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明小昏君 > 第232章 开始革新

大明小昏君 第232章 开始革新

作者:狼五叔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2:35: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阮大铖荣升内阁首铺,设宴庆贺,宋献策说的当然是道贺的话,不过,阮大铖却品出了另一种不同的味道,让他心里瞬间不平静了。

东林党完蛋了,朝堂之上,江南派一枝独秀,但树大招风,他可不想最后也落得个象东林党一样的悲惨下场啊,任何一个皇帝,最忌惮的就是大臣结党营私,当今天的天子虽然还年少,但可是精明得紧,而且杀伐果决,手段狠辣,比历代的帝王厉害多了,他该怎么办?

朱健懒得费神去猜阮大铖怎么想,他已让宋献策放话出去,如果阮大铖聪明,应该知道怎么做,否则就等着挨刀吧,经过这一次大清洗,东林党在朝堂上的势力已被铲除精光,各重要部门都有他的人,推行新政再无阻碍,等忙完手里零碎的活儿,得好好琢磨一下了。

复社是东林党的分支,影响力太低,目前还没成气候,但他不敢有半点马虎,依然让锦衣卫重点关注,据锦衣卫密报,东林党完蛋后,仍有不少东林党的死忠改投复社,让复社的力量一下壮大不少呢。

这些是以后的事,他现在还得分神处理抄家后的善后事,清点爆满的小金库,把古玩字画珠宝什么的古董拿出去变卖,换成现银,还不能一下卖得太多,物以稀为贵嘛,一下卖得太多会掉价了,只能一点点的卖,有点啰嗦,这事就交给红爷吕键铜还处理了。

这次大抄家,钱粮房产田地都如数充入国库,朱健动不了入库的银子和粮食等东东,但房产和田地却可以动,抄没的四进大豪宅就有近五十幢,二三进的大宅也有三十来幢,他暂时还没想好怎么处理这些房子,京师地贵房贵,这么放着也浪费,他打算租出去大半,收点租金也好,能赚一分算一分,只留几套空宅备用。

处理那些田地和田庄内的庄户才是最头痛的事,那些庄户是因逃荒或躲避战火等原因举家迁移的流民,为了生存,不得不卖身给那些地主老财、士绅豪强,成了他们的私有财产和赚钱的工具,这些庄户没有在官府造册登记,算是黑人黑户,也正因为这样,大量的土地掌控在士大夫阶层和地主老财手里,同时造成了帝国大量的人口流失。

朱清清楚里边的门道,所以,以后即便封赏有功将士,也尽量不封赏土地,还要下旨严查土地买卖,防止被地主老财大量吞并土地,他要把土地还给老百姓,让他们有田种,有饭吃,解决了他们的温饱,任李自成、张献忠之流怎么忽悠,也不会跟着去闹事。

他拿出一小部份土地分给百姓,只是分给那些已经在京师造册登记入户的流民,既安抚百姓,也能混个好名声,剩下的田地充为官田和军田,官田和军田只是打个幌子而已,实际上全由他支配。

清查出来的无户籍流民有五千多户,三万多人,他暂时没想把这些人都白白的释放出去,先让他们在田庄住着,负责耕种三年的官田和军田,管吃管住,并给予少量的工钱,既安抚了他们,也安置了他们,让他们有活干,有饭吃,免得他们又变成四处流浪的流民,被李自成、张献忠等人利用。

为了激发这些百姓的积极性,相关的奖励还是有的,比如每户负责耕种多少亩粮食,产量排前十的奖励银子、肉类等东东,满三年后入籍,分给一定数量的田地,成为一名光荣的自由农民,连续二年都排最后二十名的,延长一年入籍,有偷懒消极怠工或偷盗破坏等行为的,直接发配边远的蛮荒或苦寒之地。

三万多百姓初时还担心害怕,惴惴不安的等着未知的命运,当消息公布后,无不激动得泪流满面,欢呼雀跃,高呼皇上万岁。

安置好这些黑户百姓后,朱健的目光重新回到朝堂上,所有的绊脚石都被清除掉了,他可以放心大胆的推行新政了,不过,革新的步子也不敢迈得太大,太大了会扯着蛋,后果严重。

革新的第一刀就砍在教育和科举制度上,象诗词什么的不再进入考试的科目内容,归入副科,想学就学,当是陶冶情操什么的,当然了,吟得一手好诗,作得一手好词,精通琴棋书画这些技艺,撩妹的时候可是大大加分哦。

这些都是国之瑰宝,理应设立专业科目,发扬光大的,但朱健现在真的管不了那么多的,先把百姓的温饱问题给解决了才是正事,这些东东只能放下,等到大明中兴之后再考虑了。

教学制度,就山寨现代的来搞吧,分小学、中学、高中、大学四级,研究生,这个暂时还是算了,人才太缺,以后再搞,教学内容暂定数学、语文、物理、化学、地理、历史为主科,高中之后分专业科,增加农业、工业、外语等专科,可选修其中的几门,大学也一样,术业有专攻嘛,学得太多,搞得杂而不精,那才坑人呢。

朱健之所以设外语专业,当然有他的想法,世界这么大,不走出去看看,怎么对得起这一次的穿越?成吉思汗这么牛笔,得向前辈虚心学习,人不能太好高骛远,得先给自已定个小目标,把大明的版图扩大个小半倍一倍。

新学教材的编撰在短时间内是弄不出来的,估计得花个一年多两年左右的时间,但这革新之风必须先放出去,让人有个心理上的准备,唯一的硬性条件就是屏弃文绉绉的古言,全部使用让人通俗易懂的直白文字,等到《大明词典》编修完成,上市销售之后,老百姓也能读书识字,上学读书不再是读书人的专利了。

要改革的东东实在太多了,朱健只能先挑主要的来革新,这个提议在朝堂上引发了三天的争论,添加并修改了其中的一些细节,最后内阁通过,算阮大铖还聪明,没有象东林党那般拼命的反对,动不动就死谏,逼天子妥协。

在世人还没来得及消化教育科举大革新的重磅消息时,朱健革新的第二刀是砍向国防军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