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灵异 > 狂想日记 > 故事开始 10月1日2021年

狂想日记 故事开始 10月1日2021年

作者:谜影梦蝶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7-05 12:21:33 来源:平板电子书

那天Navi一个吃完饭后就跑单了,而信子奶奶年纪大了,所以每天做的菜有限……

青脸色极差也不知道是Navi提起的那段往事还是因为饿着肚子结账的原因。

总之青结完账后把阿韦拉随手扔给我后也离开了。

我:“……”所以真没有人送我回去?

我坐在白雾弥漫的会议室中,摩挲着那光滑的木质桌面……这是我第一次看见颜色的地方……多么陌生啊!

天知道我经历了什么……

哎……总算回来了……第一次觉得这陌生感十足的地方也能有温馨的气息。

青和Navi到底是什么关系?他们真的是朋友吗?我又和他们是什么关系?我和它的关系都还没理清楚……为什么会越来越复杂……明明简单的问题,不断叠加,量大了,竟然会变得如此复杂。我应该简化问题再分析的,可这一团乱麻让我无从下手。

为什么直接问他们不肯告诉我呢?明明可以很省事的……

最古怪的还是信子奶奶……那么慈祥的一个老人,那么多善良,那么和蔼……她那么普通又是怎么让那一个个感觉就很危险的人对她充满尊敬。

我越想越乱……再一次我开始质疑世界的真实性。如果一切都是一场梦,都是虚无,那一切不合理不就解释的通了吗?

对呀?!为什么不可以是假的呢?这样一切都解释的通了,不是吗?

什么青啊,它啊,Navi啊……都是部分我都反射作用,这样不就能解释一下它们为什么会如此极端,个性如此鲜明却又有着极其明显的相似之处。

这同样也能解释为什么我觉得这个世界如此陌生,如此缺乏真实感。因为它就是假的啊!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我清楚的记得我是高中生。因为我就是啊!高中生,一个年龄阶段,从自己构造的世界走出,有机会探索成年人的世界。自己内心中对大人世界的认知与真实的大人世界不断碰撞,摩擦,构建更符合真实社会的内心映射。

等出身社会,发现外面的世界与基于曾经所见所闻构造的世界不同……

那色彩不过是新映射的多样性。那陌生的情绪不过是真实不符合心理预期的迷茫……

等等……我打住了自己即将继续的联想……不对,如果按照这个逻辑,我也只是我构造出来一个对自己的映射。我存在的意义就是替我,或者说创造我的人,体验我所见真实的模拟器……

这……不对啊……我可以确定我是真实存在的啊……应该吧……

意识到这要么会是条死路,要么极其难走的我重新折返上一个结点。

这里的一切都是我内心情绪的反射……

假设大脑所创造且让其信以为真的幻觉可以统一称为梦的话,那么我也可以用分析梦的逻辑来分析我此时的状况。

根据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梦的解析》梦并不是非自然力量的产物,而是大脑的精神活动。梦又是具有某种意义的,只要能够找出梦境所代表的意念和想法就能正确解读出梦的含义。因此梦的解析有个必要前提,那便是做梦者必须毫无隐瞒地将自己的梦讲述出来。

我深呼吸。

这可不容易。

梦是潜意识**的表达和满足,可人的**千奇百怪,有些甚至连本人都难以启齿,因为**大多不符合社会道德标准,而承认自己有这种**难免会自我谴责,被自己用愧疚感惩罚。这是一种存在于我意识中,由从小对善恶了解建造的审查机制。

或许我哪怕是在梦中我也没有胡作非为的原因就是这审查机制。它在我清醒时约束我遵守社会道德规范,还会在我做梦时持续工作。

在审查机制的作用下,潜意识会对那些我清醒时排斥的**,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以及我平日里羞于启齿的**,进行改装,让它们以一种符合审查机制规范的形式出现。

所以这就是发生的事情如此富有刺激性且极端的原因。

弗洛伊德说梦有两个层面。第一层是表面上的梦,也就是我们梦到的内容就是梦的显意,我们简称为显梦。第二层是隐藏在梦的内容背后的真实的心理诉求,这是梦的隐意,简称为隐梦。

凝缩,转移……是梦躲避审查机制……

我就像《红楼梦》中的痴弟子只看到了表面上的美人,却没看到背后的白骨。

所以这场梦究竟要像我表达什么呢?

