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赤怜 > 第二十章:枭雄的抉择

赤怜 第二十章:枭雄的抉择

作者:白云山小道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9:47: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孟冬十月,不同于钱塘的微寒,汴州的夜晚很冷,外面瓮里的水皮子上已经结了冰碴。

梅园里屋,一群人正围坐在火炉子旁沉默,半晌后,梅阑叹了口气,“唉,晚娘她们南下已经月余,按常理说,应该已经到了钱塘,也不知如今安顿的如何,什么时候能传回个信儿来。”他这两天隐隐有些悔意,当初就不该让晚娘一个妇人带着一群半大小子南下,如今世道艰难,要是有个三长两短的,可怎生是好,都怪自己贪心,舍不了这园子。其实也不能怪他,颠沛流离了大半辈子,才好不容易有了个安身之地,任谁也不可能就那么轻易的舍弃了。

“放心吧班主,”旁边的洪老劝慰,“有晚娘带着孩子们,出不了事儿的,别看她这人平日里性子直,可大事上却从不含糊。再说还有庆之和小九跟着,庆之性子沉稳,再经过上次之事,他也成熟了不少,小九更不必说,要不是看着他打小长大,我都怀疑这孩子是不是个妖怪了。”

听他这么一说,众人脸上都露出了些许笑容,梅阑也稍微安下了心,“您说的倒也是,有庆之和长青跟着,应该出不了什么大事。”说到梅长青,梅阑也自豪的紧,捡回梅长青是他这辈子最得意的事情。梅长青从小聪慧的有些过头,紧靠自己揣摩就能识文写字,十三岁时哼出《杜十娘》,可把一园子人吓坏了,若是放在那太平盛世,单这出戏就能让他扬名天下了。

见气氛不再沉闷,众人也都聊了起来,聊着聊着便说起了眼下时局。

“这些天城里南下的人少了,听戏的也多了起来,可关中那边依旧有不少人逃了过来 ,听说那姓赵的将军把十万大军都调进了长安,也不知道是战是跑。”

“大抵是战吧,往年蛮子南下,都只是打打秋风,抢了粮食牲畜便回去了,这次怕也一样。”

“那可说不定,今时不同往日,如今世道更乱了,我不信那蛮子没有涿鹿中原的野心。”

......

听着众人七嘴八舌的聊着,洪老看向一旁沉默的梅阑,“班主你觉的呢?老头子这些天总有些不好的预感,感觉要出什么大事儿。”

听他这么一问,众人都停下讨论看了过来。

梅阑沉吟了下才开口,“不好说,往年里蛮人只是掠边,今年却已经逼近了关中,若那赵将军抵抗还好,若他不战而逃,长安一旦被蛮人拿下,情势恐怕就麻烦了。”

梅阑众人在这边担心,千里外的长安城大殿内,赵胤也在与几名心腹讨论,见众人半天也没说出个所以然来,赵胤沉声道:“诸位,眼下情势已经刻不容缓,前方探子来报,蛮人五万精骑已经逼近,再有两三日就将抵达长安,大魏那边依旧没有动静,只有被困在绥德的李农夫带着五万散兵在负隅抵抗。绥德城贫瘠,蛮人只是围困,并没有强攻的意图。汉中却是不同,这次草原遭灾严重,那成吉怕是要铁了心要劫掠汉中了,要进汉中,就必下关中,而长安是他们的必经之路,是守是退,本将军一时也拿不定章程,所以,我想听听你们的意见。”

左侧一位偏将起身,“将军,依卑职之见,我等当守,大丈夫马革裹尸,岂惧他一群野蛮之人?”

“就是,就是...”一旁的几名偏将也起身附和。

赵胤挥了挥手,示意他们坐下,犹豫了下,看向右侧下首的中年人,“则平怎么看?”

