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帝国支撑者 > 第七百三十八章 默然称“王”

帝国支撑者 第七百三十八章 默然称“王”

作者:暗夜之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2:24:26 来源:平板电子书

二人连连摇头,面色苍白,现在他们才明白其中深意。

与此同时,他们心中却是震惊无比,还是人家沐王爷啊!一针见血,就将贼人的心思揣摸了个透彻。

“其实,贼人们此番刺杀、围困钦差大人,有几层深意。”沐昆边思索边解释道。

二人此番却是不敢再不以为然,目光炯炯地望着沐昆,细细聆听沐王爷的教诲。

“贼人此番围困宜良城,一则,可以令钦差大人分身乏术,无法对云南乱像产生影响;二则,可以围点打援,令咱们进退失矩;三则,可令朝廷震怒,为咱们找些麻烦,作些掣肘。令咱们无法及时反应,这贼人们身后的那支黑手太过狡猾多智,咱们万不可大意啊!”

虽然,沐昆如此说法,但猥琐老头与王都指挥使却是不以为然,是啊,这些也只是沐昆臆测而已,并非事实!他二人无切肤之痛,自是无法理解。

沐昆望着二人这般模样,知晓这二人没有将自己的话语放在心中,也只能无奈叹息,毕竟,众人皆醉,自己又如何要求这些庸人如何能够了解现今的局势呢?

看来,指望他们,那不吝于对牛谈琴了,如今,也唯有自己在其中涡旋,以作应对了!

“无论贼人们如何做,此番的心思却是昭然若揭的!只是想要令钦差大人分身乏术,咱们疲于奔命,令这云南局势乱成一锅粥,他们才好混水摸鱼,窃取大明江山!”

“那咱们要如何应对呢?”猥琐老头望着沐王府,眼中充满了希冀,虽然平时他看不上这些武人,然而,值此国难当头,他也不得不倚重这些武人,更何况,人家沐王府乃是开国功臣!在这云南经营这几十年,那可不是吃素的,如今也就不得不倚重啊!

“诸位,想要解决此时的危局,就必须知晓,云南行省的动乱究竟卷进了几股势力,如果连这都弄不清楚,咱们也就一头撞死得了!”

沐王爷的话音刚落,猥琐老头与王都指挥使就是一阵脸红,毕竟,这他们还真心没考虑过,只知道,哪里有了动乱就往哪里派兵,予以镇压,哪还分辩得清楚,有几股势力参与其中,这查就太考验智商了,但这二位有吗?

“行了,为今之计,就是先将钦差大人救出,以他的名义如今云南行省的仁人志士,共抗贼寇,以朝廷的名义正式展开讨逆行动,到时,这些贼寇名不正,言不顺,自是无法再行立足,咱们也就不战自胜了!”

“王爷,您的意思就是,咱们不管不顾云南行省内的动乱,先行迎回钦差大人,再以朝廷的名义讨逆,是吗?”猥琐老头眼中泛光地望着沐昆。

在他想来,这计高啊!先将钦差大人救出,再以他的名义讨逆,名正言顺,即便讨逆失败,也有一个钦差大人在前面顶着,咱们即便有罪责,也小得多了,这是将这钦差大人当作护身符啊!这沐王爷,还真是心思剔透啊!居然想到了如此推掉责任的妙着,不愧统领了云南几十年的王府啊!就是有底蕴!有内涵!

相形之下,自己目光是有些短浅了!这沐王府,真心让不不得不佩服啊!

当然,这些话他自是不敢宣之于口,只是点头应随沐昆!

至于王都指挥使,那就是个棒槌,只知道打打杀杀,一应事务根本就没个半分主意!

于是,这云南三巨头达成了共识,迎接钦差大人,共同讨逆。

既然达成了一致意见,他们自不会再行墨迹,一时间,云南府政令畅通完阻,大军集结,就要前往宜良救人。

“报!”一声惊喝,军士冲进了营账之中。

三人齐齐望向军士,难道哪里又出了乱子?

“报,钦差大人有信呈沐王爷!”

