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青春校园 > 山海千秋 > 第一章 病入膏肓

山海千秋 第一章 病入膏肓

作者:五月时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11 01:02:00 来源:平板电子书

十一月初,立冬。

此时的季节对星陨来说,已经算是严寒刺骨了,而这仅仅只是漫长冬季的开端而已。

秋风萧瑟,落叶飘零,寒风刺骨,让人不禁打起寒颤。天空阴沉灰暗,仿佛被一层厚重的乌云所笼罩,片片鹅毛般大小的雪花缓缓飘落,使得整个世界都显得格外压抑和沉闷。

街道上的厚雪,已经被扫雪的官兵扫到一些大院的墙边约莫半尺高,还有小巷中一些犄角旮旯处。不过唯独空出院子大门前的阶梯。若是家门出现有雪,那家这家人,定是被仇恨上了,因为记恨的那家人又不敢明说,便扫一摊雪在别家的大门口,人家看了也只觉扫兴。若是出现在一些达官贵族家,不理会也就罢,若是人家一个心情不好,介意上了,找出来便是杀头也不是没有可能。

“风打戥秤,雨打升斗。雨打升斗。灾年又打仗咯,粮食都没长齐,军粮没找落。征税,征税,苦百姓哟;征兵,征兵,合家散。”琼京城中的街道上,一老人边敲着铜锣,边喝道,尽显苍凉。也不管什么天子脚下,只是无助诉苦罢了。

正所谓“十一月初一晴,单衣过深冬‌。”意思是如果十一月初一是晴天,那么当年冬天会比较暖和,可以穿单衣过冬。可若是“立冬寒衣前,必定是灾年‌。”呢,意思就是如果立冬时还没有准备好寒衣,那么这一年可能会遭遇灾害、饥荒……定是一片名不聊生的景象。

街道的转角,是一家两层楼高的酒楼,装饰豪华,在内喝酒聚餐者非富即贵。二楼的大窗上是一位约莫十六七岁的少年,他一手趴窗,一手托着下巴,身穿一身白色长袍,文质彬彬的,可他的脸色并不怎么好看,“文悬,你看那老头好生可恶。圣上举兵打仗,为的是开疆拓土,建功立业,壮我大周之威风。可他却在此埋怨,真是不可理喻呀。”这青年指的正是下方敲着铜锣的老人。

此人名为陆绍泽,乃是京城赫赫有名的陆国公府的长房嫡长子。他自幼聪慧过人,勤奋好学,饱读诗书,才华横溢。今年的科举考试更是大放异彩,一举夺得探花之名,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人物。

而被他称之为“文悬”的那位,则是顾国公府上的次子。不过与一般情况不同的是,这位顾二公子虽排行老二,但却是实打实的嫡出之子。其天赋异禀,不仅文章锦绣、才思敏捷,更是在今年的科考中力压群雄,勇夺状元桂冠,一时之间风头无两。

然而令人惊叹不已的是,这顾家本是以武道闻名于世,掌控着大周王朝相当一部分的兵权。顾文悬出生于这样一个世家大族,却能在文学领域取得如此卓越成就,当真称得上是文武双全,世间罕见。而且就在当下,他的兄长正跟随大周的将领们挥师南下,直驱洛国,欲在战场上建立不世功勋。可以想象,待到他的兄长凯旋归来之时,顾家必将如日中天,荣耀满门。

那顾文悬抿了口茶,笑了笑,也不知是同样在笑话老人的行为,还是在取笑陆绍泽的目中无人,“战争对于我们这种世阀大家来说,战争自然是没什么;可对于那些平民百姓,可就是一场灾难。”顾文悬晃着杯中茶水,然后一饮而尽,陆绍泽则是来了兴趣转过头来,拉开长木凳,一屁股坐了上去问道:“哟,此话怎讲?”顾文悬继续解释道:“你出身文臣大家,自然不知道打仗的意义。打仗要有兵,兵从哪来?”

陆绍泽不假思索,一拍桌子便答道:“当然是征兵啊!这不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嘛?”

