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帝国支撑者 > 第五百六十六章 萧家根底

帝国支撑者 第五百六十六章 萧家根底

作者:暗夜之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2:24:26 来源:平板电子书

“明小友啊,究竟是怎么回事?”最终,由资格最老、年纪最大的刘大夏问出了大家的疑问。

一时间,众人尽皆望向明中信。

“刘老,事情是这样的!”明中信看看刘大夏,开口道。

明中信一五一十将考场中学员们遇到的事向大家道来。

“什么?”在座众人一阵惊讶,未曾想考场之中居然会出现如此下作之事,真真是可忍孰不可忍!

一时间,群情激奋。

“走,去告他们!”

“对,同去!”

“咱们告兵部,循私枉法!”

张延龄居然要去告兵部,真是太逗逼了。

“张兄,又不是人家兵部让差役们为难的学员!你告什么?”明中信望着张延龄心中无奈,这位还真的是纨绔子弟啊!想事情根本不过脑子。

但大家一致的想法是,找出这些差役,查找出背后的主使。

“这?”张延龄一阵语塞。

“行了,当前最重要的是,学员们此次策试是否发挥了水平,能否通过?”刘大夏一语道破要害。

“不错!学员们究竟能否通过策试,这是重点!”石文义在旁附和道。

对啊!学员们的情况究竟如何了?明中信可未说明。大家再次将目光投向明中信。

“好在,有官员帮忙,大部分都没什么问题!”明中信安慰大家道。

“官员?帮忙?”众人又是一头雾水,怎么又冒出官员来了?

“在这儿,中信谢过刘老维护!”明中信站起身形冲刘大夏深施一礼。

什么?谢刘大夏,这是什么节奏?众人都懵了,望着二人一阵讶异。

“行了,现在不是说这些的时候,你心中有谱没有?究竟是何人与你为难?”刘大夏也不推辞,但却眉头紧锁,望着明中信,“如果这个隐患不除,只怕武举之后的弓马试还是会出问题!”

“是啊!虽然我心中有谱,但却不知为何,他居然如此丧心病狂,如此做法?而且,咱们现在太过背动,只能等人家出手,才能化解。”明中信叹道。

“不行啊,久守必失,必须主动出击啊!”刘大夏望着明中信语重心长道。

“但我现在对人家的情况一无所知啊!”明中信叹息道,但心中却是一动,对啊,现在自己如同睁眼瞎一般,不如,就设立一个情报部门?

然而,这是后续之事,现在可是火烧眉毛的时候啊!现在建,已经来不及了。

“石大哥,张大哥,今次,得麻烦您二位了!”明中信想到此,冲石文义与张采一拱手,拜托道。

“中信,有话但讲无妨!”石文义一摆手。

“是,你的事就是我们的事,说吧!一定为你办妥!”张采在旁大包大揽道。

“好,那就拜托二位大哥派人调查一下叫萧飒的济南府人,看他究竟在京师有何后台,及其所能动用的关系!”明中信也不客气,直接拜托道。

“萧飒?”石文义与张采对视一眼,眼中出现了深深的忌惮。

“怎么?二位兄长知晓这萧飒?”明中信一见之下,心中疑惑。

石文义苦笑一声,“咱们岂能不知!在济南府就与他打过交道。”

明中信一想,也对,那萧知府就是一府之行政长官,作为他的长子,萧飒被石文义等人熟知,也不为过。但为何他们眼中闪烁着深深的忌惮呢?这明中信却是不解。

“我知道,明小弟你不清楚这萧飒有何可以忌惮的!”石文义皱着眉头,郑重其事地望着明中信。

“不就是济南府萧知府的公子吗?有何可忌惮的?”明中信询问道。

“你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石文义叹了一声。

“但是,那萧知府可是已经被免职回京了啊!如果他根深的话,岂能被免职?”

石文义看看刘大夏,刘大夏点头示意,可以说。

“其实,萧知府的倒台,里面李阁老的能量起了很大的作用,毕竟,李阁老差点在济南府出事,再加上,科举之时,那萧知府虽未直接驳了李阁老的面子,但他却将鲁子善鲁提学的面子驳了,也就相当于间接与李阁老冲了起来,而此番李阁老以他在济南府的政绩不显,却履次出事为由,罢免了他,谁也无法开口保他,故此,萧家不好驳李阁老的面子,故此没办法出面出力,否则,如果萧家发力,只怕那萧知府此时还在济南府当他的土皇帝呢!”

