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汉时明月之夜未央 > 第六十章 神女有梦

汉时明月之夜未央 第六十章 神女有梦

作者:月明碧琉璃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9:49:53 来源:平板电子书

“这个王仪真是,什么事情非要约在这个鬼地方,阴森森的,直叫人寒碜。”刘陵在长乐宫中一圈一圈地踱步,虽然尚有两三个宫婢不时掸尘清洁,但刘陵望着供奉在正殿的王太后灵位心中依旧寒飕飕的,没来由的瘆的慌。

“你们不用跟着,让朕一个人静静。”说话声自殿外传来,刘陵不觉一愣,正思忖间只见刘彻一人迈着方步走来,刘陵忙收敛神色,俯身见礼道:“臣女见过陛下。”

刘彻显然一愣,见是刘陵微微一颔首,意外道:“你也在这里?”

刘陵垂首道:“回陛下,臣女思念太后,平日里常来拜祭,不知陛下驾到,还请陛下恕罪!”

刘彻微微颔首,道:“平身吧,难得你有这份心,朕褒扬还来不及,何来恕罪?朕也是思念太后,经过长乐宫便进来看看。”

刘陵犹豫片刻,道:“臣女不打扰陛下清思,臣女告退。”

刘彻罢了罢手,道:“不妨事,你留下来陪朕说说话。朕素日只知忙于军国大事,陪母后的时间尚且不及你多,如今朕后悔也来不及了,朕想听你说说母后平日里都做些什么?”

刘陵闻言心中一动,徐徐言道:“记得元光二年盛暑,陛下遣人送来寒瓜,太后邀臣女一道品尝,且夸赞陛下孝道,凡事皆以她为先,臣女至今都记得太后当年的满脸笑容。”

刘彻微微点头,眼眶不觉红了大半,“朕无暇陪伴母后,即便送个寒瓜母后都如此高兴,朕当真汗颜。”

刘陵好声安慰道:“陛下切勿自责,陛下乃一国之君,天下大事皆系于一身,太后明白也更懂得陛下的不易。”

“是啊,母后体贴朕入微,循例朕当每日来长乐宫晨昏定省,然母后总说朕国事繁重,不用日日前来,只要朕一切安好,她就放心了。”

刘彻言及往事不免动容,刘陵望着他不觉心中柔软似三月春风,眼中尽然含着温煦的关切之情,“太后得陛下如此孝顺亦能含笑九泉了,陛下当保重龙体,切勿伤心伤身。”

刘彻微微颔首,默然不语,刘陵亦不知该说些什么,便也只能默然,两人寂静里相对,听着窗外树梢的蝉时而鸣叫,时而静悄。良久刘彻蓄了一抹温和的笑容,道:“再过几日便是太后生忌了,你也过来吧。”

刘陵眼中一热,忙俯身道:“多谢陛下!”

“朕出来久了,也该回去了,你自便吧。”

刘陵忙俯低了身子,恭敬言道:“臣女恭送陛下!”

待刘彻离去,刘陵含了满脸的得意之色出了长乐宫,正思忖着要不要去和欢殿找王仪,未料心思刚动,假山边就窜出一个人影来,向刘陵俯身道:“奴婢见过翁主。”

刘陵定睛一看,来人是王仪身边的宫婢行香,便嗔怪道:“王夫人约我在长乐宫相见,为何迟迟不见人影?”

行香忙恭声应道:“夫人适才来过长乐宫,未料远远便见陛下仪仗守在殿外,为避嫌隙夫人便返回和欢殿,留奴婢在此恭候翁主。”

刘陵微微点头,扬眉问道:“夫人可留下口信?”

“嗯。”行香点头道,“夫人让奴婢转告翁主,再过几日便是太后生忌,请翁主早作准备。”

刘陵笑得颇为自得:“此事本翁主早就知道了,你转告夫人,还是多谢她提醒。”

“诺!”行香福了一福道,“奴婢先告退了。”

夕阳下阳光卷起碎金似的微尘,刘陵微微眯起了眼睛,望着那金暖的光线,不自觉的笑出了声。

-----

转眼便是王太后的生忌,长乐宫中一早便被布置的妥妥当当。正殿中央供奉着王太后的灵位,长明烛轻吐火焰,香炉内香火正盛,案上摆了几式点心和瓜果,案几下则堆满了金纸金箔。天宁寺的高僧沿灵位两侧席地打坐,口吐梵音,殿内一片肃穆祥和。

辰时左右,刘彻的御辇便出了未央宫,穿过东阙便是长乐宫,宫人一早便在殿外候着,远远见天子仪仗前来,众人皆屈膝行礼,山呼陛下。

刘彻外面着了黑色绛纱袍,内着白纱中衣白曲领,面色端然宛若沉水。卫子夫着了深色曲裾袍,里着白纱中衣白曲领,随刘彻身侧,眉目恬静,端然不语。太常令早已躬身一侧,等帝后入长乐宫,蓦然只闻一个女子声音中夹着薄薄的哀戚,“臣女刘陵见过陛下,见过皇后!”

卫子夫不由一愣,定睛一看,眼前女子分明是淮南王刘安之女刘陵,只见她着了一身素白曲裾,乌发中斜插一支木笄,正低眉俯首向自己行礼。

卫子夫心下诧异,长乐宫祭拜仅止于宫中女眷与平阳公主,其余皇亲家眷、外戚与百官皆被安排在百寿堂行礼,刘陵身为藩王之女如何能僭越身份,入长乐宫行礼呢?心中犹自疑惑,却闻刘彻道:“平身吧!”只见刘陵浅浅起身,向着卫子夫身后的平阳公主与王仪行礼道:“淮南翁主刘陵见过平阳公主!见过王夫人!”