顾文悬拿起茶壶给自己倒了杯茶水,轻笑一声道:“没错,是征兵,可征的兵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民兵’。也就是从百姓家里征兵。”

听到这里,陆绍泽就不乐意了:“为什么是百姓家里征兵,我们世阀豪门又不是没人,怎么能够说兵都是从百姓那征来的?”

顾文悬则是失声大笑了起来,“这个问题问的好,答案就是‘贪生怕死’!贵人们最怕死,能拿钱解决的事情绝不拼命,更何况是残酷的战场呢?”顾文悬将杯中茶一饮而尽,然后拿起座子上的一把扇子,轻轻一甩,扇子就张开了,他来到方才陆绍泽所在的窗户,继续道:“贵人们不仅贪生怕死!粮食也要靠百姓提供,你读书多,也知道百姓种田的辛苦,若来年是灾年,收成必定会差。如今征兵又征掉了百姓家的年轻男丁,种田更是辛苦。”顾文悬收起折扇,目光盯着陆绍泽,盯得他有些心虚起来,对那敲锣老人也生起了同情。

啪嗒的马蹄声从远而近,速度极快,在大街上飞驰,大有一种撞死人不偿命的意思,可街上的百姓却也不敢说什么,只因马上之人腰间所挂的是巡捕司的令牌。听到这飞驰的马蹄声,陆绍泽从座位上窜了起来,跑到窗前向下看去,“是何人啊!?竟敢在京城中驰马?”虽然陆绍泽出身名门,对一些事情有些偏见,但也是正义凛然之辈,对那些富家公子哥的行为更是嗤之以鼻。而顾文悬也是如此,听到那马蹄声离近,也是皱着眉望了下去。

“吁……”与“哎哟”两个声音齐齐传出,原来是那巡捕司在即将撞到敲锣老人的时候突然刹住,将老人吓得倒在地上,那铜锣也从手上脱落,掉落在地上。

这动静,瞬间引来了许多百姓的驻足。楼上的两人眉头则是皱的更紧了,因为巡捕司身旁还跟着一位骑马少年,脸上带着嚣张的嘴脸,他是马家公子马若恒,行的都是些欺男霸女,仗势欺人的事。如今,却寻上了敲锣老人的麻烦。

……

“萧卫尉,就是这老头,说什么‘圣上打仗就是在灭国’的谣言,定是有造反之意,正舞动民心,想要忤逆朝廷,速速将此人拿下!”马若恒大声吼道。

眼看敲锣老人就要被抓,陆绍泽连忙问道:“那老爷爷好似要被抓了,我们是不是该下去帮帮他,其实我眼看他不惯了。”说着陆绍泽就撸起袖子,一副就要干架的样子,可身边却没传来回答。陆绍泽转头一看,顾文悬已然扇着扇子在楼梯处向下走去。“哎!你等等我呀!喂!”陆绍泽连忙跟了上去。

那名萧卫尉骑马上前,居高临下的俯视着敲锣老人道:“就你传播谣言,妄想造反?你这把老骨头,不回家享受下半辈子,跑来造反。抓起来!”说着就招呼身后的两名捕快,势要将老人绑回去。

就在这时,一个气喘吁吁的声音传来,“等…等等,给本公子住手!”陆绍泽一手扶膝,一手指着萧卫尉。这时几人都闻声看来,马若恒骑马上前,不屑道:“哦?这位是哪家公子?有何指教?”看到他们停手,陆绍泽指着萧卫尉的手才放在额头上擦了擦汗珠。

顾文悬也跟了上来,合起扇子敲了敲陆绍泽的背,嘲笑道:“你这体力不行啊,这才跑了几步路,就不行了。”

马若恒见眼前两人无视自己,也是非常恼怒,怒喝道:“喂!你们两个臭小子,有没有听到本公子问你们话了,我问你们是谁,再不回答本公子的话,行不行我剁了你的手指。”陆绍泽对他的无礼行为让他感到很是恼怒,右手从萧卫尉的腰间抽出一把刀指着陆绍泽。

“你敢!”陆绍泽怒喝,说着便从袖中抽出一块红木令牌,上边是一块玉石刻的“陆”字,他整理了一下衣服,将令牌高高举起,说道:“汝今日动我一根手指,我让你家道中落!”