啊!一时间,三人傻眼了!他们可是知晓的,钦差大人现在可是身负重伤,能够有这闲情雅致给他们书信吗?

好在,军士奏报完毕,立刻将书信呈上,没有让三位大佬多等。

沐混展开书信,仔细观瞧。

一瞧之下,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面色瞬间变得煞白。

“怎么?出什么事了吗?”猥琐老头心头一惊,接过沐昆手中的书信。

看完书信,他也是不由得满面惊骇,这家伙居然如此大胆?这得有多二啊,才能干出如此通天之事!

王都指挥使却是满脸的愕然,不知其所以然,呆呆望着这二位。

“梅大人,你怎么看?”沐昆呆滞片刻,回过神来,冲梅老头问道。

“还能如何,只能依计行事了!现在追,只怕已经追之不及了,希望人家能够吉人天相吧!”梅大人苦笑道。

沐昆也是满脸的苦涩,自己等在想脱身之计时,人家已经想到了解脱困局的招数,而且人家还是拖着病体,为云南百姓到处奔波,相比之下,自己这此小算盘,算什么啊!这,也许就是咱们与人家的差距吧!无奈地深深叹了口气,继而是满面的惭愧之色。

“王大人,立刻召集军队,就近援助各地官府,务必不使贼人们的如意算盘达成!”沐昆精神为之一震,目光中闪烁着一丝精芒,冲王都指挥使喝道。

啊!王都指挥使满脸的不乐意,你谁啊!虽然现在是咱们求你,但也不能这般不像话啊!你当我是什么?你的下属吗?就如此吩咐!

“王大人,值此危难之际,还请精诚团结,共渡难关!”梅大人苦笑一声,冲他使个眼色。

能够坐在都司的位子上,王大人也不是没脑子的人,只不过一时心气不顺罢了,此时见梅老头冲他猛打眼色,自是心中有数,也就没有顶撞沐昆,低头应了一声。

“梅大人,云南府的诸般内务就由您处置了,某还有任务,必须马上去做,否则,贻误战机,九死难辞其疚啊!”沐昆站起身形,冲梅老头深施一礼道。

“沐王爷但请放心,梅某自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梅老头一脸的正色道。

“好,某就去了!”说着,沐昆头也不回地出了帐篷而去。

直到此时,王都指挥使依旧是一头的雾水,不是说好地迎接钦差大人吗?这二位是怎么回事?临阵变卦?

他是百思不得其解!好在,梅老头见沐昆离去,长叹一声,将手中之物递给了王都指挥使。

王都指挥使带着好奇的心情,展开信纸望去。

嚯!一瞬间,王都指挥使的面容变得煞白,吓得!

“这是真的?”他惊骇无比地望向梅老头。

梅老头苦笑一声,“谁还能将这当作儿戏!这可是掉脑袋的事啊!”

“他还真敢啊!”王都指挥使长叹一声,面上却是一片钦佩之色。

“是啊,谁说不是呢?有此等人物在云南,只怕那些贼寇也得俯首称臣啊!”梅老头轻叹声中充满了钦佩之戸。

“罢了,咱们还是干好本职吧!”王都指挥使摇头不已,“否则如果真的被他做成此事,只怕咱们就成了背景了,到时,情何以堪啊!”

不提二人在此感慨万千,却说沐昆来到营帐之外,一声厉喝,沐王府铁骑喧嚣不已,却是整齐划一,须臾之间,整好军备,立于沐昆之前,静候他的吩咐。

自即日起,沐王府铁骑兵分五路,从云南府昆明城呈扇形辐射向云南行省全境,如同疯了一般,对贼寇们斩尽杀绝,穷追不舍。根本没有那俘虏一说,只要遇到贼寇,那就是斩草除根,鸡犬不留。