平阳公主与王仪即便神色诧异,旋即也掩了下去,各自微微颔首以作回礼。

殿内木罄声传来,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太常令恭声对刘彻道:“陛下,时辰已到,请随微臣入殿!”言罢,躬身在侧引路。

刘彻微微点头,卫子夫见他神色一如往常,便也敛起心思随刘彻一道入殿,其余众人紧随其后鱼贯而入。未等踏入正殿,便有天宁寺主持携了小沙弥在殿外等候,见刘彻前来,主持忙躬了身行礼,命小沙弥将手中一钵清水呈上,恭敬言道:“陛下,此水已为开光水,请陛下与皇后净手,随贫僧入殿上香。”

卫子夫低首施礼,随着刘彻一道净了手,方才踏入长乐宫正殿。殿内一早便有宫人备好点燃的香烛,主持递与帝后上香,自己则退后几步,双手合十,口吐梵音。

帝后手持燃香三叩首,便听太祝令朗朗祭文传来——“嗟呼,孝景皇后之灵前!天之生人兮,厥赋维同。太后之德兮,钟郝流芳。”

听及祭文,念及往日,刘彻不觉悲从中来,面色哀戚。卫子夫心中虽然悲痛,但见刘彻如此,不免伸出手来扶住刘彻,以作慰藉。

“岂期大数,遽梦黄梁。幽冥永隔,实为可伤。爰具牲醴,奠祭于堂。仰祈灵贶,是格是尝。伏维尚飨!”长长一篇祭文,太祝令读的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祭文读过,天宁寺众僧便齐齐作法,一时间殿内梵声绕耳不绝。余下便是众人循着位份为王太后上香,待刘陵上香已是末位,只见她手持香烛伏地三叩首,起身时已是泪流满面,哀不自持。

一众宫婢早在案几边备下铁盆,焚起金纸金箔,刘陵犹自一副梨花带雨,行至刘彻跟前,深深一俯身,哀戚言道:“陛下,臣女得太后多年疼爱无以为报,如今太后仙游,臣女为太后手抄《华严经》百篇以表哀思,望太后早登极乐,请陛下恩准臣女将此焚与太后。”

刘彻闻言不禁动容,感叹道:“难得你对太后如此心意,准!”

刘陵谢过恩,屈膝跪于铁盆前,将手中百篇手抄佛经缓缓投入盆中,面色悲戚,哀不能持。只见刘彻对随身近侍耳语几句,随即便有宫婢走上前去为刘陵递上素帕,刘陵见状不禁微微一愣,随即便感激涕零伏地谢恩后,方才接了帕子拭泪。

卫子夫立于一侧目睹这一切,似有所悟,心中不觉怅然若失,一抬眸正遇上平阳公主望向自己,双眸相对,似有疑惑,似有关心,卫子夫朝着平阳微微一笑,掩下所有心思。

----

太后生忌过后不久,天气一日凉过一日,树梢头的黄叶瑟瑟掉落随风而逐,更透出深秋的几分寒凉。椒房殿的窗牖上不时有风裹挟着沙尘掠过,殿外树叶随着风声沙沙作响,宫人们早褪下了轻薄的夏裳换上秋装,一如往日在殿内安静而勤劳的忙碌着。

“那日在长乐宫,陛下对刘陵如此照拂,皇后怎么看?”平阳公主轻抿了一口茶,似笑非笑问道。

卫子夫含笑道:“公主何以有此一问?”

平阳公主放下茶盏,道:“那日我在长乐宫外初见刘陵便觉讶异,按说藩王之女只能在百寿堂行礼,而她却得以在长乐宫祭拜,此其一。入殿行礼,她又得陛下格外关照,恩宠异于他人,此其二。难道皇后不觉得奇怪吗?”

卫子夫微微颔首,道:“许是刘陵往日颇得太后欢喜,如今种种乃是陛下恩德吧。”

平阳公主摇了摇头,徐徐道:“并不尽然,依那日情形看来刘陵与陛下关系匪浅,恐怕不久后宫又将新添妃嫔了。”

见卫子夫默然不语,平阳公主试探问道:“难道皇后此前并不知情?”

卫子夫尴尬的笑了笑:“我也是那日方才知晓。”

平阳公主轻轻哦了一声,若有所思,“难怪那日我见你神色有异,如此说来,这刘陵倒是有几分手段。”

卫子夫心中怅然若失,只是这份失落又如何说的出口呢,当下只能轻轻颔首。

平阳公主见状喟叹道:“皇后贤德,此话我本不该说,皇后常随君侧竟不知她与陛下早有往来,日后对此人你更要多加提防才是。”

卫子夫点点头,含了温婉的笑容,道:“谢谢公主提点,妾身记下了。”

窗外风声瑟瑟吹动枝影委地,卫子夫心中亦是杂乱如斯。她的夫君贵为当朝天子,她早料到他身边女子势必多如过江之鲫,而她身为他的皇后,应大度兼容,更应为王朝国祚着想,绵延皇嗣。但是为何每次当他有了新人,自己总有说不出的惆怅与惘然呢?卫子夫心底不由轻叹一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