明中信看看石文义,再转头望向刘大夏。

“不错,我与老李头共同发力,才将那萧知府赶下台,就这,也是费了一番手脚的,那萧家确实这次是给了老李头和我的面子,所以未曾出手,也就当是赔罪了,故此,萧知府才下了台!”刘大夏点头肯定道。

“那这萧家?”明中信一皱眉,望向刘大夏。

说起这萧家,实乃是根深之至。刘大夏冲石文义一点头,石文义将萧家的来历一一道来。

这萧家,要说起起源,上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夏、商时期。据史籍记载,古代赢姓各部族首领伯益是个很能干的人,舜时曾负责掌火为,“烈山泽而焚之”,使禽兽逃匿,开辟了许多农田;又跟随禹跋山涉水疏通河道,救万民于水火。伯益的巨大功绩使他的子孙得到封赏,其中一个叫孟亏被分封至萧地(今安徽省萧县西北),建立了萧国,开垦种植在“萧国”这一区域,并以国为氏,即以萧为姓。萧孟亏乃萧姓第一人,其后代延袭姓萧。

到殷商时期,萧孟亏的萧国逐渐式微消亡,萧国人流落在外,在附近的沛、丰生存了下来,以萧为姓。随后,萧氏家族向毗邻的楚国领地迁徙居住了下来。

西汉时期,萧何就是这萧姓后人,因拥立刘邦反秦,并针守关中,将族人迁至汉中,随后,刘邦夺取天下后,将萧姓族人分封迁徙到了咸阳。

萧何后人势衰,迁徙到了兰陵。东晋时期,兰陵萧氏又迁至丹阳。

南朝时期,兰陵萧氏登上了政治舞台,迎来了辉煌。先是曲阿萧氏凭借萧文寿成为了刘宋的皇亲国戚,随后,武进萧氏在曲阿萧氏的帮衬和自身的努力之下,迅速崛起,最终称帝,建立南齐和梁政权,登上了权力的巅峰。此时的兰陵萧氏与王、谢、袁等大族并列,成为了四大家族之一。

但是,如同登上权力巅峰的其他家族一般,争夺权力成为了萧氏的主题,随着梁朝的灭亡,兰陵萧氏皇族,仅剩下昭明太子萧统之子一支。

随后,萧氏不断向南方其他地区迁移、扩散,逃避战乱。

随后,在隋唐时期,萧氏又迎来了再一次的辉煌。

萧氏共出了十一位宰相,有唐一代占十位,一族九世居相位、掌大权的局面确实是古今未有。还与皇室结亲,有驸马数人,官拜九卿、刺史的更是不计其数。

萧氏向河南地区徙居,促成了萧氏“河南堂”的确立。

宋代之时,河南堂的名声更是达到了巅峰。

南宋末年,蒙古人继金人之后又一次入侵中原,强占民田,推行奴隶制。萧氏为躲避战乱再度南逃,进入了湘闽等地。其中,有一支逃到了江西庐陵(今江西吉安)。

至大明建国之后,在庐陵的萧氏族人居然有三百二十五支之多。

随后,在大明经营了无数年之后,萧氏族人在全大明各地都蓬勃发展起来。逐渐形成了一个大型的网络,互相勾连。

而在明成祖永乐皇帝之时,萧时中出世了。

萧时中,名可复,以字行。号东白。江西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萧时中少年即负大志,与其兄萧时敏互为师友,刻苦学习。永乐六年(1408)乡试以第二名中举。永乐七年(1409)己丑会试第六名。因明成祖朱棣去北京巡狩,至辛卯三月才回京举行廷试,因此,本科也称己丑科。廷试结果,萧时中蟾宫折桂,一举夺魁。

