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帝国支撑者 > 第五百九十三章 准备起行

帝国支撑者 第五百九十三章 准备起行

作者:暗夜之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2:24:26 来源:平板电子书

“教习,兄弟的天赋哪能比得上您,不如,您再教一遍,咱们也好继承您的衣钵啊!否则,学个半调子,岂不是砸您的招牌?”赵明兴谄笑道。

“你小子啊!原来是在这儿等着我呢?就你鬼精灵!”明中信指着赵明兴,一阵好笑,本来,自己就准备尽数教授学员们,毕竟,自己马上要离京师而去,想要教授短期之内可没有什么机会了,况且,也需要给这些家伙一些保命的本事啊!

“教习,您的意思?”赵明兴眼巴巴地望着明中信,等候回答。

而旁边的学员们也是一脸期待,毕竟,见猎欣喜,见到如此霸道的招式,他们岂能不心红!奈何没有赵明兴那般厚脸皮,向教习追要,现在赵明兴起了这个头,他们自是想要听到教习的答复。

“行了!不要一个个都这般装可怜,我再打一遍!”明中信环视一周,好笑地看着大家,应道。

“教习万岁!”一瞬间,学员们激动地喊道。

“闭嘴!”福伯吓了一跳,连忙制止道。

大家反应过来,后怕地看看朱寿,毕竟,现场只有朱寿是外人,如果这句话传出去,被官府知晓,只怕教习会吃不了兜着走啊!

毕竟,那句万岁中是犯了天大的忌讳啊!

然而,朱寿仿佛没有听到一般,低头思索着刚才明中信教授的招式。

大家伙齐齐松了口气,没听到就好!

明中信摇摇头,看看大家,不再说什么,展开架势再次耍了起来。

福伯狠狠瞪了学员们一眼,将到嘴边的斥责咽了回去,细细观瞧起明中信来。

大家的注意力也重新回到了明中信身上。

而此时,朱寿抬起头来,轻出一口气,眼中闪过一丝笑意,看了一眼大家,也望向明中信。

第三遍之后,终于,大部分人学到了十成。

明中信满意地点点头,令大家今后要相互学习。

“这套招法,你们要细细揣摩,切不可如朱寿般私自改动,否则只怕会出现不可测的后果!尤其是我不在你们身边,也无法随时监管你们!今后,你们成为袍袍泽,要相互监管!切记,切记!”明中信望着学员们肃然叮嘱道。

学员们齐声应是。

“如何?这次,你尽数学会了吗?”明中信望着朱寿。

朱寿高,讪然点头。

“好,今后我不在的这段时间,你就好好调整内息,熟练招式,自有好处!”

“是,大哥!”朱寿望着明中信眼圈一红。

“本来,我还想着什么时候能见着你,与你告别,今番正好你来了,咱们兄弟就在此告别吧!”明中信走上前去,拍拍朱寿的脑袋,老气横秋道。

朱寿不自然地躲开明中信的魔爪,但眼圈却是更红了。

“对了,我这儿记录了一些东西,你无聊之时看看吧!只当是个消遣!”说着,明中信从怀中掏出一本小册子,递给朱寿。

朱寿有些不解地看看明中信,接过小册子。

“记住,不可外传,如果看完,收好,或者消毁它!”明中信叮嘱道。

朱寿一听,郑重其是地将小册子收入怀中。

“好了,今日我亲自下厨,与你作别!对了,大家都有份!”明中信见朱寿收好,故作潇洒地一笑,转头望向大家道。

如果是往日,大家听得明中信要亲自下厨,必是眼冒绿光,垂涎三尺,然而,今日大家听得此言,却没什么反应,尤其是学员们,更是眼圈发红,有些情难自禁。

明中信见大家情绪不高,故作不知,一摆手,问道,“好了,我去准备,谁来帮忙?”

大家面面相觑,一时反应不过来,转而看向明中信。

“看来,得我点名了!”明中信微然一笑,一指学员中间,“你,你,还有你,跟我来!”