看到陆绍泽手中令牌,马若恒顿了顿,手中的刀脱落在地。他丝毫不敢懈怠,快步下马,跪在陆绍泽面前,恭敬道:“原来是陆国公的公子爷,是我有眼不识泰山,没看出您的风姿……”总之拍马屁的话说尽后,又道:“我们马家在您眼里不过那丁点大的蚂蚁,抬脚可灭,还请公子高台贵手,放小的一马。”说着又磕了三个响头。

可陆绍泽和顾文悬没有搭理他,惹得马若恒咬牙切齿,绕过他后挡在了两名捕快前,顾文悬仍是没有说话,还是交给陆绍泽发挥,他道:“这位老爷爷只是申冤,什么造反,只不过是那马什么恒的一面之词,这位卫尉大人就要不问清楚缘由就随意抓人,巡捕司就是这样办事的?”

那位萧卫尉没有下马,虽然这种行为确有不当,但连国公都不放在眼里的巡捕司,怎会给国公公子好脸色,“本卫尉只不过赶时间,等着将他带回去再慢慢盘问他罢了,你这小屁孩瞎参活些什么?”萧卫尉不屑道。

知道陆绍泽就要被打败后,顾文悬方才上来帮忙,他不缓不慢的道:“带回去?证据就是此地的行人,带回去您能问出什么?问得不和心意,就斩了?”说完,围着的群众也附和着。“还有,你们巡捕司连着那些权贵做的那些伤天害理之事,真当我们不知道,平时不碰着也就罢了,今日见着了,不说个两句,那些被冤枉的老百姓找谁申冤去?”

萧卫尉怒道:“吵什么!都吵什么!”说着,又指着顾文悬有些心虚道:“你又是哪家的小娃娃!?我怎么审,跟你有何关系,那老头无罪我自然会放了他,什么不和心意,满嘴胡言!”

“鄙人姓顾,名文悬,字子崖。”顾文悬继续扇着扇子,仍不紧不慢道:“该不该定罪,就由此地群众定夺如何呢?萧…卫尉。”顾文悬微笑的看着他。陆绍泽这时也附和道:“是啊!你仅凭那马什么的一面之词,就定这位老爷爷的罪,未免太唐突了?”

“是啊……”群众们也附和着,都觉得顾文悬说的有理。

最后,萧卫尉冷哼一声,知道失了脸面,案也不审了拿起刀就骑马离去。

那敲锣老人,将铜锣拿起,对着两位公子鞠了一躬表示感谢,他说道:“感谢两位状元郎的救命之恩。”说着他又叹了口气道:“我儿子上了战场,家里的老伴还等着我,若是今日被抓了去,我都不知该怎么办了。哦对了你们可以叫我窑老头,若是以后需要我的地方,我定义不容辞的。”

顾文悬连忙扶起窑老头,然后从袖子中拿出一袋银子道:“窑爷爷,这里边有五十两银子,虽不多,但应该能帮助到你们家。”

窑老头还想推辞一下,但被顾文悬拒绝了。

窑老头离开后,两人也没有把窑老头的“需要他的地方,他定义不容辞”放在心上。

……

大雪纷纷扬扬地下着,天地间一片洁白。群山被雪覆盖,像是披上了一层厚厚的银装;江水也被冻成了冰,平滑如镜。整个世界仿佛都进入了冬眠,万籁俱寂,只有雪花飘落的声音。

而一条万人长龙打破了这片荒芜雪地的寂静。铠甲的摩擦声,和士卒沉重的呼吸声,由远而近,穿过高山河流。靠近些看,士卒的盔甲上已然布满了细小的冰锥,但又经摩擦垂直的扎向地面,头盔上那染得鲜红的鹅毛随着寒风舞动着,这正是大周最为精锐之师——红羽军。

