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汉时明月之夜未央 > 第二十三章 伺机而动

汉时明月之夜未央 第二十三章 伺机而动

作者:月明碧琉璃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9:49:53 来源:平板电子书

九月丙子晦,天象忽现天狗食日,只见白日里好端端的天色突然间就暗了下来,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黑暗之中,待过了片刻,方才慢慢恢复光亮。

长安城中的百姓俱是胆战心惊,天呈异象,不知会有怎样的祸事降临。宫城内,人心同样惴惴不安。

“司马谈,适才天有异象,是何缘由?”长信宫中窦老太后不安问道。

太史令司马谈跪奏道:“回太皇太后,这几日臣夜观天象,便已发现异常,今日又呈天狗食日之异象,更加印证了老臣的担心。”

“快说!天象有何异常?”老太后急道。

“老臣这几日见二十八星宿之东方青龙七宿中,原本主大吉的角星黯淡无光,角星位于青龙之口,主荣华,素有文人及第见君王之说。而主大凶的心星却大发其光,意寓事事令君莫始终,加之昨日天降异象,正是上苍昭示我朝人才不济,长此以往,只怕会影响我大汉国祚。”

窦老太后一听脸色瞬间变白,喃喃自语道:“影响…我大汉国祚!这可怎么办?”

“快传陛下入长信宫!”老太后稍一思索,马上说道。

“诺!”宫人急忙领命而去。未几,刘彻入殿,见太史令也在,心中即刻明白了七八分,“皇祖母,宣召孙儿可是为天象异常之事?”刘彻问道。

老太后点点头,道:“正是!太史令亦言这几日东方青龙七宿亦呈凶象,乃是上苍昭示我朝人才不济,皇帝怎么看?”

刘彻道:“若有祸事发生,上天必有异象警示,孙儿不敢妄言!”

老太后闻言道:“如今你是一国之君,当如何处理须拿出决断,如何会是妄言?”

刘彻见状这才说道:“孙儿以为上天既昭示我朝人才不济,朝廷当要广招贤良,选拔有识之士以补内廷。”言罢又恭声道:“孙儿经验尚浅,还须皇祖母定夺!”

窦老太后满意一笑,徐徐言道:“皇帝所言不差,哀家亦有此意。着丞相许昌拟定招贤榜文,广招贤良,擢拔士子,诏令天下选举贤能!”

司马谈道:“太皇太后圣明!”

-----

招贤榜文很快拟好,不日皇榜便昭告天下:各郡县但凡持才者,无须郡县荐举,且不论士子布衣,均可至长安策问。一时间天下人才皆往长安而来,毛遂自荐数以千计。

人才选拔的锣鼓喧天,但刘彻对此并不热心,有赵绾王臧的前车之鉴,他明白再多的人才,也不能为己所用,索性不闻不问,依然在上林苑中扩建宫苑,游玩狩猎。

与此同时,老太后的身体每况愈下,天呈异象这让依附她的那群人更加不安。窦氏眼下确在朝堂炙手可热,可一旦老太后倒下,今日荣华明日枯骨也是看得见的,加之这段时间朝廷又广招人才,朝内的局势更是暗流汹涌。

刘彻冷眼看着一切,心中却一刻也没有停止过盘算。

“韩嫣,如今太皇太后的身体越发不好,窦氏那群人对朕虎视眈眈,朕担心不久的将来朝廷会有动荡,卿如何看?”只有对着韩嫣,刘彻才能放心将心底的忧虑和盘托出。

韩嫣道:“陛下所忧极是!韩嫣认为陛下手中无兵权,才是最大的掣肘之处!”

刘彻赞同地点头道:“知朕者莫若你!如今朝堂不设太尉,兵权皆在长信宫,若是长信宫一朝有变,朕性命堪忧!”

韩嫣安慰道:“陛下终究是先皇传位的大汉天子,臣思忖着窦氏一族虽气焰嚣张,但未必会有此胆量,陛下是否多虑了?”

刘彻摇了摇头,正色道:“前有诸吕之乱,焉知窦氏不会步其后尘?朕看与其受制于人,不如先发制人,不待乱起,便将乱平,方是上策!”

韩嫣点头称是,问道:“陛下既有此打算,想必是胸中有丘壑了?”

刘彻徐徐点头,指着广袤的上林苑对韩嫣说道:“你看这里如何?”

“这里?”韩嫣不解其意,放眼望去上林苑林木繁茂,八水分流,宫苑众多,确实是个好地方,只是这与眼下筹谋之事有何关联,“韩嫣不明陛下之意!”韩嫣老实答道。

刘彻微微一笑,眼光望前远方,道:“若在此地招募新兵,你以为如何?”

“在此地招募新兵?”韩嫣一愣,“若是太皇太后知晓,定然无法进行。”

刘彻一笑,道:“朕行此事,不避太皇太后。”

韩嫣满腹疑问,深施一礼,道:“韩嫣愚钝,愿闻其详!”

刘彻道:“朕素喜欢狩猎,还记得先前朕以平阳侯之名外出狩猎,被当地百姓苛斥闹至县衙的事吗?”

韩嫣点头道:“怎会忘记!那日陛下乘着夜色出城,马匹把百姓的庄稼践踏的狼藉不堪,百姓怒骂,告知了当地县令,还差点把陛下给扣下,此事传到宫中,陛下可没有少受责。”

刘彻道:“既如此,朕便以扩建上林苑为由,征收周边土地,再以执兵宿卫不足,征召陇西、天水等地的良家子能骑射者,暗中建立精兵,如何?”

