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重生明末做皇帝 > 第一百三十九章 机要司下

重生明末做皇帝 第一百三十九章 机要司下

作者:蜀道古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2:24:35 来源:平板电子书

“王承恩你速速拟旨,发往江南等地,陕西大灾,恐颗粒无收,百姓多受苦难,由江南各地官府征收多余粮食,由户部调配,发往陕西,而户部也要尽力从各地内库中抽调粮食,运往陕西。”

“老奴遵旨。”王承恩恭恭敬敬的说道。

“还有,在拟一道旨意,发往陕西李烁,军需用粮,可用作赈灾,万万不可让百姓饿死。”

“是。”这两道旨意都比较急,王承恩不敢耽搁赶忙下去去办。

“郭尚书,你说官绅一体纳税,你心中思量多久,可有章程?”朱由检看向郭允厚轻声说道。

“皇上既已下旨为张阁老平反,就应趁热打铁,尽快恢复新政,微臣提议,由内阁牵头,六部参与,在三天之内,重新议定新政,至于官绅一体纳税的新政,此乃国策,应召见各级官员共同商议,微臣心中即便有些想法,现在也不能说出啊。”郭允厚虽然为官忠厚,但也不愚笨,官绅一体纳税,这是大明朝谁都不敢提的,今天自己提出来,已经得罪了许多人,现在若是在皇上面前在多言语几句,只怕自己往后的日子更加不好看,虽然一心为国,但多少也有几分为自己考虑的意思含在其中,当然对于这些,朱由检也看出来了,但是却没有一分怪罪郭允厚,他能把官绅一体纳税这句话说出来,已经证明了自己忠君爱国。

因为陕西的大灾,让朱由检有些自乱手脚,他赶忙下旨,有李国普与六部尚书一同商议新政,三日之内必须拿出章程,而机要司也由袁崇焕在京师筹备,机要司主要行政权利朱由检与内阁的辅臣也都商量了下来,设置六名机要大臣,管理各地机要突发之事,包括赈灾,叛乱等,因为刚刚成立,朱由检需要内阁的帮助,便拍板决定由内阁统属,六位机要大臣,朱由检任命了袁崇焕,郭允厚,温体仁,洪承畴,骆养性,周延儒六人为第一批机要大臣,原先职务不变。

这六个机要大臣的人选,朱由检考虑了许久,袁崇焕,郭允厚不用多想,便可榜上有名,洪承畴资历尚浅,不过朱由检一直觉得洪承畴此人聪明,并且现在对于大明也是忠心耿耿,让他成为机要大臣,也是为了以后能够让他顺理成章的进入内阁,骆养性掌管锦衣卫,他成为机要大臣,也可以让机要司行事更加方便,而温体仁,他是个小人,有的时候小人能办许多君子办不了的事情,想出君子想不出的办法,而起用周延儒为机要大臣是为了平稳一下东林党。

机要司成立以后,许多官员都在想这不就是个小内阁吗,但无人知晓,这个机要司会在以后发挥出多大的作用。

当温体仁知道自己成为机要大臣后,心情十分舒畅,他知道皇上对机要司的看重,正想着干一份大事业的时候,皇帝却责令出京,奔赴陕西,监管陕西赈灾一事。

温体仁不想去,打心眼里对陕西有着排斥,京官们谁都清楚,监管赈灾,绝技不是个好活,若是赈灾没有出现纰漏,功劳是当地官府的,可若是出现乱子,自己还有连带的责任,而且所有的人都清楚,现在的陕西可是是否之地,朝廷敲锣打鼓,对陕西大力赈灾,可是陕西这次遭的灾实在太大了,温体仁清楚,陕西以后定会出事,若是自己以机要大臣的身份去监管赈灾,最后出了乱子,有了民变,会成为自己仕途中洗刷不掉的污点,日后还如何入阁拜相,但皇帝旨意以下,温体仁也断断不敢回绝,只能收拾行装,尽快启程。

李国普与郭允厚等人的新政出炉了,因出自崇祯元年,故又名崇祯新政,崇祯新政起源起万历新政。

但崇祯新政比万历新政有了较大的突破,便是提出了官绅一体纳税,废除了有功名之人的特权。

新政出在崇祯元年三月,满朝皆惊,天下震动。

各个省府的乡绅举人尽皆上书,朝堂之上官员也尽数反对,朱由检连罢免了三任巡抚,十六名知府,四十二名御史,还有在京各司官员八十五名,新政才开始实施。

因为新政之事,朱由检每日都在繁忙中度过,再无半清闲可言。

当然温体仁进入陕西后,便被安排到了长安府的一处府邸中,傍晚时分,李烁请温体仁过府。

温体仁到了李烁府上的时候,发现李烁与曹德章两人在门口迎接,有些受宠若惊,温体仁见过李烁,当年在京师,李烁只是个不起眼的小角色,现在却混迹在大明朝的权力中心,真实让人暗叹世事无常。

