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灵异 > 迷径 > 第三卷 穹窿银城 第十七章 过河拆桥

迷径 第三卷 穹窿银城 第十七章 过河拆桥

作者:夜雨孤山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7-05 12:25:18 来源:平板电子书

这头巾我们都认得,这明显就是那印度锡克人的头巾,这锡克人主要分布在印度的北方,在旁遮普邦最多,他们身材高大,留胡须,包头是他们的传统。

据传,当年穆斯林统治印度的时候,规定只有穆斯林能够包头巾,印度人不许包。勇敢自尊的锡克人为了表示抗议,号召所有的锡克男人全部必须包头巾。这种习俗沿袭下来,成为锡克人的民族习惯。

锡克男人从出生以后,头发、胡子都不能剪,头发不能露出来被外人看到。如果要他们摘下头巾,就会被视为对他们的侮辱和挑衅。那这锡克人的头巾为什么会丢弃到了路旁呢?

难道他们遇到了什么意外了不成?

我们都有些忐忑,这刚从龙口脱险,大家都还是惊魂未定,草木皆兵。没成想到这刚过了不久,又碰见这么一个事情。

我们停下来,将武器全部都检查了一遍,子弹全部上膛,整个洞内现在都安静得很,大家都心事重重。

沿着路继续前行,突然一阵强烈的光亮出现在我们的右侧下方,刺得人眼睛生疼。

这就已经从洞中转出来了,见到光亮,我们本来极为紧张压抑的情绪得到些许缓解。

原来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是在一处山腹之处,而开口的地方,是在我们脚下,我们看了看路,只见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正好通往那里,看来并不是山体坍塌后形成的。

我们加快了下山的脚步,越走进那处洞口,越觉得冷风强烈而刺骨,我打了个寒颤,看着大风卷着雪花正呼呼的往洞里面灌进来。

走到洞口,外面白茫茫一片,风吹得人都已经站立不稳了。

走出山洞,只见几条巨大的铁索正横亘在两处峭壁之间,北风呼啸,人站立尚且困难,却不知道当年那些密咒师是如何通过。

正百思不得其解之时,古德曼德森骂了一声,我们也没懂他在骂什么,但是他手指之处,却让我们倒吸了一口凉气,只见我们的脚下的悬崖之处,还隐隐约约能看到一大片的木板,这应该是当年铺在铁索之上的。

我俯身走到铁索之处,只见铁索处的还有几处新的刀痕,这时贝恩特等人也发现了。

大家都想到,肯定是利亚姆和那个印度人干的好事,这他妈过河拆桥的事情,大家不免都是站在原地对着对岸破口大骂!

等大家骂得有些累了,都颓然的坐在洞口,不知如何是好。

这高山之上的极寒天气,手抓住这铁索,估计手就冻住了,而且铁索之间间距又很大,风又这么大,吹得人眼睛都睁不开,我们这刚在洞口呆了这一点时间,眼睛上都已经全是冰碴了,这他妈稍不留神,下面就是万丈深渊,摔下去哪里还有命在。

我们在洞口想了各种办法,都无功而返,毕竟我们手里装备实在有限,这铁索桥修建不知道当时用了多少的人力物力才得以建成。

我们在进入康区时,曾今在二郎山西麓一个叫泸定的地方,看到一座横跨大渡河的铁索桥,据传说,修这座泸定桥的时候,13根巨大的铁链无法牵到对岸,用了许多方法都失败了。有一位自称噶达的藏族大力士,两腋各夹1根铁链乘船渡过西岸安装,当他运完13根铁链后,便因过于劳累不幸死去了。

