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范进的平凡生活 > 第五百一十六章 诓虎入笼

范进的平凡生活 第五百一十六章 诓虎入笼

作者:普祥真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2:35:09 来源:平板电子书

纱帽胡同张居正府门外再次张灯结彩,鞭炮噼里啪啦响个不停,鼓乐班子使出浑身解数演奏喜悦欢快的旋律,其热闹程度比之不久之前张舜卿出阁也相差无几。

张家当然不是在这么短时间内再次娶亲嫁女,不过这件喜事丝毫不比婚嫁来得逊色:张家三子张懋修在万历八年的会试中御笔亲点高中状元。

即便是在普通人家,这也是值得大肆铺张一番的大喜事,何况是在当朝宰相门庭,自然要有一番隆重庆贺。比起普通人家来,张家这个状元更有非凡意义,上一科张嗣修高中榜眼,已经进入翰林院,这科张懋修又高中状元,入翰林院是板上钉钉之事。两位公子成为储相,朝中文武大臣都有类似的想法:他们中会不会真诞生一个阁臣?

大明自立国以来父子进士的事不少,但是父子两宰相的事却是从未发生过。加上之前张居正为外朝官开路,准备在内阁里为督抚疆臣留一个名额,这就更让人怀疑,未来会不会是郎舅阁臣,一门三辅的局面。

以张居正如今的权柄加上圣眷,这样的情形完全有可能发生,一旦这样的情况发生,张家怕是要开大明文官先河,家族两代把持朝政,放眼天下无人能望其项背。

固然有无名氏在朝门贴了揭帖,“状元榜眼姓俱张,未必文星照楚邦。若是相公坚不去,六郎还作探花郎!”矛头直指张居正,把张懋修高中归于相国之力;东南才子顾宪成更是在张榜之后大骂权臣无耻;但是在一片歌功颂德之声中,这些许杂音或是落地举子的哀怨,总归是听不到的。

因招抚大员林氏之事,天子下旨加张居正为少保,岁禄增两百石,另命湖广布政司拨良田千亩为赐予张府做祭田之用。张居正身上本来就有少师、太子太傅两个荣衔,现在加上少保衔,三孤集于一身,荣宠无二圣眷优隆,满朝文武这个时候不管有多少不满,都只能埋在心里,脸上只能笑不能怒亦不敢怒。

作为当事人,张居正的心情其实并无多少波澜,那些揭帖的内容没让他觉得愤怒,同样,儿子的成就也没让他格外欢喜。倒不是说张居正对三子关心不足,只是在他看来,儿子的才学是自己教出来的,加上之前张家的运作,一甲已是囊中之物。至于具体的位次则取决于皇帝,天子肯让懋修中状元,是念着君臣师生情分,也是帝王心术,并不会让他有欣喜或是激动的感觉。

万历这样安排的原因张居正自然能够明白,无非是给自己招谤,让天下文士提起他这个宰相先要口诛笔伐一番再说。毕竟皇帝是自己的学生,他的盘算自己又如何看不出来?

看出来不代表就要怕,自己本来就没想过要做伊、霍、周公,否则两年前为皇帝代书罪己诏时,李太后可是有过告太庙废天子的气话。自己若是顺水推舟,事情也未必推动不下去。只是他张居正乃是大明忠臣,一生只为朱家宰辅,既然如此,人心对他而言,也就不那么重要。

有人骂自己是很正常的事,从决定实施新法那一天,便注定走上一条世人皆谤举目皆敌之路,如果对名声人心看得重,事情便做不成。那些人不管怎么对自己不满,也不敢违抗自己的命令,无法阻碍新法的推行这就足够了。

何况有了范进献策,第一批书院已经开始投入运转,几百个候补官员、学子在里面接受培训,等到学业完成便可以进入地方,去推动新法。在他们之后,会有越来越多的读书人在书院里学习,到下面执行自己的命令。这些部下才是自己的宝贵财富,那些背后说说怪话,或是批评自己主张的异见者,不过跳梁小丑,又能对自己造成什么妨害?