呲啦一声,已是冰面的河流,终于撑不住出现了如蛛网般的裂痕。“啊!”的一声,从中传出,紧接着是扑通一声,随后就是不断的拍水声。

冰面碎裂,导致一名年轻士卒落水了,可他的尖叫,却没有换来任何一位士卒的回头,大家仍是像没有灵魂的机器一般向前走着。

这时,一位已过不惑的老汉伸出了冻得红肿的手,拉住了正在扑腾的年轻士卒,那士卒也不怠慢,连忙着力爬了上来,抱手感激道了声谢,那老汉只是摆摆手,看着前方的一座高山道:“小心些,下次可不一定有人会救你了。”

这不是假话,在这艰难的行军途中有些伤亡也是在正常不过的了。

……

这时一位身材健壮,腰间有一把配刀,手拉着马的将领快步来到领头的一位身穿银狮甲,拉着一匹头带金甲的马,的将领旁。他先是扣住栓马绳,拱手道:“周将军,今日已是第四天了,距离圣上给的目标时间还有两天,您看将士们冻得死的死了,伤的也伤了,这还有多远的距离啊?”

说话的是红羽军副将顾子悬,是顾文悬的哥哥,而被他称为将军的是红羽军将领周凯。

周凯手抚摸在满是冰渣子的胡须上,向下一抹冰渣子被尽数抹掉,他看了看被磨破的手掌,抬头看着前方那座高耸的山,又回头看了眼身后那长如同巨龙般的军队,无奈道:“琼京城距离海口已经是最近的城市了,圣上给的这个计划倒也算合理。”周凯叹了口气,斟酌一番后开口道:“穿过这座山便是海口,珂统和郑怀你们两个跟着我,先上山,到山腰处扎营。子悬,你跟下面说,我们先行他们慢慢跟上即可,但务必要在天黑前到山腰营地。”

三名将领不敢迟疑连忙领命。

周凯三人牵着马,加快了步伐向大山方向走去。

……

清治七年,大周国皇帝周文王自星陨中域北下起义,于次年二月占领后武国国都燕城,宣布了大武的彻底灭亡。次年五月,占领西南部大部分地区;次年九月彻底占领星陨大陆东北西三部地区,在十一月份时,周文王率兵攻入琼京城,覆灭赵国,定鼎琼京。自此大周版图覆盖整片星陨。完成了星陨大陆的统一,继大武帝国分裂后的一次大统一。

清治,洛国清治帝洛清寻的年号。

话说啊,这周文王统一了星陨后,却并没有定都在原本星陨繁华地带的燕城,而是将都城迁到了偏南地区原赵国都城的琼京城,这里刚经历战乱,经济恢复需要大量时间,很多朝官都疑惑文王为何迁都于此。

周文王并未理会那些官员的意见,执意迁都,而周文王的野心并不止于星陨大陆,企图侵占东域神洲,而洛国正是建立于东域神洲。

因星陨大陆是一片四面临海的大陆,而东域神洲东北是漠洲,漠洲又与其他三个大陆接壤,环环相扣,围绕成一个圆,被称为九洲,而九洲中是一片海,海中有座岛,名湖中岛。

可以说东域神洲与其他大洲接壤,周文王的目的是占领整个九洲,成为九洲共主。

清治九年底,周文王派大将周凯,率二十万大军,浩浩荡荡的离开了琼京城。南下洛国,于清治九年十二月抵达东域神洲海岸,在庆门关与洛国展开交战。得知战况,洛国皇室立即调动了漠北和秦川两地的兵力,支援庆门关。不过两地距离较远,而且年末的天气寒冷,常有大雪,行军的路途异常的艰难。幸亏庆门关的地形易守难攻,勉强能与大周的红羽军打个难舍难分。

------

东域神洲,天圣山。

天圣山,位于东域神洲,洛国境内,但并不属于洛国。天圣山属于一个修仙门派,隶属整个九洲,九洲上共有八座圣地,而天圣山就是其一,其他八个分别是漠洲的断瑶圣山、天星大陆的魔陨神山、万崖大陆的千佛寺、冰土的寒冰宗、星陨大陆的鬼神教、火洲的火焰山、诞神洲的神明堂和东域神洲的天圣山。

