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赤怜 > 第十三章:开张前的议定

赤怜 第十三章:开张前的议定

作者:白云山小道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9:47: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江畔门面不少,院子却只有那么几座,已经姓了梅的沈家园子就是其中之一,这些年没少人对它眼热,却没哪个敢去打它的注意,因为它姓沈。沈家在钱塘算不上什么大族,奈何人家在朝廷里有人,如今的太守府可就姓沈,谁惹的起?

日挂中天,沈家院子关闭几年的大门突然开了,十来个后生小子进进出出,脸上都挂着喜意。门面阁楼的门儿虽然没开,但里面叮里哐啷的,听的出来是有人在里面拾掇,大抵也是要开的。

旁边几十米开外有一家名叫“玉香楼”的酒楼,江畔午间客少,中年的胖掌柜立在门头探头观望,嘴里头碎碎念叨,“莫不是沈家楼门子又租出去了?应该不是沈家的人,希望别是同行。”

玉香楼生意好的时候多数都在晚间,夜里江畔人流较大,不单是因为江边夜景美,不远处烟花地里那群勾人心魄的小娘子更美。看风景的人少,去烟花巷里风流潇洒的人多,辛苦耕耘了一番,自然需要用些膳食补充一下体力。走远了腿软,干脆就近凑合一下,导致这玉香楼的生意也还算红火。即便是如此,玉香楼也经不起别个折腾,自家人知自家事儿,后厨那位手艺咋样,胖掌柜自己心里清楚,顶多也就能算个凑合。

“小五子,小五子...小兔崽子又死哪去了?”里间一阵噼里啪啦的脚步声后,门口探出个小机灵鬼,“来了,来了,掌柜的您喊我?”

“你过去打听打听,看看那家人什么来头,预备做的什么营生。”

“好嘞,”小五子一溜烟的跑了出去,没多久就气喘吁吁的折了回来,“掌故的,小的打听清了,新来的是家姓梅的戏班子,打汴州来,听那意思,是要开个戏园子茶楼,跟咱好像没啥关系。”

“屁话,戏园子咋就跟咱没关系了,听戏的他就不吃饭了?”胖掌柜嘴上不饶人,心底里却是高兴,丢给小五子两个铜子儿,“滚进去干活儿去。”小五子忙不迭的接住,嬉皮笑脸的跑了进去。

“沈家怎么会将院子租给个戏班子?看来这梅家戏班子怕是有些门道儿,”胖掌柜嘟囔了几句,又觉的这事儿跟自己没有屁点的关系,便转身哼着小曲儿回了自家店内。

江畔上地贵,能在这里开的起戏园的就梅园一家,所谓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邻里商户们都同那胖掌柜一个想法,瞅着影响不到自家的营生,便安下了心。所以梅家戏班子落脚引起的动静很快就悄无声息了。

晚娘坐在院里擦了把额头的细汗,满意的打量着新家。院子不小,比汴州的梅园还要大上一些,两进,前边五间平屋,后院一栋二层小矮楼,中间还隔了个不大的园子,门面那一栋二层大阁楼就是他们今后赖以生计的营生了。看着进出忙活的弟子们,晚娘心的有种说不出的满足,乌鸦反哺,孩子们大了,也都知道争气,往后要她操心的地方怕是越来越少了。一想到这点,她心里不免有些空落落的,这人呐,就是贱!忙的时候感觉累的要死,这要真闲下来了,又感觉自己浑身的不得劲。

院子收拾停当,晚娘带人去采购了几车生活用品,一众人就算是住下了,王庆之提议了下,用不用放两串爆竹来庆祝,晚娘考虑了下还是觉得暂时不用搞什么动静的好,等戏园开张那天再热闹一下也不迟。

迷信这玩意儿,传了几千年都经久不衰,即便在梅长青前世的唯物主义社会里,每逢婚嫁、治丧、乔迁等事务依旧要去看日子,更别说再这迷信思想发展到巅峰的古代封建社会了。夜里娘仨合计了下,打算去找个风水先生问个就近的黄道吉日,再择日开张,也好求个心安,图个吉利。

劳神费心了几天,这事儿总算是尘埃落定,众人一下子松了口气,再加上白天劳碌了一天,便早早的就进入了睡眠。第二天清早起,久违的咿呀声又再次响起,好在周边都是商户,起的都早,并没有搅扰到谁。起初邻里们还听着新鲜,一堆人透过门缝看起稀罕,等听了一会儿好奇劲儿过了,也就散去了。