这处铁索桥,虽然没有泸定桥那么壮观,但是在这悬崖峭壁之上,横过一处铁索桥,显然也绝非易事。

这时,风雪要稍微减弱了些,我们能够看到对面的样子了,那边同样是一处如同刀削斧砍的绝壁,中间凿出了一个约四五人宽的洞窟,洞窟边上还刻有不少图案花纹。

碗口粗细的铁索,岩壁上还凿有许多用于固定铁索的小洞。

我突然发现一个情况,原来当初在修建之处铁索桥之时,不知何故,那边洞口的高度要比我们这边矮了不少,所以这铁索桥看着还有点倾斜。

我心中不免一喜,武陵山区大山之中层峦叠嶂、危岩耸立、悬崖陡峭,谷中水流湍急、汹涌澎湃。自古以来,酉水上的交通就十分不便,正所谓“岩羊无路走,猴子也发愁“。酉水之中有多处木船无法摆渡的地方,既无法架桥,又不能涉渡,我们就经常要用到一种叫做溜索的过河工具。

如果是平溜,就有点费事耗力了,平溜的绳索基本平直,没有倾斜度,来往都可以溜渡,开始用脚一蹬的惯力滑行,滑至江心时会停止,就要手足并用攀至对岸。

还好这倾斜度虽说不是十分完美,但是至少算得上是陡溜了。

现在这季节,铁索桥上已经结了一层厚厚的冰,我们拿出绳子多缠了几圈作为溜索工具。

我对于溜索还是比较熟悉,第一个走上前去,看了看山崖下面,虽然有些担心,但是现在是别无它法了,硬着头皮也得过。

我俯下身子,摇了摇粗大的铁索,铁索沉重,坚固。

没有了铁索突然垮塌的顾虑,自然放心了不少,我抓紧绳子,用力一蹬山壁,在身后众人一声惊呼声中,人一下滑到了半空之中。

我只觉得耳边响起阵阵风声,脸在寒风中刺骨,我努力的睁开双眼,生怕撞到对面的石壁,还好,过去后,钢索便平缓了不少,下降的速度稍微减慢。

这处峡谷不宽,不一时就到了对面。

我双脚蹬住石壁,一翻身便上了对面。

对面的众人见我稳稳的落到了石门处,自然是高兴万分,接下来,每个人都顺着这溜索滑了过来。

我们在庆幸自己到了对面的同时,也不免对利亚姆和那个印度人的行径大为不满。

大家在洞口短暂停留,喝了些酒御寒后,决定继续前进。

这处石门只是一处通道,走过这处通道,一段在石壁上盘旋而下的楼梯出现在我们面前。

楼梯曲折而下,也看不清下面到底有多深。

我们拿出电筒走上了石阶,曲折的石梯上到处是烟熏火燎的痕迹,此处应该以前是不少人走过的地方,却不知这石梯又通向何处。

在石阶的尽头,我们离开那处洞口已经下来五六丈的高度了。

然后又是一条向下的大路,按着整个山的高度来说,我们现在站的地方,应该在山腰以下的位置。

这一路,却没有发现利亚姆等人的踪迹,不知他们又是走到哪里去了。

就在这时,一股强烈的冷空气从前方袭来,我们脚底处,一处巨大的石洞口出现在我们的眼前。

我们最先也觉得奇怪,为什么进了这边山洞要冷了许多,原来这里有这么大一处空间,冷空气就从这里灌了进来。

走到洞底,只见这洞壁上,画满了各种神像,洞底的正中画着一只足足三层楼那么高的大鹏金翅鸟,这处洞中的壁画都画得极为精细,而且色彩绚丽,栩栩如生。围着洞壁的一大堆雕像也是惟妙惟肖,神态各异。

巴桑掩饰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抚摸着这石壁,道:“没想到这么古老的苯教的壁画还能保存至今,真的是让人难以置信。”

贝恩特等人也是难以掩饰兴奋,又拿出笔来进行绘画。

我们对这些并没什么兴趣,看着这几个人一脸兴奋的表情,却丝毫提不起兴趣来,只想着早点看是不是能发现那些九眼天珠。

我们在旁边喝了些酒,吃点些干粮,等了他们大半个时辰,几个人才满意的起身。

照着他们这速度,估计利亚姆真找到那个水晶头骨已经离开了也说不定。

外面的风还大,走出洞口,却发现这里是一处山谷。而我们站的地方竟然是这山谷的半山腰的位置。

而那山谷之中的一幕让我们顿时瞠目结舌,那些白雪覆盖下,有四四方方的城墙和似曾相识的街道布局,这里难道是一座古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