如今的张居正于人生以及仕途都可以算作达到巅峰状态,也不曾想过攫取更多的权柄或是更高地位,两个儿子为翰林,两个儿子得荫世袭锦衣又有了范进这个女婿,后顾之忧尽去,已经到了无欲无求得地步。惟一要做的就是建功立业,延续朱家天下,保证大明朝江山稳固,顺带也要永远姓朱。

无欲则刚。正因为现在的他没了自身利益的诉求,心态上反倒格外超然,当在书房接见张四维时,后者的心中亦是微微一动。本以为穷奢极欲不加节制的生活,外加繁重的工作必然令张居正神倦体弱,精神萎靡,最多靠药物支撑维持一股虚火。可是现在看来,他的精神气色比起几年之前更盛几分,着实古怪。

两人落座之后,张四维寒暄几句,便转入今天的正题。

“元翁,惟时(张懋修字)已经有了着落,退思的位置却还未定,自从成亲到现在时间也不短了,怎么也该有个安置,不知元翁心中是怎么个打算。”

张居正一笑,“怎么?凤磐这是替自己的门生来打抱不平了?你这座师倒也是够格,知道护着自己的学生,我这还不着急你倒是先急起来。”

张四维也一笑,“为国举贤也是人臣的本分,退思确有大才理当重用,迟迟不安置万一陛下或是太后闻起来,只怕是不大好。何况又有师徒名分在,我这做老师的不替学生谋划出路,又怎么对得起门生贴子?”

“凤磐看来对于退思很是满意,居然主动上门来为他问前程,想必是有了好去处?你且说说你的打算,想把他安排到何处?”

“实不相瞒,丁丑那一科的举子里,小弟最看好的就是退思,当初还曾动过念头,把他招为东床,最后只做了冰人心里还着实有些委屈。退思有大才,圣眷又重,实在不该耽误了。小弟也知道,退思留在相府,能为元翁分忧效力。可是子孙总归是要长大的,现在不积累些功勋,他日要想提拔就不容易。退思本可入翰林院为编修,只是为了护送忠良骨骸还乡,坏了自己的前程,若是对他没有个妥善安置,既对不起他也委屈了贤侄女。所以小弟这里有个念头,给退思放到一个易得功劳得地方打磨几年,到时候升转便容易,他日大用亦无人可以说三道四。”

张居正道:“易于得功?外官得功最易莫过于九边军功,凤磐是想保退思到九边去?他不曾历过军务,这差事怕是做不来。”

“纵然做得来也不能让退思去受鞍马之苦,侄女若是发了恼,小弟的胡须少不得遭殃。”张四维打个哈哈,又道:“元翁是知道的,前些时北虏在陕西那边闹得格外凶,西北数镇一日三警,闹得人仰马翻,只当是俺答又起了什么心思,想要跟咱们开兵,后来才知道原来是俺答暴卒,下面的子孙不安分闹事,并不为大患。但这也看出来边塞上太平了这许多年,将士有些怠惰,官长亦不用心,才被虏骑袭扰不能治。朝廷应该安排个得力的人……去巡一巡边。”

张四维偷眼看了一眼张居正,发现这位同榜在认真倾听,并没露出不满的神态才继续说道:

“退思在上元时是正六品衔准以从五品体统行事,按说放到边上应该是四五品前程才算得当,但是那样一来就只能寄衔于行省,反倒是屈才。依小弟之见,不如保退思以御史衔授巡按,巡视宣大整顿边军,不知元翁意下如何。”

范进现在虽然没有实际授予职位,但是官职还在,也就是说依旧享受从五品待遇,每月照样领俸禄。从这个方面看,把他降到七品御史似乎是受了委屈。可是大明的官职不是那么个算法,都察院一百多个御史能被派到巡按九边,都要算是祖坟冒青烟,打破头也未必争得到这个机会。

范进作为一个亲民官,如果不是有张居正女婿这个身份,硬要进都察院不是不行,要抢巡按九边的活就得做好被言官们围殴的准备。至于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张四维刚才说的那句话:国朝眼下得功之易,莫过于九边军功,换句话说,眼下的九边是明朝最方便快捷的经验点,在那刷经验升级太容易了。

后世提起大明这个阶段,往往喜欢说重文轻武,这种说法不能说错误,但也不准确。作为一个正常的高度集权大一统王朝,文官地位高过武官是发展的必然。这说到底就是个管理方法问题,武将掌握兵权就必须受文官控制,尤其是在京营变成门面部队,军队数量只存在于纸面没有实际意义的前提下,九边聚集了大明军队精华,如果完全由武官统帅,五代之祸就在眼前。

