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重生明末做皇帝 > 第一百七十六章 君臣奏对

重生明末做皇帝 第一百七十六章 君臣奏对

作者:蜀道古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2:24:35 来源:平板电子书

对待一个赋闲在家的宋明义,朱由检当然不会多费心思,一切都按照章程办事,锦衣卫受命调查宋明义。

赵率教入京第一日,内阁首辅李国普便代表皇帝,设宴款待赵率教。

这可是极大的恩宠,这让鲜少入京的赵率教受宠若惊,但还是一脸淡然,见惯了生死,在这种局面当然能应付自如。

袁崇焕身为兵部尚书,又是内阁辅臣,当然在列。

宴席之中,参加宴会的官员大都向赵率教敬酒,赵率教是武人,也是豪爽,来者不拒,直到喝的酩酊大醉,在一旁看着的袁崇焕有些不喜,但也没有多说什么?

在如此多的朝廷重臣面前喝的大醉,让别人认为自己是一个轻浮居功自傲之人,当然,这也是赵率教的聪明之处,古往今来,名将众多,但是得善终的又有几人,他当初从军便是存着要报效国家之心,在辽东的数年中,见到了两任巡抚的悲惨下场,对参与朝政便非常忌讳,此番人前失态,便会让众臣都知道自己只是个会打仗的武夫,也不会有人拉拢自己,参与所谓的党争,试想一下,谁想让自己的团体中有个毫无规矩之人。

虽然外军与朝中大臣勾结是重罪,但在大明朝却屡见不鲜,只因为朝中党争风必影响地方,而边军的主要将领更是朝中大臣拉拢的目标,特别是像赵率教这种有战功的将领,有着升迁的资本,便更有利用价值。

朱由检厌恶党争,明面上没有人说党争,但私底下还是有的,甚至非常严重,赵率教便是看到清楚了朝廷的这种局面,才这般作为。

第二日,因为大醉沉睡的赵率教被宫中的传旨太监叫醒,才得知皇上召见,赵率教慌慌张张的起床,洗了个澡,精装打扮一番,穿上准备好的朝服,准备入宫面圣。

如赵率教这般边关武将入京面圣,在这个时代是非常大的荣誉,故赵率教也非常重视。

到了宫门之时,王承恩满脸笑意的朝着赵率教而来。

骑着高头大马的赵率教不敢托大,赶忙翻身下马,朝着王承恩拱了拱手:“见过王公公。”

赵率教根本就没有见过王承恩,但在他来的路上,随行太监曾对他说过,司礼监太监王承恩在宫门迎接,王承恩是皇帝近臣,出宫迎接也可以说是代替了皇帝,这更让赵率教心存感激,对于这个从未蒙面的皇上有了些许善意。

“赵将军为国守土,威震辽东女真,咱家一直都想见上一见,此时见到,当真英武不凡啊。”王承恩满脸笑意的说道。

“王公公莫要取笑小将,小将这长相怎能算上英武不凡?”赵率教长相较为普通,人靠衣装马靠鞍,穿上朝服,倒是真能与所谓的英武扯上关系。

“咱家怎会取笑赵将军,赵将军且随我来,皇上正在宫中等着赵将军呢?“王承恩笑着说道。

听到朱由检等待,赵率教不敢托大,赶忙说道:”公公先请。“

王承恩笑了笑,便率先朝着宫内走去,赵率教紧随其后。

这次召见的规模并不大,与普通召见大臣一样,朱由检在乾清宫中等待着赵率教的到来。

朱由检也换上了皇帝服饰中的罩甲,这种帝服,本是明朝皇帝围猎亲征之时所穿,也是最常见的铠甲款式,其形制为对襟,方领或圆领,无袖,衣身两侧及后部开裾,以方便骑马等活动,朱由检登基已有一年的光景,而这罩甲制造完成也有一年多的时间,但这是朱由检第一次穿,这是向着满朝文武证明自己是多么的看重赵率教,又是怎样看待辽东局势。

朱由检端坐与龙椅之上,在下首还有一史官盘坐,负责记录。

赵率教进入乾清宫中,往前走了几步,便行了跪拜之礼,口呼万岁。

朱由检端坐于龙案之前,轻抬手臂:”赵将军免礼。“

赵率教闻言起身,抬头看了一眼皇帝,发现皇帝也正在看着自己,赶忙低下头去,他并未与皇帝打过交道,也对皇帝不甚了解,当然不敢做出什么无礼的举动。

而朱由检称呼赵率教为赵将军,也是一种尊称,是对他在辽东大胜的一种肯定。

“来人,为赵将军赐座。”

宫殿门外的太监听闻,赶紧领旨,搬来一张椅子。

第一次见到皇帝,赵率教当然不敢与之对面而坐,赶忙推辞道:“皇上,帝前端坐,当是朝中大员,内阁辅臣的殊荣,末将不敢承受,恳请皇上收回成命。”

朱由检笑了笑:“赵将军,不必如此,这次辽东之战,赵将军可谓是为大明立下汗马功劳,孙经略已有战报之中多次提起赵将军之功劳,对待有功之士,朕又怎能懈怠,帝前端坐,无伤大雅,赵将军不必再行推辞。”

听完朱由检的话,赵率教无奈,只能领旨就座,当然,内心深处对朱由检不免又加大了几分好感,他在边关为大明朱家守天下,而如今皇帝如此优待与他,让他内心思潮涌动,自认为所有的苦衷都是可以忍受的。

赵率教早在边关之时,就听闻新帝与先帝截然不同,勤政又善于听取别人意见,重兵事亦重民生,本来赵率教还是有些不相信,只是认为,皇帝铲除了权臣魏忠贤,成为大明朝名副其实的主人,各地望风而动,为其歌功颂德,以获得新帝的看重,但过了一段时间,赵率教才真正意识到,新帝与传言相符,只因为赵率教在辽东,感觉到了朝廷政策的变化。

首先与蒙古结盟,实然,在神宗年间,蒙古人就出兵帮助过明军,但这都是上不了台面之事,朝廷也没有正式承认,但此时,朱由检有魄力把这些事情摆在明面上来,就可见与神宗,天启帝的不同之处,而在军营之中,赵率教也感觉到了变化,皇帝更加重视士兵,之前或多或少都有拖欠军饷,可此时,新帝登基之后,对军饷的发放,十分准时,难不成是朝廷突然变得很有钱了,不是,这是一种态度问题,是新帝的态度,主宰了整个朝廷的态度,还有皇帝对辽东的放权,此次辽东大战,朝廷没有对孙承宗的任何布置指手画脚,只是默默的支持,这是非常难得,种种迹象表明,皇帝确实信任孙承宗,比光启帝更知兵事。

s: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手机版阅读网址:m.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