明成祖永乐九年(1411)为辛卯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萧时中为人温和,言行谨慎,谦虚礼让。居官常忧心国事并勇于进言。曾因灾异发生,陈奏八事,极尽时弊却又措辞委婉,得到成祖嘉纳。永乐十二年(1414)奉命修《五经四书性理大全》等书,后病逝于任上。,著有《曲山三萧遗集》等。

自此,庐陵萧氏登上了大明的政治舞台,在萧时中的提携之下,经过多年经营,他的同窗故旧门生遍及朝野,虽然并非都是身居要职,但却也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

同时,庐陵萧氏还与各地的萧氏宗族多方接触,形成联盟,首望相助,在朝在野形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截止弘治年间,庐陵萧氏的子弟在朝已经人数众多,而济南府萧知府也仅仅是其中一位。

在萧氏眼中,宗族才是最大的依仗,这股抱成团的力量不可小觑。

“平时,这萧氏根本看不出什么,但是,如果他们发力,只怕内阁的各位阁老都得掂量几分。”刘大夏补充道。

“有这么牛吗?”明中信有些疑惑。

“就是这么牛!别看人家只是一个宗族,但却是一张大网啊!高层没有人员,但在朝廷各个部门却明暗分布着不知多少人员!”刘大夏点头不已。

“那这?”明中信有些踌躇,细思片刻,抬头冲石文义道,“那此事就算作罢!”

“我们说此事,仅只是给你提个醒,并不是害怕!我们是希望,你与那萧飒的恩怨如果能够化解就尽量争取早日化解,毕竟,冤家易解不易结啊!但是,如果你们的仇怨真的无法调和的话,我们自是会站在你这边!”石文义连忙解释道。

“我也是这个意思!”刘大夏在旁附和道。

“不瞒您二位,我与那萧飒的恩怨只怕根本无法化解!”明中信苦笑一声。

“这是为何呢?我记得,你与那萧飒也就仅只是见过几面,怎会无法化解呢?”石文义皱眉道。

明中信将二人在济南府结怨的前前后后解说一番,“照你们看,我们的恩怨能够化解吗?”

“这应该不是大事啊!只要你与兰家结亲,那萧飒也就没什么念想,自会化解啊!为何你说无法化解呢?”张采疑惑道。

“本来,我以为,我已经躲到了京师,根本就不会再见面,这样的话,与他的接触少了,他自会淡忘,未曾想”明中信停顿片刻。

“未曾想什么?”大家追问道。

“你们还记得前些时日,市面上流传出来揭露我的那些事情吗?”明中信反问道。

“你是说?”刘大夏愕然地望着明中信。

“不对啊!那些小册子,还有谣言与那萧飒根本就毫不相干啊!他为何要那么做?不应该啊!”石文义望着明中信摇头道。

“我仔细想过,之前,我也不大确实,但是前些时日,我见到了那萧飒,而且我已经试探过他,很确定,就是他!”

“真的?”石文义问道,“我们锦衣卫也未曾查出来源啊,你只是试探如何能够确定?”

“我万分确定,就是他!”明中信不容置疑地望着石文义。

大家从未见过明中信如此认真,看来,他还真的能够确定了。

“而且,我很确定地告诉大家,本来,我还怀疑那萧飒是否有如此大的能量令得差役们针对学员们,但如今你们说那萧家这般的神通广大,我能够肯定,这一定是那萧飒所为,为的就是恶心我。我还确定,弓马试之时只怕会有无数阴招等着学员们!”明中信补充道。

“不能吧?”石文义也是有些不确定道。

“还真有可能!”刘大夏却是点头认可明中法的说法。

“刘大人,兵部是您的老家,那您能不能想办法,杜绝此事呢?”石文义望着刘大夏拱手道。

刘大夏苦笑一声,摇头道,“唉,别看我在兵部呆过,其实,我也仅只是能够请动很少的一部分人,如果想要阻止他们的阴招,只怕是很难啊!毕竟,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啊!而且,我也只是对兵部三品以上的人员熟悉了解,对底层的差役,根本就无法尽数掌控,而且,武举二试还有其他非兵部人员,我更是无法一一了解啊!这真的是防不胜防啊!”

“嗯,不错,有何阴招,根本就无从预防,只能见招拆招了!我会教学员们一些套路,剩下的,就看他们的随机应变能力了!”明中信点头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