每一座圣地,都有一天道境强者镇守,最强者便是天圣山天道第八境的道源法师。

八大圣地,以天圣山为首,因为天圣山以前曾出过一位神道巅峰强者,如今又有一位圣人坐镇。

……

天圣山分为九峰,主峰的山顶是一处院子,院中有一棵大枣树,一口深井,入门的右边是一处寺庙,长长的藤蔓,顺着大红柱子缠绕而上,爬满了整片屋顶,门上是一块牌匾,写着“静源”两个字样,只有左上角还被挂着,剩下部分摇摇欲坠,寺庙外的一些角落布满了蜘蛛网和随处可见的灰尘,似是许久没有打理了。

吱吖一声,厚重的木门从外向内轻轻推开,阳光透着缝隙照射在庙宇的地面上,木门推动带动的气流,吹动着地面上那厚厚的灰尘随风飘扬。在庙宇的正中央,是一位老人,他身穿有些发黄的袈裟,盘坐于蒲团之上,手中的佛珠不停的盘动。佛庙的正中央,是一尊袒胸露乳的大佛。

推动木门的是一位长相俊美,温文儒雅,浑身透露着书香气息的一名少年,他看着盘坐在那的袈裟老人,躬身道:“于师叔,您已经在此地等待了十五载,那孩子如今也已长大成人,何不……”他的话还未说完,只听啪的一声,连接佛珠的绳子应声而断,数粒佛珠跌落地面。

老人猛的睁开了眼,眼神中有些不敢置信,心中想不明白怎么会这样?“阿弥陀佛,还请佛祖宽恕此子,这对他对整个九州太不公平了,若是此子死去,人族...将不复存在。”他用手支撑着地面缓缓站起,用袈裟擦去手中灰尘,双手合十,对着眼前的大佛深深的鞠了一躬。

那袈裟老人在行完礼后,走到那少年身旁,见袈裟老人过来,那少年的头低的更低了,他丝毫不敢与眼前老人对视,还以为是自己打扰到了他,袈裟老人用手背狠狠的打在了少年的背上:“年纪轻轻就驼背,可不是什么好事啊!”

袈裟老人走到角落,拿起角落的一把扫帚,开始打扫地面,那少年这才敢抬起头来,看到袈裟老人在打扫,于是就跟在他的身旁,他问道:“那个孩子究竟有着什么秘密,能让您荒废修行,等待十五年呢?”袈裟老人没有答话,自顾自的扫着地,扫了一会儿见少年还跟着,感觉腰有点酸,又看了眼少年,这不就是白给的劳动力吗?于是就将扫帚丢给了他。

那少年看了看手中的扫把,又看了看眼前的袈裟老人,实在没想懂这位圣人要干嘛,他一脸疑惑的看着袈裟老人,袈裟老人见他一副没脑子的样子,手关节狠狠的敲在了少年的脑袋:“你是不是读了十多年的书,连扫地都不会了吧?”看到少年还愣在那里,气不打一处来骂骂咧咧道:“没想到你以前笨就算了,读了十多年书,连扫地都不会了吗?”他双手一拍大腿,双手一摊,早已没了先前佛门的样子,“你还愣着,快点扫啊!”

那少年愣了两下,这才反应过来哦哦的应了两声,然后拿着扫把一下又一下的扫着,而袈裟老人,拿起抹布来到那大佛前。擦拭着供桌上的灰尘,拿起上方的一个苹果,放在衣服上擦了两下,吧唧的咬了一大口,回头一看,四目相对,少年有点呆,心想怪不得这老头每次送来的饭菜都不吃,合着在这吃贡品呢。

袈裟老人也有点呆,之前习惯了就没有在意太多,结果这次被抓的正着,不过他脑袋转的还是挺快的,又拿起了供桌上的一个苹果,放在衣服上同样擦拭了一下,将苹果向少年伸了过去,然后接着又咬了一口自己的苹果,问道:“你吃吗?嗯,这苹果挺甜的,试试?”

