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仙侠玄幻 > 春秋王旗 > 关山月 第91章 祸水东流(求票求评论~)

楚元宵送走了李乘仙和李璟,之后就独自一人蹲在那间路边酒肆门外的台阶上,掏出了当初白衣甩给他的那只酒葫芦。

余人和魏臣还坐在酒肆里的桌边,但两人都很有默契没有打扰一栏之隔的少年人,任他蹲在酒肆之外独自饮酒。

酒肆以内,人与人之间的纷纷议论还在继续,窃窃私语,热火朝天。

天下间,要说什么地方消息走得最快,自然是要将一张酒桌算在内的,某些原本说好了的“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结果在一顿“都在酒里”之后,就变成了一桌尽知,更有甚者一个弄得不好,自然就是天下皆知了。

人间独享九洲太平,已逾万年之久,曾经坐落在金钗洲东岸的那座瓶山上的镇海石楼,一直都有江湖传说,说它是用以镇压海妖一脉的封印物,可这万年间,根本就没有几个江湖人真正见过其发威的时候!

如今,那座号称“一枚龙印镇四海”的五层石楼,在被那海妖一族占了金钗洲之后,怕是也再连哪怕一层地基都剩不下了。

如此看来,莫说是镇压四海了,就凭那以凤池书院为首的二十万人族修士,都挡不住那海妖一脉的架势来看,说不准金钗洲还是受了那镇海楼的连累了,要不然如今为何独独是有那一枚龙印的天下东南之地遭了殃?

……

楚元宵一边有一搭没一搭喝着酒葫芦里那坛顿递曲,一边沉默听着身后那四面漏风的酒肆之中,各种来往过路人凑在一处,五花八门的人心向背,蜚语流言滔滔不绝。

酒肆纷纷扰扰,不断有人来也不断有人走,满堂尽是旅中客,人人豪言笑南洲。

脸色有些泛红的少年人晃了晃脑袋,又抬起手揉了揉额间,最后就干脆靠着那酒肆栏杆坐在了地上,醉眼迷蒙看着街上不断来往巡守的青云帝国军中甲士,怔怔无言。

楚元宵身后,那张靠窗客桌上,一壶茶碎泡成的廉价茶水放在桌上,另外还有几盘简单粗糙的菜蔬饭食。

余人和魏臣两人各自坐在客桌两侧,听着那不断灌进耳中的各种意味不明阴阳怪气,同样沉默无语,各自喝茶。

不知过了多久,距离三人不远处,有个形单影只的儒衫读书人,独自一人进入酒肆,坐在了一张空无一人的客桌边,大概是因为囊中羞涩,故而没有跟那店家要酒要肉,甚至连一壶茶水都没点,只说要一碗白水即可。

巴山渡口每一年都要来往无数行人,酒肆开门做生意,总是要盼着有钱人进来花钱的,像眼前这样占了一整张客桌,却只花一两颗铜板的穷酸恶客,自然不受那酒肆小二哥的待见。

那个读书人遭人白眼,不知是早就习惯了,还是真的不在意,反正就是没将那负责侍候客人的小厮,明晃晃挂在脸上的难看表情看在眼中,自顾自坐在桌边,泰然处之,神色坦然。

小二哥眼见这穷鬼如此不讲脸面,他那张脸就拉得更长了,倒了一碗水扔在那读书人面前,然后转过身骂骂咧咧声音不小,从余人他们桌边经过,然后再换上一张热情洋溢的笑脸,就又招呼其他客人去了。

楚元宵靠在栏杆上一脸醉意,好像根本没听到那小二哥的念叨,也没在意那个喝了一碗水之后放下一颗铜板就离开的读书人,自顾自再次喝了一口酒,继续眯眼看着远处云海静静发呆。

小镇少年从没有觉得,自己一定要把所有当好人的机会都揽在怀里,或是见人难处就一定得伸手,当初在长风渡口之所以会想要帮那个钱多,大概也只是觉得那帮孩子的处境有些似曾相识而已。

