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汉时明月之夜未央 > 第九十四章 往事依稀

汉时明月之夜未央 第九十四章 往事依稀

作者:月明碧琉璃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9:49:53 来源:平板电子书

秋风起,大雁南飞。

上林苑层林尽染,在上林苑的南面有引丰水而筑的昆明池,昆明池周围四十余里碧波荡漾,掩映在山林之中,景致十分怡人。昆明池中建有波殿,以桂树为殿柱,每当清风徐来殿中便散发出阵阵清香,在波殿旁常年系着龙首船,每年秋高气爽之时,刘彻都会泛舟湖上,一边饮酒听曲一边欣赏着两岸风光。

这一年,依然如是。天子驾到,张凤盖,建华旗,鼓瑟吹笙,悠扬乐曲中,刘彻怡然自得。饮罢小酒,刘彻走上船弦极目四眺,四周碧水茫茫,天地一色,山风从湖面吹来,令人无比舒畅。随着船的行进,远处一只鲸鱼跃入眼帘,那是一只石头雕刻的鲸鱼,长三丈,在水波晃动间不断起伏栩栩如生。

刘彻正欣赏着眼前的湖光山色,忽然天色就暗了下来,湖面上啪嗒啪嗒下起来豆子般大的雨点,打在身上令人生生作疼。“陛下,快回船舱吧!”一旁伺候的小黄门见天色忽变,赶紧扶着刘彻下了船弦往船舱走去。

一时间风雨大作,湖面上大雨倾盆而下,白花花的雨珠像断了线的珍珠一样不断落入湖中。刘彻擦干身上的雨水刚坐定下来,便听到湖面传来一阵嘶吼,顺着船沿循声望去,只见那头石鲸随着水波起伏好似鳍尾皆动,风声夹杂着雨声从湖面掠过,听起来就好像石鲸在狂风骤雨中不断吼叫一般。

“陛下乃是真龙天子,便是这石筑之鲸,见了陛下亦是通神般活了起来。”小黄门在一边喜滋滋地奉承道。

刘彻闻言脸上并没有出现意料中的笑容,真龙天子确是不假,但论起通神却远远不达。想他巍巍天子,威仪四海,多年来虽然潜心求仙,却一直无法得见神仙真容,看着自己日渐老去,刘彻越发感到力不从心。

“你下去吧!”刘彻罢了罢手对小黄门言道,小黄门不知道自己哪句话说错了惹得圣驾如此不快,见状赶紧敛起笑容,伏低了身子轻声退了下去。

雨声渐渐变小,湖面也清朗了起来,刘彻的目光越过湖面望向了更远处的山林。栾大出使东海已半年有余,如何还不见归来?难道依然没有见到安期生,求得长生之术吗?还是…他所言根本就是无稽之谈?难道…这栾大果真是李少翁之流?

心中的疑问与焦虑越来越多,糅合成一团乌黑的云,黑压压地直往下坠,刘彻只觉胸中郁闷之极,长吁不畅,猛然间眼前一黑,顿时晕了过去。

----

再醒来,已是置身于波殿之中。烛火摇曳,卫子夫在卧榻前手肘抵额,微微闭着双眼守在一旁,刘彻望着身边人的容颜,当年乌发垂肩青春柔美,如今年月深长,鬓角也有了丝丝白发,容貌也不复昔日的年青光泽,当真是岁月不饶人啊!

刘彻心中感叹着,缓缓起身,卫子夫听到声响睁开双眼,见刘彻醒来不由欢喜道:“陛下,你醒了!”

“朕这是怎么了?”刘彻问道。

“陛下在昆明池游船时受了风寒,晕厥了过去。”卫子夫扶着刘彻慢慢坐起,轻声答道。

“哦…”刘彻倚着软枕,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太医过来替陛下诊过脉,说是圣体无恙,昏厥应是圣驾在湖面吹了风,故此嘱了臣妾熬了驱寒汤,待陛下醒来给陛下服用。”卫子夫柔声道,“臣妾这就去端来。”

“好。”刘彻微微颔首,待卫子夫脚步远去,又陷入沉思。

待喝过驱寒汤,卫子夫道:“陛下圣体不适,早些安歇可好?”

刘彻摇了摇头,道:“朕好多了,来,陪朕说说话吧!”

“诺!”卫子夫柔顺地应了一声,便在一旁的垫子上跪坐了下来,看着光影中陪着自己二十多年的女人,刘彻问道:“皇后,珏儿的婚事你可曾埋怨过朕?”

卫子夫微微一怔,随即垂下眼眸轻声道:“臣妾不敢。”

“朕知道,你心里对朕是有怨气的。”刘彻并未理会卫子夫的回答,径自说道:“珏儿是朕的长公主,朕如何会不珍视?珏儿与襄儿一早便指腹为婚,若没有霍大司马,此婚亦是良缘吧?”

“陛下…”卫子夫闻言一惊,抬眸望向刘彻的眼中满是诧异,珏儿与去病之事她自认为处理的非常隐秘,但想不到此事却如此轻描淡写地从刘彻口中说出,这让她如何不震惊?

刘彻微微一笑,道:“朕早就知道了。”

“陛下恕罪!”卫子夫以手抵额,正要起身告罪,刘彻拂了拂手示意道:“皇后坐着吧!”