就在我被自己的逻辑折服,打算就此翻篇时,我的眼睛触及了那份Navi扔给我的资料。

阿韦拉……我能承认阿韦拉是我的一部分吗?我感到一种浓浓的厌恶感……这不是愧疚和谴责的情绪……这是恶心,非常非常的恶心。这种感觉让我开始质疑我之前的推测。

可是……可是……如果这色彩斑斓的世界不是梦……那我的视线穿过模糊的白雾,看像那黑白分明的世界……这两个世界大相径庭,其中有一个必然是梦,不是吗?

“为什么一定要有一个是假的?”

它突然出现,拉着我的手,或者说牵引着我的思绪,让我重新返回结点,然后走向我定义为死胡同的那条路。

“为什么要假设一个是你内心世界,而另一个是真实世界……为什么不能说两个都是你的内心世界,而这充满色彩的世界是你看到真实世界以后和你最初内心世界碰撞的产物。这样是不是也能解释得通?这都是你的内心世界。

你一直都在做梦啊。因为你从未真正体验过那个现实的世界,你一直在通过他人的描述和自己看到的片段解读,并因此创造了一个充满刻板印象的世界。这次真正体验一次,但由于你有了先入为主的刻板影响,所以你在抗拒看到那所谓真实的世界。

所谓真实的世界……听听你这句话……你在内心就没有把它定义为真实的世界。你的痛苦或许只是因为现实和你的预期不符。你感觉虚无不过是你在抗拒,拒绝承认你所见所闻的真实性。

所以你现在看到的是扭曲过的画面,真假参半,因此诡异,难以解释。”

不对……不对……我不同意。

“可是……我在思考,有逻辑的思考……这就解释不通了。”我脱口而出。“我为什么会在感情中有逻辑的思考……”

但它的脸色告诉我,我的给出的前提有问题。

人难道不可以在梦中思考吗?

我清清嗓子,尝试将我的想法更加清楚的表达出来。

“倒不是说感情和理智冲突,而是如果这一切都是我所创造的幻觉,而我一直没意识到,那么它应该像梦一样是由我潜意识中的本能驱动的。

我所经历的应该是由生动的故事,鲜活的画面形成的碎片,而不是这一条条思绪和思考过程。你懂我的意思吗?”

“感情也是一种思考方式,不是吗?”它没有打算基于一个前提自相矛盾的论点继续衍生。“就像在《思考快与慢》中提到的那样:思考分为两个系统,一个是快速的,由本能,感情驱动的,被称为感性。第2个是比较慢,由逻辑驱动的,也被称为理智。

第1个系统所包含了一个人过去的经验,信仰,对世界的定义……而第一个系统是第二个系统的源头。第一个系统其实已经做出了决定,而第二个系统只是完善用逻辑完善并执行这个决定。占大头的是感情啊!

且不说你给出的支撑与你的论点毫无关联。就说你的支持,你凭什么认定本能驱动……”

“可是我所经历的一切是多么令人崩溃!可我并没有长期且过激的情绪。我哪怕有极端情绪也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恢复那种虚无感!只有虚无感是永恒的。

这的确能支持你所说的,我一直都在做梦,但是和真实世界的碰撞呢?

如果我看见了真实世界,如果我真真实实的经历了这一切,为什么虚无感是永恒的?为什么我感觉不到真实性?为什么我可以轻易的放下那些让我那些强烈的情绪?”

它沉默了片刻。

在它的沉默中我渐渐冷静下来……

或许我所问的问题的答案就是我一直把自己当局外人。我从来没打心底把这个世界当成真的,所以不在意,因为不在意所情绪波动不会长久,所以觉得一切虚无。因为我把自己当成了一个旁观者,把所有人当成了客体……我又怎么会去了解一个客体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