说完,明中信逃也似地冲出了大厅,直奔后厨。

大家对视一眼,苦笑一声,推了几位被点名的学员一下,让他们跟随而去。

福伯闭了闭眼,将眼中的泪花偷偷挤去,上前冲朱寿道,“朱少爷,还请上座,稍稍等候一下。”

朱寿点点头,不声不响地转身坐在椅上发呆。

“大家各司其职,下去各自安排吧!别呆在这儿了!”福伯冲大家吩咐道。

明府精英,像孙宇、师逸房等在大厅中找地方坐下,继续发呆想事。

学员们一哄而散,各自准备其事。

而此时,出了大厅的明中信长出一口气,环视一眼明宅大院,这就是自己在京师的基业啊!

随后,甩甩头,将离愁别绪甩了出去,直奔厨房。

此时,王守仁刚刚从刘府出来,抬头看看天色,长出一口气,目光一凝,转头深深看了刘府匾额一眼,大踏步而去。

接下来的日子,大家各行其事,忙碌不已,各自完善手头的事务,同时,不断出入明宅,询问明中信。

而朝廷各部协作连动,为钦差出行准备。

终于,这一日,万事俱备,钦差即将起行。

提到“钦差”,一般人脑中浮现的就是:一位年轻的官员手拿尚方宝剑,口含天宪,诛杀贪官,为民申冤。从字面上看,“差”是临时性质的,钦差不是一个常设官职,而是某一时因某一事,皇帝派出信得过的人四处巡视,差事办完了,使命也就完成了。钦差的出现,一种原因是某种突发事件,关系到政局的稳定,如灾荒、民变发生,不能循规蹈矩地依靠行政体系运转来应对,皇帝只得临时派出官员,越过已有行政程序,去“救火”;另一种原因是已有的监察体系已经生锈了,皇帝觉得对原来的官僚体系有失控之忧,于是派心腹来直接处理政事,恐吓官员。

而本次派遣钦差王守仁,就属于第一种情况。

何谓“钦差”,顾名思议,“钦差”是由皇帝(国王)亲派外出办理重大事情的官员的统称。“钦差”大致可分为两个发展时期。

1.“特使”。“特使”最早溯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因战争频发,“特使”主要扮演军事外交活动家的角色,如《左传?成公九年》载,“兵交,使在其间可也”。秦汉时期,随着封建**主义中央集权的确立,皇帝不断派遣“特使”处理内外重大事宜,这时的“特使”主要负责出使外国和少数民族地区、监督军务、督修水利、督修堤防、征聘人才等。魏晋南北朝时期“特使”的特点,一是负责访民疾苦、抚恤百姓,如南朝宋多次派大使“观风采政”、“广求民瘼”、“案行灾害”、“巡行抚恤”;二是督催地方政务,如南朝宋孝文帝遣使督催郡县赋税;三是负责督捕盗贼、治理案狱、刺举吏民奸非等,如曹魏的“校事”、北魏的“候官”。隋唐尤其是唐朝的“特使”制比较成熟。首先是“特使”的派遣范围扩大,几乎运用到一切领域,除了前代在军事、吏政等方面派“特使”外,更注重派遣督理经济事务的“特使”,如两税使、转运使、盐铁使、青苗使、铸铁使等;其次“特使”行事有明确的规范,如唐太宗贞观二十年遣大理卿孙伏伽、黄门侍郎褚遂良等22人以“六条”巡察四方,黜陟官吏。以后数遣使者,或名按察,或名巡抚。至唐玄宗天宝五年正月,命礼部尚书席豫等分道巡按天下风俗及黜陟官吏。巡抚、巡按的出现,为大明钦差巡抚、巡按的设立奠定了基础。五代、宋的“特使”派遣基本沿袭唐朝,只是北宋皇帝很重视派亲信监军,初名“走马承受公事”,徽宗时改称“廉访使者”,钦宗又复旧名。金元时特命使臣巡察地方更达到经常化,如金世宗“凡数岁一遣使黜陟之”。总起来说,大明以前的“钦差”有如下特点:一是名称含混,特使名目繁多,缺乏统一的称谓标准,具有随意性;二是“特使”的权限相对较小,多属巡察、监督、办理事务等权限。

