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重生明末做皇帝 > 第十四章 三大营2

重生明末做皇帝 第十四章 三大营2

作者:蜀道古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2:24:35 来源:平板电子书

作为内阁首辅的黄立极现在的职责便是周旋于魏忠贤与朱由检之前,缓和两人的关系,保持政局的平静,事实上,他做的很好,在朱由检登基后的时光中,他本能的渐渐疏远魏忠贤而靠近朱由检,这不是说他已经完全忠于了朱由检,这也是他能找到一种平衡的方法。

朱由检是皇帝,但初登帝位,毫无根基,魏忠贤虽然只是个太监,可掌权数年,党羽众多,强弱之分,可见一般,为了平衡,黄立极疏远了魏忠贤,也是想告诉魏忠贤,我站在皇帝那边,你若是想做什么大不逆的事情我绝对不会答应,这不代表着黄立极是个忠臣,相反他很自私。

大明朝从未出现过皇帝被废的事情,若是在自己当内阁首辅的时候,合法皇帝被内侍所废,那史书上面又该如何写自己,文人特别看重自己的名声,故黄立极不想摊上这个千古罪人的骂名,黄立极便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保住朱由检。

朱由检听完黄立极的话后,暗自点头,看向魏忠贤道:“魏公公,你说此事该如何处理。”

“皇上,兵家乃生死存亡之道,朝廷若想思变,必须谨慎行事,老奴认为崔呈秀乃是兵部尚书,整治三大营,他为首要人选,算是将功补过。”三大营的那些事情魏忠贤比谁都清楚,可伸手的人都是靖难之役的功臣之后,自己也不好下手,既然朱由检提出来,便要顺着皇上的旨意,整治一番。

“崔呈秀主管,朕不放心,黄立极,你来推荐一人。”朱由检没有同意魏忠贤的人选反而去问黄立极,目的很不单纯,说简单点,就是小孩子把戏,挑拨魏忠贤与黄立极之间的关系,不过往往最简单的把戏却能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不知皇上可曾听过一个人的名字?”

“何人?”朱由检有些奇怪,自己让黄立极举荐人选,他却问自己这个问题,难不成大明朝还有卧龙凤雏一般的俊才不成。

“洪承畴。”黄立极轻声说道。

听到洪承畴的名字,朱由检的心中有些乱,他当然知道洪承畴此人有些才华,颇有识人之明,治军也颇为严格,最重要的是没有听说过他与魏忠贤有什么联系,可总是过不去心中的那个坎,这个坎便是上个时空中,满清把李自成从北京赶走后能迅速占领南京,平定南方,有两个人的功劳最大,一人是吴三桂,另一人便是这个洪承畴,自己现在要重用洪承畴,让他早日登上历史舞台,那日后他会不会投降呢?

就算历史改变了,可是洪承畴与力战而死的卢象升,孙传庭,都不同,他投降了。

虽然心中对洪承畴有些看法,可黄立极举荐此人也算是为朝廷考虑。

洪承畴曾任江西清吏司主事,历员外郎、郎中等职,在刑部任事6年,天启七年,调任陕西生人陕西督道参议。

“洪承畴可在朝中为官,身居何职?”即便知道此时的洪承畴还在陕西,但朱由检还是要在问一句,以免让众人觉得自己早就与黄立极合谋。

“洪承畴为陕西道参议。精通军事,早年任浙江提学佥事之时,便会朝廷选拔过许多青年才俊。臣为皇上举荐的便是此人。”

朱由检想了一下,还是放心不下,道:“洪承畴只是文官,就算精通军事,对三大营整治也不好下手,朕在提拔一人做洪承畴的副手。”

“皇上说的是谁?”