人间总有各种各样的酸甜苦辣,要分给不同的人去尝,各人也总有各自的账本要算,靠人不得,至于各自账房当得好不好,那是各凭本事,与人无尤。

……

等到少年醉酒再醒来时已经是第二天了,昨夜一行三人都落脚在了开在巴山渡口的那座云海间里。

楚元宵醉酒昏睡了一夜醒来之后,并没有直接起身,大睁着眼又在床铺上躺了良久,一边抬手揉着额间,一边有些古怪在心头,因为好像这一次醉酒,跟上一次在长风渡口醉酒时,又有些不太一样。

不过,少年想了想之后也没再多计较,有些事找对时间再问对了人,才会有一个真切的答案,眼下明显还不是好时候。

余人跟魏臣两个昨天并未醉酒,所以今日都起来得早,此刻正坐在客房中间的那张圆桌边上喝茶,放在桌上的茶壶是客栈的小二哥刚刚敲门送进来的,说是早上才沏好的新茶。

楚元宵翻身起来穿上鞋,洗漱之后才终于坐在桌边跟两位同路人打招呼,也破天荒有些不太好意思。

往日里他都起得很早,除了比不过余人这种不用睡觉好像也没事的以外,他几乎是一行人中起得最早的,觉浅的魏臣都比不过,爱睡懒觉的李璟自然就更不用说了。

自此往后的这一路,大概就只剩三人同行了,先送魏臣去龙池洲魏氏,然后再去往金钗洲找那位青帝前辈。

余人此刻大概是已经出去转了一圈才回来的,所以今天在渡口街面上流传的一些最新消息,他都已经听了一遍,此刻便再转述给另外二人听。

中土临渊那边,近段时间因为金钗洲还有四方边城一事,又专门召集了一次诸子聚议。

天下多事之秋,人族九洲版图去一成八,仿佛印证了十四年前那两道天象现世时,诸子百家曾升坛占星得出的那个结论。

相安无事多年,从不曾参与陆地之争的海妖一族,不知道是因为什么原因,突然站到了退守海外的鬼族一边,这件事多少是有些出人意料的。

如今金钗洲易主落入海妖一脉之手,则意味着人族占九洲,而鬼族原本退守海外的天下格局,极有可能将会在接下来很短的时间内彻底大变样。

这也意味着,原本用以防御海外,保九洲太平的四方边城,将不再足以担负起完全护佑九洲的重任,最靠近金钗洲的正南楠溪州、正东石矶洲,以及中土神洲,也都将直接处于对方的攻势威胁之下!

故此,诸子聚议最终决定,由兵家武庙接管对金钗洲的战事,调动其他八洲各地在品仙门,开始着手战争准备,必须重新夺回金钗洲!

另外,关于金钗洲陆地突然会出现数量庞大的陆地妖修,甚至能在海妖一脉的策应下,将中土神洲前往驰援的仙家修士直接挡在海岸之外这件事,临渊学宫有了一个大概的定论。

妖祸四起之前,凤池书院那两位此刻已经战死在瓶山的正副山主,曾分别传过一封信给文庙和临渊学宫,内容大致相同,都有提到那四条鬼市。

所以,虽然海妖一脉那三位龙王,凭借着某一封堪称逆天的阵图直接仿造了一轮血月,等于在金钗洲重现了当年的妖龙睁眼、撒豆成兵一事,但是比之更重要的原因,则是因为那四条偷偷摸摸出现在金钗洲的鬼市。

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不是那四条鬼市做了太多的多余事,那轮被仿造的血月,救绝不会造出来那么大一个阵仗!

为防惨剧重现在其他八洲,中土聚议颁布严令,明发邸报通传天下,自即日起开始彻底围剿八洲陆地之上的所有妖邪鬼祟,由各地仙门负责所属辖下地界的镇妖一事,除恶务尽,以绝后患!