韩嫣听罢连连点头,道:“陛下此计可行!宫中若有变动,我等只需提前以精兵控制好内廷,便可安稳渡过。”

“事关重大!此事还需详尽的方略,但须得去做了!”面对可能即将出现的变数,刘彻脸上闪过一丝忧色,但很快隐去不见,只郑重嘱咐道:“此事就交给你了!”

“陛下放心!”与刘彻从小一起长大,很多话不用多说,韩嫣自然明白其中的轻重。

“好!”刘彻在韩嫣肩上重重一拍,两人并肩而立,山风吹过耳边,上林苑景色依然明丽。

-----

不久,刘彻便上奏窦老太后,称上林苑为秦朝旧址,规模过小,虽有扩建但附近有百姓耕居,不宜大规模行猎游乐,恳请老太后准许大面积扩建上林苑。

窦老太后接到刘彻上奏后,一口应允,倒是丞相许昌察觉些许不对,却又苦于没有实质的证据,一时倒也无可奈何。

这一日许昌在长信宫汇禀国事,与窦老太后谈起扩建上林苑的事情,许昌小心翼翼说道:“太皇太后,微臣窃以为陛下扩建上林苑,此举怕是另有深意。”

“哦?不知丞相此言何意?”窦老太后蹙眉问道。

“微臣以为上林苑乃秦皇旧苑,地域广阔,物产丰饶,没有必要大费周章进行扩建。”

窦老太后道:“丞相也知皇帝素喜微服狩猎,昔日因旧苑太小还践踏了农田,甚至闹到了官衙,皇帝这才动了要大面积扩建上林苑的念头,不过是年少放纵罢了!”

“但是,陛下以扩建为名多方招募军士,此事可能并非如此简单。”许昌还是道出了心头的疑虑。

窦老太后笑道:“此事皇帝早已告知哀家,扩建上林苑需要招募值宿护卫,丞相多心了。”

许昌还是不踏实:“可是…”

窦老太后未等许昌说完,便道:“丞相能告诉哀家,皇帝整日在忙些什么吗?”

许昌回道:“陛下除了循例上朝之外,终日与韩嫣在上林苑骑马射猎,或与司马相如吟诗作赋,或招吾丘寿王侍棋,还有陛下身边一个叫东方朔的,常以巧言博取陛下欢心。”

窦老太后笑道:“如此丞相还不明了吗?皇帝终究年少贪乐,丞相慎重是好,但也无需草木皆兵。”

窦老太后当然不是如此糊涂,她知道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但是自己沉疴愈重,朝堂很多事情力不从心,她虽是这大汉朝的太皇太后,是权倾朝野的第一人,但也是这大汉天子的亲祖母。从国事层面而言,毕竟名义上早就还政于天子,如果这个时候公开激化矛盾,弄不好就会重蹈吕氏之乱,这是她窦漪房绝对不愿看到的局面。从个人层面而言,自己身体每况愈下,即便当初再不愿刘彻登上大宝,但现在对她来说,大儿子刘启的儿子和小儿子刘武的儿子对她意义都一样,他们都是自己的血脉,把祖宗的基业传下去才是正理。

许昌自然不会明白这些,故此心中虽隐隐不安,也只好闭口不言。有了窦老太后的首肯,扩建上林苑、招募新军的事便没了阻碍,很快就如火如荼地进行了。

-----

这几日天气稍稍凉快了些,月华皎皎洒落一地清辉,昭阳殿在轻柔的月色中安宁而静谧。这些时日随公孙敖在宫中走动,卫青早已熟悉了各处的地形,夜间晚风清凉,树影婆娑处只见有人脚步匆匆往昭阳殿而来。

这不是皇后宫中的大长秋万禄吗?卫青记得他曾来过昭阳殿宣皇后旨,有过卫子夫上次险些被害的经历,卫青心中不由警觉起来,忙上前一步,躬身问道:“见过大长秋,不知大长秋夜间到访所为何事?”

万禄一看是卫青,堆起笑脸道:“还真是巧了!卫护卫,老奴是过来传旨的,陛下口谕,卫青接旨!”

卫青一愣,道:“陛下口谕?”

“卫青,还不快下跪接旨?”万禄拿起强调言道。

“卫青听旨!”卫青跪下道。

“宣昭阳殿卫青即刻前去椒房殿见驾!”万禄宣完,道:“卫青,走吧!”

卫青闻旨心中不由起疑,既是皇帝口谕,不该由皇帝身边的小黄门过来宣旨吗,怎么会是皇后宫中的大长秋过来传旨呢?

“大长秋,这果真是陛下旨意吗?”卫青问道。

万禄闻言脸一沉,声音陡然冷了几分,喝道:“卫青,你这是何意,是质疑老奴假传圣旨吗?”

“卫青不敢!”万禄的色厉内荏更加印证了卫青心中的猜测,思忖片刻,言道:“只是大长秋可否稍待片刻,今日乃是卫青值宿,可容我向殿内交代一声。”

见卫青起疑,万禄冷哼一声道:“区区昭阳殿值宿,可让陛下久等吗?”言罢朝身后两个宦者打扮的壮汉使了个眼色,两人随即一左一右夹住卫青,万禄冷笑道:“卫护卫,请吧!”

卫青见状心中明白了大半,果然是来者不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