少年白了他一眼,他想袈裟老人完全不至于这样,凭他的实力,直接将自己杀人灭口都可以,他只能弱弱的答应自己会守口如瓶,袈裟老人这才善罢甘休,继续擦拭着供桌,而少年不干了,他继续问着同样的问题:“于师叔,那少年到底有什么秘密啊?您这下能给我说说了吧?”少年手拿着扫把,直直的盯着眼前的袈裟老人。

那袈裟老人说道:“十五面前,万法耀空的景象你也看到了吧。”袈裟老人看着庙外那湛蓝的天空,回忆着当年那震撼九州的一幕,万法耀空,神体再现,数万道金色大字自上垂下,每一道金色的符文都含有强大的灵韵,许多的修仙者受益极大,而九州的几位天道强者也是在这次的天降造化下突破的,“九州之人,只知道这只是一次天道反补,天降的造化,而只是有些岁数的人都知道,这只是灾难来临前的赠礼,天上那些神仙们,可是把我们当玩具呢。”

他边擦拭着大佛的身体,继续道:“而在那场大造化下诞生的婴儿,其中一个就是传说中的...四象天法体,万古法体重现,山海关里的那些畜生,恐怕也要按耐不住了,要知道这四相天法体,可是他们死也想要灭掉的克星。而那孩子,正是我寻找了数十年,方才找到并确认他就是四相天法体的拥有者。”

------

此刻的弘阳城,黑夜里正下着茫茫白雪,一辆轿子,行走在官道上,除了几位抬轿人外,两边还有一支军队奔跑着跟着那辆轿子。不久,轿子停在了一处院落前,一位身穿红衣的中年男子缓缓从轿子上下来,身后跟着一位抱着竹篓的青衣少女跟在身后。

红衣上,隐隐的刻着金色的龙纹,一眼看去不是大家富贵,就是皇室之人,但在古代,不是什么人都敢在衣服上刻龙。那位中年男子叩响了院门,身后那位青衣少女手中拿着一个竹篓紧跟在身后。

不久,一名身穿红衣宫女将院门打开,对着中年男人行了个万福礼,恭敬的说道:“见过陛下。”那中年男人摆了摆手,那名宫女侧过身,让出路来,中年男子迈着大步走进院中。

房中,是一位头戴金箍,身穿白色的中衣半躺在床头,半盖着厚重棉被的一位青年,虽然病魔缠身,脸色苍白,但那一副出众的容颜无法掩盖,那是一副有着出尘气质的脸,手中书一页又一页的翻着。少年名洛碎元,洛国太子,清治帝长子。身上的病呢,也不知为何,自从他与寒家的小丫头定了亲,便中了这寒毒,本并不大碍,国师洛坤为其抓了些药材,用药物便可压制下去,可治标不治本。

在八年前的庙会,不知为何,他的病情明明压制的很好,可却突然加深,晕倒在地。被护卫送回来的时候已是半死不活,洛坤也不知使了什么法,这才将洛碎元从鬼门关中拉了出来。后来,洛坤为他抓的药只能延长活命的时间。

沉重的脚步声传入房间,正在房中看书的洛碎元,神情微微一震,他知道是谁来了,只有那位朝务繁忙的父亲,才会每次选在这么晚的时间来找他,而他的父亲正是洛国当今的皇帝,清治帝洛清寻。

门吱呀一声被重重推开,屋子内的陈设很是简朴,入门是一座软榻,左边屏风后是床,右边是书桌书架等。

只见洛清寻大步踏入房内,他的身后跟着的是那位青衣女子,洛清寻的神色凝重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温柔,他缓步走到床边,半蹲下来,目光落在儿子洛碎元那苍白无力的脸上,原本想要将大周南下的消息告诉洛碎元的话,又硬生生的憋回了肚子里:“元儿,最近可好些了吗?”洛碎元闻言,手中的书轻轻的放在了一侧的被褥上,转过头艰难的挤出一个笑容,双手紧紧握住洛清寻那双长满老茧的手,那是常年练枪所导致的。

“嗯,好多了,再多喝几次药,这个冬天就过去了,冬天过去就是春节,又能和父亲过一个好年。”说是好了些,但连洛碎元自己都知道这番话是自欺欺人,这寒毒又岂是这么容易解的。