一时间,云南行省境内的贼寇一片风声鹤唳,提沐王府铁骑变色,沐王府铁骑在云南行省的声威瞬间变得更加威名赫赫。令贼寇们谈之色变。

云南行省的局势为之一清,贼寇们也不敢再行嚣张,而是变得有些谨小慎微,不再如之前那般张狂。

各地府衙也得到了富贵的休养的机会,一时间,沐王府铁骑的声威在云南境内如日中天。

而远在宜良的明中信听得此项消息微微一笑,并不以为意。

但是,宜良军民听得此消息,大震人心,一心只盼沐王府铁骑一骑西来,解救他们于水火当中。

对此,明中信摇头不已,人家沐王储拯救云南行省全境百姓都来不及,又如何能够看到小小的宜良县城,不过他也不想打击大家的积极性,只是微笑着,静候他们的失落与失望。

随着一日日云南行省的各地消息传来,百姓们也逐渐将那心中那丝期盼丢到了九霄云外,毕竟,生活最重要,温饱最重要,其他,都他娘的扯蛋。

继而,在生存的重压之下,百姓们对沐王府铁骑的期盼也就烟消云散了。

宜良城恢复了平静,重复着每日的基建、守城当中。

当然,宜良虽然恢复了平静,或者不能说是平静,而应该说是恢复了往日的固有规律,不再为外物外事所扰。

而外界,也就是云南行省全境,干得如火如荼,热火朝天,风起云涌。

当然,这一切都与宜良城无关,宜良城仿佛成了世外桃源,如果没有每日的贼寇袭扰,只怕这还真的就是一个不为世人所知的世外桃源了。

虽然如此说,但众多头脑的目光却是紧紧盯着宜良,或者可以说是紧紧盯着明中信。

但长久以来,明中信居然一无动静,各路斥候与探子居然探得的消息惊人的一致,就是,明中信居然一心只是建设好宜良,对于云南行省全境的贼寇霍乱无一丝兴趣,一时间,有人叹息,有人失望,有人心喜,有人难过,总之,百样人有百样心态,但唯一相同的就是目光始终没有离开过那明中信,研究着这小子,深究着这小子,没有一丝一毫的放松。

虽然明中信静如处子,但他却在众多智近乎妖的人眼中未曾平静过一分一秒。

如果被明中信知晓,也不知他会高兴、苦笑、还是难过呢?

但是,就目前而言,在明中信眼中,一切都是那般的无聊,他的着眼处在于如何将宜良建成为一个固若金汤的城池,进而将他的思想传播下去,这,才是他现在考虑的事情!

在宜良百姓眼中,宜良城每日都在变化着,街道越来越整齐,区域越来越分明,虽然他们的自由依旧被明中信所限制,但他们却是分明感受到了宜良城的变化。

当然,百姓们不知晓,在那些将军心中,越来越震惊,只因为,宜良城的城墙越来越坚固,越来越光滑,贼人们的箭矢,甚至是床弩越来越没用,居然连城墙都射不进去了。更甚者,那些攻城的贼人们越来越无力,越来越无能,连城头也爬不上来了,守城变得越来越简单,贼人们只要攻城绝对会留下一地的尸首,仓皇逃窜,再不复那嚣张的气焰,攻城的频率越来越低,最后,居然只是围城,再不敢攻城,只因为,他们也发现,城越来越难攻了,伤亡越来越严重了,攻城只是得不偿失。

于是,在一片默契之下,守城攻城之战居然变得像是笑话一般,如同玩过家家,一方呐喊,一方擂鼓,默契地在一片吵杂声中鸣金收兵。

一切,都变得是那般的诡异,但这些明中信仿佛没有察到,居然组织赵明兴等人收罗百姓中的小孩,开设了学堂,开始传道授业解惑。

而百姓也乐见其成,甚至要求明中信教授大家防疫之法,甚而得寸进尺,要求明中信教授医术,于是,在这良好的氛围当中,明中信居然将在京师的那一套学堂之法搬了过来,堂而皇之地在宜良城中开设学堂传起了道。

这一切,在军民的默认之下,悄悄开展,无一人反对,明中信的威信却是日益深重起来,沐将军、李兵这二位却是深深忧虑起来,望着那王守仁躺卧的帐篷,眼中的忧虑浓得不可化解,但他们却只能长叹,毫无办法,只因为,现在的宜良城,早已成为了明中信的一言堂,任何人都无法张口反驳,只因为军民心中,明中信,才是宜良城现在的真正的“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