温体仁下了马车后,赶忙拱手:“李巡抚,曹布政使在此迎接,真是让本官荣宠若惊啊。”

“温大人言重,温大人乃是机要大臣,又身受皇明,来到我陕西苦寒之地,今日能来本官府邸一嘘,端是让这本官这府邸蓬荜生辉啊。”李烁轻轻一笑的说道。

“本官担当不起,李巡抚万万不可说这般话啊。”温体仁再度言道,温体仁清楚皇上十分看重李烁,当然温体仁对于李烁却无半点好感,只因为李烁现在好似主导了朝廷的走向,成为了张居正那般的人物,这让温体仁十分不舒服,只想着李烁会是自己以后最大的对手,但温体仁十分聪明,他即便对李烁此人,百般不满,可在朝堂上却从来没有说过李烁的半句坏话,温体仁不是害怕李烁,他是想着顺着皇帝的心意。

“二位大人莫要再多说了,饭菜马上便要凉了,下官刚刚从外府归来,此时已经饿的头脑发昏,不如我们先行用饭,边吃边谈。”曹德章在一旁调笑道。

两人听完曹德章的话后,无不大笑出声,相继入府。

府上备的饭菜均是些家常便饭,温体仁看到后,心中冷笑,想必李烁是故意让自己看到他用食如此朴素的,只有六个菜,除了一盘鸡蛋外,再无肉食,但温体仁这样想,却就错了,陕西大灾已过了三月,虽说朝廷拨了钱粮,又允许自己用军粮,但李烁清楚,军粮必须要有库存,不然日后万一发生叛乱,军队如何平乱,各地的粮食来往时间长,而江南等地的官府又尽皆上书朝廷,说实在拿不出太多的粮食了,故朝廷的内阁才怀疑陕西赈灾不利,朱由检这才派下温体仁前来监督赈灾,而李烁家中经常喝粥度日,鸡蛋还是李夫人所养之鸡下的,平时都是不舍得吃的。

三人落座后,李烁端起酒杯道:“温大人,万万不要嫌弃粗茶淡饭,本官敬温大人一杯。”

“不敢不敢。”说着端起酒杯,与李烁喝了一杯酒水。

“温大人,现在陕西全境之内,尽皆遭灾,眼看今年不会有收成了,不知内阁与机要司可有安排。”曹德章试探着说道。

“现在辽东边防紧张,皇上在昨日刚刚下的圣旨,追派了二十万两白银与十万旦粮食奔赴辽东,而陕西之事,朝廷也不敢大意,户部尚书郭大人也在前日奔赴江南各地,催促粮食,哎,只不过,本官却不抱什么希望啊。李巡抚,曹大人,你们可要做好准备?”

“作何准备。”

“断粮的准备。”

李烁与曹德章对视一眼,默然不语。

“皇上怎么说的。”

“皇上曾经提过,尽全国之力,足以养活陕西,但朝廷的举国之力可不是养一个陕西这么简单,辽东关乎边防,南面又有海战,朝鲜也开始驻军,哎,朝廷真的无力顾及了。”温体仁把自己知道的一切都说了出来,这样做的意思也只是与李烁接个善缘,虽说心中不喜李烁,但温体仁也想借着李烁的东风在往上进上一进。

事实上,朝廷比温体仁说的还要艰难。

新政刚刚推行,各地遇到的阻力极大,江南各地哭穷,也是反抗朝廷新政的一种做法。

李烁叹口气,站起身道:“曹大人,皇上的艰难,你我都清楚,但陕西大灾,也不是人力可为,我们自救如何?”

“各地军民提水灌地,但有的州府已经提不出来水了。只怕雨季到来,庄稼也都死光了。”曹德章叹了口气,局势的不乐观也让曹德章感到心烦意乱。

“河南山西等地如何?”李烁开口问道。

“河南山西虽然都有些灾祸,不过中原之地比我们这里要好上许多。”

“若是我记得不错,我陕西各地包括军粮有粮三十二万担,米十八万旦,银两六十五万。”李烁转过头看向曹德章,轻声说道。

“对。”

“能撑多久。”

“不足两月。”

温体仁这时候插口道:“不足到河南等地借粮,以陕西官府的名义借。”

李烁看了一眼温体仁,轻笑一声:“温大人不知,这地方之事,不比朝堂,就算我们借,若是没有朝廷的支持,他们也不会借给我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