这名中年人叫赵普,字则平,赵胤的族人,天下少有的智谋之士,赵家能够拿下世家林立的关中,他功不可没。赵普见上座的赵胤问他,略微思索了下,并开口分析,“成吉此人野心很大,从他统一草原部落就能看的出来,但眼下他并不具备争雄天下的资本,这次南下怕是逼不得已,所以他只可能劫掠,并不会趁机拿下关中。所以不管将军是走是留,都有的好坏。”

“则平不妨将二者的好坏细细说来,也好让诸位将军也考虑一下。”

赵普点了点头,起身道:“自古得关中者得天下,若依照众位将军所见留下守城,好处则是关中依旧在将军手里,而且得了民心,今后的关中各大势力,将无人能撼动的了将军在关中的地位。坏处就是,将军在长安这十来万精锐,怕是会所剩无几,两三年内恐怕无法再图谋中原。”说到这里,他扫了眼四周,见众人都点头赞同,便接着说道,“若将军弃城而走,选择暂避锋芒,则可以保住这十万精锐。如今大周远在江南,大魏远在西北,待来年春来天暖之时,将军可趁两家毫无防备之际,迅速出兵拿下洛阳乃至汴州一带,再坐望天下,则大业可期,不过若要成其事,关中乃重中之重,如此一来,等蛮族退回草原,将军势必要重新夺回关中,这其中困难诸位都很清楚,关中大势力以及西北较近的大魏不会坐观,必会出来搅局。而将军会失了关中民心,若再要拿下关中,怕是不易。且军中士兵大多是关中子弟,一旦我等弃城而走,军心涣散不说,恐怕今后将军在这支大军中的威信也会一落千丈。”说罢,他看着上座的赵将军,“至于如何取舍,就要看将军你怎么抉择了。”

众人沉默不语,一方是大义,一方是大业,要一时从其中取舍,却是有些困难。赵胤犹豫再三,有些为难的看着赵普,“则平,这些年为能坐稳关中,其中艰难你应该比谁都清楚,而十万精兵我们也损失不起,手中若没了精兵,莫说北魏与那些一直背后捣乱的大族,单那榆林那李农夫就不会让我等好过,这两年他一直都对关中虎视眈眈,只不过畏与我等手中之兵才不敢出兵罢了。如今天下风云已动,时间不待我,难道就没有什么两全其美的办法吗?”

“有是有,但此计实非英雄所为,下官也不知当讲不当讲。”

“无妨,”赵胤一脸期寄的看着赵普,“你且说来听听。”

“也罢,我且说与将军与诸位,蛮人进关中,意在汉中粮仓,若将军既不想失关中,有不想耗费兵力,唯有遣人与蛮族商议,我等放其绕道汉中劫掠,想来蛮族必不会拒绝,只是如此一来,将军怕是得遭天下人唾弃了。失关中,失的是关中民心,放蛮人入汉中,则失的是天下人心,还望将军三思而后行。”

待赵普话音落下,立即有偏将上前劝阻,“将军不可,如则平先生所说,此实非英雄所为。”

“英雄?”赵胤嗤笑一声,“历朝历代,诸位可曾闻有哪个英雄得了天下?英雄如项羽者都不得好死,何况是我等?”

“这...”偏将一时语塞,不知该如何作答,只得悻悻坐回。

“诸位,我等举兵为何?不就是为了这如画江山、为了这富贵荣华吗?何必要计较这一时的声名,成王败寇,历史一直都是胜利者书写的,他日若我等能坐拥这万里江山,谁敢对我等妄自非议?”

赵普垂首不语,脸上表情有些复杂,此刻他心底里正异常矛盾,他已猜到赵胤的打算,从坐拥关中后,赵胤就变的连他都有些看不懂了,从前的英雄成了枭雄,他不知道这种变化是好是坏,不过有一点赵胤说的对,英雄成不了大业,可枭雄脚下必将是冤魂累累。谋己、谋人、谋天下,为了赵氏江山,即便是错在大义,他也不得不跟着走下去了。

心底做了决定,赵普便不再犹豫,“眼下危机关头,不知将军如何选择?”

赵胤扫了眼众人,沉声道:“放蛮兵入汉中。”

“这...”众人欲言又止,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得闭口不言。

赵普心道,果然如此,“既然如此,将军当尽快遣亲信前往蛮族大营,料那蛮王定然不会拒绝 。”

赵将军点了点头,目光环视,众将都目光躲闪,谁也不想接下这背上千古骂名的任务,最后他将目光停留在赵普一旁的年轻文士身上,“三弟可否愿意?”

年轻文士叫赵义,赵胤的胞弟,闻言难以置信的看了一眼自己目光平静的亲兄长,很快反应过来,“为了赵家大业,弟愿意。”

赵胤平静的脸上终于露出一抹笑容,“好,不愧为我赵家儿郎,某家的好三弟,如此你便手持为兄书信,去那蛮营里走上一遭。”

赵义躬身应是,低头间,眼底闪过一抹冷冽的恨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