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现言 > 侯府遗珠 > 第646章

侯府遗珠 第646章

作者:隽眷叶子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5-02-15 06:36:49 来源:平板电子书

林十一来巫源县之前,林婉亲自召见了他,特地让他品尝了巫源县那座茶山出的粗茶。

林婉原以为需费些口舌才能让林十一明白自己的意思,没想到林十一只品了口茶,不用她开口再说些什么,便对着林婉抱了抱拳道:“夫人的意思,属下明白,定不负夫人期待!”

实在让林婉意外得紧,平日看起来颇有粗犷的林十一居然有颗七窍玲珑心!

虽说从筹备到制出成茶时间紧了些,可是因为有了林十一这样的能手,不过数日林婉便接到了出自巫源县的新茶。

送来的茶数量不多,但是无论是从成茶外观还是泡开后的茶色口感都让林婉深感意外。

在问明可出茶叶的数量之后,林婉难得地在后衙举办了一次茶会。

叶深成为渝州知府将近两个月了,这还是林婉第一次以知府夫人之名举办这样的聚会。

因为只是个茶会,能接到林婉请柬的贵妇并不多,除了渝州府各大小官员的家眷,便是渝州城有名的商户家眷。

林婉拿出来招待大家的便是来自巫源县的新茶,还有不同与蜀地的京城和北地的各式点心。

虽说这次茶会的目的是为了收集大家巫源县这款茶叶的看法,林婉却硬是将这款茶叶的来历瞒得滴水不漏。

直到茶会散了,与会的女眷也只以为林婉拿出来招待喝的茶是她们没机会品尝过的名茶,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这些女眷没少打听这款茶的名号,只可惜没人能够打听出来,自然也没有机会再品尝这款让她们念念不忘的好茶。

直到这些女眷先后接到来自京城的书信,女眷中有那么些聪明的才将这款茶与京城方面新出的一款出自巫源县直接用巫源命名的茶联系起来。

只是即便她们就在离巫源县几十里地的渝州,这款巫源茶却也不是她们想买便能买到的。

因为这款茶制成之后,也只要林婉的茶会上露了个脸,便被林婉出价包了圆,全部送进了震南侯府。

虽说巫源县拥有一座茶山,可是制成的明清茶数量还真不多,不过几斤罢了。

可正是这几斤茶,在林修武的运作下成了京城许多权贵求而不得的茶。

第一批茶虽说没有在市面上流传,却让巫源茶在京城有了一定的名气。

清明后采的茶在品质口感上虽说比不上明清茶,却因为有了林十一高超的制茶手段,并不比明清茶差多少,数量却多了数倍。

震南侯府名下有茶肆,长房在太平大街上也有一家出名的茶馆,在京城权贵圈也打下名声的巫源茶就这样顺顺利利地打入了京城,为巫源县的发展挣了第一桶金,叶清第一年的政绩便得了个优上。

巫源县凭野茶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严重刺激了渝州辖下其他县的发展,各县之间便有了竞争,有那么一、两个县试图模拟巫源县的发展之路,大力鼓动村民种植茶树。

叶深得到陈师爷的提醒,对辖下各县进行一次全方位的视察。

根据土地的情况进行分类指导。

对于那些水质、土质与巫源县茶山相似的乡镇,在村民自愿的前提下发展茶树种植。

对于那些水质土质并不适合种植茶树的乡镇,就算村民自愿,叶深也会因势利导,说服乡亲们种植最适合的植物。

如此一来,不但充分利用了当场有限的土地资源,也避免了恶性竞争,在叶深的通盘规划和指导下,渝州府各县之间走上了良性发展的道路。

南竹县的多种经济同时发展的道路早就有目共睹,这次更是成了各方观摩的重点。

石榴村片区虽说是南竹县的果树种植、果酒酿造基地,却也是南竹县粮食种植基地,当然也有少量地块依然种植了烟草。

石榴村片区的百姓没少被人问及原因,在所有人眼里,石榴村片区最赚钱的便是酒坊,那么就应该多种植果树,通过酒坊赚更多的钱。

如今石榴村片区的乡亲已经跳出了有吃有衣穿的贫民思路,大多都有了合理利用土地让生活更幸福的想法,对于前来观摩的官员和百姓问题回答得各不相同也各有千秋而且头头是道。

除了石榴村片区的多种经济齐头并进,也有寒山镇片区药材种植和家禽养殖共同发展,更是东林镇片区粮食和烟草交错种植,给前来观摩的官员和百姓带来了不同的冲击,也打开了他们固有的跟风思路,随后各县各乡各村开始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或大力发展种植或大力发展养殖,渝州府便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养殖专业村,种植专业村。

在渝州府蒸蒸日上的发展洪流中,当然也存在着一些因为考虑不周带来的缺陷。

有的县在选择种植养殖项目时没有考虑到种植、养殖对象的出产年限以及随后的销路问题,不久便出现了投入与产出之间的矛盾,甚至导致部分村民陷入温饱无着的困境。

偏有那么些官员总爱期上瞒下,而叶深作为知府也不可能总往下面跑,直到有那么一日,林婉坐车外出遇到有人昏倒在街头这件事才曝光出来。

没想到自己辖下还有没饭吃饿昏在街头的乡亲,叶深自是大为光火,带着知府衙门的一众官员直奔该乡亲所在村庄。

进了村看到的无不都是面黄肌瘦的张亲,叶深自是极为自责。

通过对村民的走访,又下地实在研究了一番,叶深很快发现了原委。

这个村的土质与南竹县的寒山镇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极为适合种植药材,可是这个镇的地理位置却与寒山镇有着天壤之别。

寒山镇处于深山之中,海拔较高,极适合种植川贝、天麻这类药材。

而这里却地处相对平缓的小平原地带,虽说也有山甚至土质也与寒山镇极为相似,若是药材的种类选得好,当然也能通过种植药材致福。

可是当地在挑选药材的时候就出现偏差,只看到了药材种植出来之后的价值,却疏忽了种植药材需要的地理环境,更没考虑这些药材种植成材需要的年限,于是便让那些家中本就没有什么存粮余银的百姓在这第一年便陷入了无粮饱肚无银添衣的困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