“曹文诏曹将军。”

曹文诏明末有名的名将,在上个时空中,曹文诏便是与洪承畴是老搭档,在陕西山西平反,战功极高,不过因为与洪承畴之间有些矛盾,有些功劳洪承畴便瞒着不报朝廷,不然曹文诏的职位绝对不只是个总兵官。

魏忠贤脸色一变,曹文诏这个人他有些了解,此人说白了便是孙承宗的人,孙承宗刚到辽东,皇上便召武将曹文诏回京,这让魏忠贤心中十分不舒服。

“曹将军是孙大人的得力干将,此时孙大人刚到辽东,还未掌控局势,便召曹将军回京,只怕有不妥之处。”

“有何不妥之处?朕马上便写圣旨送往辽东,调曹文诏入京,而洪承畴此人,黄立极,你让他立刻赶往京师。”朱由检快刀斩乱麻的说道。

本来朱由检心中早就有了合适的人选,这个人便是日后鼎鼎大名的督师袁崇焕,可黄立极却举荐了洪承畴,一方面是因为洪承畴确实有些能力,另一方面也是存着拉拢黄立极的想法,便同意了让洪承畴入京担任整合三大营的主事之人,可三大营牵连众多,朱由检唯恐洪承畴镇不住三大营的兵痞便调曹文诏入京辅助洪承畴。

“此事就这样定下了,魏公公,国库此时有多少银两,内库又有多少?”朱由检问了国家财政方面的问题。

"老奴不知国库有多少存银,不过内库老奴十分清楚,内库之中有存银一千六百万两。“

朱由检登上帝位后,这是第一次过问国家财政,得知内库之中竟然有白银一千六百万两,大吃一惊,不由高看了一眼魏忠贤。

”内库之中有白银一千六百万两。“

”对,从天启五年开始,辽东军务的所有开支便有内库准备,这两年时光,内库共拨饷银一百八十万两。”

朱由检大吃一惊,忙道:”内库为何向辽东拨银。“

”国库连年亏损,若不是内库支撑,只怕辽东早就发不出饷银。为了更好的稳固边境,老奴向先帝请旨,承担辽东饷银之责。“魏忠贤颇有些自豪的说道,这也是魏忠贤能拿的出手的政绩之一,可后世史书上面却没有说过这件事情。

“朕为信王之时,为何从未听过这件事情?‘朱由检问出了自己心中的疑惑,虽然现在他是名皇帝,不过上一世却是历史教授,对于未知的历史充满好奇。

黄立极出列道:“皇上,您有所不知,朝廷上下知道这件事情的也不出十人之数,内库向国库拨银,户部在运送钱粮到辽东,用的一直是国库与户部的名义。”

听完黄立极的话,朱由检突然想通了,国库无力支付饷银由皇家买单实在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户部不愿意承担这个不光彩的事情也极为正常。

朱由检点了点头,看向魏忠贤道:“魏公公真是国家栋梁之材啊,怪不得皇兄如此信任与你,这份为国分忧的志向,朝堂之上又有几人呢?“

朱由检褒奖了几句,让魏忠贤的心情有些轻松。

”那朕想从内库之中抽出一些银两,不知魏公公可否同意。“

魏忠贤刚想谦虚几句,便听到了朱由检的这句话,赶忙说道:”内库的钱粮本就是皇上的,皇上若用,开口便是,怎能如此折煞老奴。“

”你不想听朕需要多少银两吗?“

魏忠贤抬起头看向朱由检轻声说道:“不知皇上需要多少钱粮?”

朱由检伸出了一根手指,魏忠贤自认为是十万两,刚想说话,却被朱由检嘴中的银两钱数震惊了。

”一百万两。“

殿中的大臣脸色都变了。

黄立极赶忙出列道:”皇上,辽东两年饷银才不过一百八十万两,皇上动用这一百万两用作何处?“

黄立极当然要出口询问,不然万一朱由检把钱要来了,做了些荒唐的事情,那他这个内阁首辅第一个要被全天下的读书人骂。

许显纯也出列阻止道:“皇上,国库一年税收不过两百多万两,皇上一开口便要一百万两,岂不是为难魏公公吗?”

而崔呈秀因为三大营之事正在生着闷气,也不说话。

“为难魏公公,难不成内库之中没有那么多银两,不然怎么能说为难魏公公呢?”

魏忠贤既然敢说内库之中有一千六百万银两,那内库之中定是有,朱由检当然清楚,说这句话不过是要用激将法而已。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