“珏儿是朕的长公主,女儿家的心事朕如何会看不出呢?”刘彻徐徐道,“只是珏儿与襄儿的婚约一早便定好了,否则朕也想成人之美…”

刘彻叹了口气,继续言道:“只可惜襄儿这孩子福薄,未能与珏儿相守,而霍大司马又遭天妒,着实无奈!昔日穆公之女弄玉得太华山之主萧史为婿,最后双双飞仙而去,朕看栾大此人骨骼清奇又为安期生之徒,故此存了珏儿续弄玉之佳话,方才赐了婚。”

“陛下…”刘彻的一番言辞令卫子夫不禁动容,一直以来她都认为是刘彻沉迷神仙之术,才将他们的女儿赐婚给一个方士,未料此中亦有许多她不曾体会的苦心。

“陛下之心殷殷,臣妾替珏儿谢过陛下!”卫子夫伏地泣声道,“珏儿这孩子命苦,襄儿已先她而去,臣妾担心…担心这栾大此人若非萧史同道,这孩子可怎么办?”卫子夫眼中有泪,此时方才将心中忧虑尽数吐出。

卫子夫的话又加剧了刘彻心中的隐忧,闻言亦是沉默良久,方才道:“此事,朕会给珏儿一个交代!”

话说完,刘彻神情亦有颓色,心中泛起难以言说的滋味,烛火微微,刘彻的语声带着几分疲累,道:“朕乏了,皇后退下吧!”

“诺!”卫子夫见状不敢多言,忙起身伺候着刘彻躺下,方才蹑声退了下去。

波殿外,天际沉沉,星子隐在云层中,忽明忽暗。昆明池中的湖水波澜不惊,湖面一片沉静。

----

自波殿回宫后,卫子夫一直心绪不宁,每每想起刘彻那晚在烛火下的神情,卫子夫心中便有不好的预感。如此数日,寝食不安,芸娘只以为皇后是在波殿吹了风,回来后越发仔细地照料着。

“芸娘姐姐…”殿里的宫人向芸娘说道,“采兮姐姐入宫了,在殿外求见皇后。”

“是吗?采兮姐姐怎么来了?”芸娘闻言喜道,“我这就过去。”

不多久芸娘便看见椒房殿外等候的采兮,芸娘欣喜喊道:“采兮姐姐!”采兮闻声抬头见是芸娘,亦是喜道:“芸娘!”

两人许久不见,俱是十分欢喜,见和采兮一起来的还有公孙敖,芸娘见了个礼,道:“公孙大人怎么也过来了?”

公孙敖忙回礼道:“芸娘姑娘,公孙早就没有官职在身了,如今乃是一介白衣。”

芸娘笑道:“二位请随我来。”言罢,便在前引路,领了公孙敖与采兮在偏殿坐了下来,道:“皇后前几日在波殿受了风,还在内殿歇息,采兮姐姐与公孙先生先在此稍候片刻。”

“皇后身子无妨吧?”采兮闻言关切问道。

芸娘宽慰道:“无妨,眼下已经好多了。”正说着话,殿内走入一个小宫婢对芸娘道:“芸娘姐姐,皇后醒了。”

“好,我这就过去。”芸娘应了一声,对采兮笑道:“我这就去禀告皇后,皇后若是知道姐姐过来,定是欢喜不已。”

采兮微微一笑颔首。过了一炷香时间芸娘便随了卫子夫到了偏殿,一见采兮和公孙敖,卫子夫快步走了过去,含笑喊道:“采兮!公孙兄长!”

两人闻声忙下跪见礼,卫子夫忙道:“快快免礼!如何你们一道入了宫?”

采兮望了一眼公孙敖,眼圈微红缓声回道:“皇后,我等此行是来向皇后来辞行的!”

“辞行?”卫子夫一怔,公孙敖接着道:“是的皇后,我与采兮商量过,我们将会离开长安,一道回我的家乡义渠。”

卫子夫轻轻颔首,道:“怎会如此突然,可是兄长家乡有事吗?”

公孙敖摇了摇头,道:“回义渠,是我一早就有的想法。此前卫青的身子不好,公孙不敢离开长安,如今大将军已走,在长安我再无牵挂。”说着,望了一眼采兮,又道:“便想与采兮一道返回家乡,安度余生。”

“哦…”卫子夫点了点头,公孙敖的心情她怎会不明白,一生挚交离开,功名也如尘烟,留在长安于他而言还有什么意义呢?

“如此也好。”卫子夫按下心头的怅然,吩咐芸娘道:“去内殿拿些盘缠来。”

“万万使不得!”公孙敖忙阻止道,“回乡的盘缠我与采兮早就备下了,皇后好意,公孙心领了!”

“多谢皇后好意,回义渠的盘缠我们够。”采兮亦是说道。

卫子夫示意芸娘去拿,又解释道:“你们在长安多年,并无多少积蓄,盘缠暂且不说,便是回了义渠,也少不得银两傍身,区区心意,切莫与本宫见外。”

与卫子夫相识多年,公孙敖怎会不了解她的性情,见她如此一说,便也不再推却,与采兮双双谢道:“如此,多谢皇后了!”

卫子夫望着两人,动情言道:“此去义渠,千里之遥,再相见亦不知何日,你们要多珍重!”

“皇后…”采兮泪盈于睫,抑着心底的伤感徐声道,“皇后你也要多保重!”

“嗯…嗯…”卫子夫凝眉不住点头,经此一别故人远在千里之外,关山重重,所盼也就是各自安好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