……

楚元宵听着余人带回来的消息,两人对视一眼,脸色都有些不太好,原因自然是显而易见的。

但是除此之外,楚元宵还隐隐觉得某件事好像有些眼熟。

当初在盐官镇时,春分夜的那一场大战,那位酆都鬼侯曾带着二十位金身武夫造访凉州,双方之间的阵前对弈,最终其实也是盐官镇这边输了半筹,但这还并不是此刻他想到的事情重点。

真正有意思的地方,是这两件事,都有个涉及到某些细枝末节的问题,此刻看起来是有些值得玩味的。

彼时,那位墨大先生原本的谋算,是要以那座搭建在酆都的通幽大阵,将整个盐官镇从凉州地界上拔地而起,然后通过那座横亘在小镇上方的庞大镜面,直接送到酆都去。

当时那个危急的情况,被双目金瞳的楚元宵以整个盐官大阵为代价,用守阵四灵直接撞碎了那镜面,破掉了对面传送的机会,最终才以双方各退一步算作终结。

此刻,楚元宵听着余人说完了金钗洲陷落的消息,之所以觉得有些眼熟的地方在于,那三位妖族龙王能够仿造一轮血月,最开始的起手,好像也是因为一座阵法。

虽然这前后二者之间有所不同,起到的效果也不一样,但对面无论是酆都也好,四海龙宫也罢,每每都是用某座大阵来做成一件事,这怎么看都让人觉得有些似曾相识。

楚元宵只觉这一路走来,但凡涉及到天下大势的变故,好像都会与阵法一道有关,如果它们之间真有关联,那恐怕就不得不叫人有所深思了…

少年对面的余人跟魏臣两个,都没有经历过当初盐官镇的那件事,故而此刻两人都没有太多想法。

余人真正担心的是,如今天下各地开始通令,要真正同各处犄角旮旯里的大小妖物鬼祟们宣战,那么作为鬼物的他,明显就也在那被追杀的范围之内!

虽然当初苏三载在余人跟着楚元宵上路之前,往那半截槐枝里塞了一份关牒,用以证明余人身份,但谁知道那个玩意儿能起多大的作用,又能用到什么时候?

蒙着眼的年轻人魏臣不明白两人的难处,但此时此刻的楚元宵跟余人,却真正因为中土的一封明发邸报,彻底陷入了进退两难之中!

——

巴山渡口在很多天之前,同样经历了海妖一脉无数妖物冲上岸来的妖祸惊变。

但是,这座渡口作为三品青云帝国辖下,又是多年用以经营跨洲渡船生意的码头,在某些配置方式上来说,是跟礼官洲敦煌城一类的仙家有所区别的。

这大概也是帝国与仙门之间的诸多区别之一。

敦煌城作为仙家福地,虽然同样是三品,但是门下弟子皆为仙家修士,并且仙门本身的占地范围并不会太过巨大,也不会有社稷江山之类的说法,故而门下弟子收录,就多是以一个“在精不在多”为准,人数自然也就不会太过庞大。

但与之相反的是,如青云帝国这一类的人间王朝,有皇家,有百官,有诸军,自然就会有一套包括官制、军制以及财货流通等在内的王朝架构,以此作为保证帝国万里江山、宗庙社稷不被掀翻的船底压舱石。

所以青云帝国并不像敦煌城,早在海妖冲岸之前,这座三品帝国就有一支战力彪炳的精锐边军,常年驻扎在巴山渡口一侧,双方仅有一墙之隔,由这数万边军来负责渡口安定。

这支负责守卫巴山渡口的帝国边军,是青云帝国麾下诸军之中,战力最高的几支精锐之一,并且历来都是由皇室亲自执掌兵权,绝不会分权于人。

当初海妖冲岸时,这支大多数军士都还只能算是普通人的精锐边军,靠着身怀不同境界修为的各级将领调度指挥,成功以凡人之躯挡住了第一波妖物攻城,撑到了后续仙家修士驰援至此,战功卓著足以青史留名!

