了一个遍,没有发现有什么问题,就是刻着“天官赐福,百无禁忌”八个大字的印底和印身有所不同,就像是两个不同的东西硬生生连接在一起的一样。

原来这块天官印是一枚副印,是他的先祖最后一次下墓的时候将真正的天官印印在铜浆之上冷却以后形成的,我们现在看到的其实是反面,真正烙印的那一面在印底和印身的连接处,所以我们看起来会有一种违和感。

遗失天官印的先辈下墓之前就有预感会出事,提前将天官印复制了一枚副印,铜印上铭文全部拓拓下来,将“天官赐福,百无禁忌”八个大字拓好,没等副印铸成就下墓去了。

后来他的那位先祖从此再也没有回来,而那枚天官印也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之中

直到后来他们重铸了天官副印之后,他们一脉又开始了寻印找人之旅,虽然重铸的天官印没有原印威力那么强,但对付墓里的僵尸粽子已是唾手可得,简单至极。

发丘指:

运功后手指呈青金色。

《南斗六星注生棺》

“北斗注死,南斗注生”

“古代人们一直认为“南斗六星,主天子寿命,也主宰相爵禄之位。”

“而神话中也有“北斗主死,南斗主生”的说法,在道教中的南斗六星君就是司命主寿:第一天府宫,为司命星君;第二天相宫,为司禄星君;第三天梁宫,为延寿星君;第四天同宫,为益算星君;第五天枢宫,为度厄星君;第六天机宫,为上生星君。”

“从以上六星职司也可看出南斗格星都主人的延寿解厄,富贵官禄。其中第三星天机为尽善尽美之星,是智慧与益寿之宿,应此星的人聪明绝顶,才华无双。而七杀直接掌握生死,应此星的人数中可为大将,司命权柄,但早年注定历尽艰辛,须得贵人护佑才行,是南斗六星中唯一有些凶险的星辰。”

《陶鼎》

根据现在已知的各种文物来看,陶鼎很多,但是有动物形状的陶鼎很少见,只有当初出土陶鹰鼎是有动物身姿的陶鼎。

而陶鼎由新石器时期出现的炊器,用于煮食物,一般为夹砂陶。

器形大多为圆形,深腹,圜底或平底,有圆柱形或扁片形三足。

有的有双耳,带盖。最早见于河南新郑裴李岗和河北武安磁山遗址。商周青铜鼎成为礼制重器,陶鼎地位随之提高,也有礼制意义。战国至汉代出现铅釉陶鼎和彩绘陶鼎,多作随葬明器。汉代以后消失。

陶鹰鼎由泥质黑陶制成,造型生动逼真。从鼎的正面欣赏,恰似一只活灵话现的猫头鹰,位于头部正前方的两眼圆睁,炯炯有神。

嘴部弯曲成锐利的钩状,其神态似在等待时机捕捉食物。

鹰体呈圆形,肌肉丰满,健壮有力。它收起双翼站立着,双足与尾部着地,造型简洁有力,充满了浑厚的体积感,整个鹰的身体有一种向外扩张的内在力量,无论从哪个角度观赏,都能感到慑人的威猛气势。

《请仙符的规矩》

首先我们三个从背包里拿出请仙符,虽然内心十分激动,但也不能坏了规矩,世间七十二行,行行都有自己的规矩,我们也不例外。

祖辈训诫:“凡下墓者,必以请仙符贴与仙棺,若符落,则分文不取,秋毫不犯。若符燃,自求多福!”

我们三个将请仙符贴在黑棺上按照祖辈传下来的口诀等待结果。

“请仙符,请仙棺,仙棺内蕴鬼尸仙,今日若得金珠去,必不二顾罗堂前!”

念完口诀,贴完请仙符,我们在一边静待结果的出现。没一会,请仙符就脱落在地,我们三个傻了眼,没有想到会这样,在我们看来,请仙符贴在棺盖上,那肯定不会脱落才对,结果却是让我们大失所望。

我们三个商量了一下,最终我们三人都认为可能是贴的位置不对,于是我们又贴在棺侧,棺侧掉。贴在棺底,棺底掉。

一看这情形,我们明白了这是棺内这主人家不想我们动他的棺材,我们三个也是不服气,好不容易碰到一个活生生的棺材摆在眼前,这要是不开棺瞅瞅,这一趟不白来了吗。就算我们不取宝,看看长长见识也是好的。

早在来之前,我就猜到请仙符不会那么顺利的贴在棺材上,不是因为未卜先知,而是想想也知道没有粘性的请仙符如何能贴在光滑的棺椁上,虽然儿时祖父他们说过请仙符之所以能贴在棺材上是因为棺内的阴气和请仙符上的炽阳之物异性相吸导致的结果。

如果棺材里的主人家允许自己取宝,那么请仙符就会牢牢贴在棺椁上,如果不同意,那么请仙符就会从棺椁上脱落,如果碰到凶狠的主,请仙符就会自燃成灰。

据祖父所说,这是我们第一代先祖自下墓定下的规矩,一条活人与死人之间的规矩,从古到今,我们这一脉一直遵守这个约定,哪怕是跳脱身为族中异类的祖父也不敢违背这个约定

《五神棺设定》

天、地、人、神、鬼五神棺:

“天棺”无可寻,“神棺”无可觅,“鬼棺”不可见!

五神棺只有“地棺”和“人棺”在一些大墓中发现过蛛丝马迹,但真正见到的人也是凤毛麟角,寥寥无几,寥若星辰!

别说五神棺了,就连沉香木,水沉木,檀香木制作的棺材也不是常见,大部分的棺材都是由柏木、松木、楠木、柳木、桐木。亦有以铜、石等制造的棺材。

除了五神棺外,还有两种妖邪诡异的棺材,他们被行内的前辈们是称作“妖棺”和“魔棺”的两邪棺。这两种棺材没有前辈能够形容出他的样子来,因为见过这两种棺材的前辈都死了,没有一个幸免于难。

哪怕是五神棺中“鬼棺”也还有前辈高人活下来过,我的祖父据说当初在莽山墓里就遇到过“鬼棺”。

我走到王五身边,看着眼前的两个符号发呆,“天棺”啊,那是和“鬼棺”同级别的存在,是比“鬼棺”还是神秘的棺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