2.钦差。“钦差”之名正式使用是从大明开始的。开国之初大明设官分职咸有定额,往莅职掌者领部檄焉,皆不颁敕,不称钦差。其后因事繁难,添设职掌,各于其职衔上加‘钦差’二字。”而大明巡抚职官的出现,即标志“钦差”的出现,这可从大明臣子奏议中即可看出,“臣闻国初未尝有巡抚,宣德间始设于南直隶、河南、山、陕,今则除浙江福建外悉有常置。秩皆都御史也,方领制置之权,腹里则兼转运之职,手持敕旨以便宜行事”。将上述两文比照,可知,宣德时巡抚手持敕旨,其职衔上方加“钦差”二字。之后,大凡由皇帝特派奉敕旨(或敕书)处理大事的官员,其职衔前皆冠以“钦差”二字(简称为钦差),如“钦差总督军门”、“钦差巡按御史”、“钦差总理粮储提督军务兼巡抚应天等处地方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等。大明“钦差”制的特点,一是正式命名“钦差”,体现了皇权**得到高度的强化。御音曰钦敕,御使曰钦命,因而“钦差”比“特使”更能体现皇权**的特征。二是“钦差”的职掌、权限规定更加具体、细致。

钦差的钦封职能是十分复杂的,但一般都有权力的象征物,如秦汉“钦差”持“节”,大明钦差奉“敕”等。另外,从“特使”到钦差,也反应了钦差赵来越受到重视,其权力也渐大、职责渐重、地位日隆、影响愈深,这与皇权逐渐强化是一致的。

在大明常规官僚体制中,各级官吏的职掌、权限、升降奖惩等都有较为固定的程序,而“钦差”则显得模糊,富于弹性和变化性,加之“钦差”之间的个体差异,使得难以找到“钦差”的内在规律性。然而,将“钦差”放在常规官职中对比考察,“钦差”有其共同的特性。

1.自主权。严格意义上说,中国古代官僚体制中除皇帝外,其他角色均无多大权力,一切权力均由皇帝一人控御。比如,最底层的县令的任用升降多由皇帝亲自面试过目,而县令的生死更不是一般官员所能定夺的。除帝王之外,各级官吏都受制于人,没有自主权。而“钦差”不同,他们往往被皇帝赋予自裁的权力,甚至掌握着生杀予夺的大权,这在政制中是独特的。如汉武帝建元三年(前138 年)“遣严助以节发兵会稽”,会稽太守稍一犹豫,严助就下令斩一司马,太守只得服从命令。有时,“钦差”还可“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用“先斩后奏”,或“斩而不奏”的办法行使权力。如魏晋南北朝“以持节为重,南齐书王敬则枉杀路氏,路家诉冤,上责敬则,人命至重,何以不启闻?敬则曰:‘臣知何物科法,见背后有节,便谓应得杀头’”。可见“钦差”权力之大。当然,大部分“钦差”的权力是受到限制的,不能任意妄为,如大明成化九年派钦差抚治江西,明确指出,钦差有权惩治三司佐贰官以下贪酷不法者,“凡有益于军民者,悉听便宜处置,”但“事干方面正官,具奏究治”。自主权使“钦差”有别于许多正规官职权而具有皇权的某些特性,因之有人将“钦差”看成皇权的象征。

2.专职化。上至皇帝下至县官都实行集权统治,他们往往集政治、军事、法律、教育诸权力于一身,事无巨细,事必躬亲。这种管理体制具有宏观控御的性质,但又往往难以面面俱到。“钦差”则不同,他往往具有专职化的特点。或处理某件冤案,或处理某件外交纠葛,或镇压某场起义,或巡察吏治、风俗,或督理某些经济事务等。可见,使“钦差”专职化可使他们集中精力,全力以赴地解决重大问题。

3.独立性。“钦差”具有独立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是不容易受地方复杂关系的牵制,游离于盘根错节的地方关系网之外,有助于办事公正;二是不受正规官僚体制中的上下级之间的等级关系的束缚,可以独立办事;三是设置自由,废止亦自由,全看办事的效果和皇帝的意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