两人没有在继续这个话题,洛碎元褪去身上的棉被,一下又一下的叠好:“父皇今天来找我,应该不止这么点事吧?我看你心事重重的,给我说说吧。”说着就坐到了床边,“走吧,顺便出去走走活动活动。”洛碎元缓缓站起,旁边的青衣少女连忙放下竹篓,扶着身子弱的洛碎元。

“殿下,先把太爷煮的药喝了吧,这可是太爷煮了两个时辰呢,再不喝就凉了。”青衣少女说道。

洛清寻眉头皱了皱,有点气愤道:“坐下!谁让你出去了?自己身子弱不知道吗?”他对洛碎元想要出去,感到气愤,他本来就担心洛碎元的身体,外面还下着雪,要是冷到了,还是磕着碰着,自己不知道有多后悔。

洛碎元摇了摇头说道:“洛坤叔叔说了,多出去走走是好事,免着身体发僵,对于恢复病情是只有利处。”旁边的青衣少女也点着头道。

“是的陛下,太爷煮药的时候也跟我说了,多带殿下出去走走,这样对他的身体有益。”但青衣少女,没有带着洛碎元带出去,而是将他摁下,有病在身的洛碎元,身体很轻,很轻松就被摁坐在了床上,洛碎元很是疑惑的看着她。青衣少女没有说话,走到竹篓旁打开盖子,从里边取出一个白色的陶瓷小碗,里边是黑乎乎的药浆,洛清寻也没有在阻止,毕竟是当朝国师的话,洛清寻也得听取三分意见,也不好多说什么,附和道:“嗯,出去可以,但你得先把药喝了。”

洛碎元点了点头,青衣少女将那白色的陶瓷碗小心翼翼的走过来:“殿下先喝药暖暖身子吧。”然后拿着药匙,勺起一勺药浆递到洛碎元的嘴边,洛碎元将药匙里的药浆喝完,青衣少女还想在勺一勺,但被洛碎元用手抵住,洛碎元拿起药碗,咕咚咕咚的将碗里的药喝了个干净。

他拿着碗将碗倒过来,表示已经喝完了,然后拿起身旁的书,然后缓缓站起,青衣少女连忙拉住他的手臂,将他带到书架旁,书架上的书摆放的很整齐,很满,而书架上正好有一个空位,洛碎元将书插进空位里,刚刚好放入,就好像是为这本书量身打造的位置一般。

洛碎元拿起放在座子上的一盏烛台,点燃后,罩上了一层罩子,免得被风雪吹灭。洛碎元身子不好,易招风寒,得拿一烛灯暖着身子。

青衣少女,原本是洛坤的侍女,名青儿,但洛坤喜欢清净,也不喜欢被人照顾,所以就让青儿来照顾病重的洛碎元,这次在洛坤煮完药让他送来时,正好遇见刚从御书房里出来的洛清寻,反正也要去同一个地方,让青儿跟着轿子恐怕会打翻竹篓的药,又怕她到的时候药已经凉了,于是就让她上了自己的轿子。

院中,白雪依旧慢慢的飘在空中,青儿的右手挽着洛碎元的左臂,洛清寻左手撑着油纸伞,油纸伞是给洛碎元挡雪的,而两人完全暴露在大雪中,对于洛碎元,两人都是小心的呵护。

一行人来到一座石桥边,池水已经结冰,石桥旁是一棵梅树,树上有少许的梅花,还有大大小小的一些花苞,大量的梅花不是被吹落,就是还未长成。石桥对面是一座六边形的亭子,亭子左右两边连着长廊,一直到院墙,然后转角,然后又是一个转角,直至院门。而这方形长廊围着的是一片池子,池中有莲花灯,不过并未点亮。不过却如同长在寒冰中的莲花,格外美丽。

洛碎元摘下一朵开的最盛梅花放在鼻尖闻了闻,又接过一朵飘落的雪花,叹道:人们常说啊,梅要逊雪三分白,雪却要输梅一段香,也有人说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但我觉得这梅呢,要更胜一筹。”洛碎元将手心里的雪花捏了捏,冰冰凉凉的,他张开手掌,只有一些水珠残留在手掌上。