晚娘用过早膳便带着王庆之急匆匆的出门儿去了,她听人说北巷那有个老神仙看日子很准,每天去晚了都排不上队,二人走后,梅长青将自己关在房里写写画画,燕小乙蹲在门口守着,生怕有人打搅到他。

中午晚娘回来后,告诉众人日子定下了,十月初三开晚场,距今不足四天,时间紧凑,众人得抓紧了准备,别等时候到了才手忙脚乱,那样容易出大问题。 如今梅阑还在汴州,没人拿主意,晚娘只好与众人商量起这头天儿的戏该怎么唱,唱那种,唱什么本子。

这年头可还没什么大一统的京剧,京剧源于清代乾隆年间,四大徽班三庆、四喜、春台、和春进入北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交流、融合,才最终形成的。这年头戏子们唱的都是南曲、北曲,梅家班在汴州唱的便是北曲,可这钱塘一代流行的却是南曲,好在梅阑南北曲精通,也传给了弟子,众人平日里也多有练习,只要再稍微排练一下,换成南曲唱腔倒也出不了什么大毛病。

问题主要是在唱什么本子上,梅家班在汴州唱的最出名的就是《霸王别姬》和《杜十娘》,如今纵然是换成了南曲唱腔,这两个本子大抵也是要唱的。而且三人此前也商议过,决定把汴州时的早晚两场改为夜晚一场,新茶楼开在江畔,白天人流较少,听戏的不多,没必要再开两场,加上梅阑几人还在汴州,以目前的人手去开两场也够呛,一天两天的还行,时间久了,众人的身体根本就吃不消。一阵叽叽喳喳后,最终由晚娘拍了板儿,唱南曲,就唱《霸王别姬》、《杜十娘》。

梅长青见大致已经定下,便提了些自己的建议,“既然决定了唱南戏,又定下了唱一场,咱们不如就从酉时四刻开场,唱至亥时结束,我想一个半辰唱的两出戏,大家应该没什么问题。既然定了是《霸王别姬》和《杜十娘》这两个本子,这几天大家就多练练,尤其是《杜十娘》,要放在后半场唱,而且一定要唱好。”

王庆之听后皱了皱眉,时间的上倒是没什么问题,可他不理解为什么要把《杜十娘》放在后场,便疑惑道,“选这两个本子倒也合理,毕竟是咱们的拿手好戏,可为何要着重《杜十娘》而不是《霸王别姬》?从传唱广远的角度来看,《霸王别姬》应该更为人熟知一点,《杜十娘》这个本子源于咱们班子,打唱出来也不过才两三年的时间,如今也只在汴州一地唱熟,贸然的把它推在主位,只怕听戏的观众老爷们一时接受不了。”

梅长青摇了摇头,也没直接向他没释,开口卖了个关子,“大师兄可知这是何地?”

“钱塘江畔啊。”

“那大师兄可知道,这钱塘江畔什么人最多?又什么营生最火?”

“这...”王庆之稍微思虑了下,便肯定道,“富商书生最多,青楼生意最火。”只是他依旧没弄明白,梅长青到底想要表达个什么意思。

梅长青见他还没反应过来,便接着问了句,“杜十娘是何人?李干先、柳遇春、孙富又是何人?”

“青楼女子,书生,富商,”王庆之嘴里嘟囔,突然伸手拍了把自己的额头,惊喜道,“啊...我知道了,你们瞧我这的脑子吆,简直愚笨的像个棒槌,亏得我往日里天天唱那杜十娘,怎么就没想到这茬儿?”

梅长青没好气的白了他一眼,“我看你那不是棒槌,反倒像个猪脑袋。”

众人听的哄堂大笑,晚娘见王庆之臊的满脸羞红,便嗔怪道,“青儿,你怎么能这么说你大师兄呢?他笨是笨了点,但怎么能跟猪比?”话音落下,却见王庆之看向自己的眼神变的更加幽怨,晚娘这才意识到,她的言语中似乎哪里有些不对,连忙向他摆手,“庆之,师娘不是那个意思,师娘是想说...唉?想说什么来着?...”晚娘一时语塞,忍不住捂起嘴巴“噗嗤”一下笑出声来。

钱塘梅园开张的事情便在众人的欢笑声中定了下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