今日,巴山渡口边军大营,迎来了数位自帝国京都而来的皇室供奉、京中高官,其中又以一位风神俊朗的俊逸年轻人为首,一行人从大营门外就直接掏出了皇帝陛下钦赐的虎符,假节钺,毫无阻滞长驱直入到中军大帐之中。

这个长相俊美的为首年轻人姓胡,名少荣,是帝国皇帝近臣,官居卫尉,属青云帝国九卿之一,司职御前禁卫之责,位高权重,手段通天。

胡少荣今日手持虎符,又假节钺,领着一众麾下到达巴山之后,目的明确直接就进了边军的中军大帐,与那位负责渡口军政的皇室子弟巴山郡守,以两枚虎符完成合符确认的军制流程,算是彻底接手了巴山边军的统军兵权,这也是多少年来第一次由外臣接管巴山边军。

这位干脆直接接管了巴山军权的皇帝近臣,在真正开始坐镇边军之后,第一件事就是见了那位曾负责为北海渡船守山的武将王襄。

两位多年同袍,此刻在中军大帐相见,各自位置都已与往日大相径庭。

高坐主位的年轻武将,面色复杂看着那个脸色惨白重伤未愈的中年武夫,有些遗憾般摇头道:“王兄,帝京一别已近整年,实未料到你我会在今日如此会面。”

王襄朝着胡少荣缓缓点了点头,但并没有说话。

他被军士从监牢带到军帐之中,虽是戴罪之身,倒也未曾披枷戴锁,但大概是因为当初那渡船使赵中宸的那一刀太过狠辣,直接就是奔着要命而来,所以他此刻伤势太重,即便只是站着都有些坚持不住的样子。

胡少荣看着王襄的凄惨行状,忍不住有些微微惋惜地皱了皱眉头,“来人,为王将军看座。”

面容冷肃、沉默寡言的中年武将,此刻倒是有些意外地抬头看了眼对面这位昔日同袍,终于第一次开口说话,沉声道:“多谢!”

胡少荣缓缓摇了摇头,“军法在前,我能做的也不太多,就算是略尽你我之间的多年同袍之谊吧,谈不到一个谢字。”

说罢,眼见对方又再次陷入沉默,胡少荣叹了口气,“出京之前,陛下已给我看过了那封由你从渡船上传回京都的牒报,关于渡船遇伏,以及赵中宸临阵变节一事,不知王兄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王襄依旧沉默,对于这个问题,他只是摇了摇头,没有多说,对面的胡少荣对此也不意外。

帝国军律有明文,战场失利之罪,轻则削职罢官,重则人头落地!

北海渡船遭袭一事,虽有海上遇伏的原因在前,但是那道出自道门的高阶符箓被消耗一空,导致如今的北海渡船这座玉山彻底失去了防护,不得不长时间停泊在巴山渡口之中,中断了渡船商路。

对于青云帝国而言,这不仅是少了一条财路,更严峻的问题是,想要再次启用这艘渡船做买卖,就得先想办法补齐与那道高阶符箓等同的防卫手段。

这其中的难度,以及钱财损失之巨大,就必须要有人对此事给个交代,否则的话,其造成的恶劣影响是绝对压不下去的!

那渡船使赵中宸早在海上时就已被当场斩首,临阵变节是不赦大罪,死有余辜!但问题是如此一来,此刻这件事就只剩下了王襄一个人来背这口锅,所以有些事也就是在预料之中了。

不过,说到赵中宸被斩首一事,胡少荣自然而然就想到了他此来的另一个目的,话题略过了王襄要按律伏法一事,语气也变得轻快了一些。

“王兄,说起赵中宸,我还得再问一句,先前的牒报之中,你曾提到了青莲剑宗的那位,还有与他一起的那个少年人,你说赵中宸曾让你试探那个少年?”