他将那朵梅花插在了青儿的秀发上,抚摸着说道:“梅能忍受雪的摧残,可雪过了冬天就会消融。梅的傲骨,是雪没有的。梅花一年只能开一次,一般在十二月上旬至二月下旬开花,此时正是冬末春初之际,虽然天气寒冷,但梅花依然于冰天雪地中傲然绽放,它们平均每次开花,都需要忍受两至三月的大雪摧残,却依旧开的茂盛。”

说着又轻轻抚摸着那一朵还未盛开的花苞。

“不知,我是否是这新开的枝芽,也不知,能否见到这小枝芽花开之时。”

------

袈裟老人擦完佛像后,就到了院中,躺在石头上喝酒,悠闲又自在的模样,而少年正打扫着大院,少年扫着扫着看着袈裟老人:“于师叔打算什么时候去找那个孩子呢?”

袈裟老人晃了晃酒葫芦,面带醉意:“不急不急,做好你的事就行,我什么时候去你就别管咯,给那孩子一些时间与他的父亲说说话吧,这可能是他们的最后一次见面咯,这世道乱了,清寻命数快尽,大周的野心太大了,那周瀛是个非常危险的人物呢。”

少年很是疑惑,这一下聊洛碎元,一下聊洛清寻,一下又聊周瀛的,他整个人都快懵了:“不是于师叔,现在不是周文王周度在位吗?怎么聊起周瀛了,我听说此子一直默默无闻,若不是大周的世袭制,这辈子可能都与皇位无缘。”

没等袈裟老人回答,只听砰的一声,很是沉重,石头旁那小树上的鸟儿被惊的乱飞,少年看着光滑的石头面,袈裟老人早已消失不见,“于师叔这是离开了?哎,不愧是于师叔,实力竟然如此恐怖,一下就消失不见了。”

寺庙门上那刻有“静源”字样的牌匾,发出吱呀吱呀的声响,终于是不堪重负重重砸落,给少年吓了一跳。

少年继续打扫,直到天边泛起红晕,太阳缓缓降下,少年放下扫把,抬起手,用手背擦拭着额头的汗滴,他看着周围干净的院落,感觉到大大的成就感,胸不知觉瞬间挺着高高的,哼着歌正当他要推开院门的时候,一个畸形的身影引起了他的注意,他的脑袋一僵,一下又一下的扭动。

啊的一声,少年尖叫出来,只见一个脑袋扎进土里,双手瘫在地上,双腿有些扭曲的倒立着。过了一会儿,少年看到那土黄色的袈裟方才认出这道身影,他连忙跑了过去,摇晃着袈裟老人:“于师叔,醒醒,醒醒啊!”

少年不停摇晃着袈裟老人,老人睡眼朦胧的双眼缓缓睁开,瘫软的双手抬起,拍掉了少年摇晃的双手,不耐烦的说道:“干嘛?干嘛?别打扰我睡觉啊!臭小子。”

少年看了看日晷,继续摇晃着老人:“于师叔,已经戌时啦,你还不去接人吗?”袈裟老人还是摆了摆手,突然又猛的坐立起来。

似是还带着些许醉态,咬字有些含糊不清的问道:“你...你说几...几时啦?”

少年有些无语,手指指着日晷道:“已经戌时了,于师叔,你还不去吗?再晚些,就得等明天咯。”在修仙的世界,很多人都没有时间概念,十多年对于他们只是转瞬即逝,睡一觉就过去了,这次要不是少年喊他,恐怕得睡个几年才能醒来。

在少年转过身看日晷的功夫,那袈裟老人再次咻的一声消失了,少年闻声转过身来,看到原来的位置空无一人的时候,挠了挠头,心想这位师叔不会又摔哪了吧?他连忙找遍了整个院子,发现袈裟老人不在后,才确定人已离开,无奈的摇了摇头。捡起地上的扫帚,将袈裟老人方才弄出来的泥土从砖路上扫回土里,然后拾起那块破碎的牌匾放到一旁,将地上碎落的木屑扫干净后,少年才抱起牌匾,然后将扫帚放回寺庙内,方才推门离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