文官控制武臣,才能保证大明王朝永远姓朱,保证皇帝哪怕是无用之辈,也可以高枕无忧不用担心被手握重兵的大臣取代。嘉靖年间三边总制曾铣手握二十万边军兵权,二三锦衣持圣旨一道就能把他夺权逮捕,押入京师斩首。这种制度保证了皇权的绝对安全,所以是必然之事,谈不到轻重。

事实上明朝对于军功看得很重,同样是嘉靖朝名将马芳,其出身不过是普通农家子,八岁被掳到草原上当牧奴,曾经救过明朝大敌俺答汗的性命。后叛蒙归汉,在大同总兵麾下做亲兵,几十年间就生生从一个无名小卒做到了一品左都督,足以证明朝廷对于军功武臣的重视。至于说一品武臣地位不如阁老,这是非常正常之事,反过来才是不正常。毕竟阁臣就那几个,一品武臣有很多,如果一品武官位在阁臣之上,那皇帝何以乾纲独断威福由己?

放下固执与偏见就能发现,对明朝而言,军功是个最容易获得功劳的方式,提升也最快。不止针对武将,文臣也是一样道理。当年胡宗宪以七品巡按起家,一路做到督抚疆臣,就是靠着军功快速提拔。九边虽然环境艰苦,但是提升也快,对于想要获取地位的文臣来说,是个极好的建功立业场所。

尤其眼下大明的军事实力凌驾于周边部落、土司之上,做巡按的又不需要亲自临阵操戈,只要运气不是太差,不愁没有功劳可得。而且军功提拔不受普通官员提拔考绩限制,别看是七品起步,只要运气好,打几个大胜仗,立刻就能连升几级。

再者张居正改变内阁规则,下面的人自然就认为是给自己女婿留的后门。想要做督抚疆臣必须有下面带兵经验,否则没法任命。张四维这个建议,也是为范进积累经验,算得上用心良苦。

至于说胜负问题,这个压根不用担心。张四维给范进安排的是西北不是辽东,面对的不是察哈尔部而是土默特部,这个安排就是为了范进的安全考虑。图门汗因为没得到封号也不准与大明贸易,还会兴兵入寇,直到遇到戚继光被闷头暴捶之后才安分了许多。土默特部自从俺答封贡之后,与大明长期保持贸易关系,想要的物资能通过商业交易获得,已经不大组织大规模进攻,也就是一些难以生存的小部落会入侵明朝领土。边军再怎么样,对付这种零散武装还是没有问题,不存在危险。

再者如今俺答已死,土默特部人心不安,大明不趁机攻伐土默特都算得上厚道,他们哪还可能纠集大兵来犯。是以宣大方面虽然有紧急军报送入,在阁臣看来,这都是边军虚报情况邀功请赏或是想要开边衅的手段,压根没往心里去。反倒是可以用这些奏报做个文章,把局势说的危急一点,范进到那之后再如实回奏,先就是一个戡乱大功到手。这种功劳等于白送,若非自己人自然不会保举。

张居正听着张四维的建议点头道:

“凤磐为退思的前程也算是煞费苦心了,今晚不要走留下来吃饭,我让退思好好敬你几杯酒,谢过恩师。他的前程我其实也没考虑好,如今看来还是凤磐为他想得多。人到了山西,就到了你的家乡,你这个恩师还是要多关照他,让他别闹笑话。凤磐也是懂军务的,酒席上好好考考他,若是他不是这方面的材料,就不要让他去丢人现眼了。”

“这绝对不会。退思是大才,且不是去打仗只是做巡按,料来无妨。不过说到军务,小弟也是外行人,好在确庵在府上,他是知兵的,酒席上让他考考退思就是了。不过依我看,退思的本事足以胜任!除了保退思的前程,小弟还打算为退思请一面王命旗牌以壮行色,元翁的门婿,不能失了体统威风,该讲的排场总是要讲。宣、大那些骄兵悍将桀骜不驯,一般人管不住他们,退思到地方把王命旗牌一亮,看他们谁敢不听节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