王襄闻言有些意外地抬头看了眼胡少荣,“此事不是陛下授意吗?为何要单独一问?”

胡少荣愣了愣,“陛下授意?”

话音未落,原本都有些意外的两人互相看着彼此,一瞬间都想到了某种让人难以置信的可能,齐齐脸色一沉。

胡少荣冷笑一声,语气之中的冰冷之意有如实质,“好一个渡船使,好一个赵中宸!吃着我青云帝国的食禄,临阵变节不算,竟敢如此吃里扒外!渡船之上就砍了他个混账王八蛋,算是便宜他了!”

王襄的表情同样不太好看,他与那人共事多年,也算引之为友已久,想不到竟是如此的人心隔肚皮,知人知面不知心!

寥寥几人的中军大帐,此刻气氛难免有些冷沉。

面色阴沉的胡少荣沉默良久,突然一笑,“不过,王兄你说那姓赵的,是被那个少年人一刀断了头,他一个元婴境修士竟连还手的机会都没有,那少年人有古怪?”

王襄传回帝京的牒报,很多事都有些语焉不详,虽然有提到赵中宸被少年斩首一事,但其中详情却并未在牒报里说得太明白,想来一是为求言辞精简,二则是因为某些事不好以传信的方式明说。

中年武将点了点头,道:“那少年人本来应该只是修为刚入门径,但是渡船一战,有人给他借境了。”

“借境?”胡少荣有些惊讶。

王襄点了点头,“道门的某位大能应该是提前就算好了的,在渡船之上借境于那少年,强行造了一个伪十境出来,那道用以保障渡船的符箓,流转而来的天地灵力,全被那少年用作了伪十境的修为基底。”

胡少荣缓缓点了点头,有些惊叹于某些高卧人间的大能之士,竟会有如此巧夺天工的算计安排,不光借境于人是早就算好了的,就连借符箓运转天地灵力用以托底这种事,也早就算好了时机,相辅相成,天衣无缝。

虽说当初那位道门掌教亲自出面,替青云帝国画符于玉山,不一定是那么早之前就算好了要埋这一手伏笔,但是眼前这一手顺势而为的借力之举,也足够称得上精彩绝艳,妙想天开了。

好算计,好手段!

下一刻,坐在大帐上首的卫尉胡少荣,看着面色苍白表情冷凝的中年武夫,思索片刻之后突然就眼前一亮,抬头看了眼其余的几位帐中武将。

其他人会意,纷纷悄无声息出了大帐,只留了对话的两人在场。

胡少荣突然一笑,笑眯眯看着王襄道:“王兄,如此说来,我倒是觉得你应该不用为此事搭上性命了!”

王襄闻言一愣,抬起头眯眼看向那笑眯眯的胡少荣,良久之后突然眼神一凝,猛地摇头道:“不可,如此作为,与背恩弃义有何区别?王某一生磊落,有违军法以命抵罪无话可说,岂能如此恩将仇报!”

胡少荣看着中年武夫,突然笑了笑,“王兄,有所谓‘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你我袍泽多年,说一句过命的交情也丝毫不为过,有些事你下不了手,但我可以!”

“既然那少年不仅消耗了那道符箓的灵气,更甚至身边还跟着一头鬼物,好巧不巧如今中土临渊那边,已有诛邪镇妖的通令遍传九洲,那么这个锅他就背定了!”

这位接管了巴山边军统军之权的胡将军,从那主位上长身而起,双手负后朝着大帐之外走去,路过中年武夫身侧时,还笑着轻拍了拍那汉子的肩膀。

“救同袍性命这种事,我是一点都不会手软的!”

说罢,这位年轻武将没有再给那王襄任何说话的机会,直接迈步出了中军大帐。

就让本将来看一看,这位能从道门掌教手里借得十境的少年人,是不是还能扛得住这一招祸水东流?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